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P壳理论框架下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伟 李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31,共8页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动词时与动词一起移位。这种分析可以解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所受的各种语义和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 加接 VP壳假设 轻动词
下载PDF
指宾形容词状语句的论元编码分析
2
作者 王雷宏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状语的主要功能是修饰谓语,但当形容词充当状语时,语义指向较为复杂,其语义并不一定直接指向谓语中心语,还可以指向主语、宾语等成分,其句式可表示为NPs+Adj+VP+NPo。为解释描述性指宾形容词状语和结果性指宾形容词状语深层结构的不同... 状语的主要功能是修饰谓语,但当形容词充当状语时,语义指向较为复杂,其语义并不一定直接指向谓语中心语,还可以指向主语、宾语等成分,其句式可表示为NPs+Adj+VP+NPo。为解释描述性指宾形容词状语和结果性指宾形容词状语深层结构的不同及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歧义的问题,拟借助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动词化核心、动词词根对指宾形容词状语句的事件结构进行句法表征,进一步阐明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而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形容词状语句 分布形态学 事件结构 句法表征
下载PDF
被动不定式用法探讨
3
作者 韩武微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英语动词不定式经常会因为其在句型中所承担的不同语法功能和所处的特定语境而须使用其被动形式或使用主动形式却包含被动意义。该语法现象可表现在下列十二种情况之中。
关键词 不定式 形容词 状语 宾语补足语
下载PDF
“NP_1+A+VP+NP_2”中“A”的前置条件考察
4
作者 王亚斌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指宾状位形容词前置研究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可能性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实质上就是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包括句法结构制约机制和语义特征制约机制两方面。其中句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主要是... 指宾状位形容词前置研究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可能性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实质上就是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包括句法结构制约机制和语义特征制约机制两方面。其中句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主要是体现在要求数量限定结构和时体标记词同现。语义特征制约机制包括句中动词与指宾状位形容词自身两个方面。经分析,发现指宾状语前置其绝对限制作用的不是句法上的制约,而是语义上的制约,尤其是前置的指宾状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状位形容词 前置条件 制约机制
下载PDF
英语形容词状语和形容词补语浅析
5
作者 陈阿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3-64,共2页
究竟如何区分形容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宾语补足语?采用“转换分解法”和“释义法”能够有效辨别此处形容词的句法作用:当形容词在句中的状语特征不很明显时,我们可将其看作宾补,甚至状语特征明显,与其前面的宾语有主谓关系的形容词也可看... 究竟如何区分形容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宾语补足语?采用“转换分解法”和“释义法”能够有效辨别此处形容词的句法作用:当形容词在句中的状语特征不很明显时,我们可将其看作宾补,甚至状语特征明显,与其前面的宾语有主谓关系的形容词也可看作宾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英语 分解法 特征
下载PDF
评价形容词状语语用指向研究及其自动识别机制
6
作者 周红照 侯敏 滕永林 《语言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210-224,394,共16页
机器善于处理言语中的客观理性信息,却拙于理解言语中的主观情感信息。情感计算是语言人工智能领域有待破解的一道难题,准确识别评价词的语用指向对象是其中的一大瓶颈。文章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研究了评价形容词状语的语用指向,基于词汇... 机器善于处理言语中的客观理性信息,却拙于理解言语中的主观情感信息。情感计算是语言人工智能领域有待破解的一道难题,准确识别评价词的语用指向对象是其中的一大瓶颈。文章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研究了评价形容词状语的语用指向,基于词汇特征、句法结构与语义框架,归纳概括出14种语用指向类型,精准找出帮助计算机自动辨别各种类型的形式化特征,编码成机器可读的形式语言,构建评价形容词状语语用指向识别与抽取规则簇。实验证明,规则簇有良好的领域适应性(F1=0.932)和词汇覆盖性(F1=0.917)。文章将语用指向理论与机器情感计算相融合,证实了基于评价词的语用指向本体研究,构建知识驱动、推理可解释的评价对象抽取系统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评价对象自动抽取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形容词状语 语用指向 评价对象抽取 形式特征 规则簇
原文传递
指宾状语句的句法结构及推导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永忠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41,145,共10页
本文在对有关指宾状语句的现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之后提出:指宾状语句是一个"主谓词+补语小句"结构,谓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补语小句表示终点结果,二者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事件。状态形容词与宾语共处于补语小句中,二者之间存... 本文在对有关指宾状语句的现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之后提出:指宾状语句是一个"主谓词+补语小句"结构,谓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补语小句表示终点结果,二者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事件。状态形容词与宾语共处于补语小句中,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隐性谓词。汉语指宾状语句中的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移位,而英语和德语指宾状语句中的状态形容词则受到严格的句法限制。这种假设可以对以往指宾状语句研究中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状语句 状态形容词 补语小句 句法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