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两类斑岩铜矿成矿方式 被引量:5
1
作者 邱瑞照 陈玉明 +5 位作者 陈秀法 赵宏军 任晓栋 赵立克 张潮 王靓靓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129-134,共6页
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形成于古生代地体拼贴造山带背景。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南美大陆向西漂移,中新生代期间,南美克拉通块体俯冲到古生代造山带之下形成加厚或双倍地壳。智利北部作为南美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不... 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形成于古生代地体拼贴造山带背景。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南美大陆向西漂移,中新生代期间,南美克拉通块体俯冲到古生代造山带之下形成加厚或双倍地壳。智利北部作为南美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不断'吞食'向东俯冲的太平洋(纳斯卡)板块,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发生在俯冲板块断离后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并沿再活化岩石圈不连续(先存的古生代拼接带、区域断裂)反复就位,形成安第斯型斑岩铜矿。阿根廷西北部大规模铜(金、钼)成矿与加厚的造山带垮塌有关,大规模成矿受控于造山岩石圈去根、软流圈物质和热上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总体而言,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型和造山带垮塌型斑岩铜矿,乃至南美安第斯山铜(金)矿成矿带形成,与中新生代以来南美大陆向西漂移、大西洋张开事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安第斯型 造山带垮塌型 智利北部 阿根廷西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