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山东“利奇马”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诊断研究
1
作者 张端禹 王俊超 +2 位作者 王晓芳 崔春光 叶金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62,共18页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逐时降雨量、常规观测资料、中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气象卫星(FY-2G)0.1°×0.1°逐小时云顶相当黑体亮温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主要运用纬向风局地变化方程与大气动能方程,诊断分析降雨明显增幅与高、低层风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有高低空急流、500 hPa西风槽、850 hPa台风倒槽及“利奇马”本体环流等。10日200 hPa中纬度大尺度西南风急流东南移影响鲁西北,当天08:00(北京时,下同)850 hPa因双台风活动而形成的大尺度东南风急流突然北伸越过山东省。台风倒槽对流云与本体环流对流云先、后北移经鲁中,累积效应造成该地区10日夜间雨量最大。(2)10日20:00850 hPa章丘站东北侧出现了过程最快东风增幅,纬向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东风平流是东风增加最主要原因,地转偏向力项则不利于东风增加。(3)10日20:00章丘站200 hPa西南风风力明显加大形成急流,10日08:00至11日08:00青岛站850 hPa维持东南风低空急流。同时位于高空急流右后侧与低空急流左前方是鲁中附近10日夜间降雨增幅的重要原因。章丘200 hPa与青岛850 hPa都是在最大风力之前12 h动能增加最快。动能方程诊断表明,最有利于鲁西北高空急流形成的是位能平流项,最有利于鲁东南低空急流形成的是动能垂直通量散度项。(4)10日20:00至13日08:00“利奇马”本体环流一直在影响山东,暴雨期间山东中部地形的动力作用也一直存在,而降雨的峰值是出现在10日夜间,说明10日20:00前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可能是山东暴雨增幅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主要作用至少有加强山东中部的垂直运动、整层水汽输送与静力不稳定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北上台风 降水增幅机理 高空西南风急流 低空东南风急流 动能诊断
下载PDF
北上台风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2
作者 李铮 邱兰兰 +3 位作者 王伟 何斌 吴绍洪 贺山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3-986,共14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1949—2022年北上台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北上台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4年间共有275个北上台风活动,频数... 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1949—2022年北上台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北上台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4年间共有275个北上台风活动,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但北上台风占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总数的比例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2)北上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生成,8月份进入定义区数量最多,生命期强度以超强台风、台风等高强度等级居多,且高强度等级北上台风出现的几率近些年有增加趋势;3)共有159个北上台风在中国登陆,未登陆转向路径台风大多在30°N、125°―130°E附近向东转向。北上台风生成位置大多集中在10°―20°N、130°―150°E,登陆类北上台风的生成位置更加偏西,消散类台风的生成位置纬度更高;4)Niño 3.4指数与北上台风频数和生命期强度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同时其对北上台风的生成位置也具有明显影响。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生成的北上台风数量更多,生成位置更加偏西、偏北,但厄尔尼诺年发生的北上台风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热带气旋 ENSO 路径 台风频数 台风强度
下载PDF
“23·7”河北太行山东麓罕见特大暴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亮 金晓青 +5 位作者 孙云 陈碧莹 梁天 杨敏 闫雪瑾 李江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67,共17页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减弱的低压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并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利用高空观测、地面自动站、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此...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减弱的低压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并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利用高空观测、地面自动站、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过程具有累计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地形作用明显等特征。台风杜苏芮、卡努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水汽条件,华北北部形成的高压坝阻挡了台风环流北上,华北地区先后经历了阵性降水、台风倒槽降水和倒槽减弱阶段对流性降水三个阶段,降水落区的叠加效应是形成罕见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台风倒槽阶段850 hPa切变线受太行山阻挡移动缓慢,降水持续时间长,初期大气处于近中性状态,雨强整体平稳,30日午后对流开始加强,河北中部降水区冷池出流的偏北风与偏东风形成地面辐合线,使得河北东南部高能区中触发的对流单体发展加强为MCS,移入保定后形成“列车效应”;太行山冷池出流的偏北风与地面东南风形成辐合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30日夜间河北西南部降水维持的原因。31日早晨超过20m·s^(-1)的东南风急流再次建立,造成北京南部超过110 mm·h^(-1)的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东麓 “23·7”特大暴雨 北上台风 地形作用
下载PDF
两次秋季北上台风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梁臣 李倩 +3 位作者 于月明 霍也 朱丹 王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利用ERA50.25°×0.2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实况融合降水资料、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后向轨迹追踪模型等资料,对2019年13号台风“玲玲”和2012... 利用ERA50.25°×0.2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实况融合降水资料、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后向轨迹追踪模型等资料,对2019年13号台风“玲玲”和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台风最大湿层厚度达200 hPa附近,700 hPa以下比湿大于10 g·kg^(-1),高比湿主要集中在850 hPa以下的低层,台风的水汽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特征。整层积分水汽通量散度与暴雨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和降水强度对应。东北地区周边海域的水汽对东北暴雨的水汽供应很关键,源在日本群岛东部的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水汽通道是最重要的水汽通道。西南太平洋或阿拉伯海,包括欧拉方法研究发现的孟加拉湾较远距离的水汽输送存在,但是并非是东北台风暴雨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暴雨 水汽 HYSPLIT
下载PDF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烟花”北上阶段模拟影响的差异比较
5
作者 邢蕊 杨健博 +3 位作者 庄庭 王庆元 邱晓滨 田梦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21,共15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QNSE、UW、YSU),采用高分辨率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烟花”(2021)北上影响环渤海区域阶段的路径、强度、降水及动热力结...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QNSE、UW、YSU),采用高分辨率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烟花”(2021)北上影响环渤海区域阶段的路径、强度、降水及动热力结构等方面的模拟差异。结果表明:台风北上后的路径模拟对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较敏感,其中Boulac方案模拟的路径误差最小,随着积分时间延长,各试验的路径差异也越来越显著;由于台风北上阶段强度较弱,模拟的最低气压绝对误差总体偏小,基本分布在2~6 hPa之间;各试验对累积降水极值大小和位置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24h累积降水的TS评分可知,Boulac方案在中雨以上量级的模拟中表现最优,而ACM2方案则在大雨及暴雨以上量级的模拟中表现最优;各试验对于台风动热力结构的模拟存在差异,其中动力结构的差异更加明显,并且低层大气比高层大气差异更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方案对边界层热通量以及动热力结构的模拟存在差异,并通过边界层顶的夹卷过程将这种差异引入高层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北上台风 数值模拟 环渤海区域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烟花”北上阶段暴雨模拟的影响试验
6
作者 邢蕊 杨健博 +3 位作者 田梦 邱晓滨 庄庭 朱晓晶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91-102,共12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造成数值模式预报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筛选适用于环渤海地区台风暴雨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为该地后续业务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WRFV4.3模式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造成数值模式预报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筛选适用于环渤海地区台风暴雨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为该地后续业务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WRFV4.3模式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QNSE、UW、YSU),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北上阶段造成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并基于ERA5资料进行边界层热动力结构的模拟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各方案对台风北上阶段的降水(24 h累积降水量、累积降水极值和位置、降水ETS评分、小时最大降水量以及逐小时10.0、20.0 mm降水的落区分布)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对路径的模拟差异主要体现在模拟时段的中后期。(2)局地闭合的BouLac方案对于10.0 mm以上量级24 h累积降水量的ETS评分表现最优,而非局地ACM2方案所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在25.0、50.0、100.0 mm以上量级降水的ETS评分均为最优,且累积降水极值、区域平均24 h累积降水量以及小时最大降水量均值等也与ERA5资料较为接近,在环渤海地区海陆共存的下垫面背景下,ACM2方案是最适合台风“烟花”暴雨过程模拟的参数化方案。(3)与其他方案相比,ACM2方案对于边界层高度、位温和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的模拟与实况最接近,这是ACM2方案对大雨以上量级预报较为准确的原因。(4)各方案模拟的700 hPa垂直速度基本决定了小时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区域平均24 h累积降水量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北上台风 暴雨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
下载PDF
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长期维持环境条件分析
7
作者 王亚男 苏杭 易笑园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的长期维持环境背景及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低纬度时,垂直风切变≤10m/s,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分布,其西脊点一般不超过120...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3个登陆北上台风的长期维持环境背景及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低纬度时,垂直风切变≤10m/s,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分布,其西脊点一般不超过120°E,且西风槽位置整体偏北,台风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引导气流影响,路径大多在平原,摩擦耗散较小,配合南亚高压东侧反气旋环流第三象限辐散和低空强度相当的辐合条件以及西南和东南暖湿输送影响,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涡度减弱缓慢;当北上受高空急流影响的垂直风切变增大时,低空出现明显湿能量辐合,有明显积云对流发展和高层凝结潜热释放,且受高空急流入口区影响,高空辐散也增强,利于台风登陆后期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登陆北上 长期维持 环境背景 热力动力诊断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台风路径北移对黄渤海风暴潮增水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冰洁 陶爱峰 +2 位作者 沈红艳 王京富 纪橞颖 《中国港湾建设》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热带气旋生命史最大强度(LMI)的年平均纬度在全球主要的热带气旋盆地中向极地移动,正在改变有关海域风暴潮增水的统计结论,对港区潮位设防标准的确定构成影响,西北太平洋(WNP)尤其明显。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MIKE21以及Holland台风模型建... 热带气旋生命史最大强度(LMI)的年平均纬度在全球主要的热带气旋盆地中向极地移动,正在改变有关海域风暴潮增水的统计结论,对港区潮位设防标准的确定构成影响,西北太平洋(WNP)尤其明显。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MIKE21以及Holland台风模型建立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型,模拟2106号“烟花”台风期间的风暴潮,并设置3个情景,将“烟花”台风的路径向北平移,分析其对黄渤海海域风暴潮增水的影响。初步得出台风路径北移3°,渤海海域风暴潮整体增水幅度达17%,连云港至启东角沿岸30 m水深范围内风暴潮增水幅度达32%等结论,以资沿岸防灾减灾及确定港区潮位设防标准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路径北移 风暴潮增水 港区设防潮位 2106号台风“烟花”
下载PDF
近31年登陆北上台风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金荣花 高拴柱 +1 位作者 顾华 刘震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3-39,共7页
为探讨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的登陆北上台风的成因,利用1975—2005年台风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登陆北上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台风登陆北... 为探讨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的登陆北上台风的成因,利用1975—2005年台风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登陆北上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台风登陆北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西风带系统和南亚高压活动有利于台风登陆后北折和持续北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总结归纳台风登陆北上的预报着眼点,希望有助于提高此类台风的预报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北上台风 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健 侯一筠 +1 位作者 莫冬雪 刘清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渤海沿岸是风暴潮多发区域。研究者多关心渤海局地风引起风暴潮变化,而忽略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的影响。为研究外围天气系统对局地风暴潮的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对比和设计理想数值试验等方法,对黄、东海天气系统影响的渤海... 渤海沿岸是风暴潮多发区域。研究者多关心渤海局地风引起风暴潮变化,而忽略黄、东海天气系统对渤海风暴潮的影响。为研究外围天气系统对局地风暴潮的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对比和设计理想数值试验等方法,对黄、东海天气系统影响的渤海风暴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Y1814“摩羯”和TY1818“温比亚”台风风暴潮的实测资料呈现当黄、东海风力较大,而渤海风力较小时,渤海沿岸也会出现较大风暴潮现象;2、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拟的理想数值试验中发现,黄、东海风向是东南风时,引起渤海沿岸风暴增水极值最大;3、以入海气旋和登陆北上台风两种类型天气系统风向变化设计理想数值试验,发现黄、东海的东南风持续时间对渤海沿岸风暴潮极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影响较大。理想试验获得的结论不仅能为渤海风暴潮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够有效减少预警应急中漏报的现象,降低沿海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暴潮 理想试验 入海气旋 登陆北上台风
下载PDF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辑 李菲 +1 位作者 林蓉 张海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1-737,共7页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切,两者呈反位相关系。PDO位相转变后影响北上台风的海温关键区由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区域,并且北上台风个数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时滞相关。在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台风个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海温 PDO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北上台风生成和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包澄澜 马卫民 +1 位作者 陈信雄 吴晓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8,共7页
对在太平洋上北上转向登陆日本的台风的生成和移动,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和云顶黑体温度计算作 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有一条或几条长达500~1000km以上的长云带卷入,且云顶黑体温度降低 到-70℃以下,而-60℃的范围... 对在太平洋上北上转向登陆日本的台风的生成和移动,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和云顶黑体温度计算作 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有一条或几条长达500~1000km以上的长云带卷入,且云顶黑体温度降低 到-70℃以下,而-60℃的范围扩大到3x4个纬距以上,则热带低压很可能在24h以内发展成为热带 风暴-台风。本文还确认,海表面温度Tss≥29℃是台风生成最重要的环境条件。通过对北上台风移动 的卫星云图特征的研究,指出台风外围卷入的长云带走向往往预示着台风的未来移向。尤其是台风南部 来自SW-S-SE方向的季风汇合带云带,不仅意味着台风强度的加强和维持,更预示着台风将往北 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卫星云图 长云带 云顶黑体温度
下载PDF
基于TIGGE资料的台风“鲇鱼”路径北翘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旭 麻素红 +1 位作者 吴俞 龙柯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3,共9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成功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北翘组)和没有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西行组)的环境场及台风环流特点。结果显示:从环境场来看,在预报前期北翘组在"...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成功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北翘组)和没有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西行组)的环境场及台风环流特点。结果显示:从环境场来看,在预报前期北翘组在"鲇鱼"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偏弱,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发生的时间比西行组早,而在预报后期,北翘组西风槽比西行组强;而从"鲇鱼"环流来看,初始时刻北翘组和西行组存在明显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后期预报中,北翘组"鲇鱼"环流范围明显比西行组大。北翘组"鲇鱼"环流初始时刻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其南侧偏弱的低压环流使得"鲇鱼"环流后期偏大、东南侧及东侧偏南气流偏强,这有利于"鲇鱼"北侧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和西风槽发展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特征分析 非对称结构 北翘路径 台风“鲇鱼”
下载PDF
台风珍珠和鲇鱼北折路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晓岗 王慧 漆梁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1-847,共7页
"珍珠"(0601,Chanchu)和"鲇鱼"(1013,Megi)都是发生北折路径的台风,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台风珍珠和鲇鱼路径北折的天气形势变化有一些相同点:都发生在环境场的调整中,有西风槽影响华南的副热带高压,使之减弱东退、台... "珍珠"(0601,Chanchu)和"鲇鱼"(1013,Megi)都是发生北折路径的台风,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台风珍珠和鲇鱼路径北折的天气形势变化有一些相同点:都发生在环境场的调整中,有西风槽影响华南的副热带高压,使之减弱东退、台风移速减慢,然后副热带高压加强并从台风南部向西南伸展、与赤道高压打通,其西侧的偏南气流与越赤道气流会合引导台风向北移动;同时有弱冷空气南侵。上述环境场的突然变化导致引导气流方向发生突然变化,是这两个台风西行北折的重要原因。引导气流分析还发现,秋台风鲇鱼最佳引导气流所在高度低于初夏台风珍珠。另外,不同的路径预报方法、不同的模式和超级集合预报提供了各种台风路径预报信息,在应用这些信息时要密切结合实况天气形势的变化,进行路径预报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北折路径 副热带高压 引导气流
下载PDF
华北盛夏台风低压暴雨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了1996年8月3日至5日由浙江沿海登陆北上的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暴雨过程.计算并分析了暴雨增幅时台风低压扰动区域内平均的动能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了台风低压维持的机制及其与外围... 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了1996年8月3日至5日由浙江沿海登陆北上的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暴雨过程.计算并分析了暴雨增幅时台风低压扰动区域内平均的动能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了台风低压维持的机制及其与外围暴雨增幅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可供制作北上台风及其暴雨预报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增幅 能量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黎清才 王成恕 曹钢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云模式 台风 暴雨 云模拟 突发性增强
下载PDF
影响黄渤海区域两次北上台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密娜 杨洋 姜皓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4,共11页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集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和FY卫星TBB资料,统计显示:1985—2014年北上到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台风一共34个,其中8月最多,有三分之一已经变性成温带气旋。两次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过程(1410号"麦德姆"和0...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集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和FY卫星TBB资料,统计显示:1985—2014年北上到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台风一共34个,其中8月最多,有三分之一已经变性成温带气旋。两次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过程(1410号"麦德姆"和0713号"韦帕")的对比分析显示:两者北上时与中纬度的高空槽云系结合,锋生显著,降水范围增大。台风"韦帕"登陆后与高空槽云系结合的纬度更低,强度减弱速度更快,降水和对流云带主要分布在其中心的北侧,而台风"麦德姆"则主要分布在其中心的西南侧。台风登陆后垂直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出现不对称结构,并与降水区域一致。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诊断显示:台风"韦帕"遭遇的冷空气强度更强,由西侧的中高层开始快速向下入侵;台风"麦德姆"则由低层开始由西侧和东侧同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等熵面 高空槽 降水
下载PDF
北上台风云系结构变化的遥感定量特征指标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曹治强 王新 黄庆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定量诊断分析北上台风的云系结构特征对于预报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11—2020年16个北上台风,定义南北对称度因子S1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作为反映北上台风云系结构的指标。当S1<0时,通常台风南侧和西南侧的云量较多,并常与季风云... 定量诊断分析北上台风的云系结构特征对于预报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11—2020年16个北上台风,定义南北对称度因子S1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作为反映北上台风云系结构的指标。当S1<0时,通常台风南侧和西南侧的云量较多,并常与季风云系相连,台风一般表现为“9”字型结构;当S1>0时,通常台风北侧和东北侧的云量较多,台风南侧的云系减弱,台风一般表现为“6”字型结构。台风北上过程中由S1<0向S1>0转变,在云系结构特征上表现为由“9”字型结构转化为“6”字型结构。而这种结构特征的转变初始表现为台风核心区域内第一象限云量增多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同时第三象限对流云衰减以及云量减少,此时,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0并快速增大,台风有快速减弱的趋势。南北对称度因子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作为北上台风云系结构诊断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台风强度、降雨的监测和预报形成了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卫星遥感 结构诊断 强度变化
下载PDF
“布拉万”和“梅花”北上影响吉林省产生降水差异的天气学特征对比分析
19
作者 徐兴波 韩庆红 徐驰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1期53-59,共7页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次路径相似,但对吉林省降水造成影响差异较大的北上台风"布拉万"和"梅花"就流场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台风北上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路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次路径相似,但对吉林省降水造成影响差异较大的北上台风"布拉万"和"梅花"就流场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台风北上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路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上台风降水强度与自身水汽和周围水汽输送有直接关系,水汽通量散度量值在降水预报中较为适用;台风的垂直结构特别是涡度场垂直分布的斜压结构对台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风槽和冷空气与台风的配合对降水强度产生很大影响;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对台风系统的维持和强降水落区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并且对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降水差异 水汽通量散度 涡度 西风槽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强降水特征的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震 梁梅 +2 位作者 薛宇峰 徐建军 徐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基于TRMM卫星降雨资料、MERRA-2卫星位势高度、风速、垂直速度等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征及其引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利奇马"是北上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与... 基于TRMM卫星降雨资料、MERRA-2卫星位势高度、风速、垂直速度等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征及其引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利奇马"是北上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与1910号台风"罗莎"等系统影响.在北上的过程中,由于台风倒槽与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配合,且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引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此外,低空急流及西风槽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南海西南季风与台风"罗莎"是台风"利奇马"充沛的水汽与能量来源,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奇马”台风 台风降雨 北上台风 西风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