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in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ZHOU Zijiang, WANG Xiwen(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Lanzhou Central 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 Lanzhou 730020,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357-362,共6页
Based on the available original dust storm records from 6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e discussed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severe dust storms at a single station and constructed a quite complete time series of se... Based on the available original dust storm records from 6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e discussed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severe dust storms at a single station and constructed a quite complete time series of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in 1954–200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were 99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in this region in recent 48 year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lax Plateau, most parts of the Ordos Plateau and most parts of the Hexi Corridor are the main areas influenced by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In addition, the season and the month with the most frequent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are spring and April, accounting for 78.8% and 41.4% of the total event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ast 48 years the lowest rate of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occurred in the 1990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4 decades, on the average, the duration and the affected area of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are relatively short and small during the 1990s. In 2000 and 2001, there were separately 4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as the higher value after 1983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severe group dust storm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PROBLEMS CONCERNING SAND-DUST STORMS IN NORTHWEST CHINA
2
作者 Xia Xuncheng and Yang Gensheng(Institute of Desert Research, the CAS, Lanzhou)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xceptionally severe sand-dust storm that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 in 1993, and outlin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ve factors of the sand-dust storm and the demarcation of its p...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xceptionally severe sand-dust storm that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 in 1993, and outlin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ve factors of the sand-dust storm and the demarcation of its prone zones, laying emphasi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such disasters. Finally the authors suggest setting up protective systems for oases and taking action to rehabilitate the blown sand-land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Great Wall o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LEMS CONCERNING SAND-DUST stormS IN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_(10)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晓东 田良 张小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弱与中国西北东部(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大气PM10含量高低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7,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地面大气环流场的合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该沙漠地区的大气沙尘主要是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绕流以及翻越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偏西风输送到西北东部地区,进而影响到当地空气质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西北东部 沙尘暴 PM10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94.4”沙尘暴成因探讨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2 位作者 周玉素 巴特尔 辛春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2-338,共7页
1994年4月3日~12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以浮尘天气为主的沙尘暴。本文通过对造成这次灾害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境形势、主要天气系统和前期气候背景与下垫面条件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了有别于其它沙尘暴天气过程... 1994年4月3日~12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以浮尘天气为主的沙尘暴。本文通过对造成这次灾害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境形势、主要天气系统和前期气候背景与下垫面条件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了有别于其它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某些成因机制以及大风、浮尘、扬沙和沙暴等天气观象的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尘暴 成因
下载PDF
Mackenzie三角洲风暴相关的海岸水动力现象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福敏 苗琪 姜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针对西北风和东风这2种强风在Mackenzie三角洲开敞水域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SWAN模型对1次西北向风暴过程中的风暴浪进行模拟,并基于实测风、流数据和MODIS数据对2次东风引起的海岸水动力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向风暴影响水... 针对西北风和东风这2种强风在Mackenzie三角洲开敞水域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运用SWAN模型对1次西北向风暴过程中的风暴浪进行模拟,并基于实测风、流数据和MODIS数据对2次东风引起的海岸水动力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向风暴影响水域中上层的波浪和强流,引起明显的波浪增水和波能耗散;东向风暴可以引起从海表到海底的强流,甚至强度较弱的持续东风都可以引起上升流和水体混合;西北风和东风都会使水底的细小泥沙发生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kenzie三角洲 SWAN模型 风暴浪 上升流 西北风 东风 海岸水动力现象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风险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积全 李维德 祝忠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在沙尘暴发生规律的研究中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我们很难用状态方程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进行不确定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本文建立了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的强沙尘暴风... 在沙尘暴发生规律的研究中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我们很难用状态方程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进行不确定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本文建立了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的强沙尘暴风险估计模型,是区别于传统沙尘暴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利用1954-2001年的沙尘暴记录,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年内发生风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每年出现的风险值为0.8541,而年内出现次数大于8次的可能性几乎为0,群发性强沙尘暴在该地区每年平均出现2次,研究结果对研究地区强沙尘暴的认识和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沙尘暴 风险分析 直方图
下载PDF
我国西北干旱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建英 陈旭辉 +2 位作者 陆登荣 郭慧 徐建芬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利用1954—2001年131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天气过程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54—2001年,中国西北地区共出现了1974次区域沙尘暴天... 利用1954—2001年131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天气过程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54—2001年,中国西北地区共出现了1974次区域沙尘暴天气过程,平均每年42次,共出现了247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平均每年5次。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地理分布比较一致,有两个高发区:一个位于南疆盆地;另一个位于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3~7月,强沙尘暴天气过程集中发生在3~5月。近48a来区域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都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比沙尘暴天气过程下降趋势更为剧烈。1956—1987年是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多发时期,1988年后无论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均大幅减少。2月的北极涛动指数对当年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发生多少具有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大风 卫星 地形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其黄沙气溶胶高空传输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30
8
作者 全浩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64,共5页
本文扼要叙述了在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及黄沙(溶胶(黄沙浮尘)的发生源地和移动路线,并对1993年5月5日甘肃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及由此而产生的黄沙天气作了说明。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 气溶胶 传输
下载PDF
西北地区沙尘暴引发的荒漠化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冷 黄朝迎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3期49-52,共4页
从西北地区继1993~1995年连续3a出现沙尘暴之后,1996年甘肃和内蒙古西部的阿盟等地再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入手,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指出它归根结底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概述了荒漠化的状况及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尘暴 风沙流 荒漠化
下载PDF
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沙尘暴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凤云 张恩和 景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分析,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少免耕技术的防沙尘原理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一项重要内容的高留茬收割防沙尘免耕技术,在未来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 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分析,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少免耕技术的防沙尘原理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一项重要内容的高留茬收割防沙尘免耕技术,在未来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为少免耕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尘暴 保护性耕作 高留茬
下载PDF
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遂缠 王鹏祥 王志宇 《干旱气象》 2005年第4期83-87,共5页
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由沙尘天气资料库、沙尘天气监测、沙尘天气预报和沙尘天气服务4个子系统构成,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预报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沙尘暴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业... 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由沙尘天气资料库、沙尘天气监测、沙尘天气预报和沙尘天气服务4个子系统构成,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预报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沙尘暴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业务试运行期间,在2003、2004年春季几次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系统为西部大开发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沙尘暴 监测 业务系统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影响沙尘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沈洁 李耀辉 朱晓炜 《干旱气象》 2010年第4期467-474,共8页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常年水资源不足,荒漠化成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诸多学者对西北地区的研究,总结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及沙尘暴频次之间存在着一...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常年水资源不足,荒漠化成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诸多学者对西北地区的研究,总结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及沙尘暴频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沙尘暴频次的气候因子与其相关性研究的简要阐述,并结合相关论点,来探讨西北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如何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西北地区的大风、降水、下垫面状况等都直接影响着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与沙尘源区的状况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都具有密切联系。其中,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大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降水的增加对沙尘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气温通过大气环流的形式间接影响沙尘暴,土壤湿度则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地表状况来影响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沙尘暴
下载PDF
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黄龙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锦龙 洪天求 +2 位作者 贾志海 王伟 罗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2-439,共18页
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包括介壳灰岩、砾屑灰岩、瘤块状灰岩、砂屑灰岩和正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沉积类型,以及冲刷沟槽、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 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包括介壳灰岩、砾屑灰岩、瘤块状灰岩、砂屑灰岩和正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沉积类型,以及冲刷沟槽、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结合风暴沉积标志组合,在江油马角坝地区2个剖面的黄龙组下部各识别出4层风暴层,并划分出5套风暴沉积组合。组合Ⅰ以冲刷沟槽、介壳滞留层、粗砾滞留层、块状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泥灰岩层和生物富集层为特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以上强风暴作用的开阔台地环境。组合Ⅱ以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为特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之上受重力流影响的局限台地环境。组合Ⅲ以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粒序层理、块状层理为特征,沉积于浪基面以上持续风暴流作用的开阔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组合Ⅳ由冲刷沟槽、正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产出于组合Ⅲ之上,表明该组合在前一期风暴未完全结束时又遭到后一期风暴的侵袭,接受浪基面之上的浅滩沉积。组合V由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和泥岩层组成,沉积于晴天浪基面以上缺少物源的极浅水开阔台地环境。以上5种组合风暴岩都发育于台地中上部,与一般的斜坡风暴岩有明显的差别,均属于近源极浅水风暴岩。风暴岩的研究对地层对比、古气候、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沉积构造 黄龙组 马角坝地区 川西北
下载PDF
西北农牧交错带千年时间尺度中强沙尘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丽霞 任志远 李小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文利用公元前205年~公元2000年的文史资料记载,并参考1954年~2000年气象实测资料,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建立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交错带中强沙尘暴发生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区中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阐... 本文利用公元前205年~公元2000年的文史资料记载,并参考1954年~2000年气象实测资料,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建立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交错带中强沙尘暴发生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区中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阐述了沙尘暴发生、发展规律,对沙尘暴的研究和防治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交错带 中强沙尘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局部暴雨洪水面频率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华兴 刘进琪 +1 位作者 温慧娜 李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8,21,共3页
在全面收集中国西北三省(区)历史洪水、定点洪水、动点洪水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内陆河、黄河、长江流域进行了洪水的面频率分析,得出了西北干旱区局部暴雨洪水面频率曲线,应用条件概率理论将面频率与点频率叠加,处理工程水文设计中的历... 在全面收集中国西北三省(区)历史洪水、定点洪水、动点洪水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内陆河、黄河、长江流域进行了洪水的面频率分析,得出了西北干旱区局部暴雨洪水面频率曲线,应用条件概率理论将面频率与点频率叠加,处理工程水文设计中的历史洪水和特大洪水。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适线精度,更加符合实际且节约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频率 面频率 局部暴雨洪水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周自江 王锡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利用1954~2001年60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探讨了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建立起该地区近48年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西北地区东部共出现... 利用1954~2001年60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探讨了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建立起该地区近48年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西北地区东部共出现了9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及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是强沙尘暴的主要多发区;强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为3~5月,约占全年的78.8%;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以20世纪90年代最少、最短和最小,但是1997年以后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群发性强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年际变化 覆盖范围 发生次数 持续时间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环流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艳 王钊 许新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6-772,共7页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提供的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1日我国西北地区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环流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相对涡度和垂直速度在沙尘暴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较好...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提供的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1日我国西北地区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环流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相对涡度和垂直速度在沙尘暴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较好的配置,沙尘暴发展的强盛期,相对涡度和垂直速度的不对称结构亦较强,在高空急流中心下方存在一个北部上升南部下沉的反环流,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高空急流中心南侧37°—44°N范围内,即在反环流区域的下沉气流区和热低压北部上升气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沙尘天气 高空急流 反环流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气候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智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5-420,共6页
气候因素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适合于西北地区衡量气候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定量模型极为重要。在前人的沙尘天气模型基础上,强调在西北地区利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综合考虑地区水分均衡来计算干燥指数,并与大风日数和风速... 气候因素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适合于西北地区衡量气候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定量模型极为重要。在前人的沙尘天气模型基础上,强调在西北地区利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综合考虑地区水分均衡来计算干燥指数,并与大风日数和风速计算的风速影响指数共同建立新的沙尘暴气候影响指数模型。将模型实际应用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西北6省区,利用6省区1961—198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影响指数D和沙尘暴日数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选取1981—2005年陕西、甘肃和内蒙古3地气象资料计算的沙尘暴日数预测值与3省区的实际值作比较,发现模型拟合程度较好,且在揭示气候影响因子对沙尘暴影响作用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沙尘暴 气候因素 干燥度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