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Delphine Ingremeau Sylvain Grall +4 位作者 Florine Valliet Laurent Desprets Fabrice Prunier Alain Furber Loïc Bièr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0年第1期44-54,共11页
BACKGROU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despite early revascularization and optimal medical therapy.Tailoring individual management by considering patients’specificities... BACKGROU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despite early revascularization and optimal medical therapy.Tailoring individual management by considering patients’specificities may help in improving post-STEMI survival.AIM To evaluate whether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may be involved in post STEMI prognosis among overweight patients.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2070 patients with a STEMI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December 2012 in the French observational cohort,“Registre d’Infarctus Maine-Anjou”.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Of 705 patients(35.3%)were presented as being of normal weight,defined as a 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877(43.9%)had a BMI between 25 and 30 kg/m^2and 416(20.8%)had a BMI≥30 kg/m^2.One-yea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was lower for BMI≥25 kg/m^2(5.3%and 7.1%)patients than for normal weight patients(10.8%)(P=0.001).We fou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BARC 3 on mortality and BMI groups.While a BARC 3 was related to a higher 1-year mortality in general(HR:2.58,95%CI:1.44-4.64,P≤0.001),prognosis was even worse in normal weight patients(HR:2.97,95%CI:1.61-5.5,P<0.001)than for patients with a BMI≥25 kg/m^2(HR:1.94,95%CI:1.02-3.69,P=0.041).CONCLUSION Normal weight patients presented higher rates of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nd lower survival after a STEMI.Excess mortality might be due to greater vulnerability to bleeding amongst normal weigh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body mass index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besity paradox
下载PDF
Urinary stone disease and obesity: Different pathologies sharing common biochemical mechanisms 被引量:2
2
作者 Ozgu Aydogdu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The prevalence of urolithiasis is increasing in parallel with the escalating rate of obesity worldwide.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peculated that obesity i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urinary stone disease. The possibil... The prevalence of urolithiasis is increasing in parallel with the escalating rate of obesity worldwide.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peculated that obesity i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urinary stone disease. The possibility that common biochemical mechanisms underlie both obesity and urolithiasis is remarkabl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ssible common mechanisms of these diseases could potentially lead to a better management of urinary stone prevention. The prevention of urinary stone for-mation gives clinicians an acceptable reason to encour-age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weight loss through a regular diet. In this review, the association of obesity with urinary stone disease, possible common biochemi-cal mechanisms, effects of dietary habits and weight loss on stone formation, as well as diffcultie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obese individuals with urolithiasi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nary stone disease obesity Biochemical mechanism Weight loss body mass index
下载PDF
“Obesity paradox”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3
作者 Ibrahim Akin Christoph A Nienabe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年第10期603-608,共6页
Obesity used to be among the more neglected public health problems, but has unfolded as a growing medical and socioeconomic burden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Morbid obesity is linked to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 Obesity used to be among the more neglected public health problems, but has unfolded as a growing medical and socioeconomic burden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Morbid obesity is linked to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like,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nd diabetes, and suspected to incur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estern and even third world populations. This patient cohort is also at greater risk to develop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cent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revealed that 43% and 24% of all cases of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respectively. However, despite evidence of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some authors have described a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a phenomenon they coined "obesity paradoxon". Thus, there is an ongoing debate in light of conflicting data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onfounding bias causing misconception and challenging the "obesity paradox".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present the current evidence and throughly discuss the validity of the "obesity paradoxon"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stent obesity paradox MORTALITY body mass index
下载PDF
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穆静丽 徐青云 +8 位作者 王瑞莉 杨嫔妮 程铭 王丹 张晋 王奕楠 赵性泉 常立国 王艾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12,共8页
目的探讨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66例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基线资料和发病后3个月的临床结局资... 目的探讨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66例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基线资料和发病后3个月的临床结局资料(主要结局为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次要结局为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血管事件和3个月生活质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计结局发生率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超重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3个月临床结局的关系。计算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RI),评估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增加体质量指数(BMI,是否超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28例患者卒中复发,1例患者死亡,31例患者发生血管事件。Kaplan-Meier累计结局发生率曲线显示,超重患者发病后3个月卒中复发、卒中复发或死亡、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未超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超重患者比较,超重患者3个月卒中复发(HR=0.24,95%CI:0.08~0.71)、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HR=0.24,95%CI:0.08~0.69)、血管事件(HR=0.22,95%CI:0.07~0.63)风险显著降低,且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提升(OR=0.39,95%CI:0.20~0.76)。IDI和NRI计算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增加BMI(是否超重)后的新模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预后的预测能力显著提高。结论超重可能是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与未超重患者相比,超重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均降低,且发病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卒中复发 肥胖悖论
下载PDF
肥胖矛盾现象及其对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歌 陶贵周 +1 位作者 屈宝泽 李科研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期32-33,共2页
肥胖是目前全球性最大的慢性病,它既是多种心血管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密切相关,相互重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年来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 肥胖是目前全球性最大的慢性病,它既是多种心血管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密切相关,相互重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年来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学者将肥胖与心血管死亡率的矛盾现象称为肥胖矛盾。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对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矛盾现象 体重指数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肥胖及体质指数与心衰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樱硕 王翠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1639-1641,共3页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显著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肥胖患者的死亡率低于体质量正常或消瘦患者,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显著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肥胖患者的死亡率低于体质量正常或消瘦患者,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肥胖矛盾"。文章就目前关于肥胖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肥胖 心力衰竭 肥胖矛盾
下载PDF
肥胖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晓莉 刘丽旭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91-1395,共5页
肥胖被认为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但肥胖对卒中预后影响的研究却存在矛盾结果,有研究显示肥胖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显示肥胖和超重的卒中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卒中患者的BMI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的“肥胖悖论”。了... 肥胖被认为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但肥胖对卒中预后影响的研究却存在矛盾结果,有研究显示肥胖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显示肥胖和超重的卒中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卒中患者的BMI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的“肥胖悖论”。了解肥胖与卒中患者的预后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及指导疾病预防。因此,本文综述肥胖与卒中预后的相关研究及进展,旨在探讨肥胖界定标准、卒中类型、卒中病情及病程以及预后指标等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可能影响,为卒中诊治提供参考,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肥胖 体重指数 肥胖悖论 预后
下载PDF
心血管事件中的肥胖矛盾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亚楠 崔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近年来许多荟萃分析和临床研究表明,轻度超重和肥胖会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这种现象被称为"肥胖矛盾",现对于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肥胖矛盾 身体质量指数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不同体重指数及体脂率与肥厚型心肌病长期预后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科 张莉 +3 位作者 陈世健 蒲小波 陈丽 杨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812-817,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及体脂率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6年5月连续53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者进修单位)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BF)根据公式计算。纳入病例根据BMI和BF分...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及体脂率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6年5月连续53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者进修单位)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BF)根据公式计算。纳入病例根据BMI和BF分成5个等位区间(1~5组)。结果530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平均BMI和BF分别为(23.1±3.2)kg/m2和(28.1±7.3)%。BMI或BF较高的患者年龄更大,有更多临床症状以及心血管合并症。BF与静息时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程度以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129,r=0.180,r=0.136,P<0.001)与室间隔厚度(SW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质量以及E/A比值呈负相关(r=-0.141,r=-0.097,r=-0.099,r=-0.158,P<0.05)。在中位时间33.8个月(14.8~58.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107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生48例全因死亡。较低的BMI与更高的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相关。BF与病死率和全因死亡无明显相关。结论BMI和BF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和心血管重构事件的关联性是不同的。低BMI是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预后更差,但是BF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肥胖矛盾 体重指数 体脂率
下载PDF
肥胖悖论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滢莹 秦俭 程丽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
超重或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近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与患相同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体重和消瘦患者相比,具有生存优势。早期肥胖悖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 超重或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近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与患相同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体重和消瘦患者相比,具有生存优势。早期肥胖悖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但最近的数据也表明肥胖悖论还涉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尽管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出肥胖悖论,然而关于肥胖悖论的依据以及它是否能让肥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仍存在大量争论。本综述旨在整理支持和反对肥胖悖论的依据,回顾关于心血管疾病肥胖悖论的假定机制和最新证据,并讨论观察性研究中存在的混杂因素和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悖论 心血管疾病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肥胖悖论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欣强 王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615-618,共4页
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随着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剧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肥胖与PCI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更加深入。既往研究发现,肥胖对PCI预... 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随着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剧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肥胖与PCI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更加深入。既往研究发现,肥胖对PCI预后的影响是一种与传统流行病学相违背的关系,称为肥胖悖论。现对肥胖对PCI预后影响的研究结果、原理探究以及临床应用探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肥胖悖论 身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营养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心怡 林超 +3 位作者 芮孟瑜 韩如雪 丁琦 任国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92-896,共5页
目的:探究接受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 R/M)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营养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 目的:探究接受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 R/M)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营养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R/M HNSCC患者,对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6(3.0~25.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不足(OS:P=0.016;PFS:P=0.003)、年龄≥60岁(OS:P=0.009;PFS:P=0.014)、低白蛋白(OS:P=0.013;PFS:P=0.010)、体力状态(PS)评分≥2分(OS:P<0.001;PFS:P=0.005)、联合阳性评分(CPS)<1(OS:P=0.009;PFS:P=0.006)及临床分期rⅣ期(OS:P=0.011;PFS:P=0.003)是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超重是减少死亡风险的指标(OS:P=0.001;PFS:P=0.0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BMI及血清白蛋白与OS及PFS显著相关(P<0.001)。结论:BMI、年龄、血清白蛋白、PS评分、CPS评分、临床分期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R/M HN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R/M HNSCC患者抗PD-1治疗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体质量指数 肥胖悖论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超重或肥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转归的影响
13
作者 张悦 许志伟 +2 位作者 李雨欣 戴大鹏 李爱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根据BMI分为体重不足或正常组(<24 kg/m^(2))以及超重或肥胖组(≥24 kg/m^(2))。在发病后1年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转归与BM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94例HICH患者,男性263例(66.8%),年龄(60.2±12.0)岁。发病后1年时145例(36.8%)转归不良,54例(13.7%)死亡。与体重不足或正常患者相比,超重或肥胖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史比例以及基线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酶水平较高,出院后早期转归较好,且1年时病死率较低(P均<0.05)。多变量分析显示,与体重不足或正常患者相比,超重或肥胖患者功能转归显著更好(风险比0.598,95%置信区间0.419~0.854;P=0.005),但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201,95%置信区间0.462~3.126;P=0.707)。结论超重或肥胖的HICH患者在发病后1年时功能转归显著更好,提示在HICH患者中同样存在肥胖悖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肥胖 超重 人体质量指数 肥胖悖论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中的肥胖悖论最新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宇琦 王洋洋 +1 位作者 林洁 任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04-810,共7页
肥胖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BMI)是临床中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与正常体重(BMI 18.5~24.9 kg/m^(2))及低体重(BMI<18.5 kg/m^(2))的心力衰竭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2))和肥胖... 肥胖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BMI)是临床中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与正常体重(BMI 18.5~24.9 kg/m^(2))及低体重(BMI<18.5 kg/m^(2))的心力衰竭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2))和肥胖(BMI>30 kg/m^(2))的心力衰竭患者却显示出更好的预后,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受到广泛的学术关注和讨论。有观点认为,传统采用BMI作为单一指标来评估肥胖可能具有局限性,并可能受到混杂因素和选择偏倚的影响。然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BMI指标升高,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本文综述了肥胖悖论的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悖论 心力衰竭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体质指数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15
作者 文志飞 张先庚 +3 位作者 王红艳 杨丽萍 梁清芳 廖鑫祺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究体质指数(BMI)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预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PsycInfo、CINAHL、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 目的探究体质指数(BMI)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预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PsycInfo、CINAHL、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和维普(VIP)数据库,搜索BMI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关系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26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并使用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使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1586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人数为4313例。与低体重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相比,正常体重(HR=0.56,95%CI:0.51~0.62)与超重及肥胖(HR=0.44,95%CI:0.40~0.48)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更低。BMI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为线性关系(χ^(2)=37.36,P<0.01),BMI每增加2 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2%。结论“肥胖悖论”存在于BMI与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中,BMI的增加可能是老年期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应重点关注低体重及营养不良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悖论 体质指数 痴呆 全因死亡率 META分析 剂量-反应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肥胖悖论”
16
作者 郎雪岩 张丹丹 张瑶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究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中是否存在“肥胖悖论”及HFmrE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衰中心登记处登记的HFmrEF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非超重组(... 目的探究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中是否存在“肥胖悖论”及HFmrE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衰中心登记处登记的HFmrEF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非超重组(BMI<24 kg/m^(2))和超重组(BMI≥24 kg/m^(2)),随访周期为患者出院后的1周、1月、3月、1年,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7(7.9-14.7)月,观察BMI对HFmrEF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15名患者,年龄为(63.6±12.8)岁,BMI范围15.0~49.3 kg/m^(2),非超重组141例(44.8%),超重组174例(55.2%)。与非超重组患者相比,超重组患者未调整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0.318,95%可信区间(CI)0.167~0.603,P<0.001],复合终点风险显著降低(HR 0.685,95%CI 0.472~0.996,P=0.047),调整后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 0.469,95%CI 0.226~0.971,P=0.044),复合终点无统计学意义(HR 0.720,95%CI 0.478~1.086,P=0.117)。高龄、高血尿素氮及住院期间使用利尿剂均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吸烟、合并糖尿病及合并慢性肾脏病均增加患者的复合终点风险。结论HFmrEF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超重与HFmrE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 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悖论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结局的“肥胖矛盾”现象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燕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296,共3页
BMI的增加已被确认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有大量研究显示,相对于BMI过低和正常的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其超重和肥胖的临床预后反而要好,即“肥胖矛盾”现象。关于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关系的研究显示,体质量的增加相关于... BMI的增加已被确认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有大量研究显示,相对于BMI过低和正常的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其超重和肥胖的临床预后反而要好,即“肥胖矛盾”现象。关于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关系的研究显示,体质量的增加相关于中老年、慢性病人群较高的生命质量,慢性病HRQoL的减损更重要的不是肥胖的影响而是慢性病本身。由此提出这样的启示:是否肥胖者较高的HRQoL是较高生存率的潜在机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矛盾 体重指数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体质指数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贵清 陈小瑞 +4 位作者 肖松林 高洁 唐博 王淋 陈运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分析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体质指数(BMI)对预后的影响及肥胖矛盾的存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22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住院患者,根据BMI分为3组: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 目的:分析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体质指数(BMI)对预后的影响及肥胖矛盾的存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22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住院患者,根据BMI分为3组: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肥胖组(BMI≥28kg/m^2),于2016-06-07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住院)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体重正常组92例,超重组93例,肥胖组41例。发生全因死亡28例(12.4%),发生MACE 101例(44.7%)。其中,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4.1%(13/92)和12.2%(5/41),均高于超重组的10.8%(10/93)。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50%(46/92)和58.5%(24/41),均高于超重组的33.3%(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aplanMeier曲线,超重组MACE均低于其他2组(P<0.01),但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与肥胖组患者相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体重正常组的MACE[风险比(RR)=0.605,95%可信区间(CI):0.363~1.008,P=0.054]风险降低,超重组MACE(RR=0.430,95%CI:0.251~0.738,P<0.01)风险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肥胖矛盾可能不存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人群中,将BMI控制在28kg/m^2以下可能有益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矛盾 体质指数 2型糖尿病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肥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迪丽清娜·迪力木拉提 张君宜 曲伸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6期632-635,共4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主要累及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肥胖者也不例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住院者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住院患者比其他住院患者预后更差。许多研究强调了肥胖在SARS-CoV-2感染中有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主要累及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肥胖者也不例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住院者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住院患者比其他住院患者预后更差。许多研究强调了肥胖在SARS-CoV-2感染中有重要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包括影响病毒的传染性、增加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使免疫系统更易受损、加剧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肥胖症 体重指数 肥胖悖论
原文传递
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雪娇 王炳源 +14 位作者 任永成 赵阳 刘德臣 张冬冬 陈序 刘磊磊 程诚 刘飞燕 周琼桂 陈国桢 洪士皓 刘丹 胡思琦 张明 胡东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4-919,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队列人群,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水平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比例HR值及其95%CI,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BMI... 目的探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队列人群,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水平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比例HR值及其95%CI,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BMI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剂量一反应关系。结果5461名高血压队列人群累积随访31048.38人年,平均随访6年,随访期间死亡589人。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基线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0kg/m^2)为参照,低体重组(BMI〈18.5kg/m2)、超重组(24.0kg/m2〈BMI〈28.0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人群发生死亡的HR值(95%C/)分别为0.83(0.37~1.87)、0.81(O.67~0.97)和0.72(0.56-0.9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基线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现倒“S”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血压人群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与“肥胖悖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死亡 高血压 肥胖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