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d Rocket Booster Thrust Asynchrony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Solid Rocket Bundled Rockets With ESO
1
作者 WU Kao ZHANG Chi +2 位作者 CHEN Yan XU Guoguang BU Xiangwei 《Aerospace China》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The role of the rocket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is to execute the required maneuvers for guidance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rocket's flight attitude. Attitude control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The role of the rocket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is to execute the required maneuvers for guidance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rocket's flight attitude. Attitude control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ensuring the success of rocket flights and has been a core topic in carrier rocket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Gravity-1 solid carrier rocket is the first solid rocket bundled rocket developed by China, adopting a configuration with four boosters and a core stage bundled together. During the actual flight process, the four booster engines are ignited first, and then, in the event of insufficient control force from the boosters, the core stage engine is ignited to participate in control. To address thrust asynchrony during the descent of the four boosters, a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is employed in the control scheme for this flight segment. This involves real-time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attitude parameters during flight, identification of thrust asynchrony among the boosters,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whether the core stage engine is ignited to participate in control.Throug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Y1 flight test validation, this method has been proven to be correct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solid booster attitude control thrust asynchrony
下载PDF
In situ Observation of Li Deposition-Induced Cracking in Garnet Solid Electrolytes 被引量:3
2
作者 Jun Zhao Yongfu Tang +16 位作者 Qiushi Dai Congcong Du Yin Zhang Dingchuan Xue Tianwu Chen Jingzhao Chen Bo Wang Jingming Yao Ning Zhao Yanshuai Li Shuman Xia Xiangxin Guo Stephen J.Harris Liqiang Zhang Sulin Zhang Ting Zhu Jianyu Hu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24-532,共9页
Lithium(Li)penetration through solid electrolytes(SEs)induces short circuits in Li solid-state batteries(SSBs),which is a critical issue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nergy density SSBs.While cracking in ceram... Lithium(Li)penetration through solid electrolytes(SEs)induces short circuits in Li solid-state batteries(SSBs),which is a critical issue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nergy density SSBs.While cracking in ceramic SEs has been often shown to accompany Li penetration,the interplay between Li deposition and cracking remains elusive.Here,we constructed a mesoscale SSB inside a focused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for in situ observation of Li deposition-induced cracking in SEs at nanometer resolution.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Li propagated predominantly along transgranular cracks in a garnet 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Cracks appeared to initiate from the interior of LLZTO beneath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 then propagated by curving toward the LLZTO surface.The resulting bowl-shaped cracks resemble those from hydraulic fracture caused by high fluid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internal cracks,suggesting that the Li deposition-induced pressure i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The high pressure generated by Li depositio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in situ observation of the flow of filled Li between the crack flanks,causing crack widening and propagation.This work unveils the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Li deposition and cracking in SEs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itigation of Li dendrite penetration in SS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ING garnet solid electrolyte in situ observation Li deposition
下载PDF
复合固体推进剂损伤行为的多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哲君 强洪夫 +4 位作者 王稼祥 裴书帝 李世奇 耿挺京 韩永恒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64,共30页
从微观、细观、宏观尺度和跨尺度4个方面,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损伤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重点综述了不同尺度下损伤的观测和表征方法、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损伤演化模型的构建方法、损伤数值模拟方法及宏细观跨尺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 从微观、细观、宏观尺度和跨尺度4个方面,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损伤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重点综述了不同尺度下损伤的观测和表征方法、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损伤演化模型的构建方法、损伤数值模拟方法及宏细观跨尺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不足,展望了需进一步重点开展研究的方向:拓宽微观尺度上开展复合固体推进剂损伤行为数值模拟时考虑的影响因素的范围,并从多个方面加强与试验研究结论的验证;提高细观尺度上损伤观测试验的能力、损伤演化模型的表征水平和损伤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提高宏观尺度上损伤识别测试试验的检测精度、损伤阈值确定方法的精确性和损伤演化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形成微细宏观单一尺度上复合固体推进剂损伤行为研究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推进剂损伤行为跨尺度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体推进剂 损伤观测 损伤表征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多尺度
下载PDF
固态变压器整流级的滑模自抗扰设计与仿真
4
作者 高志强 刘佳风 +3 位作者 周雪松 马幼捷 尹杰 温洪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00,共8页
固态变压器是能源路由器实现电能变换的核心设备。分布式发电单元常处于多变量、强耦合、未知扰动剧烈,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设计一种基于改进型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器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整流级的电压外环,对传统的L... 固态变压器是能源路由器实现电能变换的核心设备。分布式发电单元常处于多变量、强耦合、未知扰动剧烈,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设计一种基于改进型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器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整流级的电压外环,对传统的LESO引入新的误差来对各个状态变量进行调节,提高LESO的观测精度。利用改进型LESO观测到的状态变量用于滑模控制器(SMC)中进行前馈补偿调节,减少扰动对直流母线电压产生的随机波动。通过仿真平台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型LESO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器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并网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变压器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 观测精度 滑模控制 前馈补偿
下载PDF
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韩宇飞 石志敏 +4 位作者 梁星辉 祝杰 邹锐 柳林涛 王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24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重力站网 连续重力观测 重力固体潮 非潮汐信号
下载PDF
自动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
6
作者 吴世美 贾峰 +2 位作者 胡嘉欢 闵昌宏 吴有恒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目的】降水现象是重要的气象学指标之一,其观测数据准确性对气象预报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实际观测中常存在器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明显的现象,对比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数据分析。【结果】(1)... 【目的】降水现象是重要的气象学指标之一,其观测数据准确性对气象预报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实际观测中常存在器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明显的现象,对比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数据分析。【结果】(1)降水现象仪可观测到台站发生的所有降水类型,但毛毛雨降水类型偏多,与人工观测偏差较大;(2)降水现象仪冰雹观测较人工记录而言,其判别条件有一定局限性,存在漏报现象;(3)降水现象仪对固态降水观测效果较差,漏报现象严重。【结论】降水现象仪在液态降水观测上准确性较高,但固态降水特别是冬季降水上需调整识别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现象 固态降水观测 漏报现象 降水现象仪
下载PDF
自由落体式绝对重力仪(A10型)测量关键技术与拉力调试方法
7
作者 王林松 朱明涛 +2 位作者 马险 彭桢燃 孙剑伟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1期90-98,共9页
绝对重力仪是目前用于获得重力加速度,并服务于国家重力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综合考虑野外流动绝对重力测量环境和条件要求,A10型绝对重力仪正成为FG5型绝对重力仪由室内扩展室外观测的重要帮手;为保证仪器正常运行且观测数据可靠... 绝对重力仪是目前用于获得重力加速度,并服务于国家重力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综合考虑野外流动绝对重力测量环境和条件要求,A10型绝对重力仪正成为FG5型绝对重力仪由室内扩展室外观测的重要帮手;为保证仪器正常运行且观测数据可靠,开展A10型绝对重力仪调试与维护关键技术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A10型绝对重力仪与CG5型相对重力仪在三峡库区七个测点的联测段差对比、数据处理过程中固体潮与高度改正、计量参数激光频率变化、新旧测时卡替换中参数设置变化等重要环节,探讨了A10型绝对重力仪野外观测效率、数据处理与仪器校准等关键问题,并且根据使用与测试经验,给出了由于使用年限增加而经常出现落体拉力的调试流程,以上技术总结能够对该仪器长期维护与准确测量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0型绝对重力仪 观测效率 固体潮与高度改正 调试与维护关键技术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DAB变换器和直流固态变压器的非线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孟祥齐 贾燕冰 +3 位作者 任春光 韩肖清 武涵 赵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9,共10页
直流微电网中,当双有源全桥(DAB)变换器及直流固态变压器(DCSST)带恒功率负载运行时,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及反步控制的新型复合带恒功率负载直流变换器控制策略,推... 直流微电网中,当双有源全桥(DAB)变换器及直流固态变压器(DCSST)带恒功率负载运行时,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及反步控制的新型复合带恒功率负载直流变换器控制策略,推导得出DAB变换器和DCSST数学模型的布鲁诺夫斯基标准型,采用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大信号非线性扰动估计方法作为前馈补偿提高输出电压调节的准确性,结合反步控制方法保证DAB变换器和DCSST在大信号扰动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既能在大信号扰动下保证DAB变换器和DCSST的稳定性,又能在不同工况下保证快速动态响应和准确的电压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有源全桥变换器 直流固态变压器 恒功率负载 大信号稳定性 非线性控制 扰动观测器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重力监测数据变化与2018年吉林松原M_(S) 5.7地震的对应关系
9
作者 李俊秋 周晨 +2 位作者 张雁翔 赵建通 张思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_(S) 5.7地震,黑龙江省牡丹江和漠河地震台重力仪均记录到此次地震事件,基于所记录面波的初动方向、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最大震幅以及同震持续时间,分析2个监测站重力监测数据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_(S) 5.7地震,黑龙江省牡丹江和漠河地震台重力仪均记录到此次地震事件,基于所记录面波的初动方向、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最大震幅以及同震持续时间,分析2个监测站重力监测数据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漠河地震台因震中距较远,同震响应延迟时间较长、最大震幅较小。以牡丹江地震台重力数据为例,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重力固体潮进行仪器零漂改正和气压改正,结果发现,该台重力固体潮非潮汐大幅变化可能与仪器灵敏度下降有一定关系,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响应 重力观测结果 固体潮 非潮汐变化
下载PDF
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素欣 张子广 +1 位作者 刘俊明 乔子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中国地震局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河北地区安装了21台套水位数字记录仪,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与模拟观测相比,数字化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人为误差小的优点,从而增加了水位高频、... 在中国地震局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河北地区安装了21台套水位数字记录仪,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与模拟观测相比,数字化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人为误差小的优点,从而增加了水位高频、短周期的信息量,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河北地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静水位井的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变化特征一致。并着重讨论以往用于模拟观测时值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观测 水位资料 固体潮 地震观测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9
11
作者 席继楼 赵家骝 +2 位作者 王燕琼 王兰炜 李艳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 ,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 ,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包括 Pb- Pb Cl2 固体不极化电极、 ZD9A地电场仪等 )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 ,并对地电场试验...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 ,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 ,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包括 Pb- Pb Cl2 固体不极化电极、 ZD9A地电场仪等 )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 ,并对地电场试验观测台网产出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地电场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场 ,已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表明 ,基于“ZD9A地电场仪”的地电场观测网 ,真正记录到了地球表面的地电场及其时空变化。地电场观测系统将为进一步开展地球电磁学的综合观测和研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观测系统 ZD9A地电场仪 固体不极化电极 数据处理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试验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柏林 王经业 +3 位作者 任芝花 李伟 雷勇 涂满红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介绍了2006年1~9月在吉林长春站、黑龙江通河站、新疆大西沟站进行的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仪器对比试验,共有6个厂家3种类型21套仪器参加了为期9个月的对比试验,本次对比采用WMO(1985)推荐的双栅式对比用标准器(DFIR)作为试验对比... 介绍了2006年1~9月在吉林长春站、黑龙江通河站、新疆大西沟站进行的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仪器对比试验,共有6个厂家3种类型21套仪器参加了为期9个月的对比试验,本次对比采用WMO(1985)推荐的双栅式对比用标准器(DFIR)作为试验对比标准器。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融雪型雨雪量计、称重式降水计、激光式降水计测量不同形态降水的性能特点,为固体降水自动化观测仪器选型提供依据,推进固体降水业务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降水 DFIR 试验
下载PDF
2009年日全食期间黄梅台的固体潮扰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品姬 赵斌 +2 位作者 陈志遥 李正媛 林穗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16-119,共4页
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黄梅固体潮观测台站3种固体潮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3种观测数据都存在小幅扰动现象。其中,洞体应变南北分量扰动幅度为27.6×10-10,东西分量幅度为9.52×10-10,水管与宽频带垂直摆北南... 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黄梅固体潮观测台站3种固体潮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3种观测数据都存在小幅扰动现象。其中,洞体应变南北分量扰动幅度为27.6×10-10,东西分量幅度为9.52×10-10,水管与宽频带垂直摆北南分量扰动幅度分别为0.88毫秒与1.84毫秒。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扰动与气温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固体潮 固体潮观测仪 扰动 气温变化
下载PDF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现场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绍华 蒋昌波 +1 位作者 陈杰 胡保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8,共5页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对海域环境具有危害性。对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耙吸式挖泥船疏浚和溢流引起的悬浮物扩散以及潮流流向、流速开展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因疏浚对底泥的扰动作用,底部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大,表层悬浮物浓度...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对海域环境具有危害性。对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耙吸式挖泥船疏浚和溢流引起的悬浮物扩散以及潮流流向、流速开展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因疏浚对底泥的扰动作用,底部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大,表层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小。在对流和扩散作用下,形成以疏浚船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的浑浊水体。溢流发生造成挖泥船附近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表层悬浮物浓度增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扩散 现场观测 绞吸式挖泥船 耙吸式挖泥船
下载PDF
Cu/Al固-液复合界面演化CLSM原位观察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华贵 叶丽芬 +1 位作者 刘文文 杜凤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27-130,共4页
为研究Cu/Al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CLSM)对Cu/Al扩散偶在快速加热至Al液相温度610℃及其保温过程中的固-液复合界面进行了原位观察。并结合复合界面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探... 为研究Cu/Al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形貌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CLSM)对Cu/Al扩散偶在快速加热至Al液相温度610℃及其保温过程中的固-液复合界面进行了原位观察。并结合复合界面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探讨了CLSM下界面图像视觉变化与连接界面反应扩散迁移的对应关系,以及CLSM原位观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反应扩散和局部熔合是Cu/Al固-液复合界面结合的主要机制,复合层主要为Al_2Cu。且在无压力作用下,界面夹杂物和氧化层物会严重削弱界面的结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复合材料 固-液复合 反应扩散 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 原位观察
下载PDF
曲江地震观测井水温变化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立 苏有锦 +4 位作者 张磊 田雷 高文斐 应骁睿 王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实验,对云南曲江地震观测井水温观测出现的持续升温变化进行了成因分析,证明了观测井泄流口的"堵塞"或"疏通"可产生水温持续的变化。实验还发现水温可以记录到固体潮效应,对地壳动力作用有响...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实验,对云南曲江地震观测井水温观测出现的持续升温变化进行了成因分析,证明了观测井泄流口的"堵塞"或"疏通"可产生水温持续的变化。实验还发现水温可以记录到固体潮效应,对地壳动力作用有响应,地震观测井水温变化可用作地壳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最后建议重新放置水温探头到更适宜的位置,以提高该井水温观测的映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持续升温 固体潮 曲江地震观测井
下载PDF
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杰 蒋昌波 +1 位作者 张绍华 胡保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2,共5页
掌握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对保护海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推求出泄水口悬浮物扩散平面二维分析解表达式。开展现场观测,确定泄水口源强取值,并对泄水口悬浮... 掌握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对保护海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推求出泄水口悬浮物扩散平面二维分析解表达式。开展现场观测,确定泄水口源强取值,并对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围海造陆工程施工后期,泄水口悬浮物流失非常严重。泄水口附近水域出现的最大悬浮物浓度主要由源强的大小来决定,悬浮物扩散范围主要由流速的大小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扩散 理论分析 现场观测 围海造陆 泄水口
下载PDF
链斗式挖泥船疏浚引起的悬浮物扩散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杰 蒋昌波 +1 位作者 张绍华 胡保安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4年第2期55-59,共5页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对周围水域环境具有危害。选取链斗式挖泥船为研究对象,开展疏浚引起的悬浮物扩散规律研究。开展现场观测,得到了挖泥船正常作业时在流向和流速接近稳定的潮流作用下悬浮物扩散情况。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对周围水域环境具有危害。选取链斗式挖泥船为研究对象,开展疏浚引起的悬浮物扩散规律研究。开展现场观测,得到了挖泥船正常作业时在流向和流速接近稳定的潮流作用下悬浮物扩散情况。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得到了该型挖泥船正常疏浚作业时引起的悬浮物扩散水深平均表达式,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悬浮物扩散范围及其浓度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对该型链斗式挖泥船在天津港施工可能引起的悬浮物扩散范围进行讨论,得到了悬浮物扩散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扩散 现场观测 链斗式挖泥船 理论分析
下载PDF
地壳固体潮运动的脉冲星观测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容建湘 肖耐园 赵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本文提出由地壳的固体潮运动对脉冲星周期变化产生观测效应的问题.指出,这种效应对某些脉冲星周期变化的影响在现代脉冲星观测中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在测定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的过程中,进一步考虑固体潮的影响以... 本文提出由地壳的固体潮运动对脉冲星周期变化产生观测效应的问题.指出,这种效应对某些脉冲星周期变化的影响在现代脉冲星观测中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在测定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的过程中,进一步考虑固体潮的影响以及利用脉冲星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固体潮是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脉冲星观测 脉冲周期变化 地壳
下载PDF
泰安地震台应变观测受到抽水干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双苓 于庆民 +3 位作者 王强 钟普浴 郝军丽 李峰 《华北地震科学》 2010年第3期43-47,共5页
分析了泰安台YRY-4分量应变仪自2009年7月底出现的固体潮畸变现象,与体应变、伸缩仪和水管仪同步畸变进行对比,对异常现象进行了落实。通过调查,落实了应变固体潮畸变现象是由附近居民新井抽水干扰所致,并初步分析了抽水对不同应变观测... 分析了泰安台YRY-4分量应变仪自2009年7月底出现的固体潮畸变现象,与体应变、伸缩仪和水管仪同步畸变进行对比,对异常现象进行了落实。通过调查,落实了应变固体潮畸变现象是由附近居民新井抽水干扰所致,并初步分析了抽水对不同应变观测的影响程度及探头附近的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地震台 应变观测 固体潮畸变 异常落实 抽水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