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curcuminoids in Curcuma longa L.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Yuling Long Wenpeng Zhang +1 位作者 Fang Wang Zilin Che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4年第5期325-330,共6页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ree active compon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Curcuma longa L. was developed by 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Three curcuminoids were wel... A novel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ree active compon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Curcuma longa L. was developed by HPLC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Three curcuminoids were well separated on a C18 column and detect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A mobile phase containing acetonitrile and 10 mM Na2HPO4-H3PO4 (pH 5.0) (50:50, v/v) was used. Good linearity was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 0.208-41.6, 0.197-39.4, and 0.227-114μM for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respectively. The limit of detection reached up to 10 ? 8 M,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by UV detection.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ranged from 1.06%to 1.88%for intra-day precision and from 4.30%to 5.79%for inter-day precision,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in real herb sample and recoveries ranging from 86.3%to 111%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Electrochemical detec- tion Curcuma longa L.
下载PDF
Feasibility of Trace Alcohol Congene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家良 王尚民 +2 位作者 赵丽贤 刘莉莹 王德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119-1125,共7页
In this paper, a feasible scheme is report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ce alcohol congeners that have identical elemental composition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In the scheme... In this paper, a feasible scheme is report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ce alcohol congeners that have identical elemental composition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In the scheme, an intensive pulsed laser is used to break down trace alcohol samples and th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induced plasma are collect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q ication of alcohol molecules. In order to prepare trace alcohol samples, pure ethanol or methanol is bubbled by argon carrier gas and then mixed into matrix gases. The key issue for the scheme is to constitute indices from the LIBS data of the alcohol samples. Two indices are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alcohol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ne is the emission intensity ratio (denoted as H/C) of the hydrogen line (653.3 nm) to the carbon line (247.9 nm) fo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other is the ratio of the carbon line (as C/Ar) or the hydrogen line (as H/Ar) to the argon lines (866.7 nm)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The calibration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dex H/C is specific for alcohol congeners while almost being independent of alcohol concentration. In detail, the H/C keeps a specific constant of 34 and 23 respectively for ethanol and methanol. In the meanwhile, the C/Ar and H/Ar indices respond almost linearly to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 below 1300 ppm, and are therefore competent for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With the indices, trace alcoho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chieves a limit of 140 ppm using a laser pulse energy of 300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lcohol congene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Cracking the Snake Detection Theory: The Subcortical Visual Pathway as a Major Player in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3
作者 Bogdan-Ioan Nicula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0年第4期166-190,共25页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graphic characters trigger the subcortical visual route. The reaction discussed is very weak. Yet, its very existence has an unusual importance: characters and (occluded) venomous...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graphic characters trigger the subcortical visual route. The reaction discussed is very weak. Yet, its very existence has an unusual importance: characters and (occluded) venomous snakeskin patterns reveal themselves as conflatable. Furthermore, following tractogra<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phic research, a functional segregation of the subcortical pathway is to be <span>presupposed. Thus, there can’t be a later dissociation of two stimuli pre</span>viously associated. The outc</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omes of lecture will gradually appear probabilistically <span>(much) more peaceful than encountering a venomous snake, though, and</span> thus a continuous lessening of the reaction is expectable. Here, on one hand, it is relevant that the subcortical visual pathway goes to the amygdala. The reactions we describe tap into goal-oriented processes, and they will do that un<span>fetter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e of characters, since the beginning,</span> fear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ppetition to a great degree. This process should be fostered in the presence of light. In this way, luminosity might become a conditioned stimulus for attraction. In this case, a Pavlovian addiction for light <span>will foster, yet also—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ward fee</span>ling—counterbalance the lessening of the stimulation elicited by characters. The addiction we refer to is one towards light accompanied by graphic signs. Yet, as opposed to the case of the luminous medium, the attention captured by the later ones taken for themselves is continuously reduced.</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Inference Blindsight Delayed Detachment Hypothesis Snake detec-tion Theory Subcortical Route V2 Area V4 Area
下载PDF
Filtering algorithm of line structured light for long-distance obstacle detection
4
作者 邵海燕 张振海 李科杰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4期521-525,共5页
Since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often encounter concave and convex obstacles in wild ground, a filtering algorithm using line structured light to detect these long distance obstacles is proposed. For the line structure... Since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often encounter concave and convex obstacles in wild ground, a filtering algorithm using line structured light to detect these long distance obstacles is proposed. For the line structured light image, a ranked-order based adaptively extremum median (RAEM) filter algorithm on salt and pepper noise is presented. In the algorithm, firstly effective points and noise points in a filtering window are differentiated; then the gray values of noise points are replaced by the medium of gray values of the effective pixels, with the efficient points' gray values unchanged; in the end this algorithm is proved to be efficient b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i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age blur, resulting into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move noise points effectively and minimize the protecting the edge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line structured light concave and convex obstacles detec-tion ranked-order based adaptively extremum median (RAEM) filter filter algorithm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语义SLAM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鹏 张佳鹏 +2 位作者 张智 王学武 齐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为了给移动机器人提供细节丰富的三维语义地图,支撑机器人的精准定位,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GB-D信息与深度学习结果的机器人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改进了ORB-SLAM2算法的框架,提出一种可以构建稠密点云地图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将... 为了给移动机器人提供细节丰富的三维语义地图,支撑机器人的精准定位,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GB-D信息与深度学习结果的机器人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改进了ORB-SLAM2算法的框架,提出一种可以构建稠密点云地图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将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 v5与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融合,反映射为三维点云语义标签,结合点云分割完成数据关联和物体模型更新,并用八叉树的地图形式存储地图信息;基于移动机器人平台,在实验室环境下开展移动机器人三维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的语义信息映射、点云分割与语义信息匹配以及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深度学习 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 目标识别 点云分割 数据关联 八叉树 语义地图
下载PDF
基于双层聚类信息的极光亚暴自动检测
6
作者 王平 韩冰 +4 位作者 李洁 胡泽骏 尚军亮 葛道辉 袁玉卓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9,共18页
极光亚暴与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耦合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地分析行星际磁场、地球磁层和地球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了解太阳风携带的大量能量在地球空间的输运过程,对地球空间环境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Po... 极光亚暴与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耦合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地分析行星际磁场、地球磁层和地球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了解太阳风携带的大量能量在地球空间的输运过程,对地球空间环境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Polar卫星搭载的紫外极光图像成像仪能够全天候地获取紫外极光图像,在紫外极光图像中可以完整地展示出极区极光的亮度和尺度变化,尤其是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亚暴膨胀相的极光点亮和亮斑膨胀现象。现有的极光亚暴事件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设计特征和相关规则库,耗时耗力。本文利用紫外极光图像提出了基于双层聚类信息的亚暴事件检测方法,实现了紫外极光图像数据中的亚暴事件自动检测。同时,针对极光亚暴事件检测依赖手工设计特征,设计了子空间聚类指导的三维卷积特征自动提取网络;针对极光图像帧间存在成像角度差异,利用地磁纬度和磁地方时信息对极光序列中图像的空间位置进行校正;针对卫星成像位置变化导致的成像噪声,利用极光图像级聚类保留极光亮斑区域和剔除未成像或噪声区域。主观和客观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提升了亚暴事件检测的查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亚暴 双层聚类信息 三维卷积网络 自动检测
下载PDF
基于NSGA-HVC算法的含高熔点原油单管道炼油系统短期调度优化
7
作者 侯艳 牛聪 +1 位作者 滕少华 朱清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0,共13页
为了解决含高熔点原油的单管道短期调度优化问题,对调度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超体积贡献(HVC)的进化算法优化求解该问题。通过种群聚类获得唯一目标值集合,然后计算HVC,并根据目标价值优化参考点的选... 为了解决含高熔点原油的单管道短期调度优化问题,对调度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超体积贡献(HVC)的进化算法优化求解该问题。通过种群聚类获得唯一目标值集合,然后计算HVC,并根据目标价值优化参考点的选取,提出改进的基于HVC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HVC)对含高熔点原油的单管道短期调度问题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实例分析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NSGA-HVC算法的求解性能更优,超体积(HV)指标高于其他算法10%左右,所得解集表现出更好的多样性和收敛性。将NSGA-HVC算法得到的调度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不同目标上的优化效果提升了3.1%~24.1%,整体上调度成本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点原油 NSGA-HVC算法 短期调度 超体积贡献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条(征用)评注
8
作者 高飞 贾怀愉 《法治社会》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条系征用规范。征用是单方行政行为,旨在实现公共利益,征用权的行使须以“紧急需要”为前置条件。现行法关于征用人的表述极为混乱,司法实践中对于征用人的认定更为复杂,以致影响到对征用纠纷的正确处理。被征用...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条系征用规范。征用是单方行政行为,旨在实现公共利益,征用权的行使须以“紧急需要”为前置条件。现行法关于征用人的表述极为混乱,司法实践中对于征用人的认定更为复杂,以致影响到对征用纠纷的正确处理。被征用人为“组织、个人”,其应承担相应的配合义务,但享有原物返还请求权和补偿请求权。鉴于征用具有紧迫性,征用程序较为简单。征用的对象是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而生活必需品与公共设施、文物应当免于征用。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征用人应当对被征用人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且实施征用后无论是否造成被征用财产毁损、灭失,征用人均应当对被征用人予以补偿。被征用人对征用决定及征用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其中被征用人应当对行政征用行为造成的损失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当行使征用权的行政机关的行为导致被征用人无法举证时,则由该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用 征用人 被征用人 征用对象 征用补偿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法”调整对象确定的理论逻辑与内容安排
9
作者 张嘉军 师睿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9,共7页
“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制定已经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且在有序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是,该法的调整对象为何。检察公益诉讼涉及众多单行法,其案件范围众多,这决定了确定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但是... “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制定已经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且在有序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是,该法的调整对象为何。检察公益诉讼涉及众多单行法,其案件范围众多,这决定了确定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但是,检察公益诉讼的出发点和本质为保护公益、维护公共利益,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确定其调整对象的逻辑起点,“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应为公益关系。在这一逻辑前提下,需要对每种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调整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公益诉讼法” 调整对象 逻辑起点 公益保护 公益关系
下载PDF
对深度学习中目标定位不确定度评定的讨论
10
作者 张子安 张永强 丁明理 《测控技术》 2024年第3期1-8,33,共9页
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准确率的目标自动定位得以实现,这为各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极大的助力。然而,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方法都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输出,但一些误差较大的定位结果还是难以避免。正因为... 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准确率的目标自动定位得以实现,这为各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极大的助力。然而,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方法都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输出,但一些误差较大的定位结果还是难以避免。正因为缺少规范的不确定度评定,所以那些误差较大的定位结果难以被有效地消除,进而影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方法的工程化应用。从符合计量规范的测量不确定度入手,讨论了当前深度学习中目标定位技术评价指标的意义和不足,并提出了对规范化目标定位技术不确定度评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深度学习 目标定位 人体姿态估计 物体检测
下载PDF
光纤超声传感器的射频域自相干解调技术
11
作者 刘付武兴 梁贻智 +4 位作者 曹君杰 仲晓轩 李金莹 黄卫 金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08-2717,共10页
在光纤光声成像技术中,检测灵敏度是决定光纤超声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小型化正交双频光纤激光器为超声敏感元件,建立更好的信号解调技术对声致相位变化进行检测,以实现高灵敏度超声检测和光声成像。引入射频域自相干解... 在光纤光声成像技术中,检测灵敏度是决定光纤超声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小型化正交双频光纤激光器为超声敏感元件,建立更好的信号解调技术对声致相位变化进行检测,以实现高灵敏度超声检测和光声成像。引入射频域自相干解调技术对超声波引起的激光频率变化进行读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超声响应信号放大效果,传感器的灵敏度在8~32 MHz的超声频率内获得了显著提升,将最小可检测声压从9.0 Pa降低到5.7 Pa。进一步地,将该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活体光声显微成像,发现在同等光强的激发条件下,图像信噪比获得逾4 dB的提升。该技术为光纤光声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声成像 光纤激光传感器 光纤超声传感器 自相干解调
下载PDF
低空复杂风场全天候雷达精细探测技术
12
作者 沈淳 李健兵 +2 位作者 高航 殷加鹏 王雪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9-1204,共16页
低空复杂风场通常指距离地面高度600 m以下,局地风速、风向快速变化的风场.其全天候大范围精细探测是雷达科学、气象学等领域的长期难题.低空复杂风场的全天候雷达精细探测涉及传感器设计、三维风场反演和全天候融合等关键技术.本文从... 低空复杂风场通常指距离地面高度600 m以下,局地风速、风向快速变化的风场.其全天候大范围精细探测是雷达科学、气象学等领域的长期难题.低空复杂风场的全天候雷达精细探测涉及传感器设计、三维风场反演和全天候融合等关键技术.本文从激光雷达探测、微波雷达探测、全天候融合及特征危害提取等方面对风场探测的技术内涵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发展趋势,为低空复杂风场全天候精细探测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复杂风场 激光雷达 微波雷达 精细探测 全天候
下载PDF
基于多视投影的电力杆塔点云绝缘子串快速提取
13
作者 杨东晨 黄玉春 欧阳凝晖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在无人机自动巡检中,需要根据电力走廊带点云中绝缘子串的位置进行航线规划。由于电力走廊带长度跨越较大,杆塔数量众多,人工进行绝缘子串位置标注的工作量巨大。同时点云数据散乱无序,在三维空间中直接定位绝缘子串耗时长。为此,本文... 在无人机自动巡检中,需要根据电力走廊带点云中绝缘子串的位置进行航线规划。由于电力走廊带长度跨越较大,杆塔数量众多,人工进行绝缘子串位置标注的工作量巨大。同时点云数据散乱无序,在三维空间中直接定位绝缘子串耗时长。为此,本文提出多视二维投影,快速提取三维杆塔点云中的绝缘子串。该方法首先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在俯视图中分析杆塔顶端横担水平方向,统一杆塔点云的朝向。接着,在侧视图中通过霍夫直线检测,对电力线高度进行快速定位,并根据电力线与横担的空间关系,将相应的绝缘子串分为顶层悬挂、竖直绝缘子串与水平绝缘子串三类。最后,在多视投影中进行角点检测,对绝缘子串与电力线、杆塔的连接端点进行定位,实现快速的绝缘子串提取。本文提出的方法在50 km的电力走廊带中的97座不同类型杆塔的867个绝缘子串上进行了提取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对不同类型绝缘子串进行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分类 鲁棒主成分分析 多视投影 角点检测 绝缘子串提取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基准研究进展
14
作者 童康 吴一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1040,共25页
小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交通、国防军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相比其他视觉任务,小目标检测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制约因素除了学习小目标特征的内在困难,还有小目标检测基准,即小目标检测数据集的稀... 小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交通、国防军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相比其他视觉任务,小目标检测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制约因素除了学习小目标特征的内在困难,还有小目标检测基准,即小目标检测数据集的稀缺以及建立小目标检测评估指标的挑战.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小目标检测,本文首次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基准进行了全新彻底的调查.系统介绍了现存的35个小目标数据集,并从相对尺度和绝对尺度(目标边界框的宽度或高度、目标边界框宽高的乘积、目标边界框面积的平方根)对小目标的定义进行全面总结.重点从基于交并比及其变体、基于平均精度及其变体以及其他评估指标这3方面详细探讨了小目标检测评估指标.此外,从锚框机制、尺度感知与融合、上下文信息、超分辨率技术以及其他改进思路这5个角度对代表性小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全面阐述.与此同时,在6个数据集上对典型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目标定义、评估指标+单目标类别)下的代表性小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性能的深入分析与比较,并从小目标检测新基准、小目标定义的统一、小目标检测新框架、多模态小目标检测算法、旋转小目标检测以及高精度且实时的小目标检测这6个方面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希望该综述可以启发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促进小目标检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小目标评估指标 小目标数据集 小目标定义 小目标检测基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学的水表面微波跨介质探测方法
15
作者 方尔正 李宗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8,共7页
水下声信号的传播和探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散射、反射和传播损失等方面,而对其在水面引起的波动关注较少。本文在理论上推导了在水下平面波入射在水-空气界面激励的水表面微波与声源强度和频率的关系。这种水表面微波的振幅在纳米级别,振... 水下声信号的传播和探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散射、反射和传播损失等方面,而对其在水面引起的波动关注较少。本文在理论上推导了在水下平面波入射在水-空气界面激励的水表面微波与声源强度和频率的关系。这种水表面微波的振幅在纳米级别,振动频率和水下平面波的频率相同,在水-空气界面的扩散距离则随频率的升高而强烈衰减。基于水表面微波的特性,结合激光探测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跨介质水下目标检测系统。并为该系统可能受到的低频海浪噪声干扰和反射干扰提供了应对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分辨率高,具有隐蔽性、易于维护性、无接触性等特点,对低频声源的检测效果较好。该方法结合了声波在水中和光波在空气中传播各自的优点,有望成为水下目标检测的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声源 水下振动源 水表面微波 振动探测 水下目标探测 激光探测 电磁波探测 跨介质探测
下载PDF
面向地外天体探测的机器人能源自主补给系统设计与集成试验
16
作者 刘天宇 李泰博 +1 位作者 胡能浩 刘红卫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10,共11页
远离地球进行地外天体探测的机器人系统,在无人条件下长期执行任务需要自我维持。借鉴自然界生态圈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机器人生态圈概念,给出了基于突变点检测和无线充电的机器人能源补给方案,并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移动机器人通过激光... 远离地球进行地外天体探测的机器人系统,在无人条件下长期执行任务需要自我维持。借鉴自然界生态圈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机器人生态圈概念,给出了基于突变点检测和无线充电的机器人能源补给方案,并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移动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信息和突变点检测算法识别能源补给系统的标志物,实现了精确对接,并以非接触方式完成了能源传输。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完成机器人的无人自主能源补给,可用于地外天体探测、设施建造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天体探测 机器人生态圈 能源自主补给 突变点检测 地面试验系统
下载PDF
基于华为鸿蒙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17
作者 于军政 邓鹏 +2 位作者 陈凯鹏 陈磊 刘霄魁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针对传统路灯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华为海思Hi3861芯片作为控制核心智能路灯控制系统。本系统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路灯周围光照强度;根据声音传感器检测路灯周围声音信息,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利用红外传感器检... 针对传统路灯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华为海思Hi3861芯片作为控制核心智能路灯控制系统。本系统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路灯周围光照强度;根据声音传感器检测路灯周围声音信息,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行人路过情况。系统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通过MQTT协议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华为云平台,对路灯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电能的浪费。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通信稳定可靠、灵活性高、网络支持完善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路灯 鸿蒙系统 光照强度检测 声音检测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绿电预测和绿电交易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多目标协同运行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艳波 方哲 +4 位作者 张宁 强涂奔 张智 黄涛 徐子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49-2863,I0005,I0006,共17页
为实现传统工业园区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亟需园区智能化调度模型。为此,该文结合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物理模型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架构,提出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绿电交易三阶段协同运行方法... 为实现传统工业园区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亟需园区智能化调度模型。为此,该文结合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物理模型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架构,提出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绿电交易三阶段协同运行方法,以解决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绿电交易的问题,实现分布式绿电的精准预测以及就地消纳。首先,基于大语言模型LLAMA-7B实现绿电预测,进一步以绿电功率划分购售电园区。其次,基于绿电价格配额曲线预测模型和动态绿电定价策略,制定园区间绿电交易差异价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低碳经济优化运行模型,从而解决绿电交易所带来的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矛盾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统筹规划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集群的经济成本、实际碳排放量和新能源利用率,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智能调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绿电交易 大语言模型 时序数据预测 多目标优化 低碳经济调度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及挑战
19
作者 骆迪 王宏斌 +3 位作者 蔡峰 吴志强 孙运宝 李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51,共12页
传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深入讨论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它在实际工作中... 传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深入讨论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它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认识有:(1)在烃类定性检测方面,深度学习技术有助于综合利用多属性地震数据去提高效率和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在定量预测方面,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逼近地震数据与目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储层的精细定量评价。(2)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标签数据不足和样本不均衡等容易导致模型过拟合,泛化能力差;模型复杂,计算成本高;模型的“黑匣子”特征使预测结果缺乏物理可解释性;缺乏定性预测模型的评价标准和高精度的不确定性量化算法。(3)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克服数据可用性的不足和深度学习的局限性等,构建地球物理知识图谱,实现多源数据与知识的有效融合、共享,将深度学习与反馈强化学习等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预测 深度学习 地震反演 地震烃类检测 有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
下载PDF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的建立
20
作者 侯悦 陈瑞鹏 +3 位作者 芦然 高志贤 周焕英 杨仕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该文建立一种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快速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分析方法。AFM_(1)标准品用甲醇稀释,AFM_(1)标准品与AFM_(1)全抗原竞... 该文建立一种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快速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分析方法。AFM_(1)标准品用甲醇稀释,AFM_(1)标准品与AFM_(1)全抗原竞争结合AFM_(1)单克隆抗体,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单组分显色液显色后,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在优化好的条件下,浓度范围为9.743~2.605×10^(3)p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9927,检出限IC_(10)为3.84 pg/mL,加标回收率为88.43%~105.75%。该方法适用性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满足食品中AFM_(1)分析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M_(1) 快速检测 食品 试剂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