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anomalous nuclear reaction in deuterium-loaded metal
1
作者 蒋崧生 李井怀 +5 位作者 汪建清 何明 武绍勇 张红涛 姚顺和 赵永刚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428-1435,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 for testing natural nuclear fusion at low temperature searching for evidence of the origin of 3He from natural nuclear fusion in deep Earth.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eu...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 for testing natural nuclear fusion at low temperature searching for evidence of the origin of 3He from natural nuclear fusion in deep Earth.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foil samples and powder sample. Detection of charged particle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low-level charged particle spectrometer. An A1 foil was used as an energy absorb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charged particle. Although the counting rate is very low in the experiment, the emiss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 from the sample is observed and the particle is identified as a proton having energy about 2.8 MeV after exiting the titanium sample. This work provides a positive result for the emission of charged particle in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foil samples at low temperature, but a negative result for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powder sample. The average reaction yield is deduced to be (0.46±0.08) protons/h for the foil samples.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proton originates from d-d reaction, we calculate the reaction rate for d-d reaction, and the obtained result is 1.4×10^-24 fusion/d-d.sec. The negative result of the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powder sample suggests that the reaction yield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density or microscopic variables of deuterium-loaded titanium materials. The negative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d-d reaction catalysed by μ-meson from cosmic ray can be excluded in the samples in this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nuclear reaction deuterium-loaded metal natural nuclear fusion
下载PDF
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2
作者 马衍坤 黄勤豪 +3 位作者 孔祥国 冯俊军 殷志强 王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2-1893,共12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次震动载荷冲击煤样试验,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试了每次冲击后煤样T_(2)谱,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了煤样孔裂隙分布及其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震动载荷作用次数增加,煤样峰值应力与动态弹性模量均呈现线性下降趋势,震动载荷冲击效应使得煤样承载和抵抗变形能力显著弱化,因此有必要对煤样孔裂隙演化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从T_(2)谱和MRI信息得出,震动载荷初次作用下煤样总体孔隙体积大幅增加,其中吸附孔体积增高达5.0倍,随着震动载荷持续作用,煤样微裂隙开始连通汇聚形成宏观裂纹,使得渗流孔之间连通性大幅提高,煤样总体孔隙率达到峰值,较煤样原始孔隙率提高约6倍。在煤样受震动载荷损伤、破坏的整个过程中,渗流孔的连通性逐渐提高与改善,其分形维数呈线性下降趋势。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揭示了震动载荷对煤样孔裂隙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煤样中部区域孔隙最先发育并逐步形成微裂隙,在后续震动波反射、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区域向两侧逐渐演变直至贯通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载荷 核磁共振(NMR) 能量耗散 孔裂隙演化 损伤演化机制
下载PDF
长脉冲高功率负离子源实验平台量热靶研制
3
作者 周红霞 万银祥 +3 位作者 周博文 余珮炫 唐珮钦 魏会领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高能、强流、长脉冲中性束负离子源技术是磁约束聚变堆等离子体达到燃烧条件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满足长脉冲高功率负离子源实验平台200 kV/20 A参数下的束诊断需求,研制了用于截获负离子束或中性束、诊断两种束功率密度分布和束发... [目的]高能、强流、长脉冲中性束负离子源技术是磁约束聚变堆等离子体达到燃烧条件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满足长脉冲高功率负离子源实验平台200 kV/20 A参数下的束诊断需求,研制了用于截获负离子束或中性束、诊断两种束功率密度分布和束发散角以及负离子的中性化效率等性能参数的量热靶。[方法]根据现有的实验平台真空室结构和引出电极尺寸,利用matlab程序获得了该参数下,束发散角为1°时的负离子束在量热靶前端处的功率密度分布和束斑尺寸,进而设计了V字形靶板的量热靶物理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Workbench软件对无氧铜V字形靶板结构进行满功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模拟计算,获得了水流量为80 m~3/h条件下的量热靶长脉冲运行时的温度分布,最高温度为610℃。[结果]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结合实验平台工程结构和诊断需求,完成了量热靶的工程设计。[结论]量热靶采用磁流体真空密封,实现V字形靶板开合,靶板背面布置了热电偶阵列实时监测靶板温度。量热靶工程结构紧凑,安装尺寸能够兼容离子束流诊断真空室和中性束流诊断真空室,满足诊断需求,能够长脉冲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源 中性束 量热靶 热负荷 核聚变
下载PDF
周期荷载作用下冻融裂隙砂岩变形破坏机理
4
作者 任建喜 宋嘉炜 +2 位作者 张琨 张凡 谭牧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43-5950,共8页
为研究裂隙岩体在冻融与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采用宏观周期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以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裂隙砂岩的宏细观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次数的增加使裂隙砂岩强度降... 为研究裂隙岩体在冻融与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采用宏观周期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以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裂隙砂岩的宏细观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次数的增加使裂隙砂岩强度降低,破坏时扩容现象加剧,细观尺度上表现出孔隙尺寸及数量增加;冻融及周期荷载耦合作用使裂隙砂岩破坏裂纹发展多且复杂,破坏程度更严重,细观表现为T_(2)谱峰总面积变化率增幅更加显著、大尺度孔隙占比增加;周期荷载作用下裂隙砂岩的变形曲线趋势可作为判断疲劳强度门槛值范围的依据,获取变形预警值;颗粒流模拟结果说明,周期荷载作用下裂隙砂岩的新的裂纹在预制裂隙尖端处集中萌生并以翼裂纹为主要扩展模式,围压作用下裂隙砂岩的破坏模式更趋向于剪切张拉复合型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寒区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周期荷载 裂隙砂岩 核磁共振 破坏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研究进展
5
作者 尹怡 秦思贵 +2 位作者 史英丽 于宏新 徐世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4,共13页
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需要承受住一定次数稳态和瞬态热负荷的冲击而不发生开裂、熔化等损伤,因此改善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主要手段包括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纤维增韧、... 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需要承受住一定次数稳态和瞬态热负荷的冲击而不发生开裂、熔化等损伤,因此改善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主要手段包括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纤维增韧、第二相强化、复合强化等。本文分析了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等改性手段对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各种强化手段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面向等离子体掺杂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热负荷 合金化 弥散强化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电力物联网并发业务计算负荷建模与任务分配策略
6
作者 匡佩 刘文泽 +3 位作者 岑伯维 屈径 蔡泽祥 康逸群 《电气自动化》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大量并发业务给边缘计算终端处理能力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电力物联网并发业务计算负荷建模与任务分配策略。基于核密度估计理论建立了并发业务覆盖等级及计算负荷模型,根据业务覆盖等级决策边缘... 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大量并发业务给边缘计算终端处理能力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电力物联网并发业务计算负荷建模与任务分配策略。基于核密度估计理论建立了并发业务覆盖等级及计算负荷模型,根据业务覆盖等级决策边缘计算终端的资源配置,以最小化处理延时为目标决策云边协同的任务分配,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业务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能提升系统整体计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业务延时,提高电力物联网应对并发业务处理需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核密度估计 计算负荷 任务分配 有序充电
下载PDF
沿海地区超强台风作用下核电塔机抗风性能分析
7
作者 耿贵军 李若彤 +1 位作者 郑朝荣 吴文彬 《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882-885,共4页
基于GB/T 13752—2017《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确定了超强台风作用下QTP300(7526B)型核电塔机的风荷载及其荷载组合方式,并考虑风荷载的不同加载方式(立面加载和平面加载),对核电塔机非工作状态下的抗风性能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表... 基于GB/T 13752—2017《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确定了超强台风作用下QTP300(7526B)型核电塔机的风荷载及其荷载组合方式,并考虑风荷载的不同加载方式(立面加载和平面加载),对核电塔机非工作状态下的抗风性能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将风荷载分配到有限元模型的所有节点上相比,选取指定节点施加风荷载所得到的结果更大,表明在风荷载应加载到所有立面节点上;迎风面构件对背风面构件的挡风作用对塔机结构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均无显著影响,而塔机结构的最大位移则随挡风作用的增强而增大,表明风荷载加载应考虑迎风面构件的挡风作用;塔机整机结构最大应力出现在底部主肢构件上,其大小均小于钢材的允许应力,该型号核电塔机可以承受17级超强台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核电塔机 风荷载 加载方式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核能供热技术的热网调控与智慧化管理
8
作者 王锋 孙英策 +1 位作者 刘慧文 仇天星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318-324,共7页
核电供热技术凭借其显著的低碳和高效特性,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核能供热负荷预测不准确、调控手段单一,无法满足该技术发展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循环注意力机制模型(CGAM)的精细化调控和热负荷预... 核电供热技术凭借其显著的低碳和高效特性,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核能供热负荷预测不准确、调控手段单一,无法满足该技术发展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循环注意力机制模型(CGAM)的精细化调控和热负荷预测方法用于核电供热系统。该方法首先采用多层次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同步与优化策略,确保生产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其次引入深度网络对核电换热站短期热负荷进行精确预测并实施策略调整,确保预测精度;最后依据预测结果设置多层次精准调控手段,完成供热系统的智能调节。将该方法应用于大连红沿河核电供热项目中,实验结果显示,对实际工况的热负荷实现了准确预测,对供热系统起到了精准调控的作用,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供热 精细化调控 热负荷预测 智慧化管理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灰岩微细观损伤特征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汉香 叶刁瑜 +1 位作者 别鹏飞 朱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6,共12页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微细观试验,从微细观角度研究了岩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加载条件对微细观损伤的影响,开展了宏观和微细观参数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在破坏前,随着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表现为以小孔隙的生成、扩展和贯通为主,大孔隙的数量轻微增加且数量相对少得多;与变上限应力加载相比,变下限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小孔隙的连通和大孔隙的形成,导致岩样内部微裂隙面积更大,在宏观上表现为平均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变上限应力时,低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对岩石内部结构劣化效应比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而高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反而可能对岩石内部孔隙有一定压密作用,导致孔隙度相对较小,劣化效应相对减弱;综合多种微细观损伤变量演化趋势,可判断岩样在循环加卸载下经历了一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阶段,对应的上限应力和下限应力范围分别为(0.4~0.6)σ_(f)(σ_(f)为静态峰值强度)和(0.3~0.5)σ_(f)。研究成果有助于从微细观层次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为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行为和灾害孕育及启动过程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微细观损伤 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核磁共振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下载PDF
基于TEM喇叭的电磁脉冲辐射天线优化设计
10
作者 周星 芦艺兵 +1 位作者 赵敏 王平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针对TEM喇叭天线终端反射大、低频辐射效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端部加载电阻与背部加载电阻的低频补偿方法,对TEM喇叭天线的尺寸、极板顶角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末端卷边结构,提升了辐射场... 针对TEM喇叭天线终端反射大、低频辐射效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端部加载电阻与背部加载电阻的低频补偿方法,对TEM喇叭天线的尺寸、极板顶角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末端卷边结构,提升了辐射场的峰值场强与脉宽。根据仿真优化结果,研制了长度2.5 m、天线极板间张角45°、天线极板顶角45°的TEM喇叭天线,通过实测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加载电阻可以有效降低反射,背部加载电阻方式的峰值场强和脉宽比端部加载电阻高,且采用4个电阻并联加载的效果较好;适当增加天线长度、极板顶角以及极板间夹角可以提高天线辐射性能。该研究结果为TEM喇叭天线在辐射式核电磁脉冲试验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喇叭天线 核电磁脉冲 天线尺寸优化 加载电阻 天线结构优化
下载PDF
高负荷变动率下核电汽轮机转子热应力数值模拟
11
作者 顾先青 程昆明 +1 位作者 叶成 黄增宏 《热力透平》 2024年第1期43-46,52,共5页
国内某大型核电汽轮机需要在线性负荷变动率为每分钟6%额定负荷工况下运行,这超出了当前国内建造的第三代核电的设计限制。汽轮机是影响机组负荷变动率的要素之一。采用ANSYS软件对汽轮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拟了汽轮机高压缸转子在负... 国内某大型核电汽轮机需要在线性负荷变动率为每分钟6%额定负荷工况下运行,这超出了当前国内建造的第三代核电的设计限制。汽轮机是影响机组负荷变动率的要素之一。采用ANSYS软件对汽轮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拟了汽轮机高压缸转子在负荷变动率为每分钟6%额定负荷工况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合转子疲劳曲线,评估了该高变负荷运行工况对汽轮机转子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双碳”目标下提升核电机组运行灵活性、适应当前核能-多能耦合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变动率 核电汽轮机 转子 热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hotonuclear Effect on ITER Operation
12
作者 Farshid Tabbakh Amir Hossein Gharash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5年第8期1051-1055,共5页
In this study, neutron and gamma radia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ITER tokamak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nuclear heating were studied. This is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neutron flux by their contributions. The calculat... In this study, neutron and gamma radia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ITER tokamak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nuclear heating were studied. This is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neutron flux by their contributions. The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Geant4 Monte Carlo method based on the ITER simplified geometry. It was found that for present design of ITER, only 0.1% of neutrons is contributed by photonuclear interaction while, 33% belongs to the (n, xn) reaction. Finally by adding Beryllium element in the coolant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eutron flux by increasing the rate of (γ, n) reactions was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Photo-nuclear Wall-loading Energy DEPOSITION GEANT4
下载PDF
Photonuclear Effect on ITER Operation
13
作者 Farshid Tabbakh Amir Hossein Gharash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5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In this study, neutron and gamma radia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ITER tokamak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nuclear heating were studied. This is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neutron flux by their contributions. The calculat... In this study, neutron and gamma radia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ITER tokamak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nuclear heating were studied. This is an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neutron flux by their contributions. The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Geant4 Monte Carlo method based on the ITER simplified geometry. It was found that for present design of ITER, only 0.1% of neutrons is contributed by photonuclear interaction while, 33% belongs to the (n, xn) reaction. Finally by adding Beryllium element in the coolant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eutron flux by increasing the rate of (γ, n) reactions was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Photo-nuclear Wall-loading Energy DEPOSITION GEANT4
下载PDF
反应堆系统遇水下爆炸载荷环境与关键设备陆地冲击试验载荷匹配研究
14
作者 熊夫睿 张文正 +1 位作者 刘帅 袁志豪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9-128,共10页
船用反应堆系统的抗冲击性能是决定核安全的重要设计维度。在核安全审评活动中,对反应堆系统抗冲击的主要关注点有两项:能够表征实际条件下平台遭遇水下爆炸时反应堆系统与设备的冲击设计载荷;抗冲击的设计载荷与根据陆上抗冲击试验载... 船用反应堆系统的抗冲击性能是决定核安全的重要设计维度。在核安全审评活动中,对反应堆系统抗冲击的主要关注点有两项:能够表征实际条件下平台遭遇水下爆炸时反应堆系统与设备的冲击设计载荷;抗冲击的设计载荷与根据陆上抗冲击试验载荷的匹配问题。本文从上述两个问题出发,首先建立了反应堆系统遇水下爆炸冲击环境预报的计算手段,开发了基于国产有限元平台的载荷预报程序并进行了缩比模型的试验验证。应用该程序,对某型反应堆系统在考虑舱体、基座、筏架、重型设备耦合作用情况下的冲击载荷传递机理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反应堆系统关键设备接口位置的冲击设计环境。此外,本文建立了中型摆锤冲击机的虚拟试验模型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应用虚拟试验技术对燃料组件设计-试验载荷环境匹配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能够匹配燃料组件设计载荷环境下的陆地冲击机试验参数设置。本文所述研究成果统一了核级设备抗冲击设计和试验的载荷环境,为后续产品研制中充分考虑实际条件下的冲击载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系统 水下爆炸 载荷环境 陆地冲击试验 载荷匹配
下载PDF
锥度和不对中误差对止推箔片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连军伟 张茂森 +1 位作者 金志磊 贺雷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8,共8页
空间核电系统采用高温气冷堆闭式布雷顿循环方案,使动力转换系统可高效地利用核能发电。动力转换系统采用止推箔片轴承,省略了供油和供气系统。建立柱坐标系下可压缩气体的雷诺方程并耦合求解锥度和不对中误差影响的气膜厚度方程,分析... 空间核电系统采用高温气冷堆闭式布雷顿循环方案,使动力转换系统可高效地利用核能发电。动力转换系统采用止推箔片轴承,省略了供油和供气系统。建立柱坐标系下可压缩气体的雷诺方程并耦合求解锥度和不对中误差影响的气膜厚度方程,分析了止推箔片轴承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锥度和不对中误差对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间隙不变的情况下,锥度增大导致轴承承载力减小;在轴向载荷恒定的情况下,锥度绝对值越大,最小气膜厚度越小,最大气膜压力则相反;随着不对中角度增加,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功快速增大,单瓦的承载力出现严重不均衡情况,不对中误差对轴承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的影响较明显,直接影响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止推轴承 箔片 空间核电源 锥度 不对中 承载力
下载PDF
低温堆供热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乐 贾玉文 +2 位作者 段天英 刘勇 崔晓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取代燃煤用于冬季供暖,从而实现供暖过程中“减污降碳”的目标。针对热网提出的供热需求指标,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池式低温堆全厂主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可用于反应堆功率调节的供热控制...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取代燃煤用于冬季供暖,从而实现供暖过程中“减污降碳”的目标。针对热网提出的供热需求指标,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池式低温堆全厂主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可用于反应堆功率调节的供热控制方案。文中主要针对功率定值调节过程和热网事故小扰动工况反应堆响应过程作了详细分析。仿真研究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案能够根据热网对负荷的需求,调整反应堆功率,调节过程中反应堆各温度参数都在安全限值以内,并能够将用户室内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同时,该控制方案具有一定的抗事故工况负荷小扰动能力。在热网管网断裂等事故造成的负荷阶跃小扰动时,能够维持反应堆功率不变,使各回路温度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缓慢改变并重新达到稳定,且用户室内温度稍微变化后即可重新稳定。因此,该供热控制方案具有一定的设计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供热 池式低温堆 变流量 功率控制 负荷扰动
下载PDF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甩孤岛试验研究
17
作者 郭广军 孟祥杰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3期173-176,共4页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甩孤岛试验是机组分别在50%FP和97%FP功率平台通过断开高压断路器使机组迅速降负荷至厂用电,在降负荷期间及之后,验证电厂控制系统维持和恢复主要参数在正常运行范围的能力,甩孤岛后确保汽机不跳闸且能实现带厂用电运行...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甩孤岛试验是机组分别在50%FP和97%FP功率平台通过断开高压断路器使机组迅速降负荷至厂用电,在降负荷期间及之后,验证电厂控制系统维持和恢复主要参数在正常运行范围的能力,甩孤岛后确保汽机不跳闸且能实现带厂用电运行,一回路功率通过G棒和R棒的自动控制来匹配二回路负荷,实现一回路平均温度稳定在温度参考值,二回路功率通过TSC排放阀开启,排出一回路热量并最终稳定在最终功率整定值。本文针对甩孤岛试验存在的停机停堆及失去厂外电风险,研究相关的预防措施及优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甩孤岛 华龙一号
下载PDF
基于正比计数管的核反应堆初次装料监测系统研制
18
作者 肖伟 邱顺利 +5 位作者 董进诚 葛孟团 胡婵 刘海峰 裴煜 孙光智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3期307-312,共6页
为了确保反应堆初次装料及换料过程的安全临界,防止堆芯装料过程发生临界事故,研制核反应堆初次装料系统。对系统探测器组件、监测机柜、测量通道机箱及吊装方案进行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对涂硼正比计数管为核心的探测器组件进... 为了确保反应堆初次装料及换料过程的安全临界,防止堆芯装料过程发生临界事故,研制核反应堆初次装料系统。对系统探测器组件、监测机柜、测量通道机箱及吊装方案进行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对涂硼正比计数管为核心的探测器组件进行耐压、密封结构设计,电缆设计采用一体化、高屏蔽性、抗干扰的方案,以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性。信号处理装置采用机柜、插件式机箱形式,实现信号调理、脉冲计数、报警显示、周期值计算及历史记录等功能,测量通道机箱信号处理与显示插件隔离设计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经测试验证,该系统耐水压密封性、辐射特性及稳定性可满足初次装料过程中子注量率监测要求,已应用于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初次装料 涂硼正比计数管 耐压密封
下载PDF
核电厂动力驱动阀门端部加载试验的适用范围和力矩计算
19
作者 袁晨星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4期22-24,共3页
端部加载试验是核电厂阀门鉴定项目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端部加载试验的执行标准,然后对阀门端部加载试验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归类,最后对端部加载试验力矩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并依据核电厂某台阀门的实际参数计算了力矩值。
关键词 端部加载 核电 阀门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下红砂岩细观损伤演化及能耗特性研究
20
作者 徐景龙 郭连军 +2 位作者 王军祥 王雪松 邓丁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为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红砂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和能耗特性,利用带有围压装置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和核磁共振仪,对红砂岩试件进行不同冲击气压(0.6、0.7、0.8、0.9 MPa)和围压(1、2 MPa)条件下的循环冲击试验,对冲击后岩石... 为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红砂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和能耗特性,利用带有围压装置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和核磁共振仪,对红砂岩试件进行不同冲击气压(0.6、0.7、0.8、0.9 MPa)和围压(1、2 MPa)条件下的循环冲击试验,对冲击后岩石孔隙度、T_(2)谱曲线、核磁共振成像及能耗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损伤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红砂岩孔隙度随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前几次冲击孔隙度变化速率较缓,当冲击损伤累积到一定范围,岩石损伤加剧,表现为孔隙度增长幅度迅速增加;随着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T_(2)谱曲线起止点向两端移动,新孔隙不断萌生,不同尺度孔隙相互转化,孔隙尺寸和数量明显增长,中型孔隙对孔隙度增长起重要作用;MRI成像显示,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中心区域明亮斑点由小而分散向大而聚集转变,伴随有明亮条纹出现;提出一种损伤度定义新方法,明确了未损伤和完全损伤2种极端状态;红砂岩累积损伤度与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呈指数增长关系,能时密度随冲击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此外,能时密度与损伤度变化值呈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岩石破碎及岩体安全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围压 核磁共振 T_(2)谱曲线 损伤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