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rare earth deposits of Northwest Guizhou,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Peinan He Mingyou He Hai Zh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867-874,共8页
We studied the stat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 of the Xianglushan rare earth deposit. Rare earth ore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probe, and chemical leaching. No ind... We studied the stat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 of the Xianglushan rare earth deposit. Rare earth ore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probe, and chemical leaching. No independent rare earth minerals were dete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ments detected by the electronic probe for the in situ micro-zone of the sample included: O,Al, Si, Ca, Mg, Fe, Ti, K, Na, S, Cl, C, Cu, Cr, V, and Pt.Rare earth elements were not detected by electron probe.(NH_4)_2 SO_4,(NH_4)Cl, NaCl, and H_2 SO_4 were used as reagents in chemical leaching experiments that easily leached out rare earth elements under the action of 10%reagent, indicating that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 are mainly in the ionic state rather than present as rare earth mine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 Clay rocks Rare earth DEPOSITS Element existence STAT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northwest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Ga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Northwest Guizhou
2
作者 Bing Xue Jinchuan Zhang +4 位作者 Xuan Tang Chao Yang Qian Chen Xiangjie Man Wei Dang 《Petroleum Research》 2016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For further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ores in the marine shale reservoirs in Northwest Guizhou,shale samples 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micro-pores on the ... For further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ores in the marine shale reservoirs in Northwest Guizhou,shale samples 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micro-por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accumulation in shales,through methods of the argon broad ion beam-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ores and related geochemical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po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including interparticle pores,intraparticle pores,intercrystalline pores,dissolution pores,fossil pores,organic pores,and microfractures,among which the interparticle pores and organic pores are best developed.According to 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s,the pore stru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including the cylindrical pores with both opening ends,narrow parallel-plate pores and tapered parallel-plate pores with four opening sides.Diameter of micro-pores ranges from 2 to 64 nm,mainly at 2-6 nm.The diameter of micro-pores(less than 2 nm)ranges from 0.4 to 1.8 nm,The micro-pores with a diameter of 0.4-1.0 nm contribute most to the pore volume.Pore volume is dominated by meso-pores(2-50 nm)with a proportion of 83.1%.The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mak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ores with proportions of 20.1%and 79.3%,respectively.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of nanopores.Different pore typ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as occurrence and migration,indicating that nanopore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microscopic migration of gas in sh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guizhou Longmaxi Formation lower Silurian argon broad ion beam-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por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黔西北普底地区富锂黏土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七道 李德宗 +5 位作者 李致伟 王东晖 于一帆 朱星强 蔡泉宇 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80,共23页
黔西北普底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直接不整合于寒武系娄山关组之上,梁山组黏土岩中有锂的超常富集现象,研究其富集机制可为黏土岩中锂资源开发与评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析、LA-ICP-MS面扫分... 黔西北普底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直接不整合于寒武系娄山关组之上,梁山组黏土岩中有锂的超常富集现象,研究其富集机制可为黏土岩中锂资源开发与评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析、LA-ICP-MS面扫分析、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U-Pb年代学研究,对黏土岩中富集的锂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锂黏土岩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中下部,锂矿化体产状受下伏基底娄山关组白云岩岩溶不整合面控制。富锂黏土岩中Li, Ga, V,Nb, Zr和F等元素相对富集,Ba和Sr等元素相对贫化。富锂黏土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轻稀土元素以La、Ce和Nd为主,重稀土元素以Y为主。富锂黏土岩以淡水陆相沉积为主,具有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多相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富锂黏土岩锆石年龄谱约具有2.5 Ga、1.4 Ga、980 Ma、780 Ma和530 Ma 5个峰值,其中主要峰约为980、780和530 Ma。初步认为研究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具有多重物源,寒武系娄山关组不纯白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黏土岩中的Li主要赋存于高岭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机制 物源 赋存状态 沉积型锂矿 黔西北普底地区
下载PDF
黔西北毕节地区富锂铝质岩的矿物学特征和锂的赋存状态研究
4
作者 张朝群 谭伟 +5 位作者 苏菲 唐座 代启勇 何宏平 贺怀宇 朱日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1-2333,共13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锂矿已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的黏土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巨大,有望成为锂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深入研究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可为后续的提锂工艺提供理论基础。近期,黔西北毕节地区...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锂矿已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的黏土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巨大,有望成为锂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深入研究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可为后续的提锂工艺提供理论基础。近期,黔西北毕节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的铝质岩中发现了超常的锂富集,但锂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这限制了对该地区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本研究利用矿物学和化学分析手段对该地区的富锂铝质岩进行了矿物学特征和锂赋存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梁山组富锂铝质岩的Li_(2)O含量为0.62%;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锂绿泥石和一水硬铝石;锂赋存在伊利石和锂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结构中,吸附态锂的含量非常低。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分级沉淀法富集含锂的黏土矿物,富集后的样品黏土矿物含量得到了提升。以上研究结果为黏土型锂资源的高效提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赋存状态 锂绿泥石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
5
作者 尹林江 廖艳梅 +2 位作者 赵卫权 李威 赵祖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0-215,共6页
为揭示黔西北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毕节市为例,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利用热点探测、核密度、空间叠加等方法,探究黔西北山区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分异特征和其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毕节... 为揭示黔西北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毕节市为例,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利用热点探测、核密度、空间叠加等方法,探究黔西北山区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分异特征和其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市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广泛,破碎化程度高,布局随性较强,以中等规模农村居民点分布为主;密度整体较大,整体表现为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高密度集聚区主要为大规模农村居民点集聚区,低密度集聚区主要为小规模农村居民点集聚区;不同地形地貌下毕节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异特征均较明显。不同高程、坡向、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均以中等规模农村居民点为主,但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所不同,小规模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高程1200~2400 m、坡度6°~35°、地形起伏度小于400 m的中山地貌内,对于坡向的选择性不大;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高程1200~2400 m、坡度6°~35°、地形起伏度小于400 m、坡向为半阴坡和阳坡的中山地貌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地形地貌 空间分异特征 黔西北山区
下载PDF
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研究
6
作者 叶琼 戴玉皇 曹卫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4期92-94,共3页
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富集区,玄武岩中的铜矿是该地区主要的矿产类型。本研究通过对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铜矿的形成过程和探索可能的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北玄武岩中... 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富集区,玄武岩中的铜矿是该地区主要的矿产类型。本研究通过对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铜矿的形成过程和探索可能的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北玄武岩中的铜矿主要以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为主,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地区的铜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玄武岩 铜矿 赋存形态 成矿机制
下载PDF
综合电参数在采煤地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识别及其评价研究
7
作者 黄启霖 毛立峰 +3 位作者 田亚江 宋启文 吕天江 陈先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煤区地质规律,综合电阻率、电流、自然电位等多个电参数对采煤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快速识别的方法,并对强风化层、老窑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等地质结构特征进行评价。取得成果与实地踏勘、已有工程一致,可为城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无损、高效、绿色、低成本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电参数 采煤区 城市地下地质结构 黔西北 贵州
下载PDF
某富锂黏土岩工艺矿物学分析与锂浸出探索
8
作者 张七道 李致伟 +4 位作者 李德宗 王东晖 于一帆 朱星强 蔡泉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8,共12页
通过对黔西北某地区富锂黏土岩的工艺矿物学分析,查明富锂黏土岩的物质组成、嵌布特征、锂的赋存状态,为锂矿开发利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地区富锂黏土岩成分为高岭石(49.06%)、水铝石(29.78%)、勃姆石(10.33%)、... 通过对黔西北某地区富锂黏土岩的工艺矿物学分析,查明富锂黏土岩的物质组成、嵌布特征、锂的赋存状态,为锂矿开发利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地区富锂黏土岩成分为高岭石(49.06%)、水铝石(29.78%)、勃姆石(10.33%)、伊利石(6.56%)、锐钛矿(3.31%)及少量赤铁矿(0.97%)等。富锂黏土岩主要化学组成为Al_(2)O_(3)、SiO_(2)、TiO_(2)、Fe_(2)O_(3)、K 2 O、MgO等,其中Al_(2)O_(3)和SiO_(2)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48.95%和30.06%。Li_(2)O在各粒级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富集现象。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较低,连生情况较复杂,高岭石、水铝石、伊利石、锐钛矿、赤铁矿Tolerance=5%时(即解离程度95%以上)单体解离度分别为8.91%、1.82%、1.87%、1.82%及3.13%。该矿石进行空白焙烧—硫酸浸出的最优条件为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600℃焙烧1.5 h,焙烧渣进行浸出试验,硫酸浓度为15%,浸出液固比为4,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 h,此时锂的浸出率为85.15%。研究区的锂不是以离子吸附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的,而是以类质同象替代形式赋存在黏土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资源 工艺矿物学 赋存状态 黔西北地区 浸出
下载PDF
西北气流下一次暖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9
作者 杨秀庄 李刚 +2 位作者 吴古会 杨帆 谢清霞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2020年5月19日贵州在西北气流影响下发生了一次混合性强对流(冰雹、大风、强降水)天气过程,各家数值模式均漏报了此次过程。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1°×1°和ERA50.25°×0.25°... 2020年5月19日贵州在西北气流影响下发生了一次混合性强对流(冰雹、大风、强降水)天气过程,各家数值模式均漏报了此次过程。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1°×1°和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该过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中尺度环境条件、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演变和结构、触发和维持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是在500 hPa西北气流背景下发生在低层南风气流里的一次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由从孟加拉湾途经云南和从北部湾途经广西的两支暖湿气流交汇于贵州西北部触发形成,过程风雹特征显著,局地性强;(2)环境场特征表现为大气层结上干下湿、不稳定度大、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较高、对流抑制(Convective Inhibition,CIN)能量较低以及垂直风切变较强;(3)雷达回波上表现为一个超级单体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出现了钩状回波、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中气旋、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高等典型特征;(4)边界层的中β尺度气旋性涡旋叠加地形影响造成的动力强迫抬升利于对流触发,用气块理论分析发现边界层动力强迫造成的气块抬升高度与水平辐合强度、垂直方向辐合高度、辐合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本次过程通过定量取值计算出的边界层动力强迫气块上升高度远大于大气自由对流高度,大气动力强迫转化为热力强迫,上升运动发展,对流风暴触发;(5)各家数值模式漏报主要原因为大气热力物理量,特别是CAPE值预报存在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气流 贵州 暖区强对流 触发机制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方解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10
作者 陈小浪 张梅梅 《吉林地质》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对黔西北地区方解石矿床地质、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以分析其找矿前景,区内3处矿床分布18条规模不等的矿体,矿石以方解石矿物为主,含少量的白云石和萤石,呈自形-半自形结构,块状、脉状、网脉状构造,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 对黔西北地区方解石矿床地质、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以分析其找矿前景,区内3处矿床分布18条规模不等的矿体,矿石以方解石矿物为主,含少量的白云石和萤石,呈自形-半自形结构,块状、脉状、网脉状构造,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矿石以Ca元素含量为主,其次为Mg、Si、Fe、Al,白度值较低。矿区内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以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内,具层控特征。类比认为赫章双坪乡、水塘、妈姑和威宁盐仓一带具有较好的方解石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前景 黔西北地区
下载PDF
早熟菜用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研究
11
作者 成马丽 黄文林 +2 位作者 樊艳 杨云 葛刚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0期46-51,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早熟、早上市菜用马铃薯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密度,本课题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开展组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可用威芋5号生产菜用早上市马铃薯... 为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早熟、早上市菜用马铃薯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密度,本课题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开展组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可用威芋5号生产菜用早上市马铃薯,推广种植的最佳密度为3500~4500窝/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密度 黔西北山区 中低海拔区域
下载PDF
近代的黔西北土目阶层与区域社会——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
12
作者 王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文章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讨论近代时期黔西北土目阶层对区域社会的深刻影响。首先,指出了改土归流后的黔西北土目阶层的构成、名号与职能;其次,从政治、经济、武装力量方面梳理了近代黔西北土目阶层的发展壮大情况,讨论了土目阶层... 文章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讨论近代时期黔西北土目阶层对区域社会的深刻影响。首先,指出了改土归流后的黔西北土目阶层的构成、名号与职能;其次,从政治、经济、武装力量方面梳理了近代黔西北土目阶层的发展壮大情况,讨论了土目阶层之间、土目阶层与地方政府、土目阶层与佃民群众的多元互动;再次,考察了黔西北社会失序下土目阶层和普通少数民族的能动性;最后,介绍了黔西北土目阶层与近代滇黔政治博弈事件的联系。总之,黔西北土目阶层和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展示了近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社会形态的某些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黔西北 土目阶层 区域社会
下载PDF
威宁地区下石炭统祥摆组:一个潜在的薄互层煤系气新层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军 秦勇 +3 位作者 易同生 高为 颜智华 李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9-1891,共13页
水页1井未压裂煤系高产气流的偶然发现,昭示黔西北威宁及其邻区下石炭统祥摆组可能成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煤系气勘查新层系。然而,该区祥摆组前期煤系气地质调查有限,关于资源条件和前景区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且对煤系特点考虑不足。鉴于... 水页1井未压裂煤系高产气流的偶然发现,昭示黔西北威宁及其邻区下石炭统祥摆组可能成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煤系气勘查新层系。然而,该区祥摆组前期煤系气地质调查有限,关于资源条件和前景区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且对煤系特点考虑不足。鉴于此,基于近期地质调查进展,结合前人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探讨了威宁及其邻区祥摆组煤系气地质条件和勘查前景。结果显示,威宁地区祥摆组是一套典型的薄互层煤系,下段潮坪—潟湖相煤系气显示强烈,但煤系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单井研究发现,随埋深加大,祥摆组储层吸附气含量存在一个“临界深度”,一旦超过该深度,煤系页岩吸附甲烷含量快速增高,煤层吸附甲烷含量开始降低但其游离气含量可能增大,导致总含气量可能明显增大。综合分析认为,威宁地区祥摆组在埋深大于1500 m之后可能具有综合开发价值,龙街、羊场、海改地、二都、天星洞、玉龙6个深向斜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构造单元,往东可扩展到黔西地区格目底、晴隆、朗岱等较大规模深向斜构造。同时,逆冲推覆构造对祥摆组煤系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落实祥摆组煤系气勘查战略选区的5条原则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石炭统祥摆组 薄互层 煤系气 保存条件 战略选区 黔西北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大豆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冠群 王丽 +4 位作者 刘桂华 蒋亚 秦松 范成五 田小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6,共10页
为筛选适宜黔西北地区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的大豆品种,明确不同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作用效应,以黔西北主栽的9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在L,Y两地不同土壤环境种植,测定各品种大豆籽粒产量与镉(Cd)、砷(As... 为筛选适宜黔西北地区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的大豆品种,明确不同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作用效应,以黔西北主栽的9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在L,Y两地不同土壤环境种植,测定各品种大豆籽粒产量与镉(Cd)、砷(As)、铅(Pb)、铬(Cr)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环境效应对大豆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在L,Y两地不同环境种植同一大豆品种,其产量稳定性较好;大豆籽粒Cd,As,Pb,Cr质量分数均受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r,9个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为安全水平;根据大豆不同品种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差异,可筛选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理想M-7’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性,为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且其产量可达2768.1~2911.9 kg/hm^(2).因此,9个大豆品种均可作为黔西北Cd污染区的推荐品种,其中,‘理想M-7’可作为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环境效应 黔西北 重金属
下载PDF
黔西北镉污染耕地安全生产四季豆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冠群 周礼兴 +4 位作者 秦松 范成五 刘桂华 王丽 蒋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以13个当地推广种植的四季豆品种为材料,在黔西北地区L地与Y地的Cd污染耕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四季豆Cd吸收富集差异,探讨品种与环境对其作用效应,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的四季豆Cd低富集品种。结果表明,四季豆产量与C... 以13个当地推广种植的四季豆品种为材料,在黔西北地区L地与Y地的Cd污染耕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四季豆Cd吸收富集差异,探讨品种与环境对其作用效应,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的四季豆Cd低富集品种。结果表明,四季豆产量与Cd含量均受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同一地点不同品种四季豆Cd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值(红皮秋紫架豆)与最低值(帮达二号)可相差10倍。L、Y两地不同品种四季豆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6%~0.50%、0.13%~0.93%,供试的13个品种四季豆Cd含量均表现为安全水平。13个四季豆品种中帮达二号产量最高,在L、Y两地分别达18513.6、19287.9 kg/hm^(2)。综上,13个四季豆品种均可作为黔西北类似Cd污染区安全生产的推荐品种,其中帮达二号因高产、低Cd含量等被优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豆 低积累 黔西北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几个鹅莓品种在黔西北引种试验
16
作者 杨亚云 卢伟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14-15,共2页
为了解鹅莓在南方部分区域,特别是在黔西北高原区域冷凉气候条件下的适宜状况,对坠玉、金玉、红醋栗、丰瑞、寒丰五个鹅莓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综合表现良好,且具备种植前景的品种,为鹅莓在黔西北高原区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为了解鹅莓在南方部分区域,特别是在黔西北高原区域冷凉气候条件下的适宜状况,对坠玉、金玉、红醋栗、丰瑞、寒丰五个鹅莓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综合表现良好,且具备种植前景的品种,为鹅莓在黔西北高原区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鹅莓品种坠玉长势旺盛,抗寒性、抗病性、抗雨性强,单果质量2.81 g,单丛产量1.23 kg,口感酸甜,适宜在黔西北区域中高海拔的地方适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莓品种 黔西北 引种 种植试验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因类型——来自硫化物中微量元素证据
17
作者 叶太平 叶霖 +2 位作者 许英奎 杨国彬 谭靖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08-620,共13页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和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产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带中及其附近。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该区铅锌...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和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产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带中及其附近。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该区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开展了相关微量元素研究。代表性铅锌矿床(五指山、亮岩、猫榨厂、五里坪和板板桥)中硫化物单矿物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表明,该类矿床中闪锌矿相对富集Ge、Cd、Ga等微量元素,黄铁矿相对富集Mn和As,方铅矿相对富集Sb。这些微量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为类质同象。总体上,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川滇地区的铅锌矿床(如云南会泽、四川天宝山等)和典型密西西比河谷(MVT)型矿床(如牛角塘等)非常相似,而与喷流沉积型、夕卡岩型及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差异明显,结合这些矿床产出地质特征,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应属于MVT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微量元素 成因指示意义 MVT铅锌矿 黔西北
下载PDF
西南山区农村冬季取暖现状及热舒适研究——以贵州西北部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正飞 肖益民 任治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西南山区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地处西南山区贵州高原上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气候较为典型。为详细了解该气候区农村居民取暖状况,分别对采用烧炭、烧柴和用电取暖的三户典型农宅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 西南山区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地处西南山区贵州高原上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气候较为典型。为详细了解该气候区农村居民取暖状况,分别对采用烧炭、烧柴和用电取暖的三户典型农宅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71名居民的热舒适投票。测试结果表明:烧炭、烧柴和用电取暖时,室内平均温度分别为12.9℃、10.4℃、6.7℃;CO_(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23 ppm、266 ppm、271 ppm;C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37 ppm、1.77 ppm、0.27 ppm,烧炭取暖时应特别注意通风。通过拟合计算,得出实测和预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13.9℃、11.5℃、7.6℃和17.6℃、14.3℃、8.8℃;人体80%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分别为12.7℃、9.9℃、7.1℃;烧炭取暖和烧柴取暖时的人体期望温度分别为14.7℃、13.6℃。调研分析结果可作为西南山区农村建筑节能和热环境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贵州西北部 农村住宅 取暖现状 热舒适
下载PDF
地质三维空间调查评价之骨干地质剖面调查方法与实践
19
作者 吴应值 谢小峰 +4 位作者 刘明民 蔡国荣 瞿岚 曾飞 杨思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49-551,共3页
黔西北铅锌矿成矿区是贵州省铅锌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备寻找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的条件(何良伦等,2020)。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猪拱塘铅锌矿是贵州省十分重要的超大型的铅锌战略矿产地,其基础调查资料和勘查成果十分丰富... 黔西北铅锌矿成矿区是贵州省铅锌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备寻找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的条件(何良伦等,2020)。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猪拱塘铅锌矿是贵州省十分重要的超大型的铅锌战略矿产地,其基础调查资料和勘查成果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勘查程度提高,其浅表矿基本已被发现。根据研究分析,该矿床的深部和外围仍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具备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地质剖面调查 三维空间调查评价 铅锌矿 黔西北猪拱塘地区
下载PDF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20
作者 兰叶芳 任传建 +1 位作者 潘仕辉 任戍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2-867,共16页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以泥页岩、煤层与砂岩交替互层发育为特点,具有典型的海陆过渡相特征。文章在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全岩和黏土矿物XRD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分析...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以泥页岩、煤层与砂岩交替互层发育为特点,具有典型的海陆过渡相特征。文章在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全岩和黏土矿物XRD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分析,对研究区龙潭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龙潭组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黏土矿物含量与石英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尤其是泥页岩中70%以上的黏土含量以及较低的脆性指数增加了压裂开发的难度。(2)龙潭组有机质丰度受岩性变化控制明显。煤层具有最高的TOC含量(平均值42.9%)和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68 mg/g),显示强大的煤层气生烃潜力;泥页岩生烃潜量均小于2 mg/g,但约有80%样品的TOC含量超过2%,页岩气资源潜力不及煤层气;粉砂岩生烃潜力最差,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13 mg/g,TOC含量为1.4%~5.6%,显示一定的致密气潜力。(3)龙潭组有机显微组以壳质组和镜质组占主导,干酪根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热演化程度高,处于高-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4)煤层更为发育的龙潭组中段是大方地区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联合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龙潭组 非常规气 烃源岩 黔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