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组合间距的尼龙阻沙网积沙形态特征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向光 李生宇 +2 位作者 王海峰 马学喜 雷加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1,共9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沙地,布设了两条尼龙阻沙网水平组合防沙实验,组合间距分别为2H、5H、10H、15H(H为阻沙网高度),一个风季中对实验设置的地形及纵断面蚀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各尼龙阻沙网组合形成有规律的地表蚀...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平沙地,布设了两条尼龙阻沙网水平组合防沙实验,组合间距分别为2H、5H、10H、15H(H为阻沙网高度),一个风季中对实验设置的地形及纵断面蚀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各尼龙阻沙网组合形成有规律的地表蚀积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以阻沙网为核心的积沙区,其上下风侧分布有较稳定的风蚀区,两条阻沙网之间存在临时的风蚀区。(2)在阻沙网前后形成与阻沙网高度相近的积沙体,在第一条阻沙网上风侧区域,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在阻沙网背风侧,积沙厚度与水平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3)2H和5H积沙体纵断面呈单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几"字形,而10H和15H呈双峰状,风季中后期形似"M"字形。(4)阻沙网组合间距越小,积沙分布就越集中,形体越高大,反之则越分散,风季末阻沙网积沙体地形起伏度、平均坡降、积沙体积比、积沙断面面积轮廓比大小排序均为2H>5H>10H>15H。(5)阻沙网积沙体积具有随阻沙网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观测断面最大积沙体积5HH>2H>15H>10H,5H、2H、15H分别较10H大13.20%、12.34%、3.78%,可见,5H防沙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积强度 积沙形态 组合间距 尼龙阻沙网
下载PDF
不同间距双排尼龙阻沙网防风效应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鑫鑫 王海峰 +3 位作者 雷加强 李生宇 康向光 马学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8-1246,共9页
为揭示风速和间距对双排尼龙阻沙网防风效应的影响,开展对2H、5H、10H、15H(H为尼龙网高度)间距尼龙阻沙网在6、9、12m·s-1风速下的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风速、间距下加速率等值线、变化趋势和防风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风... 为揭示风速和间距对双排尼龙阻沙网防风效应的影响,开展对2H、5H、10H、15H(H为尼龙网高度)间距尼龙阻沙网在6、9、12m·s-1风速下的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风速、间距下加速率等值线、变化趋势和防风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和间距对双排尼龙阻沙网加速率极小值出现的相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后排网后极小值小于前排网后,两排尼龙网对风场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2双排尼龙阻沙网防风效应随来流风速增大而明显降低。32H、5H间距双排尼龙阻沙网防风效应相对较好,5H最优,10H最差。该结果与相同间距设置的野外实验相一致。实际应用中尼龙阻沙网的布设应综合考虑风况、布设间距等因素,笔者建议双排尼龙阻沙网布设间距采用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阻沙网 防风效应 风洞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