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ual optimization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BAO Chao FANG Chuanglin CHEN F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87-98,共12页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unbalanced. We constructed a System Dynamic Model for mutu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ir interaction.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Heihe River Basin where the shar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mong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human living is optimized. Results show that, by mutual optimization,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fit in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an be harmonized. Mutual benefits of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can be reached, and a sustainable ecology-production-living system can be obtained. This study gives a new insight and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mutual optimization System Dynamic Model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Hydrological and water cycle processes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CHEN Yaning LI Baofu +2 位作者 FAN Yuting SUN Congjian FANG Gongh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61-179,共19页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sis eco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cycle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NC,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including air water vapor resources, runoff, and glacial meltwater)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and anticipated future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although the runoff in most inland rivers in the ARNC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oth the glaciated area and glacial ice reserves have been reduced in the mountains;(2) snow melt and glacier mel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ARNC, especially in the Kunlun and Tianshan mountains;(3)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of the ARNC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being the reduction in forest area and the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iver basins; and(4)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water resources, ecology and economy will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ight also help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RIVER runoff BASEFLOW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land RIVER bas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乔晓英 王文科 +2 位作者 姜桂华 赵顺阳 乔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盆地 地下水 生态功能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德华 王贵玲 +2 位作者 陈玺 陈浩 张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1-73,共3页
西北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地下水分布较广泛,开采方便,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西北内陆区地下水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保证... 西北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地下水分布较广泛,开采方便,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西北内陆区地下水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保证生态用水,实施科学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盆地 地下水 生态环境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被引量:57
5
作者 康尔泗 李新 +1 位作者 张济世 胡兴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内陆河流域 荒漠化 水资源 流域综合治理
下载PDF
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光辉 聂振龙 +4 位作者 崔浩浩 王茜 严明疆 田言亮 王金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西北内陆流域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近50 a来各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以石羊河流域、艾丁湖流域为研究区,针对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问题,基于农田面积、出山地表径流量及灌溉引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入下游... 西北内陆流域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近50 a来各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以石羊河流域、艾丁湖流域为研究区,针对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问题,基于农田面积、出山地表径流量及灌溉引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量调查统计、潜水埋深及包气带水理指标原位监测和地下水水位统测,以及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覆盖度和NDVI指数等遥感解译获得的资料,应用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均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和地学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近50 a来,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严重退化的根源是天然水资源匮乏,主因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上、中游区拦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大。(2)灌溉耕地不断扩大是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萎缩的主要驱动因素,每增加1.0 km^(2)灌溉耕地导致石羊河流域下游、艾丁湖流域平原区的天然绿洲面积分别减少1.35~2.07 km^(2)和1.57~3.83 km^(2);气候越干旱、上游出山年径流水量越少,灌溉引用出山径流水量占当年总径流量的比率越大,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水量越少,由此造成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减少越大。(3)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退化可控,但是由于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天然绿洲退化的可控性。在水资源匮乏背景下,现状人口数量驱动的农田用水规模难以继续调减,需要有序促进经济社会用水规模与天然绿洲修复供水规模之间的和谐程度。因此,本研究成果为西北内陆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天然绿洲退化修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流域 天然绿洲 灌溉耕地 干旱程度 退变主因与机制
下载PDF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q...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 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垂直循环 地下水系统 生态效应 SPAC系统 GSPAC系统 内陆盆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我国棉花大品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白岩 彭军 +2 位作者 赵素琴 付小琼 许乃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5-337,共13页
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棉花品种推广面积为依据,将年推广应用面积在主产棉区中列首位的品种,或最大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且列主产棉区前3位的品种定义为大品种,分析大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单年最大推广面积、列前3... 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棉花品种推广面积为依据,将年推广应用面积在主产棉区中列首位的品种,或最大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且列主产棉区前3位的品种定义为大品种,分析大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单年最大推广面积、列前3名的年限及推广面积占比的变化趋势。近40年来,黄河流域棉区有16个、长江流域棉区有15个和西北内陆棉区有14个棉花大品种,其中鲁棉研15号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共同的大品种。分析发现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数量逐年上升,其中1981―2000年品种数量增幅较小,2001―2020年增幅较大。各年份大品种种植面积占各主产棉区总面积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特征,其中,1981-1995年期间大品种的面积占比相对稳定,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大品种的面积占比分别稳定在61%、36%和83%左右;1996―2006年为大品种面积占比的剧烈下滑期,三大棉区大品种的面积占比平均下降到20%左右;2007―2020年为缓慢下降期,到2020年占比总体下降到15%左右。棉花大品种在我国植棉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为适应种业和市场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当前和未来棉花育种的目标功能和区域定位将更加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品种 主产棉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西北内陆
下载PDF
TRMM月降水产品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晓慧 邹松兵 +2 位作者 陆志翔 许宝荣 龙爱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利用1998-2008年5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结合TRMM月降水产品,通过对TRMM3B43降水数据在不同气候区、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TRMM探测的月降水数据与实测月降水数... 利用1998-2008年5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结合TRMM月降水产品,通过对TRMM3B43降水数据在不同气候区、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TRMM探测的月降水数据与实测月降水数据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效率系数为0.58,其探测的降水量比观测值略大;TRMM在高原气候区月降水量的探测效果要优于在西风带区的;TRMM数据所反映的降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和实测降水量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量上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对降水相对集中的5-9月低估实测降水量,而在降水较少的10月-次年4月高估实测降水量,反映了TRMM对较大强度降水量的探测能力不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南、北部大,中部小的格局,降水量的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高山地区,高达300 mm;而受西风环流影响的塔里木盆地东南面的且末-若羌一带、吐鲁番盆地和受高原区影响的柴达木盆地为极端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均不足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水观测卫星 月降水 西北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危机性标识与特征——以西北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光辉 刘中培 +2 位作者 连英立 严明疆 聂振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0-725,共6页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累计过程线明显偏离天然径流量累计过程线。在年内,每年的5月份受春旱农灌大量引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影响,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偏离天然径流过程线最为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及泉水溢出水量也具有类似衰变特征。上述水循环衰减的程度,与该流域中游区灌溉面积和引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衰变影响程度从50年代的19%增大至54%,远超过流域尺度水循环自然调节能力,其拐点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 流域尺度 水循环衰变 人类活动影响 标识特征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以石羊河流域民勤县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世金 何元庆 赵成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5,29,共5页
西北内陆河流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其宝贵,生态环境脆弱。然而,西北内陆河流域工农业用水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致使流域水资源管理出现诸如上下游利用不公,工农业利用不均等许多问题。现在,如何科学合理地优化... 西北内陆河流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其宝贵,生态环境脆弱。然而,西北内陆河流域工农业用水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致使流域水资源管理出现诸如上下游利用不公,工农业利用不均等许多问题。现在,如何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并使其可持续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石羊河下游流域民勤县为例,通过分析和研究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适合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撑体系,以期对本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 优化配置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西北内流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亚民 郝爱兵 +1 位作者 罗跃初 李文鹏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4,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西北内流盆地的地理、地质概况和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西北内流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核心症结在于中游农业区大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低效利用,深入地分析了产生这些...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西北内流盆地的地理、地质概况和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西北内流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核心症结在于中游农业区大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低效利用,深入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4方面原因,并从基本理念、政策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内流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对策:1)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2)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投资政策,促进和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3)充分利用山前地下水库,合理开发中游地区地下水,严格限制开发下游地区深层承压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控与优化利用;4)加强土地整理是有效降低农业灌溉定额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流盆地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西北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玮 邵景力 甘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针对目前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区域/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生态保护/恢复为约束条件,转换为定量化的判据;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供需平... 针对目前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区域/流域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生态保护/恢复为约束条件,转换为定量化的判据;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分阶段定量确定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应用此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的红崖山灌区进行了实例研究,评价得到研究区2020年中期规划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 833×10~4m^3,2030年远期规划的指标为10 700×10~4m^3,与已有的控制指标相比相对宽松,在技术方法上也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流域 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 生态地下水位 红崖山灌区
下载PDF
张掖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健 《河南科学》 2014年第7期1364-1366,共3页
选用2001—2012年张掖市各产业产值变化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呈现二次函数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只有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才能获取最... 选用2001—2012年张掖市各产业产值变化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呈现二次函数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只有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才能获取最大的产业GDP的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张掖市 黑河中游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新生代孢粉植物群演化的再认识
15
作者 张涛 陈传飞 +5 位作者 闫晓丽 刘艳蕊 苗运法 徐丽 夏维民 宋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935-12938,12940,共5页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已发表的最新古地磁研究成果,对该区16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孢粉组合重新进行了总结,以期发现孢粉植物群演化的规律,并修正对我国西北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认识。
关键词 西北内陆地区 孢粉组合 植物群 盆地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旭洋 张福平 +3 位作者 李玲 冯起 魏永芬 李开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0-660,共11页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 CASA 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计算 2000-2020年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植被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A)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 分析植被 NPPA的时空变化格局和气候因子对植被NPPA的影响,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 NPPA变...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 CASA 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计算 2000-2020年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植被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A)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 分析植被 NPPA的时空变化格局和气候因子对植被NPPA的影响,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 NPPA变化的影响 . 结果表明, 2000-2020 年西北内陆河流域年平均植被 NPPA呈波动增加趋势, 变化范围为 62.64~96.10 g/(m~2·a);草甸、草原和栽培植被的固碳量最大, 灌丛和栽培植被的固碳能力最强;气温、降水与太阳辐射总量是植被 NPPA增加的主导因素,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于植被 NPPA的促进作用最大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主导植被 NPPA增加的面积占增加总面积的 49.90%, 人类活动主导植被 NPPA减少的面积占减少总面积的8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变异系数 影响因子 西北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水循环—生态复合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占荣 刘花台 黄奕普 《勘察科学技术》 2002年第6期11-15,共5页
西北内陆盆地生态环境特别脆弱 ,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息息相关。该文将内陆河流域作为水循环 -生态复合系统 ,分析了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水循环特点 ,对于流域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生态系统 内陆河流域 西北
原文传递
基于水化学及径流组成的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诗语 孙从建 +2 位作者 陈伟 张鑫 周思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63-2780,共18页
水资源作为西北内陆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关系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内陆河作为区域重要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本文选取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地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基于长期径流监测,以及降水、融水、河水、地... 水资源作为西北内陆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关系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内陆河作为区域重要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本文选取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地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基于长期径流监测,以及降水、融水、河水、地下水等多水体水化学、同位素分析数据,分析了区域径流组成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评估了其水资源风险。结果表明:(1)除石羊河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区大部分河流的年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2)研究区各水体大部分为碱性,各水体主导阴阳离子为HCO3-和Ca^(2+)和Na^(+),水化学类型多为HCO_(3)--Ca^(2+)型,且受岩石风化控制影响大;河水TDS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夏秋低冬春高),而各离子的季节差异显著;(3)除呼图壁河外,区域河水的δ^(18)O呈现出夏秋低冬春高的季节变化特征;(4)研究区地下水、降水和冰川/雪融水对区域径流的年平均贡献分别为42.6%、34.4%和23.0%,区域径流组成存在空间异质性;(5)气温变化会增加阿克苏河、和田河和石羊河发生径流变化的风险,而降水波动可能对提孜那甫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径流过程构成潜在的风险,和田河存在潜在水质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径流组分 西北内陆河流域
原文传递
西北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解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邓铭江 龙爱华 +2 位作者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3-1345,共13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演变的结构、路径和驱动力,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水安全。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使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一个流域扩展到流域之外更宽广的区域范围,以产品贸易为纽带的水"流动&qu...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演变的结构、路径和驱动力,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水安全。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使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一个流域扩展到流域之外更宽广的区域范围,以产品贸易为纽带的水"流动"已成为驱动区域水循环演变与影响区域水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以流域为单元的传统水循环研究,难以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的水循环联系、双向回馈机制与协同进化机理。本文从西北内陆河流域长期大量输出高耗水农产品这一现象分析入手,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相结合方法,阐述分析内陆河流域自然水循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区域间贸易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显著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继而首次明确提出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并就其通量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与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前沿进行了探索分析,以便未来西北内陆河水循环、水文水资源等研究能更多重视对驱动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外部力量及其双向互馈、协同进化的分析,更新内陆河流域水安全、生态安全的思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流域 贸易水循环 “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 框架解析 通量平衡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