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is of the nutcracker phenomenon by 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被引量:11
1
作者 符伟军 洪宝发 +5 位作者 肖越勇 杨勇 蔡伟 高江平 郭刚 王晓雄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73-1875,共3页
关键词 nutcracker phenomenon · hematuria · tomography helical computed
原文传递
胡桃夹现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符伟军 洪宝发 +4 位作者 肖越勇 杨勇 蔡伟 高江平 王晓雄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血尿的胡桃夹现象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新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成像,比较确诊胡桃夹现象患者4例与正常对照者10例的血管显示情况及解剖变异。结果:CT血管成像发现胡桃夹现象患... 目的:探讨引起血尿的胡桃夹现象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新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成像,比较确诊胡桃夹现象患者4例与正常对照者10例的血管显示情况及解剖变异。结果:CT血管成像发现胡桃夹现象患者左侧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明显受压,其夹角平均为(39.3±4.3)°,而正常对照组的夹角平均为(90±10)°。在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直线距离,正常对照组平均为(12±1.8)mm,而胡桃夹现象患者平均为(3.1±0.2)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行肾静脉及周围血管重建证实引起血尿的胡桃夹现象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左侧肾静脉受压。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胡桃夹现象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立体直观、无创简便优点,可作为胡桃夹现象临床筛查的一种常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现象 血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健 都基权 +1 位作者 孟玫 张鹏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诊断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和US患者的影像资料,选取证实为NCP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因其他原因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诊断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和US患者的影像资料,选取证实为NCP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因其他原因行腹部MSCT和US检查且无NCP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腹主动脉(A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夹角(AMA)、左肾静脉(LRV)近肾门扩张处内径(DD)和峰值流速(PVd)、夹角段LRV最窄处内径(DN)和峰值流速(PVn)等,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和US均可对AMA、DD、DN进行准确测量,且独立检查方式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单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可测PVd、PVn,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现侧支循环扩张增粗12例,十二指肠受压7例,左肾体积增大5例,左肾皮质CT增强密度减低3例。结论MSCT和US是诊断NCP的主要手段,但MSCT对NCP患者伴随征象诊断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胡桃夹现象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
4
作者 王贵勤 付建国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和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MSCT检查,分别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程度较正常人明显;左肾静脉中心平面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和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MSCT检查,分别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程度较正常人明显;左肾静脉中心平面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距离分别为(3.16±0.62)cm、(12.97±1.36)c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V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比值(a/b)分别为(4.82±1.33,1.76±0.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A与AA的夹角分别为(29.36±8.32)°,(49.97±1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能精确地评价左肾静脉狭窄程度,有助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后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现象中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永光 陈庆东 +2 位作者 李勐 周海生 邱乾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现象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9例后胡桃夹综合征和5例后胡桃夹现象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左肾静脉(LRV)的走行及形态,测量LRV扩张段内径、狭窄段内径和扩张段与狭窄内径比值。结果 14... 目的探讨后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现象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9例后胡桃夹综合征和5例后胡桃夹现象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左肾静脉(LRV)的走行及形态,测量LRV扩张段内径、狭窄段内径和扩张段与狭窄内径比值。结果 14例患者中,LRV经腹主动脉后方单支注入下腔静脉11例,经腹主动脉前后方注入下腔静脉2例,于腰4椎体下缘水平单支注入下腔静脉1例。9例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狭窄段LRV内径1. 18~3. 97 mm,平均(2. 70±0. 84) mm;扩张段LRV内径9. 65~14. 40 mm,平均(11. 39±1. 76) mm;狭窄段与扩张段内径比值1∶3. 17~1∶8. 05,平均为1∶(4. 80±1. 98),内径比值> 3,符合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例后胡桃夹现象患者(包括2例环主动脉型)狭窄段LRV内径为4. 62~7. 60 mm,平均(6. 30±1. 09) mm;扩张段LRV内径为7. 90~11. 58 mm,平均(10. 23±1. 39) mm;狭窄段与扩张段内径比值1∶1. 18~1∶2. 35,平均为1∶(1. 68±0. 46),内径比值<3,不符合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变异的LRV走行及形态,并可明确诊断后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现象,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后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