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安炀 秦力 +5 位作者 陶祥洛 甘海鹏 刘伟国 张建民 陈高 林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探讨PCNA-LI、AgNOR计数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染色测定50例脑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和AgNOR计数。结果Ⅰ~Ⅳ级星形细...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探讨PCNA-LI、AgNOR计数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染色测定50例脑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和AgNOR计数。结果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分别为28.6±13.75%,45.75±22.14%,64.38±19.17%和83.70±6.99%,各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AgNOR计数分别为141.52±20.69,158.44±28.00,187.38±27.71,225.2±36.53,Ⅰ~Ⅱ级与Ⅲ级、Ⅳ级及Ⅲ级与Ⅳ级相比均有显著差别。结论PCNA-LI是评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AgNOR染色简便、快速,AgNOR计数大于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AGNOR
下载PDF
维甲酸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卫洪波 韩晓燕 王建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及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及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醇 大肠癌 逆转治疗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PCNA和AgNORs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渝军 何双梧 甘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核仁区嗜银染色 (AgNORs)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嗜银染色技术对 48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和 1 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PCNA和AgNORs进行检测...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核仁区嗜银染色 (AgNORs)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嗜银染色技术对 48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和 1 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PCNA和AgNORs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 (PCNA LI)和AgNORs计数均显著高于癌旁 3cm和 6cm粘膜及正常粘膜 (P<0 .0 1 ) ,PCNA LI在DukesC期和D期显著高于DukesA期 (P<0 .0 5)。癌旁 3cm粘膜细胞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 6cm粘膜 (P<0 .0 1 )及正常粘膜细胞的AgNORs计数 (P<0 .0 5)。结论 大肠癌癌旁粘膜部分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提示癌旁粘膜是一种不稳定的癌前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旁粘膜 PCNA AGNORS 检测 癌组织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诱导分化及逆转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燕 卫洪波 宁方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及细胞DNA变化。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及细胞DNA变化。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DNA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卫洪波 韩晓燕 +1 位作者 王吉甫 康跃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和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和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临床应用维甲酸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维甲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滋养细胞增生与病变恶性程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丽 金晓艳 安瑞芳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年第6期417-419,共3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早期即可出现转移的肿瘤,如何及早、准确的预测此类疾病发展预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增殖标记物在肿瘤预后的预测方面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近几年对K i-67、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组成区相...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早期即可出现转移的肿瘤,如何及早、准确的预测此类疾病发展预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增殖标记物在肿瘤预后的预测方面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近几年对K i-67、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等3种细胞增殖标记物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研究成果,综述其在滋养细胞疾病中增殖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KI-67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人胃癌中PCNA和AgNOR计数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金萍 王淑秀 +1 位作者 付华民 赵卫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不同临床特点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 6 5例胃癌 (其中青年组 35例 ,老年组 30例 )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 (AgNOR)的胶体银染色 ,前者结果进...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不同临床特点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 6 5例胃癌 (其中青年组 35例 ,老年组 30例 )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 (AgNOR)的胶体银染色 ,前者结果进行 χ2 检验 ,后者采用t检验。结果 在非选择人群 ,PCNA的阳性表达率及AgNOR计数均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提高 ,AgNOR数目还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P <0 .0 5 )。在具有相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或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中 ,青年组中PCNA的阳性率及AgNOR数目均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 5 )。 结论 PCNA及AgNOR在青年人胃癌细胞中的高表达提示青年人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及浸润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AGNOR
下载PDF
大鼠表皮角化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红梅 樊景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 研究大鼠前肢表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分布特点及其与经脉体表循行线的关系。 方法常规石蜡切片 ,利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 ,分析表皮细胞核中银粒的面积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核的百分率。 ... 目的 研究大鼠前肢表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分布特点及其与经脉体表循行线的关系。 方法常规石蜡切片 ,利用核仁组织区银染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 ,分析表皮细胞核中银粒的面积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核的百分率。 结果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在水平方向上随部位而异 ,增殖活性不同的表皮细胞各自聚集成群 ,其大小约为 10 - 3m数量级 ,并在纵向上形成 3或 4条低增殖活性的细胞带 ;从比较解剖学看 ,这些部位相当于大鼠前肢上 3或 4条经脉体表循行线所经过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细胞 增殖活性 核仁组织区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血管外皮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建国 陈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41-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细胞增殖活性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以5年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成良恶性两组,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15例。对良恶性组肿瘤间的核分裂数,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细胞增殖活性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以5年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成良恶性两组,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15例。对良恶性组肿瘤间的核分裂数,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研究。结果:PCNA在良恶性组肿瘤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14/20)和80%(1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细胞的核分裂数,AgNOR表达及细胞增殖指数(PI)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核分裂数,AgNOR与PI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64,0.86,P<0.01)。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增殖活性较高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是鉴别血管外皮细胞瘤良恶性的客观指标,且核分裂数AgNOR及PI在评价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核仁区 嗜银蛋白 增殖细胞抗原
下载PDF
大肠癌超微结构、ras癌基因及粘液变化研究
10
作者 李向阳 王建清 +3 位作者 刘英山 孙本善 赵国清 刘景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用多种较先进技术对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证明,(1)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癌细胞微绒毛粗大、密集、小根深埋在胞质顶部是大肠管状腺癌的超微结构标志。人体内癌细胞侵袭方式的微细形态变化与体外器官培养中所见相似。(2)ras癌基因P21检测,15... 用多种较先进技术对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证明,(1)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癌细胞微绒毛粗大、密集、小根深埋在胞质顶部是大肠管状腺癌的超微结构标志。人体内癌细胞侵袭方式的微细形态变化与体外器官培养中所见相似。(2)ras癌基因P21检测,159例大肠癌中104例(65.4%)过量表达,提示大肠癌与ras癌基因活化有密切关系。5种单抗测试的122例中阳性率在83.4%~95.7%之间,说明大多数含有大肠癌肿瘤相关抗原。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有重要作用。62例粘液腺癌和30例印戒细胞癌,硫酸粘液显著减少,唾酸粘液明显增多。后者为含羧基酸粘液的糖蛋白,有利于癌细胞脱离群体,向周围侵袭及扩散。(3)134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每个核颗粒数为13.05±1.48((?)±s)。未分化癌AgNOR量多(19.24),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波动在10.56~11.83之间,提示AgNOR定量与大肠癌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癌基因 大肠肿瘤
下载PDF
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PCNA和AgNORs的观察
11
作者 魏锐利 叶挺军 +2 位作者 蔡季平 朱煌 奚寿增 《眼科学报》 199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O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腊切片进行...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O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腊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PCNA及AgNORs计数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CNA P<0.001,AgNORs P<0.01及P<0.001),不典型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PCNA计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AgNORs颗粒数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AgNORs与PCNA计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0.8693)。结论:两种技术对眼部淋巴增生病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眼科学报1998;14:6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 淋巴组织增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
下载PDF
PCNA与AgNOR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
12
作者 马晓欣 金英楠 +5 位作者 李一宁 赵艳辉 孔令娜 苗青 张忠福 李晓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银染法,检测132份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的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银染法,检测132份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的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16%,2.51±1.97)、子宫内膜增殖症(40%,2.92±2.0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3.16%,3.04±2.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74.60%,7.43±2.18)中依次呈升高趋势;且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AgNOR颗粒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子宫内膜,形态由单一型向弥散型转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淋巴结的转移,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呈正相关。结论PCNA增殖指数和AgNOR颗粒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CNA与AgNOR的定量值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子宫内膜病变
下载PDF
乳腺癌AgNOR计数与癌胚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13
作者 张志刚 翟为溶 +1 位作者 张建民 钟天乐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对9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NOR计数与肿瘤增殖活跃程度及生物学行为是一致的。乳腺癌中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对9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NOR计数与肿瘤增殖活跃程度及生物学行为是一致的。乳腺癌中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1)。浸润癌AgNOR计数比其他类型乳腺癌高。CEA染色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基本阴性,恶性病变中阳性率80.8%。乳腺癌中AgNOR计数与CEA分布之间呈线性相关(r=0.82,P<0.05)。CEA阳性乳腺癌组与CEA阴性组AgNOR计数差异显著(P<0.05)。提示:AgNOR定量研究和CEA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研究中具有相似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癌胚抗原 乳腺癌
下载PDF
胃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AgNOR图像定量分析和PCNA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应光 田宁 +1 位作者 汪祖权 董世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7-209,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区嗜银蛋白 (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 :探讨区嗜银蛋白 (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胃黏膜和中高度异型增生之间AgNOR/细胞核与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中~高度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之间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胃黏膜中高度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黏膜异型增生 早期胃癌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大肠癌旁粘膜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及癌胚抗原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任志刚 徐大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22-25,共4页
应用胶质银染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31例大肠癌旁粘膜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形态学定量研究及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表明:从癌周组织、癌旁组织到癌组织,AgNOR计数逐渐增高(P<0.01);CEA阳性表达亦逐渐增强(P<0.01)。因此,... 应用胶质银染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31例大肠癌旁粘膜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形态学定量研究及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表明:从癌周组织、癌旁组织到癌组织,AgNOR计数逐渐增高(P<0.01);CEA阳性表达亦逐渐增强(P<0.01)。因此,支持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移行粘膜理论。对AgNOR计数高、CEA表达阳性的病例追踪观察可望发现早期大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旁粘膜 核仁组成区 癌胚抗原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PCNA和AgNORs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16
作者 魏锐利 蔡季平 +3 位作者 叶挺军 朱煌 奚寿增 周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5-357,共3页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PCNA及AgNORs计数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CNAP<O.001AgNORsP<O.01及P<O.001),不典型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PCNA计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AgNORS颗粒数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AgNoRS与PCNA计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结论二种技术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组织学分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眼附属器 淋巴组织增生 PCNA AGNOR染色
下载PDF
抗人肿瘤相关核仁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森荣 胡川闽 +1 位作者 胡福泉 晏良遂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2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研究以A549细胞系和人肺腺癌组织细胞核仁为抗原,建立了7株McAbs,并用ELISA技术对其反应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株McAb均能与人癌细胞核仁起反应,但各自的抗原却不尽相同。MA1、MA2、MA3和MA6株的抗原可能是HMNA类物质;MA4、MA... 本研究以A549细胞系和人肺腺癌组织细胞核仁为抗原,建立了7株McAbs,并用ELISA技术对其反应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株McAb均能与人癌细胞核仁起反应,但各自的抗原却不尽相同。MA1、MA2、MA3和MA6株的抗原可能是HMNA类物质;MA4、MAS和ML1株的抗原可能是属于核仁的正常成份,但优势表达于癌细胞中。本组抗体的建立,对于研究肿瘤细胞核仁的分子组成和生物学功能,并进而利用HMNA为临床肿瘤病理服务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抗原 肿瘤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地鼠颊粘膜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及核仁组成区表达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梅 段开文 +1 位作者 李秉琦 周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核仁组成区 (NOR)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地鼠颊粘膜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 ,阳性对照为人类炎性增生淋巴结标本 ,阴性对照为PBS代替单抗。采用硝酸银染色法检测NOR。结果 :①... 目的 :探讨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核仁组成区 (NOR)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地鼠颊粘膜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 ,阳性对照为人类炎性增生淋巴结标本 ,阴性对照为PBS代替单抗。采用硝酸银染色法检测NOR。结果 :①正常粘膜AgNOR颗粒主要见于基底层细胞 ,以单一型为主。重度异常增生以聚集型为主。浸润癌以混合型为主。②随恶变进展 ,PCNA表达逐渐增强 ,重度异常增生阳性细胞见于上皮全层。结论 :PCNA与AgNOR表达有相关性 (r =0 6 35 ,P <0 0 0 1) ,但PCNA更为直观 ,清晰 ,实用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NOR 地鼠 颊粘膜癌 LSAB法
下载PDF
前列腺病变组织中嗜银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刘悦 符庆吉 +1 位作者 王立新 朱开常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8年第10期459-461,共3页
为探讨早期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指标,采用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4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AgNOR和PCNA的表达明显高... 为探讨早期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指标,采用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4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AgNOR和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炎(P<0.05),其表达依次呈递减趋势。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的AgNOR和PC-NA计数介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之间(P<0.05),表明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前列腺癌中AgNOR计数和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认为测定AgNOR和PCNA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可作为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AGNOR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仁杭原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思晋 王永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1-77,共7页
用自制的抗核仁抗原的抗血清对其相应的核仁抗原(NAg-1)进行了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NAg-1,可能是一种与DNA结合并与rDNA合成有关的酸性蛋白质.其在静止的人淋巴细胞和人正常非增殖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仅有微量表达,... 用自制的抗核仁抗原的抗血清对其相应的核仁抗原(NAg-1)进行了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NAg-1,可能是一种与DNA结合并与rDNA合成有关的酸性蛋白质.其在静止的人淋巴细胞和人正常非增殖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仅有微量表达,在人癌细胞和人正常增殖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NAg-1在快速增殖的HL-60细胞中表达的百分比大大高于缓慢增殖的细胞.随着HL-60细胞的密度增大,其细胞核仁抗原表达的百分比大大下降,说明NAg-1与细胞的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核仁抗原 免疫 荧光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