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e Series: Nasogastric (NG) Feeding Tube Misplacement in Critically Ill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
1
作者 Yoav Comay Elchanan Quint +4 位作者 Yoav Bichovsky Leonid Koyfman Anton Osyntsov Asaf Acker Evgeni Brotfain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0年第12期399-407,共9页
In this case series we present 3 cases of nasogastric tube misplacement in tracheostomy patients. Although considered safe and it being a common procedure nasogastric tube misplacement can lead to serious and life-thr... In this case series we present 3 cases of nasogastric tube misplacement in tracheostomy patients. Although considered safe and it being a common procedure nasogastric tube misplacement can lead to serious and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We present three cases of nasogastric tube misplacement in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 One of the cases presented suffered from pneumothorax.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between procedures in these different cases resulted in similar results. We would like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due conformation of correct placement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in the tracheostomy patient as well as to suggest that over inflation of the balloon securing the tracheostomy apparatus in place during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might prevent misplacement.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in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 has potential for serious complications. As such maintaining safe practice procedure is essential. Considering over inflation of the tracheostomy apparatus balloon might be beneficial as well, by preventing entry of NGT into the trach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gastric Intubation Nasogastric misplacement TRACHEOSTOMY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下载PDF
Lessons learned in delayed identification of a misplaced electrode array in the vestibule
2
作者 Huey Ting Diong Yuhan Wong +1 位作者 Shermaine Png Yeow Seng Raymond Ngo 《Journal of O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To report a case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with a misplaced electrode array in the vestibule and the causes for the delay in identification.A 23-year-old male with left single-sided deafness underwent cochlear implanta... To report a case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with a misplaced electrode array in the vestibule and the causes for the delay in identification.A 23-year-old male with left single-sided deafness underwent cochlear implantation.The 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 did not reveal any major red flags of electrode array misplacement.He did not display any vestibular symptoms postoperatively but showed poor speech performance,even though the aided tone audiometry revealed good sound detection thresholds.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showed that the entire perimodiolar electrode array was situated within the vestibule,and a revision surgery was conducted.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revealed subtle differences in responses between the misplaced and correctly placed electrode arrays.Unlike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the patient did not display vestibular symptoms despite the misplacement of the electrode in the vestibule due to existing weakness in otolithic function.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warranted when a motivated patient with normal inner ear anatomy does not show benefit with the cochlear implant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hlear implantation Electrode misplacement VESTIBULE Poor CI outcome 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
下载PDF
Clues for diagnosing misplac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he right ascending lumbar vein during right femoral venous access
3
作者 Joho Tokumine Kiyoshi Moriyama Tomoko Yoroz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4期5473-5475,共3页
The right ascending lumbar vein is difficult to detect on anteroposterior abdominalradiographs because it overlaps with the inferior vena cava on anteroposteriorradiographs.Intensive observation by medical providers m... The right ascending lumbar vein is difficult to detect on anteroposterior abdominalradiographs because it overlaps with the inferior vena cava on anteroposteriorradiographs.Intensive observation by medical providers may be a cue fordiagnosis.However,knowledge of catheter misplacement of the right ascendinglumbar vein is also necessary,because misplacement cannot be suspected withoutthat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cending lumbar vein Femoral vein Catheter misplacement Anteroposterior abdominal X-ray
下载PDF
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韦韦 宋岚洲 +3 位作者 石文兵 魏德华 陈永新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充种和投种环节的种子力学模型,确定排种盘内外环型孔排布、投种轮、气室等关键结构参数,并开展单、双气道内负压分布、型孔内气流场特性分析,基于DEM-CFD耦合方法对排种器的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作业速度、气室结构和负压为试验因素,充种合格指数、重充指数和漏充指数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优气室结构。通过台架试验开展不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10 km/h的高速密植工况下,气吸双行错置式密植精量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88.7%,且作业速度为10 km/h时,相较于常用单圆环气吸式排种器合格指数提高5.5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5.6个百分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 km/h下,播种合格指数为95.7%,重播指数为1.6%,漏播指数为2.8%。提出的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时拥有良好的排种性能,能够满足大豆-玉米高速精量密植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行错置式 气吸式排种器 DEM-CFD 气室结构
下载PDF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Noun-verb Collocation of Knowledge
5
作者 柳婷婷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期210-211,共2页
Corpus-based analysis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acceptable noun-verb collocation of the word knowledge. Verbs like acquire, have etc. are found to be frequently collocate with knowledge, and the Chinese students' fa... Corpus-based analysis is adopted to study the acceptable noun-verb collocation of the word knowledge. Verbs like acquire, have etc. are found to be frequently collocate with knowledge, and the Chinese students' favorite patterns like learn knowledge, enlarge knowledge are not acceptable. The finding may encourage teachers to consider about the pedagogical value of corpus while teaching langu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un-verb COLLOCATION CORPUS-BASED KNOWLEDGE
下载PDF
人工耳蜗电极异位植入病例分析
6
作者 王琪妹 龚树生 +1 位作者 王伟 王林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79,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电极异位植入的原因及再植入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至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因人工耳蜗电极异位植入行人工耳蜗再植入的4例患者,分析异位植入的原因、报告再植入手术方法。结果术后检查发现电极...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电极异位植入的原因及再植入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至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因人工耳蜗电极异位植入行人工耳蜗再植入的4例患者,分析异位植入的原因、报告再植入手术方法。结果术后检查发现电极植入错误1例;开机后对声音反应差,检查发现电极植入错误3例。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上半规管2例,植入咽鼓管1例,植入内听道1例;4例患者均于同侧再次顺利植入电极。结论耳蜗电极异位植入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十分罕见的并发症。异位植入的电极,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可能存在,干扰术者对电极植入位置的判断。因此术前仔细阅片、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时神经反应测试和术后常规检查,对避免耳蜗电极异位植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极异位植入 再植入
下载PDF
论中职学生文化的异化与矫治
7
作者 汪旭 魏凌览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63-68,共6页
中职学生文化是中职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职学校仍存在刻意博取认同、被动循规蹈矩、价值认同不准、矮化自身定位等中职学生文化异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 中职学生文化是中职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职学校仍存在刻意博取认同、被动循规蹈矩、价值认同不准、矮化自身定位等中职学生文化异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学生盲目汲取异质文化招致的精神迟滞、中职学校文化功能价值错置引致文化需求的坐标偏失、中职学生家庭不良教养方式催生的偏执行为、社会结构分层诱发中职学生的自我贬抑等。为了重塑健康和谐的中职学生文化,应引导中职学生塑构积极的身份认同和教育期待,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生态圈,发挥家庭教养和同辈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中职学生多元成才的批判性教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生文化 价值错置 身份认同 文化生态圈
下载PDF
回采巷道错位应力转移技术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黑永龙 赵建明 张国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3-220,共8页
煤矿长壁开采过程中为了降低相邻未采区段巷道受到的采动影响,需要留设20 m以上的煤柱,导致采出率大大降低,而应力转移技术是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降低相邻未采区段巷道的应力,同时能够提高采出率。以山西西山煤... 煤矿长壁开采过程中为了降低相邻未采区段巷道受到的采动影响,需要留设20 m以上的煤柱,导致采出率大大降低,而应力转移技术是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降低相邻未采区段巷道的应力,同时能够提高采出率。以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镇城底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对回采巷道错位应力转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即相邻工作面的回采巷道错位后,接续面沿空掘巷的应力被转移至深部实体煤中;矸石垫层具有应力和能量耗散作用,避免了沿空掘巷受动载影响,缓坡段缓和了矿压显现现象;错位沿空掘巷错位应力转移系统中的沿顶巷道相当于一条卸压巷,起到了良好的应力转移效果,与常规方法相比不需多掘巷道、额外打卸压孔、采取爆破或水压致裂等措施,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应力转移 矸石垫层 错位
下载PDF
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9
作者 张红 马淑玲 +3 位作者 董静 苏颖 于晓红 王丽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P<0.01)和正中静脉(P<0.05),而贵要静脉与正中静脉导管异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时应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优先选择贵要静脉,以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异位 穿刺部位
下载PDF
新生儿外科208例患儿PICC异位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阮景 林慧佳 +3 位作者 张颖 麦嘉轩 李艳 吕栩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异位率为16.8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疾病是发生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而在患儿身体右侧穿刺且首选贵要静脉入路的置管成功率较其他方式更高。结论:贵要静脉为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置管首选部位,经患儿身体右侧置管比较容易达到目标位置。若患儿病变部位在胸腔,建议穿刺前备选1~2条不同部位的外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科 异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6
11
作者 杜萍 何佩仪 +2 位作者 何美清 杨幸为 杜美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PICC正确置管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62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 目的探讨PICC正确置管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62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PICC体外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A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7.43±3.30)cm、(50.16±3.06)cm,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且置管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测量法 导管异位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军 朱裕成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弓根螺钉 误置 并发症 特征
下载PDF
PICC置管时改变穿刺侧上肢角度对改善导管腋静脉异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戚红萍 江子芳 +2 位作者 傅林娟 单英华 王慧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5d~1年)而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我科在行P...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5d~1年)而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我科在行PICC置管过程中异位的发生率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上肢角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白利平 王若婧 +2 位作者 丁彤红 吴林珠 陈利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位置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对本科室47例危重症行Power PICC双腔...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位置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对本科室47例危重症行Power PICC双腔导管穿刺术患者,采用4步法进行穿刺定位,依据CVP的波形判断有无异位胸腔内其他静脉,并将其与胸部X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5例(95.75%)患者静脉穿刺后监护仪显示CVP的波形为典型波形,患者胸部X光检查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胸5至胸8),1例(2.13%)患者显示CVP的波形不典型,患者胸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Power PICC导管尖端在腋静脉返折,1例(2.13%)患者显示CVP的波形无法判断,患者胸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于左颈内静脉,依据CVP的波形判断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胸部X光检查结果判断符合率达100.00%。结论依据CVP的波形可初步判断Power PICC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其可作为置入Power PICC后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参考方法之一,但其尚不能代替置管后的胸部X光检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压 导管 异位
下载PDF
PICC导管尖端位置走形异常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薇 钦晓英 +1 位作者 陈立姣 陈肖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51例PICC导管尖端位置走形异常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实施的661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年龄段分成7个组,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61例PICC置管患者中导管异位51例,异位率为7.7%,随... 目的分析我院51例PICC导管尖端位置走形异常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实施的661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年龄段分成7个组,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61例PICC置管患者中导管异位51例,异位率为7.7%,随着年龄的增长异位率逐渐增高。结论 PICC导管异位与患者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年龄 护理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录堂 张藕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4-257,共4页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农村人力资本严重流失。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农村人力资本严重流失。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错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流失 错位效应 投资乘数 人力资本补偿 公共教育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零售型供应链投资决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体军 张丽 +1 位作者 李琳 徐燕翼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0-1237,共8页
基于报童模型,同时考虑零售型供应链中的商品错放和损耗引起的库存不准确,从供应链协调的角度研究了RFID技术投资决策问题。首先,构建并对比投资RFID技术前后2种情形下的供应链利润模型,分别设计回购契约对分散型供应链进行协调;然后,... 基于报童模型,同时考虑零售型供应链中的商品错放和损耗引起的库存不准确,从供应链协调的角度研究了RFID技术投资决策问题。首先,构建并对比投资RFID技术前后2种情形下的供应链利润模型,分别设计回购契约对分散型供应链进行协调;然后,通过对2种情形下协调前后的供应链各方利润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了RFID技术的投资决策条件,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实施RFID技术提供了相应的参考。结果表明:采用RFID技术后回购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越高,商品错放率和损耗率越高,供应链企业投资RFID的意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童模型 供应链协调 回购契约 RFID技术 投资决策 错放和损耗
下载PDF
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柳伊娜 张爱萍 陆佩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提高PICC置管术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体位(半坐卧位)PICC组与传统体位(平卧位)PICC组。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提高PICC置管术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体位(半坐卧位)PICC组与传统体位(平卧位)PICC组。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坐卧位组与平卧位组在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坐卧位组行PICC所需时间较平卧位组显著缩短(P<0.05),且置管后穿刺口局部水肿及局部炎症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改良体位即半坐卧位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术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半卧位 导管异位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雪贞 陈真 +1 位作者 郑素惠 黄韩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452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病例,从置管途径、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右颈内静脉237...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452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病例,从置管途径、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右颈内静脉237例,左颈内静脉145例,对侧锁骨下静脉14例,奇静脉17例,反折锁骨静脉腋静脉29例,导管过深(进入心房心室)10例。头静脉置管异位率(36.84%)高于贵要静脉(13.10%)和肱静脉(15.15%),左侧静脉置管异位率明显高于右侧静脉。双腔导管的异位率(27.50%)明显高于单腔导管的异位率(11.68%)。经调整处理后451例导管调至正确位置,1例调管失败在数字血管造影(DSA)下协助拔管。结论护士在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条件、置管过程中适当调整患者体位、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有助于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导管插入术 导管异位 原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峰平 钱火红 +4 位作者 马高尉 李子文 李红梅 朱咏梅 吴秀琴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为主题活动,通过对PICC导管头端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引起PICC导管头端异位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异位率的有效...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为主题活动,通过对PICC导管头端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引起PICC导管头端异位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异位率的有效解决办法,修订相关的操作流程,完善评估量表,构建多学科合作模式,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CC导管头端异位率由8.5%下降至2.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位率,并提升PICC专科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PICC 头端位置 异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