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薄砂体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春丰 张翔 +4 位作者 田景春 夏永涛 杨燕茹 陈杰 王鑫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砂体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塔北新和地区舒善河组与上覆巴西改组呈整合接触,超覆于沙雅隆起剥蚀基底之上,可划分为舒1段、舒2段和舒3段。(2)研究区舒善河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可识别出滨浅湖泥和滨浅湖砂坝微相。(3)研究区舒善河组沉积前发育“隆起、低隆起和洼地”三级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舒1段沉积期沉积范围局限于洼地区,舒2段沉积期地层由洼地区向东西两侧超覆,沉积面积扩大,舒1段—舒2段沉积期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滨湖—浅湖的相带展布特征;舒3段沉积期,研究区进一步湖侵为浅湖沉积。(4)研究区舒善河组薄砂体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其分布受控于沉积前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和古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滨浅湖泥 滨浅湖砂坝 薄砂体 舒善河组 下白垩统 新和地区 塔北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生翠 李国婷 +3 位作者 魏永林 马扶林 金显玲 曹迎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5期109-115,共7页
研究旨在实现牧草产量动态预测,及时掌握牧草产量变化,为高寒地区牧业生产效率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20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研究旨在实现牧草产量动态预测,及时掌握牧草产量变化,为高寒地区牧业生产效率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20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气象条件因子,结合放牧与围封2种草地利用方式,建立适用于青海湖北岸地区不同草地类型(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的牧草产量气象估算模型。结果表明,3种不同草地类型中高寒草甸的预测效果最好。实测牧草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回归效果优于NDVI与气象要素的回归效果,海晏县地面产量与气象要素回归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通过了0.001的极显著性检验。验证和筛选出海晏5个、祁连4个、央隆2个、刚察2个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可以满足这4个地区围栏内或围栏外的牧草产量预测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北岸 草地 牧草产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宋春晖 王新民 +2 位作者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将青海湖滨岸带沉积划分为沿岸砾沙坝、泥坪、沙滩、砾石滩、泻湖和水下风沙堆积六个微相。与国内外其它湖泊滨岸沉积相比,以发育沿岸砾沙坝和水下风沙堆积为其特征。其中规模较大的沿岸砾沙坝和沙滩分布于地形坡度不大(坡度10&... 本文将青海湖滨岸带沉积划分为沿岸砾沙坝、泥坪、沙滩、砾石滩、泻湖和水下风沙堆积六个微相。与国内外其它湖泊滨岸沉积相比,以发育沿岸砾沙坝和水下风沙堆积为其特征。其中规模较大的沿岸砾沙坝和沙滩分布于地形坡度不大(坡度10°±)和波浪、沿岸流及风力作用强烈的滨岸地区,粒度概率曲线以推移和跳跃总体为主、悬移组份含量少和跳跃总具双跳跃式为特征,垂向层序由分选差(δ1>1)的上部粗碎屑物与分选好(δ1<1)的下部细碎屑物构成反韵律层;砾石滩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入湖地带和湖蚀岸边,以砾石均匀、磨圆较好、绝大多数砾石长轴平行湖岸线和最大扁平面倾向湖方向且倾角8°±为特征;泥坪主要分布于湖水动力弱、无大河流注入的湖湾、湖岸地形平缓以及坝后湖水滞流地带;水下风沙堆积以分选好、磨圆好、石英表面具风蚀凹坑、概率曲线呈上凸和双跳跃式总体以及粒度参数δ1<1、Sk=-0.15~0.21、Kg=0.75~1.13和Md=0.22~0.023mm为特征。本文对丰富湖泊沉积相内容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沉积 湖滨岸带 沉积微相 青海湖
下载PDF
青海湖西岸风成沙丘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2
4
作者 宋春晖 方小敏 +1 位作者 师永民 王新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3-446,共4页
沙漠化是青海湖周围生态环境恶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湖西岸沙丘是近十多年来才形成的风沙堆积 ,并逐年扩大 ,已成为青海湖区第二大风沙堆积区。通过对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分布、形态、物源及粒度特征的分析 ,对其形成进行了研究 ,... 沙漠化是青海湖周围生态环境恶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湖西岸沙丘是近十多年来才形成的风沙堆积 ,并逐年扩大 ,已成为青海湖区第二大风沙堆积区。通过对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分布、形态、物源及粒度特征的分析 ,对其形成进行了研究 ,并对布哈河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与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河流的自然摆动和截直造成了该三角洲东北缘的停止发育 ,加之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严重的鼠害 ,是导致研究区土地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西岸 成因 风成沙丘 形态特征 干旱气候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天然草地小尺度地表径流与降水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宝文 陈晓光 +1 位作者 郑有飞 李英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9,共6页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6-2008年3a观测的天然草地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及大气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特性、土壤水分与地表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16%,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径流系数夏季...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6-2008年3a观测的天然草地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及大气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特性、土壤水分与地表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16%,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径流系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产生径流;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盛夏的7-8月,年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降水造成.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径流量与30min最大雨强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径流量与降水量和30min最大雨强的乘积也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径流量的大小更多地受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共同影响,地表径流与降水前0~20cm的土壤水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降水量 降水强度 青海湖北岸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登山 田丽慧 +2 位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石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湖东沙地 地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地形 垂直变化
下载PDF
羌塘错尼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佑国 莫宣学 +3 位作者 伊海生 马润则 刘登忠 陶晓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4,共8页
 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羌塘错尼地区火山岩可以划分为3套岩石组合:1高钾钙碱性火山岩(44Ma~38Ma);2钾玄岩质火山岩;3强碱性火山岩(34Ma~19Ma)。3套火山岩均是大陆碰撞造山后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羌塘错尼地区火山岩可以划分为3套岩石组合:1高钾钙碱性火山岩(44Ma~38Ma);2钾玄岩质火山岩;3强碱性火山岩(34Ma~19Ma)。3套火山岩均是大陆碰撞造山后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始新世以来,随着该区由碰撞、挤压作用发展到出现走滑,应力环境由挤压转变为张性,导致依次喷发高钾钙碱性火山岩、钾玄岩质火山岩和强碱性火山岩。强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岩浆源区受到过地幔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北 羌塘 错尼 火山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新生代
下载PDF
青海湖北部湿地生态健康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苏茂新 陈克龙 +3 位作者 李双成 苏旭 卢京花 刘志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青海湖北部湿地为例,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构建由组成结构、整体功能和外部环境3个要素15个指标组成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划分健康等级及评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AHP法两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计... 以青海湖北部湿地为例,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构建由组成结构、整体功能和外部环境3个要素15个指标组成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划分健康等级及评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AHP法两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近10年的生态健康指数,进而对青海湖北部湿地进行了生态健康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其生态健康近10年处于上升状态.对青海湖北部湿地进行生态健康趋势分析,可为青海湖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及其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北部湿地 生态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任小龙 朱玲 +1 位作者 姚华 王苓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43-47,共5页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底泥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r、Hg、Pb和Cu的质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中Cd、As、Cr、Hg、Pb和Cu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23 mg/kg、10.28 mg/kg、82.98 mg/kg、0.074 mg/kg、35.27 mg/kg和33.9 mg/... 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底泥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r、Hg、Pb和Cu的质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中Cd、As、Cr、Hg、Pb和Cu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23 mg/kg、10.28 mg/kg、82.98 mg/kg、0.074 mg/kg、35.27 mg/kg和33.9 mg/kg,分别是各自背景值的4.6倍、1.1倍、1.0倍、0.7倍、2.2倍和1.8倍;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点是:随底泥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重金属质量比逐渐降低,并在底泥沉积物50 cm深处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质量比降低拐点。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竺山湖及太湖西沿岸北段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重金属生态风险值范围为34~444,平均值为117,太湖西沿岸大浦口区域的生态风险较大,Cd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建议对竺山湖以及太湖西沿岸区大浦口区域Cd的污染进行必要的疏浚控制,疏浚深度在底泥50 cm深处,以有效去除该区域的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分布 生态风险评估 竺山湖 太湖西沿岸北段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不同类型退耕还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玉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世雄 郑伟 杨时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对青海湖北岸3种不同类型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草地质量指数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地种草2a后播入种(青牧一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在群落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群落植物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 对青海湖北岸3种不同类型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草地质量指数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地种草2a后播入种(青牧一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在群落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群落植物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优良牧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各退耕还草地与对照(CK)样地比群落相似性低,草地质量指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北岸 退耕还草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不同地区河流和湖岸阶地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振明 李荣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1-225,共5页
把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已完成的1∶25万区调成果报告中有关河流和湖岸地貌的剖面、实测数据提炼出来,将其位置点绘于同一张水系分布图上,然后根据不同位置、不同的剖面、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区域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北部昆仑... 把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已完成的1∶25万区调成果报告中有关河流和湖岸地貌的剖面、实测数据提炼出来,将其位置点绘于同一张水系分布图上,然后根据不同位置、不同的剖面、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区域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中部和东部地区,河谷、湖岸地貌都具有100kaBP、10kaBP、5~6kaBP的阶地,这3个时期东西部河谷、湖岸地貌的形成具有同步性;②昆仑山中部地区具有70kaBP的阶地,昆仑山东部地区具有50kaBP的阶地,这2个时期昆仑山东西部河流、湖岸地貌的形成不具有同步性。对该地区河流、湖岸地貌成因分析后认为,除气候作用外,河流阶地、湖岸阶地对高原北部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表现为从西向东抬升速率逐渐减小,总体上同一地方从老到新抬升速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河流 湖岸阶地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宣淮翔 安树青 +1 位作者 孙庆业 刘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73-1880,共8页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0 cm)中的细菌总DNA,并进一步构建各层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蓝藻堆积处各层细菌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伴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各层的细菌优势类群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随深度层次的增加,归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比例减少,而归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比例增加;在A层样品中存在少量归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类群的细菌;在C层样品中也存在少量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群的细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蓝藻堆积腐烂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堆积处 细菌多样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
下载PDF
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水分特征与植被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景波 曹军骥 侯雨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5,共6页
根据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水环境和适于发展的植被。结果表明,青海湖北沙柳河地区土壤粒度成分均为以粗粉砂为主的粉砂土。在2009丰水年该区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油菜地重力水可达1.3m,草地重力水分布深... 根据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水环境和适于发展的植被。结果表明,青海湖北沙柳河地区土壤粒度成分均为以粗粉砂为主的粉砂土。在2009丰水年该区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油菜地重力水可达1.3m,草地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5m左右。该区不同植被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但都随着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沙柳河地区多数草地土壤0.8m左右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在5%~11%,发育了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表明该区土壤水分不够充足,而且处于负平衡状态,指示该区不适于植树造林。由于沙柳河地区土壤干层发育广泛,为防止入湖水位的下降,应以发展耐旱牧草以及其它耗水量少的作物为主,控制耗水多的油菜种植面积,限制入湖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干层 水分平衡 丰水年 粒度成分 青海湖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晚第四纪应力场在遥感影像上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国典 吕际根 +3 位作者 翟文芳 李瑞强 李兰兰 郭晓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4-2549,共16页
青藏高原北部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目前普遍认为这些左行走滑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在左行走滑作用下,青藏高原东部向东挤出并伴随强烈的地块旋转运动。本文以介于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带与玉树左行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巴颜喀拉... 青藏高原北部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目前普遍认为这些左行走滑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在左行走滑作用下,青藏高原东部向东挤出并伴随强烈的地块旋转运动。本文以介于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带与玉树左行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巴颜喀拉山中央断裂(及其周缘的构造形迹)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断层构造的直接解译标志——清晰的线性形迹和构造地貌标志如断层陡坎、断层谷地、挤压脊、地裂缝、断层走滑造成的水系错动、新老洪积扇的侧向叠加等,在高分辨率的SPOT5及中等分辨率ETM遥感影像上对研究区内北西向活动断层与北东向活动断层的空间分布、规模、活动性质、相对活动时代及活动幅度等进行了遥感分析和野外验证,并结合对断层周缘沿共轭张裂隙展布的水系与地裂缝的规模、展布方向等的统计分析,对晚第四纪应力场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北西向活动断层具右行走滑兼有逆冲运动特征,北东向活动断层具左行走滑兼有正滑运动特征,二者为晚第四纪NNE向(2°)挤压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北西向与北东向走滑作用的产物。北西向右行走滑作用的发现,预示着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以来普遍存在的北西向左行走滑作用可能在晚更新世就已终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处于不同展布方向上的湖盆在同一应力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演化趋势:即在NNE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呈北东向展布的错坎巴昂日东湖处于近东西向拉张状态,呈北西向展布的卡巴纽尔多湖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走滑断层 晚第四纪应力场 湖泊演化 遥感影像
下载PDF
从青海湖现代沉积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滩坝砂体的发育与保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菁 刘元博 +6 位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平 张志杰 王宏波 黄军平 完颜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0,共9页
基于对青海湖滩坝砂体形成和保存条件研究的认识,应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从物源供给、湖盆底形、风动力-水动力、湖岸线形态及湖平面变化(层序演化)等方面,对现代青海湖与鄂尔多斯盆地滨浅湖滩坝沉积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 基于对青海湖滩坝砂体形成和保存条件研究的认识,应用"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从物源供给、湖盆底形、风动力-水动力、湖岸线形态及湖平面变化(层序演化)等方面,对现代青海湖与鄂尔多斯盆地滨浅湖滩坝沉积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湖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间,长9—长82—长7沉积期既处于二级层序的早期,同时又位于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十分有利于陆源碎屑滩坝的保存。建立了延长组滨浅湖滩坝砂体分布的预测模型,指出盆地南部(包括西南部与东南部)是长9—长82—长7期滩坝砂体发育与保存的有利地区,也是未来寻找滩坝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湖 滩坝 现代沉积 青海湖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e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海湖北岸不同类型草地的影响
16
作者 尹卫 杨国柱 +2 位作者 田海宁 李小安 张承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为了获得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环青海湖北岸三种类型草地(针茅草原、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芨芨草草原)的指导性喷施浓度,了解其对典型草地形态学指标的影响,试验实地喷施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不同喷施浓度下不同类型草地群落建群... 为了获得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环青海湖北岸三种类型草地(针茅草原、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芨芨草草原)的指导性喷施浓度,了解其对典型草地形态学指标的影响,试验实地喷施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不同喷施浓度下不同类型草地群落建群种的株高、枝条数、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增加值等数据。结果表明: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种类型草地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其指导性喷施浓度为1/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青海湖北岸 不同类型草地 建群种 喷施浓度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牧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朱宝文 周华坤 +2 位作者 徐有绪 李英年 唐凯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62-66,共5页
2007年5—9月在青海湖北岸的高寒草甸草原,定位研究天然草地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呈单峰曲线,生育初期地上生物量最小.8月中旬达到最大... 2007年5—9月在青海湖北岸的高寒草甸草原,定位研究天然草地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呈单峰曲线,生育初期地上生物量最小.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为223.0g/m^2;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为倒金字塔型,0~10cm层地下生物量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5%,0~10、10~20和20~40cm层牧草地下生物量在5—9月均表现为“N”型变化规律;地下生物量周转值为0.45;在生长期内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峰值也比地上生物量峰值提前;群落根冠比先降后升,平均值为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季节动态 草句草原 青海湖北岸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生翠 周秉荣 +3 位作者 魏永林 权晨 李全平 肖宏斌 《干旱气象》 2020年第5期804-809,827,共7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8年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分析了水热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对青海湖北岸牧草返青具有重...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8年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分析了水热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对青海湖北岸牧草返青具有重要影响,牧草返青期与≥0℃初日和≥3℃初日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和0.567;(2)牧草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6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最为旺盛;(3)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以2010年为界呈现出显著的阶梯状递增特征,2010—2018年比1997—2009年偏多88%;(4)1997—2018年青海湖北岸牧草生长期≥0℃积温及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趋势,气候的暖湿化特征明显,生育期≥0℃积温是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北岸 牧草返青期 牧草高度 牧草产量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基于TM数据的青海湖北岸景观特征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海英 郭丽红 +1 位作者 马燕飞 谢远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65-6866,7040,共3页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对2006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得到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同时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13种类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景观...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对2006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得到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同时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13种类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景观缀块特征指数等7项景观生态指标,应用FRAGSTATS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高山草甸,占总面积的30.91%,其次为干旱草原和湖泊,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7.48%;研究区湖泊具有最小的景观形状指数(LSI为2.65),说明其形状较其他景观类型规则;研究区的景观特征是以高寒草甸、湖泊和干旱草原为景观基地,河流为廊道的景观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北岸 TM数据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宝文 张得元 +2 位作者 哈承智 刘吉宏 张盛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4-850,共7页
利用1981-2008年刚察站0~320cm逐月平均土壤温度资料和2001-2008年逐日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呈现为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5~0.91℃.(10a)... 利用1981-2008年刚察站0~320cm逐月平均土壤温度资料和2001-2008年逐日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呈现为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5~0.91℃.(10a)-1;月平均土壤温度呈波形变化,位相随深度增加而滞后;日平均土壤温度呈正弦曲线变化;1月和10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增大,4月和7月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4: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2:00时、8:00时和20: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除冬季5cm和15cm,秋季40cm平均土壤温度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突变现象外,其余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均发生了突变;15cm、20cm、40cm、160cm和320cm年平均土壤温度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异常偏冷,春季平均土壤温度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其余各季和年平均地均表现为异常偏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倾向率 气候突变 异常年份 青海湖北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