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mporary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Bayesian Subjectivism: Why Both Are Incoherent 被引量:1
1
作者 Tom Vinc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10期578-585,共8页
My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argue for two separate, but related theses. The first is that contemporary analytic philosophy is incoherent. This is so, I argue, because its methods contain a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My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argue for two separate, but related theses. The first is that contemporary analytic philosophy is incoherent. This is so, I argue, because its methods contain a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a non-classical conception of intuition that cannot be rendered consistent with a key tenet of analytic philosophy unless we allow a Bayesian-subjectivist epistemology. I argue for this within a discussion of two theories of intuition: a classical account as proposed by Descartes and a modem reliabilist account as proposed by Komblith, maintaining that reliabilist accounts require a commitment to Bayesian subjectivism about probability. However, and this is the second thesis, Bayesian subjecfivism is itself logically incoherent given three simple assumptions: (1) some empirical propositions are known, (2) any proposition that is known is assigned a degree of subjective credence of 1, and (3) every empirical proposition is evidentially relevant to at least one other proposition. I establish this using a formal reductio proof. I argue for the t-u-st thesis in section 1 and for the second in section 2. The final section contains a summary and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ITIONS BAYESIANISM probability subjectivism RATIONALITY analytic philosophy evidence RELIABILISM
下载PDF
试析语气副词“复”的形成与演变
2
作者 彭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 “复(復)”本为动词“返还、返回”,受语义和句法的双重影响,它由动词虚化为累加副词。然而,它的语法化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两汉之际,受疑问代词“谁”“何”的组合影响,加之副词“又”的类推同化,“复”由累加副词再度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复”不仅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诘或疑问,同时也用于否定句或肯定句中,表示强调。不过,自从产生以后,语气副词“复”的虚化程度和使用频率并不太高,受同一形式的词尾“复”的冲击和制约,以及同一意义范畴内副词“又”“还”的排挤与压制,唐宋时期,“复”的使用已呈明显衰落趋势;元明时期,在语言文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语气副词“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 累加副词 语气副词 主观化
下载PDF
近代汉语副词“现”取代“旋”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许卫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6-52,共7页
从书面语料看,近代汉语中,明末清初以前的“现”与“旋”在“时间域”里是区别明显的。“现”是时间名词,主要表示“现在”“此刻”“目前”等意义;“旋”是时间副词,又可二分:“旋1”表“立即”等意义;“旋2”表“刚”“当场”“临时... 从书面语料看,近代汉语中,明末清初以前的“现”与“旋”在“时间域”里是区别明显的。“现”是时间名词,主要表示“现在”“此刻”“目前”等意义;“旋”是时间副词,又可二分:“旋1”表“立即”等意义;“旋2”表“刚”“当场”“临时”等意义。自明末清初以后,二者之间界限开始模糊,“现”逐渐取代了“旋”,“旋1”“旋2”在不同语境里表示的相关意义及副词用法都由“现”承担。完成取代后,“现”还新产生了“特意、专门”等意义,由时间副词语法化为方式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 “旋” 取代时间 方式 转喻 主观化
下载PDF
努力开拓和深化我国刑法学研究——牛忠志《当代中国刑法理念的革新及其法治实践贯彻》序言
4
作者 赵秉志 《警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立案确定罪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做到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并重而不能失之偏颇。罪量认定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行为事实是认定罪量的基础,对行为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是认...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立案确定罪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做到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并重而不能失之偏颇。罪量认定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行为事实是认定罪量的基础,对行为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是认定罪量的保障。罪量认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形式上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分别而论,导致罪量认定发生标准上的偏颇;罪量认定存在以单一或纯粹事实为根据的现象,没有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定罪的价值判断与量刑的价值判断相混淆;不能及时适应情势变迁需要调整立案追诉标准,难以充分体现处罚必要性。化解罪量认定中的问题需要做到:罪量认定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不能厚此薄彼或者此消彼长;罪量认定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区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及时调整刑事立案追诉标准,确保刑事立案的公平、公正;健全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量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如何应对价值主观主义
5
作者 兰久富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13-28,共16页
价值主观主义认为所有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必将导致关于事物的好坏、行动的对错“怎么说都可以”的完全相对主义的结论。有三种回应价值主观主义的方式:一是立足存在论肯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但是由于不能毫无疑义地指认价值是... 价值主观主义认为所有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必将导致关于事物的好坏、行动的对错“怎么说都可以”的完全相对主义的结论。有三种回应价值主观主义的方式:一是立足存在论肯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但是由于不能毫无疑义地指认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性质或关系,因而不能有效地回应价值主观主义;二是依托观念论认定心灵中价值的观念与逻辑的观念一样具有有效性,以此解释内在于心灵的价值具有另一种客观性,这在特定的领域内能够反驳价值主观主义;三是借助评价论阐明任何对事物的评价都依据一定的尺度和根据,只要采取的尺度和根据是可靠的,对事物所作的评价就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价值判断具有可以为之辩护的合理性,能够全面地回应价值主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主观主义 价值客观性 存在论 观念论 评价论
下载PDF
基于多级任务的“视觉脉诊”方法研究
6
作者 赵智慧 秦睿 +4 位作者 李炜弘 许强 陈帅 王昕 王锭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脉诊对中医诊断至关重要。然现有脉诊客观化高度依赖设备,阻碍其在远程在线诊疗中推广。受近年来基于远程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rPPG)的视频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检测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PPG的“视觉脉诊... 脉诊对中医诊断至关重要。然现有脉诊客观化高度依赖设备,阻碍其在远程在线诊疗中推广。受近年来基于远程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rPPG)的视频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检测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PPG的“视觉脉诊”方法,以面部视频为输入预测中医脉象;研究通过多尺度融合及多任务学习进行ROI检测,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滤波获取纯净血容量脉搏波,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脉象预测。经真实病例验证后发现,基于深度学习及多级任务的“视觉脉诊”准确率可达85%以上,且优于其他rPPG法。“视觉脉诊”研究创新了非接触式脉诊研究范式,未来可推广至中医移动医疗,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脉诊 多级任务 脉诊客观化 远程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下载PDF
人的全面展开,美的层累突创——略论蒋孔阳美学思想
7
作者 马大康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2-20,240,共10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从中获得理论新知,进而突破西方美学思想框架,为美学研究注入中华民族智慧和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思想 审美关系 主体性 去主体化
下载PDF
“主观主义阐释”的批判:重申质性研究的知识客观性
8
作者 刘铖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对立”导致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范式之间的持久争论。部分质性研究者往往寄希望于彰显质性研究独特的主观性成分--一种主张主观阐释的“表现性逻辑”--来消解质性研究所遭受的“诟病”。然而,在实际研究操作过程中... 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对立”导致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范式之间的持久争论。部分质性研究者往往寄希望于彰显质性研究独特的主观性成分--一种主张主观阐释的“表现性逻辑”--来消解质性研究所遭受的“诟病”。然而,在实际研究操作过程中,过度的“表现性逻辑”往往会掩盖主张严谨证实(或证伪)的“明证性逻辑”,带来“过度阐释”和“强制阐释”问题,遮蔽作为学术研究“第一使命”的理论知识生产,带来知识的相对主义,消解学术共同体的知识对话空间。为此,质性研究不宜过度推崇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性逻辑”,需要对阐释主义中的主观主义面向保持一种自我批判,把握“阐释的限度”,寻求阐释的“公度”,并尽量追求差异性和证伪性的理论对话,以迈向“明证性逻辑”,重新构筑起自身的知识客观性基石,消解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主观主义 理论对话 知识实在论
下载PDF
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姜月华 陈丽 韦秀霞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实习的60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观察...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实习的60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教学前后临床护理能力、核心能力自我评价满意度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施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后,观察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核心能力自我评价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可显著提升重症医学科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核心能力自我评价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培训 重症医学科 护理实践教学 护理能力
下载PDF
刑事非法证据认定的主观化趋向及其反思
10
作者 杨常雨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法律适用本身并不反对司法能动性,但主观化趋向下的非法证据认定偏离了司法能动的正当性要求。“主客”二分图式下,法律行为可解构为主体、客体、主观、客观与法律规范等要素。当前非法证据认定出现了认定范围扩大化、“非法”与“瑕疵... 法律适用本身并不反对司法能动性,但主观化趋向下的非法证据认定偏离了司法能动的正当性要求。“主客”二分图式下,法律行为可解构为主体、客体、主观、客观与法律规范等要素。当前非法证据认定出现了认定范围扩大化、“非法”与“瑕疵”认定混同化等主观化趋向。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者对非法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模糊和法律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有效限制非法证据认定主观化趋向应坚持体系性思维,即在适用标准层面准确界定非法证据认定标准,在机制运行层面构建审前非法证据认定的监督机制,在法律制定层面精准设计非法证据认定的法律条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证据属性 主观化 体系性反思
下载PDF
罪量认定的基本根据、面临问题与化解路径——以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为视角
11
作者 彭文华 黄清秀 《警学研究》 2024年第2期5-20,共16页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立案确定罪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做到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并重而不能失之偏颇。罪量认定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行为事实是认定罪量的基础,对行为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是认... 司法机关在进行刑事立案确定罪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做到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并重而不能失之偏颇。罪量认定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行为事实是认定罪量的基础,对行为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是认定罪量的保障。罪量认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形式上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分别而论,导致罪量认定发生标准上的偏颇;罪量认定存在以单一或纯粹事实为根据的现象,没有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定罪的价值判断与量刑的价值判断相混淆;不能及时适应情势变迁需要调整立案追诉标准,难以充分体现处罚必要性。化解罪量认定中的问题需要做到:罪量认定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不能厚此薄彼或者此消彼长;罪量认定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区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及时调整刑事立案追诉标准,确保刑事立案的公平、公正;健全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量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非对象”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的逻辑起点探索
12
作者 蒋永青 叶徽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主流的“社会学”叙事隐含着艺术身份缺失的内在焦虑,摆脱这一焦虑的出路在于探索艺术特质的视野领域,这一领域的困难,在于如何超越符号学二元论的语言模式。论文以一位画家作品为例,分析这位画家超越符号学语言模式的...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主流的“社会学”叙事隐含着艺术身份缺失的内在焦虑,摆脱这一焦虑的出路在于探索艺术特质的视野领域,这一领域的困难,在于如何超越符号学二元论的语言模式。论文以一位画家作品为例,分析这位画家超越符号学语言模式的艺术特质探索。这一探索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寻觅的“近处”,不在于符号学模式中社会学问题的“近距离”叙事,而在于这种社会问题内部的物性敞开与建构。其中,“非对象”而不隔的历史性空间敞开的“甚真”之域,可以追溯至当代西方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气韵生动”视域。在这一意义上,这位画家的探索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特质寻觅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身份 “非对象”空间 广袤之近处
下载PDF
论英国刑法预防性犯罪的潜在风险及启示
13
作者 朱慕尧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英国是预防性犯罪立法的典型代表,然而这种立法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理论层面,可能导致降低行为要件独立价值和否定行为人自由意志双重危机,还可能颠覆刑法无罪推定原则。实践层面,可能导致国家权力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干预和引发对国家法... 英国是预防性犯罪立法的典型代表,然而这种立法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理论层面,可能导致降低行为要件独立价值和否定行为人自由意志双重危机,还可能颠覆刑法无罪推定原则。实践层面,可能导致国家权力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干预和引发对国家法律权威的怀疑。关于英国预防性犯罪潜在风险的分析,对我国刑事立法有着重要参考意义。立法对预防性犯罪应当严加限制,在罪名确定方面严格限于对国家和公共安全实施极端风险的行为;在罪行认定方面对以例外型预防性犯罪规制的罪行严重程度要明确较高的入罪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犯罪 英国刑法 刑法主观主义
下载PDF
论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基于缓和的主观论立场
14
作者 尤浩民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中立帮助行为的“中立性”是帮助行为性质的中立而非主观意图的中立;日常性行为属于中立帮助行为的内容之一。纯粹的主观论和客观论在论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构罪的理由上均存在不足,考虑到主观要素在认定中立帮助行为构罪中的关键作用,... 中立帮助行为的“中立性”是帮助行为性质的中立而非主观意图的中立;日常性行为属于中立帮助行为的内容之一。纯粹的主观论和客观论在论证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构罪的理由上均存在不足,考虑到主观要素在认定中立帮助行为构罪中的关键作用,应当采取缓和的主观论。处罚的基本原则,一般情况下限制在主体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存在概括认识以及积极的犯罪促进意图,特殊情况下可以包含放任的故意;客观出罪层面,应当以前置法规范的遵守作为唯一的标准。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具体可以分为技术支持型帮助、平台提供型帮助和支付结算型帮助3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帮助主体,需要结合帮助行为与法益侵害之间的关联程度,适用不同的处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 可罚性 主观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下载PDF
Study of Multistage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Assessment Process Based 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15
作者 YANG Cai-xia, XU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2-243,共2页
Risk management of projects is about the real time ev aluation and making of decisions proactivel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babilit y of achieving or surpassing the targets set for project objectives. Project objec... Risk management of projects is about the real time ev aluation and making of decisions proactivel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babilit y of achieving or surpassing the targets set for project objectives. Project objective generally includes three elements: time, cost, quality. Risk occurrin g in the projects will affect these three factors to some various degrees in the end. There are different emphases in each stage and integrated balanced goals b etween the three factors. A larg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ject generally consists of several stages each of which has variable objective combinations leading to variable important risks. In order to achieve strategic goals on the schedule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lim ited resources, the paper gives the analysis of the so-called risk identificati on-assessment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 ori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et of involved mostly hazards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given objective weight v ector, and so is the model of risk ranking .By reducing the range of risk factor s step by step, risk manager c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ortant venture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of the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ive combin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primary risk f actor set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given. With the probability and their various effects to project objectives, evaluation of these sets is made aiming to r educing of the scope of risks and providing decision maker with a better decisio ns support. Successful projects are those, which focus on the relevant business objectives t 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and seek to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cross project l ife cycle.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idea of real time process of risk iden tification-assessment and presents a flow chart as a demon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identification-assessment project objectiv e objective weight vector risk ranking
下载PDF
On Derek Parfit's Objectivist Theory of Reasons for Action:Desire-based or Value-based?
16
作者 Zhang Jiet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6-315,共10页
The issue of the sources of normativity has been a very hot topic in contemporary Anglo-American ethics.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normativity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reason-implying concept and it can be anal... The issue of the sources of normativity has been a very hot topic in contemporary Anglo-American ethics.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normativity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reason-implying concept and it can be analyzed further as moral reasons. So,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normativity,we have to explore the sources of the reasons further.Generally,there are two competing views on the sources of reasons:subjectivism and objectivism. Subjectivism argues that the reasons for action are ultimately based on desires or facts about desires. Objectivism argues that the reasons are given by the objects,determined by the value of the relevant facts about desired objects. Parfit proposed an objectivist theory of reasons for action,and he tried to prove that reasons are external,objective,and value-based,through his three arguments,i. e.,the agony argument,the all or none argument,and the incoherence argument. He finally demonstrated that what can determine reasons for action are facts rather than des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 欲望 行为理论 价值 主观主义 基础 德里
下载PDF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sumers' Expectations to the Instrumental Validation: How to Objectivize Perceptions in Conception Products ?
17
作者 S. Crochemore D. Nesa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3期62-69,共8页
In answer to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deployment, consumers express a need of physical reassuring and tangible contact. The perceived quality exceeds the role of brand image’s vector by perceptions’ differentiati... In answer to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deployment, consumers express a need of physical reassuring and tangible contact. The perceived quality exceeds the role of brand image’s vector by perceptions’ differentiation to constitute an irrational link between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power engine, resistance) and subjective perceptions (facilitated hand grip, hardness of a steering wheel). The emotional expectations’ controls turn out many fields. It supposed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s of its customers. Its feelings must be objectively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to be reproduced. The touch is the most solicited sense after the sight during the exploration of a product but it still undertaken in account. After an explication of sensory data’s integration to products’ conception, we resume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objectivize perceptions and how to link them to consumers’ preference. Then we present a new philosophy Touch design, which attest that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tactile feeling transmitted by a product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At least, we insist on the necessary coordination between design and technical engineering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y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sensory-instrumental cor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ivize perceptions emotional expectation ~sensory process perceived quality.
下载PDF
主体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理论主线考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光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理论实质是确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体论”,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在结构为主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机理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逻辑,理论基础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 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理论实质是确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体论”,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在结构为主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机理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逻辑,理论基础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这一结构由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唯物史观体系化导出,机理落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新时代的这一发展线索依照唯物辩证法主体路径展开,分析路线为:劳动过程文明规划→主体逻辑与人民主体范畴→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难题是“中国式”与“现代化”如何结合。依循人民至上,主体范畴落脚于主体现代化;作为对中国式与现代化的理论注解,主体范畴导出经济范畴的路径锁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道路特征和实践品格。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社会主义主体范畴对于景观现代化的概念统帅作用,理性定格党对于社会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主体论 主体逻辑 主体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从“辩解义”到“预设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用源 王旭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会话模型的演变推断出话语标记“不是我说”的形成动因是主观化及交互主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不是我说 预设义 主观化 交互主观化
下载PDF
“新派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之驳论——兼论刑法新派理论的地位
20
作者 童德华 张奕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22,共13页
新派理论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其理论脉络根植于漫长的古代刑法发展历史,直至今天的刑法理论与实践中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新派已经在犯罪论领域退出历史舞台”的观点值得商榷,新派无论是从犯罪论抑或刑罚论的角度上讲,都没有退... 新派理论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其理论脉络根植于漫长的古代刑法发展历史,直至今天的刑法理论与实践中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新派已经在犯罪论领域退出历史舞台”的观点值得商榷,新派无论是从犯罪论抑或刑罚论的角度上讲,都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刑法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旧派、新派理论先后诞生,并产生过两次典型的新旧派理论冲突,第二次学派之争平息后,综合主义刑法观形成。新派理论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具有一系列重要表象:在如今风险化社会、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以及后现代社会背景的需求呼唤下呈现出的理论表象;刑法介入早期化、抽象危险犯增多与象征性立法增多的立法表象;主观主义贯穿行为、过失、犯罪主体、犯罪结果、因果关系、实质违法性、责任本质、责任能力、共犯理论等理论领域的犯罪论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派 旧派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犯罪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