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ER构式下的事件名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高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6-31,共6页
X-er名词向来被以偏概全称为"施事名词",但X-ER构式实际可以编码"施事"以外的诸多语义角色,其指称范围涵盖人、物、事件等范畴,语义范围涵盖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甚至时间等语义格,词基X牵涉多种词类。X-ER构式下... X-er名词向来被以偏概全称为"施事名词",但X-ER构式实际可以编码"施事"以外的诸多语义角色,其指称范围涵盖人、物、事件等范畴,语义范围涵盖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甚至时间等语义格,词基X牵涉多种词类。X-ER构式下的"事件"名词具有与"物件"意义上的X-er名词相同的概念结构,也可再划分为施(致)事性、受事性、工具性等次类,而除此还有一类无法分析为具体语义角色的X-er"事件"名词。X-er事件名词的生成既遵循"事件即物件"这一总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转喻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r名词 事件名词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表现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的不对称性——“小称”的来源、形式和功能 被引量:33
2
作者 石毓智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31-41,共11页
人类语言表达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是不对称的,大都有“小称”的语法标记,而缺乏相应的“大称”的语法手段。同时,不同的语言或者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的“小称”的来源、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汉语的分析,尝试解... 人类语言表达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是不对称的,大都有“小称”的语法标记,而缺乏相应的“大称”的语法手段。同时,不同的语言或者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的“小称”的来源、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汉语的分析,尝试解释造成“小称”的语法表达不对称性的认知基础,并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小称标记的历史来源、语音形式和功能扩展的机制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称 物体大小 儿尾 鼻音 名词重叠式
下载PDF
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辨析二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6-100,共5页
名词作状语是上古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有时易与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相混淆。以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衣冠而见之”“巾笥而藏之”两句为例进行辨析,揭示两句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施事或受事的某种特定... 名词作状语是上古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有时易与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相混淆。以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衣冠而见之”“巾笥而藏之”两句为例进行辨析,揭示两句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施事或受事的某种特定形态或状态,而非词类活用。识别名词状语的句法结构,对准确解读语义、揭示汉语句法演变规律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状语 名词用如动词 “衣冠而见之” “巾笥而藏之” 《古代汉语》教材
下载PDF
论《尔雅》名物词的同义层次性
4
作者 王建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0-132,142,共4页
《尔雅》既有同义程度最高的一物异名,也有理性意义微别的一般同义词;既有上位概念的同义词,也有下位概念的同义词。因而该书名物词的同义聚合关系具有不同层次。一个词条或聚合一组同义词,或聚合多组同义词。后一类中,属于一个意义层... 《尔雅》既有同义程度最高的一物异名,也有理性意义微别的一般同义词;既有上位概念的同义词,也有下位概念的同义词。因而该书名物词的同义聚合关系具有不同层次。一个词条或聚合一组同义词,或聚合多组同义词。后一类中,属于一个意义层次的同义词,内部成员前后依次排序,与其他意义层次的同义词不相混杂。多个词条还可构成一组同义词。《尔雅》同义词的数量是根据聚合关系的层次性断定的,而不是根据词条数量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名物词 同义词 层次性
下载PDF
汉语宾位“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
5
作者 王琳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3-115,129,共4页
当“一量名”位于动词后作宾语,量词作名词的定语时,“一”有时可作省略,有时又必须保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量词隐含数量“一”的语义特征、语言的省力原则、距离相似性分析宾语位置“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和保留问题,... 当“一量名”位于动词后作宾语,量词作名词的定语时,“一”有时可作省略,有时又必须保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量词隐含数量“一”的语义特征、语言的省力原则、距离相似性分析宾语位置“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和保留问题,探讨宾位“一量名”结构省略“一”的条件和省略后“一量名”结构语义重点和语体风格发生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宾位 “一量名” 结构数词
下载PDF
《尔雅·释草》名物词命名理据研究
6
作者 赵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尔雅》作为一部以先秦以及秦汉时规范的标准语释古词语和方言词的专著,对当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名物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本论文选取《尔雅》的第十三篇《释草》篇中的名物词为研究对... 《尔雅》作为一部以先秦以及秦汉时规范的标准语释古词语和方言词的专著,对当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名物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本论文选取《尔雅》的第十三篇《释草》篇中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其命名理据进行研究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释草》 名物词 理据
下载PDF
“二、两”与量词搭配规律的影响因素探究
7
作者 尹会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量词从产生到扩展的语法化过程和“二、两”词义、用法的演变共同影响了“二、两”与量词的搭配规律。“二、两”与量词的搭配存在两种格式,“名+二+名(量)”与“两+量+名”,前者与量词的产生阶段直接相关,后者与量词的扩展阶段直接相... 量词从产生到扩展的语法化过程和“二、两”词义、用法的演变共同影响了“二、两”与量词的搭配规律。“二、两”与量词的搭配存在两种格式,“名+二+名(量)”与“两+量+名”,前者与量词的产生阶段直接相关,后者与量词的扩展阶段直接相关。量范畴发展成熟后直接扩展进入“数名”结构,并且选择与其范畴意义更相容的“两+名”结构,使得“两+量+名”成为主要的数量表达式,而“二+名”结构表数量的用法衰落,转而获得序数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数量名 语法化
下载PDF
竹溪方言“儿/子”缀名词重叠式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90-93,共4页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其方言特征明显,带"儿/子"缀的名词重叠式便是其中之一。二者的语表形式基本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语里意义同中有异:都用来指称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并具有一定的主观小称义;但对于某些...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其方言特征明显,带"儿/子"缀的名词重叠式便是其中之一。二者的语表形式基本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语里意义同中有异:都用来指称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并具有一定的主观小称义;但对于某些特定语表形式的重叠式,其所反映的量范畴稍有差异。语值方面差异明显:二者情感色彩相对立,并且展现了不同的语用地位以及语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溪方言 名词重叠式 “儿/子”缀词 表里值
原文传递
西部官话中名词小称形式的分布和类型——兼及动词重叠式的分布 被引量:13
9
作者 邢向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西部官话指西南官话、兰银官话、中原官话汾河片以西方言。用重叠式表达名词的小称义是西部官话的典型特征。儿缀词的分布遍及官话方言,但西部官话中有不少地点没有儿缀词。重叠式名词与儿缀词在大部分西部官话中并存、叠置,但也有若干... 西部官话指西南官话、兰银官话、中原官话汾河片以西方言。用重叠式表达名词的小称义是西部官话的典型特征。儿缀词的分布遍及官话方言,但西部官话中有不少地点没有儿缀词。重叠式名词与儿缀词在大部分西部官话中并存、叠置,但也有若干方言中呈互补状态。重叠加后缀有AA儿、AA子等形式,其中AA儿式分布在部分西部官话中,AA子式分布在部分西北官话中,有的方言同时具有AA式、AA儿式、AA子式。在缺乏儿缀的方言中,重叠是主要的小称形式;在有儿缀的方言中,则是AA儿式的小称义最强,重叠式次之。与AA儿、AA式相比,AA子式大多为中性,但也有方言只用AA子式表小。AA儿是AA式与儿缀式的叠加形式;在西部官话中,AA式是表小称的早期形式,儿缀式是后来进入的,AA儿是儿缀词进入以后才形成的。官话方言中,重叠式名词与动词重叠在地域上基本上是互补分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官话 名词 小称形式 重叠式 儿缀式 分布 叠加
原文传递
古汉语“名而动”结构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英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103,共10页
"名而动"结构,从深层语义结构来看,可以看作两度陈述。从表层语法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主谓结构,"而"前名词作为对比焦点而得到强调;一类是连谓结构,"而"是连谓结构的一个连词,在连谓结构槽的压... "名而动"结构,从深层语义结构来看,可以看作两度陈述。从表层语法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主谓结构,"而"前名词作为对比焦点而得到强调;一类是连谓结构,"而"是连谓结构的一个连词,在连谓结构槽的压制下,"而"前名词发生述谓化,活用为动词;一类是状中结构,"而"前名词多为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而动 对比性焦点 连谓结构槽 述谓化
原文传递
一些邊界方言名詞後綴“子”“崽”“兒”的來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莊初昇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15-28,共14页
漢語方言中最基本的名詞後綴大多來自本方言表"兒子"義的名詞,如官話的"子"和"兒",吴方言的"兒",閩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實爲"子"),客家方言的"子&qu... 漢語方言中最基本的名詞後綴大多來自本方言表"兒子"義的名詞,如官話的"子"和"兒",吴方言的"兒",閩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實爲"子"),客家方言的"子"和"崽",湘、贛方言的"崽"。吴、閩、湘、贛方言的一些邊界方言點基本的名詞後綴則與各自方言"兒子"義名詞不相吻合,如北部吴語的"子",閩北、閩中方言的"崽"或"子",辰溆片湘方言的"兒",表現出另一種類型特點。本文通過比較,認爲這些邊界方言點的"子"綴、"崽"綴或"兒"綴是在周邊强勢方言,特别是在主流漢語的影響之下移植的。從19世紀上海話、寧波話的語料來看,"子"綴取代"兒"綴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本文還指出,後綴屬於漢語構詞層面的成分,後綴的移植涉及語音、詞彙和語法諸層面的問題,一般來説只有語言的深度接觸才可能引發後綴的根本性改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邊界方言 後綴 “子”綴 “崽”綴 “兒”綴 語言接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