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来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族文化整体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旗文化 作品研究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北京语言文化研究——以《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贝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它们在文字表达上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则深入探寻其语言表达背后的北京文化"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小额》 《春阿氏》 北京方言 北京文化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第老的”释义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翟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儿女英雄传》中“第老的”一词表示的排行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一般认为“第老的”解释为“排行最小”的比较恰当。通过对方言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证明“老”为“二”的方言词音记录形式,“第老的”就是“第二的”的解释较... 《儿女英雄传》中“第老的”一词表示的排行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一般认为“第老的”解释为“排行最小”的比较恰当。通过对方言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证明“老”为“二”的方言词音记录形式,“第老的”就是“第二的”的解释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第老的” “第二的”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ABB式状态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以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经典作品《儿女英雄传》中ABB式状态词为描述对象,从统计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ABB式状态词中A和BB的性质、A与BB之间的关系、"的"的使用以及ABB式状态词的句法功能,并与《现代汉语词典》中ABB... 以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经典作品《儿女英雄传》中ABB式状态词为描述对象,从统计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ABB式状态词中A和BB的性质、A与BB之间的关系、"的"的使用以及ABB式状态词的句法功能,并与《现代汉语词典》中ABB式状态词相对比,说明从近代汉语晚期到现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情况。结论指出:《儿女英雄传》中ABB式状态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比例高达51%;作为A,无论是构词数量还是构成词语的出现例次,主体都为成词语素,而形容词占有绝对优势;BB不是词缀而是表实义的重迭构词语素,BB与A之间是描写说明性语义关系;ABB式状态词带"的"的用法占总例次的81.82%;ABB式状态词在《儿女英雄传》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做状语,它高于处于第二位的做定语功能近1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儿女英雄传 ABB 状态词 经典作品
下载PDF
谈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常雪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英雄儿女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爱情婚姻观 伦理道德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信而有征,守正出新——评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
6
作者 朱泽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文康及《儿女英雄传》的学术著作。全书涉及文康的家世生平、小说本事、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考证精审,颇多新见,不作蹈空之谈,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可称《儿女英雄传... 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文康及《儿女英雄传》的学术著作。全书涉及文康的家世生平、小说本事、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考证精审,颇多新见,不作蹈空之谈,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可称《儿女英雄传》研究领域有开拓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考论》 小说史 书评
下载PDF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重叠
7
作者 罗主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1,共5页
《儿女英雄传》大部分副词重叠式与基式在文中同现,这是其特色,便于比较两者的异同。与它创作前后的作品相比,重叠式副词数量多且用法独特,对研究副词的重叠很有价值。《儿女英雄传》副词重叠式与基式相比,主要表现为重叠式在构成上儿... 《儿女英雄传》大部分副词重叠式与基式在文中同现,这是其特色,便于比较两者的异同。与它创作前后的作品相比,重叠式副词数量多且用法独特,对研究副词的重叠很有价值。《儿女英雄传》副词重叠式与基式相比,主要表现为重叠式在构成上儿化较多,语义上义项偏少,与否定副词及其他副词,与结构助词"的"的组合功能上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重叠副词 功能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研究
8
作者 张蕾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格式也十分完备,本文将在穷尽式搜集该书中动词重叠形式用例的基础上,从重叠格式、重叠特点及重叠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动词重叠 重叠格式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9
作者 施建平 谭芳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的局面;《儿女英雄传》中代词双音节化越来越明显。原来单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基本演化成双音节代词;《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尤其是"你、你们"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相差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型世言 第二人称代词 比较
下载PDF
翻译家沙博理的“红色”翻译诗学观初探——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10
作者 聂炜 张白桦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 "红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反映了中国"红色"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其外译活动往往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中国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市场的"红色"小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后续以"红色"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外译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译作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诗学作为重要的"改写"因素之一,主要受到社会主流诗学观和个人诗学观的共同作用。研究试从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梳理出其翻译策略的运用,窥探出其中的"红色"诗学观,以期对当下文学外译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红色”小说 勒菲弗尔 《新儿女英雄传》 翻译策略 文学外译
下载PDF
论《儿女英雄传》中“作者现身”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永东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5-38,共4页
《儿女英雄传》的叙述技巧非常出色。其最特别的,是文本中作者频频现身。这种"作者现身"有违小说发展为一个成熟文体之后"作者隐退"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说书人"对作者的指涉以及书中人物对作者及小说... 《儿女英雄传》的叙述技巧非常出色。其最特别的,是文本中作者频频现身。这种"作者现身"有违小说发展为一个成熟文体之后"作者隐退"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说书人"对作者的指涉以及书中人物对作者及小说本身的评论。这一技巧神似后现代文学中的"元小说"。但是,小说中一次次的"作者现身",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意在赢得读者对作者的认同;元小说恰恰相反,它是要解构作者权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说书人 作者现身 元小说
下载PDF
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看“父慈子孝”
12
作者 周轶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0-56,共7页
"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时代父子关系的理想状态,但在几千年中,这个古老的理想一直流于抽象和空洞,其确切情形和运作机制都模糊难知。在各类文本中,父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要么作为消极的尽孝对象被提及,要么被描绘为威严冷峻、... "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时代父子关系的理想状态,但在几千年中,这个古老的理想一直流于抽象和空洞,其确切情形和运作机制都模糊难知。在各类文本中,父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要么作为消极的尽孝对象被提及,要么被描绘为威严冷峻、高高在上的家长,"父慈子孝"这一双向关系中的"父慈"一维似乎尽付阙如。十九世纪文康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大力塑造了中国古代罕见的一位慈父形象,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例。将文康的作品与他的灵感来源——对"父慈子孝"进行了深刻批判的《红楼梦》加以对照,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父慈子孝"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与固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父子关系 《红楼梦》 《儿女英雄传》 曹雪芹 文康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生平与家世补考
13
作者 芦婷婷 《满语研究》 201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被任命为徽州府知府,但未赴任。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至九月,任福建盐法道,因父亡丁忧。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至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任直隶天津道,...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被任命为徽州府知府,但未赴任。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至九月,任福建盐法道,因父亡丁忧。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至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任直隶天津道,因继母亡故而丁忧。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起复,任驻藏帮办大臣,以患痰症未赴任。文康之祖父勒保育有五子,其第三子英绶是文康的父亲。至于《清史稿》所称勒保有九子之说实无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文康 勒保 英绶
下载PDF
“风景这边独好”——抗美援朝战争电影中的风景呈现
14
作者 杨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5-140,共6页
通过比较《上甘岭》《英雄儿女》与《金刚川》三部电影中的风景呈现可以发现,影片中“风景”元素的艺术表达与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文艺指导思想有关,风景元素的呈现先后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及新时... 通过比较《上甘岭》《英雄儿女》与《金刚川》三部电影中的风景呈现可以发现,影片中“风景”元素的艺术表达与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文艺指导思想有关,风景元素的呈现先后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及新时期以来个人价值的重新发现和文化市场化三个不同阶段的文化语境影响,从而承载着不同的精神文化价值。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始终不变的是自然风景在民族文化中所具有的“超验”内涵,这种内涵影响着一个民族对神圣与崇高的感性体验与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甘岭》 《英雄儿女》 《金刚川》 风景 抗美援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