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绕Z=56和N=88丰中子核区八极形变的研究
1
作者 朱胜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30,共8页
介绍了通过测量重核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方法,对围绕Z=56、N=88丰中子核区高自旋态八极形变的研究,并对Xe、Ba、Ce和La等丰中子核链的八极形变特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核结构 高自旋态 八极形变 丰中子核区
下载PDF
丰中子核^(144,146)Ce的八极形变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凌燕 朱胜江 李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所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建立并扩展了丰中子核144,146Ce的高自旋和八极形变集体带,最高自旋态可达15-。对这两个核的八极形变特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自发裂变 高自旋态 八极形变 丰中子核
原文传递
丰中子核^(145,147)La的八极形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胜江 王牧歌 +24 位作者 朱凌燕 李明 甘翠云 杨利明 萨哈伊 朴秀日 邓景康 龙桂鲁 J.H.Hamilton A.V.Ramayya B.R.S.Babu J.K.Hwang W.C.Ma J.Komicki J.D.Cole R.Aryaeinejad M.W.Drigert J.O.Rasmussen M.A.Stoyer S.Y.Chu K.E.Gregorich M.F.Mohar S.G.Prussin I.Y.Lee Yu.Ts.Oganes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8-425,共8页
通过对 2 5 2 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 ,建立与扩展了丰中子核145 ,147  La的高自旋态能级图 ,最高自旋态达到 ( 4 1 / 2 + )与 ( 4 3/ 2 - ) .测得的交叉相联的相反宇称带及带间的强化E1跃迁说明在 145 ,147  La中形... 通过对 2 5 2 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 ,建立与扩展了丰中子核145 ,147  La的高自旋态能级图 ,最高自旋态达到 ( 4 1 / 2 + )与 ( 4 3/ 2 - ) .测得的交叉相联的相反宇称带及带间的强化E1跃迁说明在 145 ,147  La中形成强的八极形变 .对145 La的研究表明 ,具有轴对称形状的四极形变与具有反演不对称形状的八极形变在同一核中产生共存与竞争 .在πh11/ 2 带中观测到的带交叉位于 ω≈ 0 2 6— 0 30MeV附近 ,由推转壳模型计算表明 ,它是由一对i1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旋态 八极形变 镧145 镧147
原文传递
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结构实验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胜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7-431,共5页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对近年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关原子核结构实验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介绍,内容包括在A≈140缺中子核区核的形状驱动效应研究,如扁椭形变带、形状共存等;在A≈110丰中子核区核的多声子γ振动带结构、新手征二重带...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对近年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关原子核结构实验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介绍,内容包括在A≈140缺中子核区核的形状驱动效应研究,如扁椭形变带、形状共存等;在A≈110丰中子核区核的多声子γ振动带结构、新手征二重带、新的准粒子带结构研究等;在A≈150丰中子核区核的八极形变研究等.研究成果对原子核结构的理解提供许多新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结构 高自旋态 形状驱动效应 多声子γ振动带 手征二重带 八级形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