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Nucleolar DNA and Its Arrangement in Nucleolus of Allium cepa Cells
1
作者 陶伟 张立勇 +3 位作者 黄百渠 焦明大 何孟元 郝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期6-11,共6页
By using the DNA specific cy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NAMA_Ur)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ic technique,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configuration of intranucleolar DNA in Allium cepa L. cells and found that... By using the DNA specific cy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NAMA_Ur)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ic technique,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configuration of intranucleolar DNA in Allium cepa L. cells and found that nucleolar DNA within the fibrillar center (FC) underwent 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condensed to extended state. The authors' observations also displayed a continuous arrangement process of nucleolar DNA, i.e., the extranucleolar DNA entered FC through the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NOR) channel, then extended to the periphery of FC or to the border between FC and 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 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periphery of FC. Thence, by passing through the NOR channel between FCs, the nucleolar DNA continued to transfer to other FCs and arranged in the same above_mentioned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um cepa NUCLEOLUS arrangement of nucleolar dna fibrillar centers
下载PDF
Configuration of nucleolar DNA in situ in nucleolus of Allium cepa cells 被引量:1
2
作者 TAO Wei HE Jie +2 位作者 JIAO Mingda HE Mengyuan HAO S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The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nucleolar DNA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paper, we have observed the nucleolar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 of nucleolar DNA in Allium cepa cells by convent... The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nucleolar DNA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paper, we have observed the nucleolar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 of nucleolar DNA in Allium cepa cells by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cytochemical NAMA-Ur DNA specific staining method. Furthermore, we have properly improved the NAMA-Ur method so as to analyze the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nucleolar DNA in situ.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olar DNA in Allium cepa cells is mainly located at the border between fibrillar centers and dense fibribllar component, especially distributed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encircling the fibrillar cen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LUS NAMA-Ur method CONFIGURATION of nucleo-lar dna ALLIUM cepa.
原文传递
胃癌及癌前病变原位DNA含量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一帆 陈希陶 +3 位作者 胡家露 丁华野 朱明华 张学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共30例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进行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AgNOR颗粒数量及DNA含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AgNOR数量与DNA含量、超二倍体及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DNA直方图倍体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11,0.7288,0.8606,0.8793);提示AgNOR数量与DNA含量的变化对胃癌前病变的判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与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相比,AgNOR计数分析具有染色简便,易于推广的优点,是胃癌及癌前病变研究中一项新的、实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胃肿瘤 嗜银蛋白
下载PDF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彭敦发 陈培辉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 含量 AGNOR染色
下载PDF
基于图像信息处理的蒜核仁内DNA原位排布及其结构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蔡念 胡匡祜 +3 位作者 陶伟 苏万芳 李防震 胡应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真核细胞核仁内的DNA超微结构对于阐述rRNA转录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是都是基于直接实验观察的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改进的NAMA UrDNA特异染色方法 ,获得蒜核仁超微结构的图像 ,提出一... 真核细胞核仁内的DNA超微结构对于阐述rRNA转录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是都是基于直接实验观察的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改进的NAMA UrDNA特异染色方法 ,获得蒜核仁超微结构的图像 ,提出一种新技术定量分析核仁中DNA原位位置 .为此 ,建立多尺度形态梯度算子方法 ,编制HEREN .CELL自动分析软件 ,从而抽取出核仁超微结构的精细轮廓 ,显示出核仁DNA的原位位置 .同时 ,提出了DNA纤丝以“花瓣包迹”模式向中心外方向放射的结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 dna原位排布 数学形态学 图像信息处理 “花瓣包迹”模式
下载PDF
应用Ag-NOR计数、DNA含量检测大肠癌的预后价值
6
作者 谭诗云 于皆平 +1 位作者 沈志祥 罗和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9期9-11,共3页
该文应用胶质银染技术、自动图像分析仪DNA含量测量技术对56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g-NOR计数与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0.77P<0.001)。Ag-NOR计数低,患者存活时间长,预后好;反之则预后差。对数秩时序检验P... 该文应用胶质银染技术、自动图像分析仪DNA含量测量技术对56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g-NOR计数与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0.77P<0.001)。Ag-NOR计数低,患者存活时间长,预后好;反之则预后差。对数秩时序检验P<0.001。在DNA含量总体直方图中,大肠癌细胞DNA主峰位于2~6C之间,预后好组,其主峰左移至2C附近,大于5C细胞群较少(10.48±9.89),而预后差组主峰右移至5C附近,大于5C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多(61.59±21.45)。2C细胞群为主大肠癌Ag-NOR计数(4.04±0.66)低于以非整倍体细胞群占多数大肠癌(5.92±1.49)(P<0.01)。结合运用上述指标可提高判断预后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AG-NOR 预后 大肠肿瘤
下载PDF
鼻腔癌及乳头状瘤DNA流式细胞术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志钢 李德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DNA含量与AgNORs颗粒数的变化作定量分析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DNA含量变化和AgNORs颗粒数都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良恶性肿瘤之间和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病理学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1)。(2)AgNORs颗粒数量与DNA流式细胞术所测的DI、PI、s%之间都有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0.7333,0.7688,0.8721,P<0.001)。结论:AgNORs颗粒数与DNA含量的变化对鼻腔癌及乳头状瘤的诊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AgNORs计数分析染色简便,设备便宜,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癌 乳头状瘤 流式细胞术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IL-4、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雪峰 刘铭球 +6 位作者 喻伦银 陈德基 刁路明 刘晓翌 江曼 夏东 李蓓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紫...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紫杉醇。第 18天处死动物。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 Ag NORs计数进行测量。结果  组核的面积为 37.0 37± 7.0 2 7μm2 ,周长为 2 2 .76 2± 4.312μm ,平均直径为 (3.136± 0 .35 1) μm,积分光密度为 (4 .2 94± 0 .992 ) ,Ag NORs计数为 (7.6 35± 1.16 0 ) ; 组核面积 (2 4.2 0 2±5 .0 12 )μm2 、周长 (18.6 2 5± 4.180 )μm、平均直径 (2 .6 42±0 .2 91) μm、积分光密度 (3.412± 0 .910 )、Ag NORs计数(5 .313± 0 .82 0 )比 组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组核面积 (18.373± 4.833)μm2 、周长 (16 .5 2 2± 2 .5 18)μm、平均直径 (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Ag NORs计数 (2 .6 70± 0 .40 1)比 组小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组核面积 (16 .6 6 4± 4.6 71) μm2 、周长(15 .90 1± 2 .70 0 ) μm、平均直径 (2 .2 83± 0 .30 8) μm、积分光密度 (2 .70 7± 0 .80 7)、Ag NORs计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细胞核形态 dna AGNORS IL-4 紫杉醇
下载PDF
胃癌细胞核仁组成区和DNA含量FCM检测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丹毅 庄亚华 王瑞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本文对1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7例,未分化癌3例)进行Ag-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探索这两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 本文对1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7例,未分化癌3例)进行Ag-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探索这两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殖细胞百分比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相关性(r=0.67,P<0.01),但它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DNA倍体无显著关系(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Ag-NORs技术同样可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可作为一种定量指标。如能把Ag-NORs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合起来,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至于它们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GNOR染色 脱氧核糖核酸 FCM
下载PDF
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DNA、AgNORs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冬岩 张学武 孙权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 对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DNA含量、AgNORs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胃癌20例,胃癌前病变12例及正常胃黏膜14例细胞核DNA含量;并通过银染技术对细胞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及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胃黏膜、癌... 目的 对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DNA含量、AgNORs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胃癌20例,胃癌前病变12例及正常胃黏膜14例细胞核DNA含量;并通过银染技术对细胞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及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癌的DNA含量分别为(1.53±1.03)mg/L,(3.18±0.41)mg/L,(4.73±0.65)mg/L;AgNORs数量分别为1.57±0.24,3.24±1.08,4.43±1.60;平均最大直径分别为(1.01±0.17)μm,(1.41±0.38)μm,(2.52±0.62)μm;异形率分别为(10.8±1.2)%,(18.8±2.2)%,(36.4±3.4)%。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过程中DNA含量,AgNORs数量、大小、形态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dna含量 核仁组织者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HeLa细胞S期核仁DNA的动态分布变化和衍生过程
11
作者 关欣 陈立梅 +1 位作者 初晓丹 张德刚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HeLa细胞周期进程中核仁DNA的动态衍生过程及调节其表达核仁蛋白的形态学构效关系.方法在HeLa细胞同步化培养的基础上,采用NAMA-Ur特异性染色技术,利用电子显微镜跟踪细胞周期中核仁DNA的分布构型和衍生过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 目的探讨HeLa细胞周期进程中核仁DNA的动态衍生过程及调节其表达核仁蛋白的形态学构效关系.方法在HeLa细胞同步化培养的基础上,采用NAMA-Ur特异性染色技术,利用电子显微镜跟踪细胞周期中核仁DNA的分布构型和衍生过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NPM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细胞周期进程中,核仁内DNA的形式变化很大,主要经历3个时段:1)G1期核仁内DNA解集缩时形成云状DNA;2)S期核仁内DNA组分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是在FC区域染色较浅的团块状DNA,一种是在匀质结构中致密的颗粒状DNA;3)G2期核仁内DNA染色较浅以极细的纤维形式交联在一起.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PM1蛋白在细胞间期发生了从核仁到核质的易位事件.结论核仁内DNA发生集缩和解集缩的高度动态变化以及NPM1蛋白从核仁到核质的易位事件,提示S期的变化可能是调控核仁功能发生的关键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 细胞周期 核仁dna NPM1 NAMA-Ur
下载PDF
混合瘤细胞核AgNORs计数和DNA含量检测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刘志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探索混合瘤细胞核AgNORs计数和DNA含量检测的相关性 ,以及在混合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混合瘤标本 (良性混合瘤 2 1例 ,其中无包膜浸润 15例 ,有包膜浸润 6例 ,恶性混合瘤 4例 )进行AnNORs计数和... 目的 :探索混合瘤细胞核AgNORs计数和DNA含量检测的相关性 ,以及在混合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混合瘤标本 (良性混合瘤 2 1例 ,其中无包膜浸润 15例 ,有包膜浸润 6例 ,恶性混合瘤 4例 )进行An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结果 :混合瘤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殖细胞百分比数的增加而增加 ,呈显著相关性 (r=0 .4 7,P <0 .0 1)。结论 :AgNORs技术同样可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 ,Ag NORs计数与DNA含量的变化对混合瘤的判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 ,两者均能反映混合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程度 ,尤其是AgNORs技术简单、快速、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瘤 细胞核 AGNORS dna含量 检测 流式细胞术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良、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DNA含量与银染核仁组成区蛋白对比研究
13
作者 刘丹亚 苏宝山 +1 位作者 陈学民 徐汉卿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1,共4页
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比研究了30例恶黑、26例痣细胞痣及5例正常人皮肤标本的DNA含量、每核AgNOR数目及异行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恶黑组异倍体率为96.7%,DNA指... 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比研究了30例恶黑、26例痣细胞痣及5例正常人皮肤标本的DNA含量、每核AgNOR数目及异行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恶黑组异倍体率为96.7%,DNA指数、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均明显高于痣细胞痣及正常人。且DI与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呈正相关。并就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dna AGNOR染色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彤 张素娟 +2 位作者 张亚历 董敬鹏 张义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0-272,285,共4页
用AgNOR定量法(计算AgNOR平均量/每核、数目、大小、位置及异形率)观察了78例肺癌(30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1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病人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AgNOR颗粒有三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孤立圆形、细小弥漫型、粗大不规则型;每型... 用AgNOR定量法(计算AgNOR平均量/每核、数目、大小、位置及异形率)观察了78例肺癌(30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1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病人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AgNOR颗粒有三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孤立圆形、细小弥漫型、粗大不规则型;每型肺癌有各自的一些形态特征;高分化腺癌细胞AgNOR平均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差非常显著(P<0.01);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肺癌细胞AgNOR颗粒数增加、变细小或粗大不规则。作者认为,AgNORs颗粒数增加及不规则可能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活性,核仁聚散等有关,对肺癌分型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组织化学 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酶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建华 张圣明 +6 位作者 王树庆 李锋杰 孙宝利 王桂荣 高连升 胡匡祜 李子孝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脱氧核糖核酸(D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测试,并与正常对照作了... 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脱氧核糖核酸(D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测试,并与正常对照作了比较分析。结果:CCO、SDH、DNA、AgNORs治疗前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AP含量显著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情缓解或痊愈后,其含量分别接近正常人(P>0.05)。提示生物氧化酶、DNA代谢紊乱,AgNORs、NAP异常,在AA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色素氧化酶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皮肤肿瘤Ag-NOR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谦 陆莹莹 +4 位作者 李丛仁 吴法尧 罗娟芳 刘珊珊 刘成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6期416-418,485,共3页
应用银胶染色技术对46例皮肤肿瘤石蜡切片进行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皮肤乳头状瘤Ag-NOR计数平均为1.3个/核;基底细胞癌Ag-NOR计数平均为5.6个/核;高分化鳞癌Ag-NOR计数平均为2.4个/核;低分化鳞癌Ag-NOR计数平均为5.3个/核。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组织化学技术 RNA dna
下载PDF
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应明 吴岳嵩 李光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54例骨肉瘤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7个因素中,肿瘤细胞核DNA含量、S期细胞百分数、细胞增殖指数、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细胞核面积、颗粒/核面积比、颗粒/核密度比、肿瘤外科... 本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54例骨肉瘤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7个因素中,肿瘤细胞核DNA含量、S期细胞百分数、细胞增殖指数、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细胞核面积、颗粒/核面积比、颗粒/核密度比、肿瘤外科分期、X线分期、肿瘤部位、最大径对患者预后均有一定影响;而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肿瘤病理分型、X线分型、肿瘤细胞核异形因子与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肿瘤 预后
下载PDF
良恶性胶质瘤的核仁组织区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彦青 张亚历 董敬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01-304,共4页
使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80例胶质瘤进行核仁组织区(AgNORs)定量研究.其中星形细胞瘤49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25例),室管膜瘤16例(良性室管膜瘤6例,恶性室管膜瘤10例),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结果表明: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之... 使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80例胶质瘤进行核仁组织区(AgNORs)定量研究.其中星形细胞瘤49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25例),室管膜瘤16例(良性室管膜瘤6例,恶性室管膜瘤10例),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结果表明: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之间平均每核含Ag—NORs颗粒数相差显著(P<0.05),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及良、恶性室管膜瘤之间平均每核AgNORs颗粒数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提示AgNORs定量研究有助于良、恶性胶质瘤的鉴别,对肿瘤的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织区 胶质瘤 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核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喜文 安利佳 +1 位作者 黄百渠 郝水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5-35,共11页
采用常规超薄切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核内的核仁结构、RNA合成和DNA合成等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后4h,核仁体积开始增大,培养3-5天时,其体积增长了... 采用常规超薄切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核内的核仁结构、RNA合成和DNA合成等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后4h,核仁体积开始增大,培养3-5天时,其体积增长了4-5倍。同时,颗粒区(G)与纤维区(DBC)的比值明显上升,培养5天时,G/DFC比值增长近8倍。此时,核仁的纤维中心也增多。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后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肉 原生质体 细胞核 黄芪 发育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诱导分化及逆转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晓燕 卫洪波 宁方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及细胞DNA变化。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及细胞DNA变化。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