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徘徊于理论与现实之间——20世纪2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苏联并非是瞿秋白一人的独白,而是处在众声喧哗中,是一个理论上令人向往实际上却魅影幢幢的形象,它蕴含着当时中国人民对于俄罗斯传统、苏联革命及现实的种种矛盾态度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旅行
旅苏游记
苏联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旅俄游记”看1930年代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态度
2
作者
冯峰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7-93,共7页
1930年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联旅行,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对苏联的感性认识,加上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知识分子对苏联态度的很好的视角。他们震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新国家制度,并在民族主义的塑求下,要求借鉴苏联的某些...
1930年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联旅行,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对苏联的感性认识,加上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知识分子对苏联态度的很好的视角。他们震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新国家制度,并在民族主义的塑求下,要求借鉴苏联的某些经验。但他们反对中国的共产革命,认为照搬苏联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俄游记”
计划经济
蒋廷黻
张君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苏联”“延安”“重庆”为地标的文学构建——以《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日记》为例
3
作者
唐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1945年10月到1946年4月,《新华日报》副刊曾相继连载了郭沫若、何其芳、胡风三人的散文:《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X日记》,以“苏联”“延安”“重庆”三个政治“地标”为中心构建系列。作为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新...
1945年10月到1946年4月,《新华日报》副刊曾相继连载了郭沫若、何其芳、胡风三人的散文:《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X日记》,以“苏联”“延安”“重庆”三个政治“地标”为中心构建系列。作为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选用这三组时空特色鲜明的散文表达了编者的政治思路。而从文学上来说,原本政治色彩浓厚的三个地标也因作者“内在时间”与“外在时间”的交叉、并置、错位关系,形成独特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何其芳
胡风
《苏联纪行》
《回忆延安》
《离渝前X日记》
空间
性
时间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徘徊于理论与现实之间——20世纪2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晓兰
机构
上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文摘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苏联并非是瞿秋白一人的独白,而是处在众声喧哗中,是一个理论上令人向往实际上却魅影幢幢的形象,它蕴含着当时中国人民对于俄罗斯传统、苏联革命及现实的种种矛盾态度和评价。
关键词
跨文化旅行
旅苏游记
苏联形象
Keywords
cross-cultural travel
travel
notes
in Russia
image
of
the
soviet
Russia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旅俄游记”看1930年代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态度
2
作者
冯峰
机构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7-9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930年代的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前途的探索"(08ZSX010)之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1930年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联旅行,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对苏联的感性认识,加上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知识分子对苏联态度的很好的视角。他们震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新国家制度,并在民族主义的塑求下,要求借鉴苏联的某些经验。但他们反对中国的共产革命,认为照搬苏联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
“旅俄游记”
计划经济
蒋廷黻
张君劢
Keywords
notes of travels to the soviet union
planned economy
Jiang Tingfu
Zhang Junmai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苏联”“延安”“重庆”为地标的文学构建——以《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日记》为例
3
作者
唐蕾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文摘
1945年10月到1946年4月,《新华日报》副刊曾相继连载了郭沫若、何其芳、胡风三人的散文:《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X日记》,以“苏联”“延安”“重庆”三个政治“地标”为中心构建系列。作为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选用这三组时空特色鲜明的散文表达了编者的政治思路。而从文学上来说,原本政治色彩浓厚的三个地标也因作者“内在时间”与“外在时间”的交叉、并置、错位关系,形成独特的文学景观。
关键词
郭沫若
何其芳
胡风
《苏联纪行》
《回忆延安》
《离渝前X日记》
空间
性
时间性
Keywords
Guo Moruo
He Qifang
Hu Feng
"
travels
in
soviet
union
"
"Memories
of
Yan’an"
"Diary before Leaving Chongqing"
spatial
temporal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徘徊于理论与现实之间——20世纪2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陈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旅俄游记”看1930年代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态度
冯峰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苏联”“延安”“重庆”为地标的文学构建——以《苏联纪行》《回忆延安》《离渝前×日记》为例
唐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