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MR方法的城市化进程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敖雪 翟晴飞 +4 位作者 崔妍 周晓宇 赵春雨 张晋广 袁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
利用1961—2018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观测资料的增温趋势较再分析资料明显;逐日平均、最... 利用1961—2018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省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观测资料的增温趋势较再分析资料明显;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表现出冬季增温速率最快,春季、秋季次之,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在城市化影响贡献率上,秋季最大,夏季和春季次之,冬季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辽宁省绝大部分地区城市化影响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中部大于外围,东部大于西部,南部大于北部的分布形势,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观测与再分析方法的差值增加趋势越明显;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的城市化影响分别是0.13℃/10 a、0.045℃/10 a、0.216℃/10 a,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8.5%、19.5%、43.4%,说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导致辽宁省气温增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omr方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Intercomparis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in NCEP1, NCEP2, and ERA-40 Reanalyses and in Station Observ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FU Jian-Jian LI Shuangl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3期189-194,共6页
The South Asian Highs (SAHs) at 100 hPa over China in the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NCEP1, NCEP2, and ERA-40 are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ubstantial discrepancy even betw... The South Asian Highs (SAHs) at 100 hPa over China in the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NCEP1, NCEP2, and ERA-40 are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ubstantial discrepancy even between the reanalyses. First, the data of the three reanalyses generally underestimate the intensity of the SAH in the China domain. Second, there are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SAH, with highs in the 1960s and 1980s and lows in the 1970s, 1990s, and 2000s. Thi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SAH can be well depicted with NCEP1 data, but the high in the 1980s is missed by ERA-40. The NCEP2 corresponds well with NCEP 1 and captures the decreasing trend after 1979. Furthermore, the NCEP1 reanalysis overestimates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SAH, while ERA-40 underestimates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much caution should be exerted when the reanalysis datasets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Asian High interdecadal change reanalysis datasets station observation
下载PDF
Coastal buoy observation of air-sea net heat flux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ummer 2020
3
作者 Yuting HAN Yangang LI +4 位作者 Changsan XU Lei LIU Yanling ZHAO Wenqing LI Xiangzhou SO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07-921,共15页
The full fluxes and associated air-sea variables based on three months of operational buoy observ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in summer 2020 were analyz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surface net heat flux(Q_(net))was p... The full fluxes and associated air-sea variables based on three months of operational buoy observ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in summer 2020 were analyz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surface net heat flux(Q_(net))was positive(139.7±77.7 W/m^(2))and was dominated by the combined eff ects of solar shortwave radiation(SW)and latent heat fluxes(LH).The mean heat flux components of 4 reanalysis datasets(NCEP2,MERRA-2,CFSR,and ERA5)and buoy data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the mean ability of the modeling/reanalysis simulation.Among the four components of air-sea flux,SW was the best simulated,while LH was the worst simulated.The longwave radiation(LW)and LH values from reanalys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buoy data,especially LH.The high LH resulted in low Q_(net).Furthermore,the 4 reanalysis datase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uoy dataset.Among all flux products,the difference in radiation flux was the smallest,while that in the turbulent flux was the greatest.The observed variables related to turbulent flux were analyzed to help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flux discrepancies.High wind speeds were the main cause of this difference.Using the variables provided by the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same bulk formulas of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ic Response Experiment(COARE 3.0),we found that the recalculated sensible heat flux(SH)and LH were closer to the observed heat fluxes than the direct model outputs.The signifi cant diff erences between these methods could account for the discrepancies among diff erent data.Among all air-sea flux products,the air-sea flux in ERA5 was closer to the in-situ observations than the other products.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reanalysis data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ore accurate studies of the summer heat flux in the ECS at the synoptic and climatic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oy observations East China Sea air-sea turbulent heat flux radiative flux reanalysis
下载PDF
利用地面观测评估ERA5云底高度产品
4
作者 李丹 刘玉芝 +2 位作者 邵天彬 罗润 谭子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5-744,共10页
云底高度对天气预报和飞行保障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十分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底高度资料。本文利用中国东部地区云底高度的地面观测对ERA5再分析资料的云底高度进行评估,基于地面观测和ERA云底高度的小时平均偏差对ERA进行了初步订正和... 云底高度对天气预报和飞行保障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十分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底高度资料。本文利用中国东部地区云底高度的地面观测对ERA5再分析资料的云底高度进行评估,基于地面观测和ERA云底高度的小时平均偏差对ERA进行了初步订正和验证,综合分析了中国地区的云底高度分布特征。分析发现,ERA5再分析数据中的云底高度比观测值整体偏低,其中高估了低云的云底高度,低估了中、高云云底高度,且中、高云云底高度的偏差较大。另外,在有降水的条件下,ERA5数据中低云云底高度的准确性比无降水条件下的相对较高,但中、高云云底高度的准确性却更低。综合地面观测和ERA5数据云底高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分析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白天的云底高度整体低于夜间,峰值出现在夜间22:00(北京时间,下同),谷值出现在上午09:00,秋季和冬季的ERA5云底高度月变化与地面观测资料较为一致。基于日变化分析获得的小时平均偏差对ERA5数据的云底高度进行订正和验证,分析发现,2010~2019年间,中国地区的云底高度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中国南部、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域的云底高度相对较低,其中,青藏高原夏季和秋季的云底高度较低,春季和冬季较高,而沙漠地区在四个季节的云底高度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底高度 分布特征 地面观测 ERA5 再分析数据
下载PDF
Observing the air-sea turbulent heat flux on the trajectory of tropical storm Danas
5
作者 Xuehan XIE Xiangzhou SONG +3 位作者 Marilena OLTMANNS Yangang LI Qifeng QIAN Zexun WE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25-1437,共13页
Tropical cyclones constitute a major risk for coastal communities.To assess their damage potential,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ir intensification are needed,which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 Tropical cyclones constitute a major risk for coastal communities.To assess their damage potential,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ir intensification are needed,which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urbulent heat flux(THF).By combining multiple buoy observations along the south north storm track,we investigated the THF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storm Danas(2019)in the East China Sea(ECS)during its complete life cycle from the intensification stage to the mature stage and finally to its dissipation on land.The storm passage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winds of 10-20 m/s and a sea level pressure below 1000 hPa,resulting in a substantial enhancement of THF.Latent heat(LH)fluxes are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speed,with a gradually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of humidity along the trajectory.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to sensible heat(SH)depend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undary layer.Under stable conditions,SH variations are driven by wind speed,while under near-neutral conditions,SH variations are driven by temperature.A comparison of the observed THF and associated variables with outputs from the ERA 5 and MERRA 2 reanalysis products reveals that the reanalysis products can reproduce the basic evol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bserved THF.However,under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variations are poorly captured by ERA 5 and MERRA 2,leading to large LH and SH errors.The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ed and reproduced LH and SH during the passage of Danas amount to 26.1 and 6.6 W/m^(2) for ERA 5,respectively,and to 39.4 and 12.5 W/m^(2) for MERRA 2,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represent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reanalysis products to better predict their intensifi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their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TC) air-sea turbulent heat flux(THF) latent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buoy observation reanalysis product
下载PDF
植被覆盖状况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观测事实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续超 张镱锂 +3 位作者 丁明军 刘林山 王兆锋 高大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3-841,共9页
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观测气温与再分析地表气温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Reanalysis,OMR)分析了植被覆盖状况对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气温OMR趋势值与NDVI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 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观测气温与再分析地表气温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Reanalysis,OMR)分析了植被覆盖状况对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气温OMR趋势值与NDVI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差(NDVI小于0.1)的区域地表升温较为显著,气温OMR趋势值超过0.2℃/10a,而植被覆盖度高(NDVI大于0.5)的区域气温OMR趋势值则变化不大,甚至出现降温.气温OMR趋势值对植被的季节变化还有着敏感的响应.不同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同,预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需要考虑植被覆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气温 NDVI omr方法 观测资料 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及土地用途改变对区域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敏 汤剑平 许春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9-691,共13页
基于经过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前后1979-2003年中国东部地区130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常规观测资料,利用研究区域内气象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The NationalCenters for Atmospheric Prediction and the National Cent... 基于经过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前后1979-2003年中国东部地区130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常规观测资料,利用研究区域内气象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The NationalCenters for Atmospheric Prediction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t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温度变化趋势的差值,本文定量考察了研究区域内城市化及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订正后的台站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比订正前更具合理性.城市化及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造成了研究区域内城镇气象站点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的上升,其中日最低温度的上升程度大于日最高温度,从而导致了日较差温度的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城镇气象站点的日平均和最低温度明显上升.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是区域温度变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季节,但却是城市化及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贡献最小的季节,对研究区域温度气候趋势贡献最大的季节为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城市化 土地利用类型改变 均一性 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对重庆夏季高温炎热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白莹莹 程炳岩 +3 位作者 王勇 张焱 向波 唐晓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利用重庆17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重庆夏季高温炎热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代表站沙坪坝高温和炎热日数呈减少趋势,与邻近的郊区呈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可能原因,沙坪坝日... 利用重庆17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重庆夏季高温炎热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代表站沙坪坝高温和炎热日数呈减少趋势,与邻近的郊区呈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可能原因,沙坪坝日最高气温升温较郊区缓慢,相对湿度增加,均呈现较为显著的城市化效应,说明沙坪坝夏季高温和炎热日数与邻近郊区明显趋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郊最高气温的变化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城区炎热日数的变化与郊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也说明沙坪坝炎热日数的减少不是大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造成的,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利用OMR方法分析了重庆都市圈观测气温与NNR气温的差异,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增温影响,且以最低气温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对最高气温的影响则为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重庆 夏季 高温炎热 omr方法
下载PDF
多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朱智 师春香 +2 位作者 张涛 朱晨 孟现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4-624,共11页
利用1979-2010年中国805个站点的逐日地表温度观测资料与ERA-Interim、ERA-Interim/Land、JRA-55、NCEP/NCAR和NCEP/DOE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对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特征来... 利用1979-2010年中国805个站点的逐日地表温度观测资料与ERA-Interim、ERA-Interim/Land、JRA-55、NCEP/NCAR和NCEP/DOE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对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JRA-55资料与观测资料最为接近;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东部地区的适用性好于西部地区,且均不能很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西部地区的地表温度分布.从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来看,五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虽然可以描述地表温度变化趋势,但均存在低估现象,且低估现象随着地表温度的增加变得更加严重.在地表温度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交接的时间段,可以使用再分析资料作为地表温度均一化的参考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观测资料 再分析资料 适用性分析
下载PDF
对三套再分析资料中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量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建 宇如聪 +1 位作者 陈昊明 原韦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共9页
以中国台站降水为参照,评估分析了三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ERA和JRA)对中国夏季降水场的再现能力。结果显示,三套资料均能基本再现夏季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征,亦能较好刻画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N... 以中国台站降水为参照,评估分析了三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ERA和JRA)对中国夏季降水场的再现能力。结果显示,三套资料均能基本再现夏季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征,亦能较好刻画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NCEP资料在青藏高原东坡存在一个虚假降水中心,且对中西部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季节内演变特征再现能力较差;ERA资料降水量系统性偏小,且不能合理描述中西部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JRA资料高估了华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三套资料均存在高估弱降水、低估强降水的问题。对日降水量≥0.1 mm的降水事件进行TS、BS评分,三套资料的TS评分在0.6左右,BS评分在1.5左右;随着参与评分的降水等级的提升,两项评分都迅速下降,三套资料对暴雨的预报评分都非常低。通过分析可了解当前较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在基本真实的环流场强迫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预报能力,认识模式中物理参数化过程导致的模拟偏差,为模式发展和评估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再分析资料 台站资料
下载PDF
中国区域ERA-40、NCEP-2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初步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26
11
作者 赵天保 符淙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2,共19页
再分析资料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再分析资料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可信度能够影响到研究结果。作者就中国区域的月平均地表(2 m)气温和降水两种基本气候变量在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上对ERA-40和NCEP-2与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 再分析资料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再分析资料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可信度能够影响到研究结果。作者就中国区域的月平均地表(2 m)气温和降水两种基本气候变量在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上对ERA-40和NCEP-2与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对两套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检验。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基本上都能反映出中国区域的温度场和降水场的时空分布,尽管在中国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差异比较较大;再分析资料在东部地区的可信度高于西部,温度场的可信度要高于降水场,ERA-40可信度要高于NCE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可信度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夏季再分析资料高空变量可信度的检验 被引量:26
12
作者 韦芬芬 汤剑平 王淑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3-397,共15页
利用全球探空资料(IGRA)对1989—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NCEP和美国能源部(DOE)再分析资料、NCEP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日本气象厅25年再分析资料(JRA-25)、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再分... 利用全球探空资料(IGRA)对1989—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NCEP和美国能源部(DOE)再分析资料、NCEP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日本气象厅25年再分析资料(JRA-25)、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现代回顾性再分析资料(MERRA)的高空变量在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再分析资料对中高层位势高度和温度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其EOF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观测吻合也较好;再分析资料的绝对湿度值较观测结果要偏大,其中MERRA与观测最为接近.再分析资料不能很好地反映经向风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及年际变化特征,EOF的时空模态和观测偏离也较大.总体而言,NCEP/NCAR、NCEP/DOE及NCEP/CFSR对这些变量的再现能力较JRA-25、ERA-Interim和MERRA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高空变量 可信度
下载PDF
水文气象信息概述:观测、融合与再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自江 曹丽娟 +3 位作者 廖捷 谷军霞 张涛 潘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高质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是开展气象和水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本支撑。以降水等水分循环基本要素为重点,简要概述部分单源的观测数据集、二维/三维的融合分析产品和多维的再分析产品的研发进展,及其在水文... 高质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是开展气象和水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本支撑。以降水等水分循环基本要素为重点,简要概述部分单源的观测数据集、二维/三维的融合分析产品和多维的再分析产品的研发进展,及其在水文气象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气象和水文数据是地球系统中水分循环的最重要体现,二者的有效汇聚和协同质量控制,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在地球系统模式各分量中的应用;经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同化分析形成的多尺度、高精度、高时效、时空连续的格点化分析场,是智能网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零时刻”起点,已经成为无缝隙预报业务的组成部分;经过历史数据同化分析产出的长序列大气、陆面等再分析产品,是气候变化演变评估和监测的重要保障,其应用价值远超观测数据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观测 质量控制 数据融合分析 再分析
下载PDF
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12
14
作者 赵天保 艾丽坤 冯锦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 (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 ,在很多气候模拟和预测研究中都被作为区域气候模式的驱动场和初始场资料 ,并用来检验模拟结果的。作者通过对NCEP的 2种再分析资料NCEPI和NCEPII与中国台站观测资...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 (NCAR)的全球再分析资料 ,在很多气候模拟和预测研究中都被作为区域气候模式的驱动场和初始场资料 ,并用来检验模拟结果的。作者通过对NCEP的 2种再分析资料NCEPI和NCEPII与中国台站观测资料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总量进行相互插值 ,分析和比较了NCEPI、NCEPII再分析值与中国区域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以及 2种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差异。从结果可以看到 ,NCEP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温度较观测值普遍偏低 ,而月降水总量较观测值则偏高 ;就季节变化而言 ,NCEP再分析值在夏季和年平均模拟的较好 ,冬季较差。同时可以看到 ,在温度和降水方面NCEPII较NCEPI都有所改进 ,尤其在中国东部地区 ,改进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再分析资料 站点观测资料 资料比较分析 月平均温度 月降水总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的总云量——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同化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2
15
作者 王可丽 江灏 陈世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了解云的气候学特征 ,对于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而良好的资料质量是其前提和保障。为了充分了解地面观测总云量、卫星反演总云量和资料同化总云量这三种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利用 1984— 1990年的青藏高原... 了解云的气候学特征 ,对于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而良好的资料质量是其前提和保障。为了充分了解地面观测总云量、卫星反演总云量和资料同化总云量这三种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利用 1984— 1990年的青藏高原地面测站的总云量资料、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中的ISCCP C2总云量资料和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资料 ,对比分析了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ISCCP C2总云量与地面观测总云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它们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空间分布形势相似、年变化和年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在量值上的差异主要源于探测手段的不同 ;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在青藏高原地区有其固有的缺陷 ,除夏季之外在高原中部地区始终有一个异常的强高值中心 ,由此导致其对时空分布特征和量值的描述与ISCCP C2和地面观测值相差较大 ,因此在有关青藏高原的研究中不宜直接或单独使用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总云量 地面观测 ISCCP-C2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空间分布 卫星反演
下载PDF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纳木错流域湖泊/冰川区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3 位作者 李潮流 张强弓 李茂善 刘景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3,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47°N、90.65°E,5800m)和纳木错站(30.77°N、90.99°E,4730m)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资料,与同期NCEP/NCAR再分析...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47°N、90.65°E,5800m)和纳木错站(30.77°N、90.99°E,4730m)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资料,与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再分析资料在纳木错流域湖泊/冰川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扎当冰川垭口和纳木错站气压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好于气温,相对湿度稍差;扎当冰川垭口气压和相对湿度再分析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冬季偏大,夏季偏小,气温则相反。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再分析资料在冰川区的可信度好于湖泊区,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地面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在应用到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时应考虑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实测气象资料 纳木错
下载PDF
云南地区GPS探测与3类再分析可降水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菊章 孙绩华 +1 位作者 李建 徐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0-1489,共10页
利用云南7站的GPS水汽探测资料、美国NCEP/NCAR、NCEP/DOE和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云南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的7个GPS探测站点上,3类再分析资料和GPS探测值均能较好地再现年平均可降水量由南... 利用云南7站的GPS水汽探测资料、美国NCEP/NCAR、NCEP/DOE和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云南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的7个GPS探测站点上,3类再分析资料和GPS探测值均能较好地再现年平均可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在月平均可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中也表现出一致的单峰型变化特征,但再分析资料对各月平均可降水量数值大小的估算总体上要小于GPS探测值。在雨季GPS探测资料和3类再分析资料能够反映可降水量的季节内变化特征,但再分析资料对雨季开始期可降水量由南向北推进过程的描述不如GPS探测资料精细。JRA-25可降水量资料与GPS探测值在短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变化,明显优于其他两类再分析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GPS水汽探测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NCEP/DOE再分析资料 JRA-25再分析资料 可降水量
下载PDF
近30年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蒸散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霞 李明星 马柱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67,共17页
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相互作用的变化,水分平衡变化导致极端旱涝事件频发。地表蒸散是能量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1982~2011年FLUXNET-MTE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全球... 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相互作用的变化,水分平衡变化导致极端旱涝事件频发。地表蒸散是能量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1982~2011年FLUXNET-MTE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典型区域的变幅、趋势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半干旱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小于300 mm。冬季蒸散量最小,夏季最大且变率也最强。1990年代前后,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变,暖季的年代际差异尤为明显。(2)近30年来,东半球干旱半干旱区蒸散量呈增加趋势,西半球呈减小趋势。典型区域来看,南非呈显著增加趋势[25.14 mm(10 a)-1],美国西南部呈显著减小趋势[-19.86 mm(10 a)-1];萨赫勒、中国北部和澳大利亚呈增加趋势,阿根廷及智利南部呈减小趋势。(3)蒸散变化与温度、降水的变化联系密切,三者具有相似的年循环变化,但三者间相关性在干旱半干旱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FLUXNET-MTE 观测资料 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 区域对比
下载PDF
应用探空观测资料评估几类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 被引量:57
19
作者 赵天保 符淙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4-648,共15页
通过与中国8个不同区域温度场和高度场的探空观测资料相比较发现,ERA-40、NCEP/NCAR和NCEP/DOE等再分析资料所描述的温度场和高度场产品的平均值以及年际变化特征等与观测结果的差异均在夏季比较明显,尤其1970年代以前在中国的西部和西... 通过与中国8个不同区域温度场和高度场的探空观测资料相比较发现,ERA-40、NCEP/NCAR和NCEP/DOE等再分析资料所描述的温度场和高度场产品的平均值以及年际变化特征等与观测结果的差异均在夏季比较明显,尤其1970年代以前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差别较为显著。其中,温度场的差别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上层;高度场的绝对偏差也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上层,而它们在年际变化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上的差别则反映在对流层中、下层,特别是NCEP/NCAR对流层中、下层的夏季高度场在1970年代以前存在着过于明显的"低压"现象,从而夸大了很多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就大多数地区而言,ERA-40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相对较好的适用性,特别是在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中要明显好于NCEP/NCAR。研究还表明,NCEP/DOE与NCEP/NCAR在大多数地区除了在均值上有所不同外,它们的年际变化特征则并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高空观测资料 适用性评估 比较与分析
下载PDF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压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天保 华丽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9,共10页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以及NCEP/DOE再分析地表气压产品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不同季节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几种再分析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具有...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以及NCEP/DOE再分析地表气压产品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不同季节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几种再分析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小而夏季大、东部地区小而西部地区大;同时还发现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均与观测资料有相对较大的差别,特别是NCEP/NCAR在70年代以前的夏季气压值过于偏低,从而夸大了很多地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比而言,ERA-40地表气压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在中国大多数地区要优于NCEP/NCAR再分析产品,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分析还表明,NCEP/DOE虽与观测资料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却与另外两种再分析产品有着较为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气压 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