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桔青霉M71生产核酸酶P_1及酶活提高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娄永江 吴汉民 王海洪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7年第3期21-28,共8页
由桔青霉M71在28±1℃下用深层通气搅拌发酵产生的核酸酶P1能降解热变性DNA和酵母RNA成为5'-脱氧核苷酸和5-核苷酸。培养过程中酶活力高峰期在70-95h之间,该酶对热变性DNA和酵母RNA的活力分别高达... 由桔青霉M71在28±1℃下用深层通气搅拌发酵产生的核酸酶P1能降解热变性DNA和酵母RNA成为5'-脱氧核苷酸和5-核苷酸。培养过程中酶活力高峰期在70-95h之间,该酶对热变性DNA和酵母RNA的活力分别高达155unit/ml和369unit/ml,其最适作用温度为75℃,最适pH值为5.0,在70℃以下1h之内稳定。发酵过程中控制接种量、氧气供应量、pH值及添加适量的Zn2+,Fe2+,Sn2+,SL-Cysteine,Tween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核酸酶P_1 5'-脱氧核苷酸 5'-单核苷酸
下载PDF
固定化桔青霉气升式反应器生产核酸酶P_1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克明 许文友 庄树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1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 (Penicilliumcitrinum)孢子 ,再用质量分数为 1.5%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 ,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 ,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 9g/L ,蛋白胨浓度为 1g...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 (Penicilliumcitrinum)孢子 ,再用质量分数为 1.5%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 ,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 ,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 9g/L ,蛋白胨浓度为 1g/L ,采用气升式反应器 ,产酶发酵周期为 50h ,发酵液中核酸P1 的活力高达 8.4 3mmol·s- 1 ·L- 1 .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经 30批次连续重复发酵产酶稳定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固定化细胞 核酸酶P1 玉米芯 藻酸钠
下载PDF
固定化桔青霉发酵核酸酶P_1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克明 王宇光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 (Penicilliumcitrirum )孢子 ,再用 1.5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 ,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 ,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 9g/L ,蛋白胨浓度为 1g/L ,摇...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 (Penicilliumcitrirum )孢子 ,再用 1.5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 ,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 ,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 9g/L ,蛋白胨浓度为 1g/L ,摇瓶转速为 180r/min ,产酶发酵周期为 5 0h ,发酵液中核酸P1的活力高达 5 0 3U/mL。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经 30批次连续重复发酵产酶稳定在较高水平 ,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核酸酶P1 玉米芯 固定化细胞 海藻酸钠 淀粉水解糖 蛋白胨 发酵周期 活力 机械强度 稳定性试验 通气搅拌转速
下载PDF
双载体固定化桔青霉产生核酸酶P_1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克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46,共3页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rum) 孢子,再用1 .5 %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际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rum) 孢子,再用1 .5 %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际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g/L,蛋白胨浓度为1g/L,摇瓶转速为180r/min ,产酶发酵周期为50h ,发酵液中核酸P1 的活力高达503U/ml。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经30 批次连续重复发酵产酶稳定在较高水平,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固定化细胞 核酸酶P1 玉米芯 海藻酸钠 酶制剂
下载PDF
Detection of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using sandwich hybridization integrated with 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被引量:2
5
作者 CHEN Jie ZHEN Yu +1 位作者 MI Tiezhu YU Zhig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s an important harmful algae bloom (HAB) causing creature in China's seas, and the conventional visual detection can not cope with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highthroughput sampling projects...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s an important harmful algae bloom (HAB) causing creature in China's seas, and the conventional visual detection can not cope with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highthroughput sampling projects. An assay for P. donghaiense with sandwich hybridization integrated with 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NPA-SH) was established. Tests with mixed samples and spiked field ones confirmed its goo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The cell number of P. donghaiense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optical density,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y=4× 10^- 6x+ 0.694 9, in which x is the cell number, and y is the optical density, with r2=0.953 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PA-SH method has good feasibility in the detection of P. donghaiense. Results of NPA-SH and microscopy are excellent for each sample. The NPA-SH method was a simple way i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P. donghaiense, and the whole process could be finished in about six hours, which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in high-throughput sampling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of P. donghai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ribosomal RNA S1 enzyme sandwich hybridization integrated with 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NPA-SH)
下载PDF
Quantitation of DNA by nuclease P1 digestion and UPLC-MS/MS to assess binding efficiency of pyrrolobenzodiazepine
6
作者 Yong Ma Buyun Chen Donglu Zhang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Accurate DNA quantitation is a prerequisite in many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udies.Here we established a new DNA quantitation method by nuclease P1 digestion and UPLC-MS/MS analysis.DNA fragments can be efficie... Accurate DNA quantitation is a prerequisite in many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udies.Here we established a new DNA quantitation method by nuclease P1 digestion and UPLC-MS/MS analysis.DNA fragments can be efficiently hydrolyzed to single deoxyribonucleotides by nuclease P1 in a short time.The decent stabilities of all the four deoxyribonucleotides were confirm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Deoxyadenosine monophosphate(dAMP)was selected as the surrogate for DNA quantitation because dAMP showe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among the four deoxyribonucleotides in the UPLC-MS/MS analysis.The linear range in DNA quantitation by this method is 1.2-5000 ng/mL.In the validation,the inter-day and intra-day accuracies were within 90%-110%,and the inter-day and intra-day precision were acceptable(RSD<10%).The validat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quantitate DNA isolated from tumors and organs of a mouse xenograft model.Compared to the quantitation methods using UV absorbance,the reported method provides an enhanced sensitivity,and it allows for the accurate quantitation of isolated DNA with contamination of RNA and ribonucleot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se P1 UPLC-MS/MS DNA quantitation DNA alkylation Pyrrolobenzodiazepine(PBD-Dimer)
下载PDF
快压缩P_(1)波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特性
7
作者 马强 蒋汇鹏 +1 位作者 周凤玺 蒋宁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238,共16页
基于弹性波在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选取了饱和冻土中传播速度最大的快压缩P 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问题。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快压缩P 1波从饱和冻土介质入射到弹性基岩分... 基于弹性波在冻结饱和多孔介质与单相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选取了饱和冻土中传播速度最大的快压缩P 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传输问题。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快压缩P 1波从饱和冻土介质入射到弹性基岩分界面上透反射振幅比和能量率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快压缩P_(1)波入射在饱和冻土与弹性基岩分界面上的能量与入射角度,入射频率,温度(含冰量),孔隙率,胶结参数以及接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0°时仅存在压缩波,达到临界角后透射P波消失;各种波在达到临界角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脉冲,其中反射P_(1)波最为显著;随着胶结参数,孔隙率,接触参数的增大,临界角越早出现;入射频率仅对反射P_(2),P_(3)和S_(2)波的能量反射率影响较大;当温度和含冰量较低或较高时,均不利于反射S_(2)波的能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土 弹性基岩 快压缩P_(1)波 透反射振幅比 透反射能量率
下载PDF
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浩 孙乃坤 +5 位作者 庞超 王志帅 陈上峰 李武 田辉 岱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4-1939,共6页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_(3)(As_(1-x)P_(x))_(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_(3)(As_(1-x)P_(x))_(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_(3)(As_(1-x)P_(x))_(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_(3)As_(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101和1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_(3)As_(2)与Zn_(3)(As_(0.974)P_(0.026))_(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_(3)(As_(0.974)P_(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As_(1-x)P_(x))_(2) Zn_(3)As_(2) 纳米带 固溶体
下载PDF
NASICON型Na_(1+x)Zr_(2)Si_(x)P_(3-x)O_(12)固态电解质及其钠金属电池研究进展
9
作者 许希军 林见烽 +2 位作者 罗雄伟 赵经纬 霍延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8,共15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实现了商业化。然而,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特性,并且钠盐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这存...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实现了商业化。然而,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特性,并且钠盐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这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如漏液和燃烧等,采用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仍有待提升,且材料制备的一致性及与电极间的界面阻抗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离子电导率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不同价态离子取代的影响。针对存在的界面问题,从正极、负极两侧分析了现有Na_(1+x)Zr_(2)Si_(x)P_(3-x)O_(12)电解质的界面改性方法。最后,对Na_(1+x)Zr_(2)Si_(x)P_(3-x)O_(12)电解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望推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Na_(1+x)Zr_(2)Si_(x)P_(3-x)O_(12) 离子电导率 界面修饰
下载PDF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LC7A11抑制铁死亡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王胜涛 徐淑娟 +3 位作者 贵鹏 李欣咛 隋玉涵 李朝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SLC7A11调控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及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敲减...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SLC7A11调控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及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敲减骨肉瘤细胞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si-SND1),采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探究SND1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调控骨肉瘤细胞中SND1以及SLC7A11基因的表达,探究SND1通过SLC7A1基因对骨肉瘤铁死亡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细胞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si-SND1转染显著降低HOS和143B细胞中SND1的表达水平(P均<0.01),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减少,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均<0.001)。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促进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凋亡,而抑制剂Ferrostatin-1刺激上调细胞活性(P均<0.001)。敲减SND-1后使用Erastin可进一步降低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活性,而使用Ferrostatin-1刺激后可显著恢复细胞活性(P均<0.001);Erastin处理后,si-SND1组细胞中铁离子和丙二醛表达增高,谷胱甘肽表达降低(P均<0.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敲减SND1可以明显抑制143B裸鼠移植瘤的瘤体质量(P<0.001)。敲减SND1后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均<0.001),且铁死亡水平升高(P<0.001,P=0.020)。结论骨肉瘤细胞中SND1表达显著增高,其可能通过上调SLC7A11的表达抑制铁死亡,进而促进骨肉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 铁死亡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玉彪 许馨 +1 位作者 曹山虎 孙绍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4,共6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对基因组及其转录产物进行定点修饰、定向敲除或插入目的基因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极大的推动了基因功能研究进程,同时为人类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综述了CRISPR/Cas9、CRISPR/Cpf1... 基因编辑是一种对基因组及其转录产物进行定点修饰、定向敲除或插入目的基因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极大的推动了基因功能研究进程,同时为人类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综述了CRISPR/Cas9、CRISPR/Cpf1、Ago/g DNA和SGN等技术的作用原理、优缺点、应用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CRISPR/Cpf1 Ago/gDNA Structure-guided nuclease
下载PDF
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状态下大鼠心理神经免疫若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翟一飞 颜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4,共5页
方法将5 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 min运动组、应激+30 min运动组、6 0 m in运动组、应激+6 0 m 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结果1)心理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有... 方法将5 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 min运动组、应激+30 min运动组、6 0 m in运动组、应激+6 0 m 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结果1)心理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血清IL - 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β- 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 )运动作为一种降低心理应激的手段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与应激组相比,运动+应激组IL - 1水平升高,且β- 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心理应激作为一种应激源,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抑制了免疫功能。中等负荷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锻炼 心理应激 p_内啡肽 皮质酮 白细胞介素-1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一个枯草杆菌启动子(P_(28-1))对链霉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华荣 徐冲 +2 位作者 田宇清 徐健勇 Chater K F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9-344,共6页
亚克隆1.1kb的枯草杆菌启动子P_(28-1)到pUC19上,再亚克隆到以儿茶酚加氧酶为报告基因的链霉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IJ4083上,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IJ4498.用pIJ4498转化天蓝色链霉菌J1501的原生质体,得到了相对于灰色野生型的白色转化子,... 亚克隆1.1kb的枯草杆菌启动子P_(28-1)到pUC19上,再亚克隆到以儿茶酚加氧酶为报告基因的链霉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IJ4083上,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IJ4498.用pIJ4498转化天蓝色链霉菌J1501的原生质体,得到了相对于灰色野生型的白色转化子,而用载体pIJ4083转化J1501后得到的转化子是正常的深灰色菌落.经限制性内切酶验证了重组质粒的结构,测定了质粒的稳定性.当pIJ4498转化天蓝色链霉菌的WhiG突变株(C71)后,未观察到任何表型的变化.通过超声波破碎细胞得到的J1501/pIJ4498菌体的蛋白提取液,可使无色的儿茶酚氧化成黄色的2-羟粘糠酸半醛(HMS).而对照株J1501/pIJ4083及C71/pIJ4498菌株的蛋白提取液不能使儿茶酚氧化成黄色的HMS产物.结果表明枯草杆菌的启动子P_(28-1)被天蓝色链霉菌J1501的σ^(whiG) RNA聚合酶所识别,在启动儿茶酚加氧酶报告基因表达的同时,影响了天蓝色链霉菌J1501分化中的孢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分化 枯草杆菌 启动子
下载PDF
SND1通过识别TINCR的甲基化位点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高平 孙要文 +4 位作者 郭亚东 李建武 程亮 韩峰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8-1076,共9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SND1)与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TINCR)的相互作用及其对TINCR表达水平和瘢痕疙瘩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样本(n=27)。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INCR序列中的RNA甲基化位点;培养人原代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Fs)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设置HFs组和KFs组。取对数生长期KFs,设置:(1)对照组、空载组及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过表达组;(2)对照组和3-脱氮基腺苷(DAA)组;(3)对照组、SND1重组蛋白组及SND1重组蛋白+DAA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HFs和KFs中TINCR的相对表达水平,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技术(MeRIP)联合RT-qPCR检测TINCR的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和METTL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放线菌素D处理联合RT-qPCR检测TINCR残留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取18只BALB/c裸鼠,构建瘢痕疙瘩异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瘢痕疙瘩组、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及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DAA组,每组6只,采用HE染色观察瘢痕疙瘩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N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INCR第三外显子含有7个潜在的RNA甲基化位点。与HFs相比,KFs中TINCR相对表达水平(5.43±0.35 vs.1.00±0.11,P<0.01)和甲基化水平(19.73%±1.56%vs.10.25%±1.13%,P<0.01)均明显升高,SND1和METTL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甲基化的TINCR与SND1和METTL3均有结合。与空载组相比,METTL3过表达可促进METT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RNA:6.03±0.55 vs.1.09±0.09,P<0.01;蛋白:4.33±0.35 vs.0.96±0.08,P<0.01)、增高TINCR甲基化水平(32.89%±2.88%vs.19.04%±1.72%,P<0.01)和相对表达水平(4.65±0.32 vs.1.00±0.10,P<0.01)。与对照组相比,DAA处理可降低TINCR的稳定性[(8.50±1.13)h vs.(12.90±1.41)h,P<0.001]和甲基化水平(7.43%±0.55%vs.18.88%±1.76%,P<0.01),抑制KFs的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SND1重组蛋白处理可增加TINCR的稳定性[(23.95±1.25)h vs.(13.10±1.33)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但对TINCR甲基化水平(20.15%±1.74%vs.19.04%±1.77%,P>0.05)无明显影响;DAA处理可消除SND1重组蛋白对TINCR稳定性[(12.00±1.21)h vs.(23.95±1.44)h,P<0.0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P<0.01)。与瘢痕疙瘩组相比,瘢痕疙瘩+SND1重组蛋白组真皮层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瘢痕疙瘩组织中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63.43%±3.32%vs.21.16%±4.67%,P<0.01)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54±0.13 vs.1.00±0.10,P<0.01)明显增高;而经DAA处理后,瘢痕疙瘩组织中有大量疏松的胶原纤维,SND1阳性细胞百分比(38.52%±6.88%vs.63.43%±3.3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1.07±0.09 vs.2.54±0.13,P<0.01)明显降低。结论KFs中TINCR呈高甲基化水平,SND1可识别并结合TINCR的甲基化位点,增强TINCR的稳定性,促进TINCR介导的瘢痕疙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化诱导非编码RNA 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蛋白1 RNA甲基化 RNA稳定性 细胞增殖 成纤维细胞 瘢痕疙瘩
下载PDF
SND1蛋白与HuR蛋白相互结合作用
15
作者 高星杰 张毅 +7 位作者 宋娟 付雪 苏超 张桂敏 张春燕 于林 姚智 杨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4-881,共8页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Tudor-SN5)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Tudor-SN5)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以通过SN结构域与G3BP(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蛋白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细胞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SGs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在胞浆内形成的与RNA代谢相关的颗粒状结构.对于SGs的成分鉴定及相互作用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以抗SND1抗体可以共沉淀出HeLa细胞内另一个重要的应激相关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另外,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FLAG-HuR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成功过表达外源性的FLAG-HuR融合蛋白,再以抗FLAG标签抗体又可以反向共沉淀出内源性SND1蛋白,证明SND1与HuR之间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结合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当给予HeLa细胞0.5 mmol/L亚砷酸钠氧化应激时,SND1与HuR蛋白共同定位于胞浆中的SGs结构中.GST-pulldown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截短的SN结构域可以结合HuR蛋白,其中以SN1功能片段的结合能力最强,表明SND1蛋白是通过SN结构域与HuR蛋白形成应激复合物,参与SGs的胞浆组装.并不定位于SGs的TSN结构域亦可结合HuR蛋白,提示SND1-HuR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SGs,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D1蛋白 HuR蛋白 应激颗粒 免疫共沉淀 结构域
下载PDF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在应激刺激下与T细胞胞内抗原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聚集
16
作者 邵洁 张兵兵 +2 位作者 赵猛 周云丽 任丽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在应激刺激下如何与T细胞胞内抗原1(TIA-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SG)的聚集以及如何调节应激反应。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中的SND1蛋白与TIA-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是否...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在应激刺激下如何与T细胞胞内抗原1(TIA-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SG)的聚集以及如何调节应激反应。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中的SND1蛋白与TIA-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是否形成共定位颗粒,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载体过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外源蛋白表达,从而确定在应激刺激下SND1蛋白与TIA-1结合的结构域。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除HeLa细胞中SND1蛋白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观察SND1低表达是否对TIA-1聚集形成SG产生影响。利用不同热休克刺激时间观察SND1与TIA-1的聚集过程是否存在动态变化。结果 SND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与TIA-1蛋白结合共同参与SG聚集,其主要作用结构域为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SN domain)。SND1低表达不会抑制TIA-1聚集到SG,但会减少SG的数量。在不同热休克刺激时间下,SND1聚集到SG的运输过程滞后于TIA-1。结论 SND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与TIA-1蛋白共同参与SG的聚集,从而调节细胞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RNA 干扰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 T 细胞胞内抗原1 应激颗粒
下载PDF
沉默SND1重组慢病毒制备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于林 邸研博 杨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SND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可介导SND1靶向沉默的重组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建立沉默SND1的稳定亚细胞系;...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SND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可介导SND1靶向沉默的重组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建立沉默SND1的稳定亚细胞系;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ND1沉默效果;用噻唑蓝(MTS)染色法、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SND1后MCF-7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靶向SND1shRNA及对照shRNA的重组慢病毒质粒,经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LV-SH1、LV-SH2、LV-SH3和LV-NC);用上述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筛选出SND1沉默效果最佳的稳定亚细胞系MCF-SH3;增殖与侵袭迁移检测结果显示,MCF-SH3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D1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沉默SND1表达可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迁移,提示SND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慢病毒 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 增殖侵袭
下载PDF
联图P_(1)V3T_(n)和P_(1)VnT_(3)的优美性
18
作者 陆书环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类图P_1(?)T_n和P_1(?)T_3,并给出了其优美性的证明.
关键词 优美图 星图 P_(1)V3T_(n)和P_(1)VnT_(3)图
下载PDF
抗-Ec、抗-P_(1)合并抗-Jk^(a)致疑难配血分析
19
作者 徐立 虞茜 +2 位作者 马思飞 许飞 杨红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c、抗-P_(1)合并抗-Jk^(a)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剂量效应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细胞谱格局表采用剂量...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c、抗-P_(1)合并抗-Jk^(a)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剂量效应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细胞谱格局表采用剂量效应打分制,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c、抗-P_(1)合并抗-Jk^(a)。结论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联合抗体应充分运用剂量效应以减少易漏检抗体机率,保证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 抗-P_(1) 抗-Jk^(a)
下载PDF
P_(-1)集S_k={1,k^2+1,(k+1)~2+1}不可扩张的两个判别定理
20
作者 瞿维建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主要获得了P-1集Sk={1,k2+1,(k+1)2+1}不可扩张的两个判别定理,根据这两个判别定理,我们验证了在5≤k≤100的范围内,当k=5,8,9,11,12,14,17,18,32,36,44,50,5... 本文主要获得了P-1集Sk={1,k2+1,(k+1)2+1}不可扩张的两个判别定理,根据这两个判别定理,我们验证了在5≤k≤100的范围内,当k=5,8,9,11,12,14,17,18,32,36,44,50,51,53,65,69,72,75,81,8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集的扩张 丢番图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