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obturator nerve: Gross anatomy
1
作者 Sophia Anagnostopoulou Ioannis Mavridis 《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3年第3期62-66,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anatomy(formation, course, relationships and branching pattern) of the obturator nerve in detail.METHOD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500 adult human formalin-embalmed cadavers, 342 males and 158 females.... AIM: To study the anatomy(formation, course, relationships and branching pattern) of the obturator nerve in detail.METHOD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500 adult human formalin-embalmed cadavers, 342 males and 158 females. We studied the anatomical formation, course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obturator nerve within the lesser pelvis before the obturator canal. Finally,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obturator nerve was examined.RESULTS: We found numerous anatomical variation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obturator nerve, its division into two main branches, its articular branches, its intrapelvic branches for the periosteum of the pubic bone, and also the number of its muscular divisions and its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to the obturator externus muscle and obturator artery. We found that fibers from the L3 and L4 spinal nerves are standard components of the obturator nerve. The main trunk of the obturator nerve divides into anterior and posterior branches, within the pelvis in 23.30%, within the obturator canal in 52.30% and extrapelvic in 24.35% of cases. The anterior branch of the obturator nerve supplies three muscular branches in 67.10%, two muscular branches in 28.94% and four muscular branches in 3.94% of the cases.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the obturator nerve supplies two muscular branches in 60.52%, three muscularbranches in 19.07%, one muscular branch in 14.47% and four muscular branches in 5.92% of cases.CONCLUSION: We present a gross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human obturator nerve based on a remarkably large number of cases as well as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ARTICULAR BRANCHES LUMBAR PLEXUS MUSCULAR BRANCHES obturator nerve
下载PDF
Combined Sciatic, Femoral, and Obturator Nerve Blocks for Ankle Surgery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Ju Hyun Lee Hyun Su Shin +2 位作者 Ki Yoon Kim Ji Seon Jeong Justin Sangwook Ko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7年第8期203-209,共7页
We report a patient with 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undergoing 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due to Charcot joint.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AH, the risks of anesthesia, surgery, an... We report a patient with 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undergoing 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due to Charcot joint.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AH, the risks of anesthesia,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till remain high. A 46-year-old female was presented with severe PAH an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requiring hemodialysis three times a week. Ultrasound-guided sciatic, femoral, and obturator nerve blocks were performed with 0.5% levobupivacaine 15 ml, 10 ml, and 5 ml, respectively. All the blocks were successful, and the patient underwent uneventful anesthesia and surgery. In additio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lasted for 15 h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D 5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ultrasound-guided sciatic, femoral, and obturator nerve blocks are valuable alternative to the general or neuraxi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nerve BLOCK obturator nerve BLOCK SCIATIC nerve BLOCK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ULTRASOUND-GUIDED
下载PDF
Obturator nerve impingement caused by an osteophyte in the sacroiliac joint:A case report
3
作者 Man-Di Cai Hua-Feng Zhang +2 位作者 Yong-Gang Fan Xian-Jun Su Lei Xi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5期1168-1174,共7页
BACKGROUND Cases of obturator nerve impingement(ONI)caused by osteophytes resulting from bone hyperplasia on the sacroiliac articular surface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This paper presents such a case in a patient in wh... BACKGROUND Cases of obturator nerve impingement(ONI)caused by osteophytes resulting from bone hyperplasia on the sacroiliac articular surface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This paper presents such a case in a patient in whom severe lower limb pain was caused by osteophyte compress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on the obturator nerve.CASE SUMMARY A 65-year-old Asian man presented with severe pain and numbness in his left lower limb,which became aggravated during walking and showe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left lower limb had decreased and that the passive knee flexion test result was positive.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3D reconstruction showed a large osteophyte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lower part of the left sacroiliac joint.The result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peripheral neuropathy.A CT-guided obturator nerve block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everity of pain in this patient.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ings,ONI caused by the osteophyte in the sacroiliac joint was diagnosed.This patient underwent an operation to remove the bone spur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After therapy,the patient's pain and numbnes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The last follow-up was performed 6 mo after the operation,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without other complications,returned to work,and resumed his normal lifestyle.CONCLUSION Osteophytes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can cause ONI,which leads to symptoms including severe radiative pain in the lower limb in patients.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is disease should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Surgical excision of osteophyt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no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turator nerve impingement OSTEOPHYTE Sacroiliac joi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佳 周红梅 胡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闭孔神经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髂筋膜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膀胱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司马靓杰 苗亚飞 +2 位作者 麻黎斯 刘稳 司建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965-968,97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膀胱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9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咪...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膀胱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9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前(T1)、麻醉后20 min(T2)、麻醉后40 min(T3)、术后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Steward苏醒评分、意识状态OAAS评分(OAAS)]及咪达唑仑使用剂量。结果随着T1、T2、T3、T4时点推移,两组HR、MA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T2、T3、T4时点H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eward苏醒评分、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咪达唑仑剂量为5~10 mg,平均(7.64±1.23)mg;观察组咪达唑仑剂量为5~8 mg,平均(6.65±0.55)mg。观察组咪达唑仑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3,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可提高膀胱癌手术患者苏醒质量,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 咪达唑仑 苏醒质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李岩 王雅楠 +2 位作者 张亮 田翠丽 赵建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闭孔神经阻滞(ONB)联合瑞马唑仑麻醉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闭孔神经反射(ONR)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100例,根据ONB方式的不同将...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闭孔神经阻滞(ONB)联合瑞马唑仑麻醉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闭孔神经反射(ONR)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100例,根据ONB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椎管内麻醉+传统ONB麻醉)50例,超声组(椎管内麻醉+超声引导下改良ONB联合瑞马唑仑麻醉)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ONR发生情况、并发症、麻醉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ONB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给药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时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aO 2)升高(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术中ONR、膀胱出血发生率降低,术后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ONB联合瑞马唑仑麻醉可有效改善TURBT术围术期指标,减少术中ONR、膀胱出血,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闭孔神经阻滞 瑞马唑仑 闭孔神经反射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邹夏禹 陈海铭 +2 位作者 陈梓文 杜杰强 张锐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826-282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对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对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ONB+喉罩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后6、12、24 h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2 h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Col)水平。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两组膀胱出血、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手术并发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2 h的血清E、NE及Co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手术后3 d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ONB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应激反应轻,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闭孔神经阻滞 膀胱肿瘤 疼痛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体位摆放前应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胜标 蔡健 +2 位作者 臧庆叔 郝磊 宋晓乾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前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91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体位摆放前镇痛方法不同分为2组,ONB组45例采用超声引导...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前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91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体位摆放前镇痛方法不同分为2组,ONB组4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联合Dex镇痛,FICB组46例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Dex镇痛。比较2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入室时(T0)、摆放体位前(T1)、摆放体位时(T2)镇痛效果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T1、T2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不良反应及阻滞后等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FICB组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后等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ONB组短(P<0.05,P<0.01)。2组T1、T2时数字等级量表(NRS)分值均较T0时明显降低,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且T2时FICB组NRS分值较ONB组低,OAA/S分值较ONB组高(P<0.05)。2组T1、T2时HR、MAP均较T0时明显降低,且T2时FICB组HR、MAP均较ONB组低(P<0.05)。2组T2时血清IL-6、TNF-α、MDA水平均较T1时升高,但FICB组均较ONB组低,2组T2时血清SOD水平均较T1时降低,但FICB组均较ONB组高(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前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Dex镇痛效果较好,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疼痛程度,且能缩短患者阻滞后等待手术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体位 髂筋膜间隙阻滞 闭孔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麻醉和镇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露 吴顺理 +2 位作者 吕艳 陈展 伍庄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腹股沟远端入路闭孔神经阻滞(ONB)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ONB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行TURB...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腹股沟远端入路闭孔神经阻滞(ONB)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ONB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行TURBT的患者共32例,术前影像学或内镜检查评估膀胱肿瘤均位于膀胱侧壁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支配区域,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18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S组)14例。对比两组患者每侧ONB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ONB成功率、术中ONB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U组患者均为1次穿刺成功;S组患者有8侧为1次穿刺成功,10侧为2次及以上穿刺成功,其中1例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ONB操作时间显著低于S组(P<0.05)。U组有1例术中出现轻度闭孔神经反射;S组有8例术中出现轻度闭孔神经反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痛性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结论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ONB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腹股沟远端入路ONB定位更准确、穿刺次数少、操作时间短且阻滞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闭孔神经阻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下载PDF
两种入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腺癌远端直肠离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岩 豆发福 +2 位作者 杨晓晔 沈振 周亚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6期65-70,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腺癌远端直肠离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经闭孔神经前入路远端直肠离断的直肠癌根治术,B组采用腹...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腺癌远端直肠离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经闭孔神经前入路远端直肠离断的直肠癌根治术,B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拔出导尿管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为Ⅰ级的多于B组,术后肛门功能(Kirwan分级)优于B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闭孔神经前入路远端直肠离断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腺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促进胃肠动力,保留肛门功能,减轻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闭孔神经前入路 远端直肠离断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余娟 赵林 +2 位作者 陈阳峰 袁亚锋 李会力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利完成TKA,对照组术后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闭孔神经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12
作者 汪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穿刺前(T0)、穿刺后10 min(T1)、手术切皮时(T2)、术后5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点[术前(t0)、进入手术室后(t1)、转侧卧位时(t2)、术后1 d(t3)]的疼痛[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麻醉前后的疼痛介质指标[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T0时的HR、RR、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HR、R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的CPO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CPO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5-HT、PGE_(2)、S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5-HT、PGE_(2)、SP水平分别为(0.51±0.08)μmol/L、(26.53±2.19)ng/ml、(52.36±2.88)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76±0.12)μmol/L、(50.29±3.27)ng/ml、(98.49±5.7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运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麻醉效果更确切,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血流动力学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不同膀胱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13
作者 刘玉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比较双极和单极经尿道外侧壁膀胱癌切除术(TURBT)在闭孔神经阻滞(ONB)下治疗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围手术期结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侧壁原发膀胱癌患者200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 目的比较双极和单极经尿道外侧壁膀胱癌切除术(TURBT)在闭孔神经阻滞(ONB)下治疗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围手术期结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侧壁原发膀胱癌患者200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以双极TUR(B-TURBT)治疗,对照组予以单极TUR(M-TURBT)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结果(包括闭孔神经反射、肌肉组织取样和热组织损伤、血红蛋白减少、钠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导管插入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心肺脑意外、吻合口狭窄、肾积水和活动性血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肌肉组织取样率和热组织损伤率比较,P>0.05;两组血红蛋白减少、钠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导管插入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侧壁原发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M-TURBT和B-TURBT均可通过脊髓麻醉联合ONB安全有效地实施。但是,M-TURBT患者术后导管插入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在外侧壁原发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更推荐B-TU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闭孔神经阻滞 经尿道外侧壁膀胱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学与骨骼肌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李庆雯 石田寅夫 +5 位作者 郭义 桝田文八 马东明 李桂兰 王芬 王广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骨骼肌肌电图(EMG)的影响,寻找较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 Hz和100 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每次...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骨骼肌肌电图(EMG)的影响,寻找较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 Hz和100 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每次治疗1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时间为20 w。以神经纤维银染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Biopac多导电生理仪,测定腓肠肌EMG。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功能的恢复,其中以5 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不同频率 肌电图 骨骼肌 组织形态学变化 大鼠 神经损伤再生 电针刺激 神经再生室 “足三里” 100Hz 超微结构观 失神经支配 再生过程 电针参数 治疗时间 神经纤维 电生理仪 治疗效果 对照组 三阴交 治疗组
下载PDF
股神经与闭孔神经肌支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来清 宿宝贵 +2 位作者 斯恒 张家珍 韩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为大腿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6具(共72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②股神经... 目的:为大腿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6具(共72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②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大腿的1段和2段;③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讨论了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卢悦淳 孙健 +2 位作者 高春霖 吕国义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及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ONB 的可行性及先进性。方法需行 ONB 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39-77岁,BMI 19-30 kg/m2,...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及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ONB),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ONB 的可行性及先进性。方法需行 ONB 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39-77岁,BMI 19-30 kg/m2,随机均分为神经刺激仪组(S 组)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 组),S 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典入路行 ONB;US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 ONB。神经阻滞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中最高 VAS 评分、穿刺一针成功率、穿刺内收肌收缩时间间隔、穿刺次数、穿刺深度、阻滞后大腿内收肌力、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 ONB 成功率、阻滞后大腿内收肌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针成功率 US 组明显高于 S 组(P 〈0.01);US 组最高 VAS 评分明显低于,穿刺内收肌收缩时间间隔明显短于,诱发收缩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深度明显浅于 S 组(P 〈0.05)。结论与经典入路神经刺激仪引导下 ONB 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 ONB 定位更准,操作更快,患者痛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闭孔神经阻滞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下载PDF
闭膜管及闭孔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成立 党瑞山 +5 位作者 纪荣明 朱吉林 汪立鑫 黄瀛 杨堃 吕裕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1.闭膜管为长约19.59±1.08mm的骨-筋膜-肌性管道,它的外口在耻骨结节下方36.41±1.15mm、股动脉内侧36.87±1.12mm。2.闭孔神经在入小骨盆前主要在骶髂关节线内侧上行,毗邻髂内静脉。入小骨盆后在其上口边缘下方12.23±... 1.闭膜管为长约19.59±1.08mm的骨-筋膜-肌性管道,它的外口在耻骨结节下方36.41±1.15mm、股动脉内侧36.87±1.12mm。2.闭孔神经在入小骨盆前主要在骶髂关节线内侧上行,毗邻髂内静脉。入小骨盆后在其上口边缘下方12.23±0.84mm处贴骨盆侧壁前行,邻近膀胱外侧壁,入团膜管后紧贴耻骨上支下面的闭孔沟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闭孔神经 闭膜管 解剖
下载PDF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焱 郑少强 +2 位作者 刘雪冰 张伟 张文超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 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 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神经传递阻滞 闭孔神经 超声检查 膝关节 镇痛
下载PDF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明智 龚捷音 +2 位作者 阮宁 石铮 林永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手术同时解剖喉返神经177侧次,其中42例因双侧甲状腺手术而行双侧喉返神经解剖。结果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在切除甲状腺范围包含背侧腺体时。甲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损伤率为1.9%;乙组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损伤率为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切除背侧腺体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外科学 喉返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喉返神经/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军 袁贤瑞 +2 位作者 奚健 丁锡平 姜维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14-216,I007,共4页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0 .9)mm ,上下方向管径 (1.1± 0 .2 )mm ;鼓室段长 (11.7± 1.5 )mm ,水平方向管径 (1.4± 0 .1)mm ,两段成角 71.0°± 11.7° ;垂直段长 (13.9± 1.8)mm ,前后方向管径 (1.6± 0 .2 )mm ,与水平段成角 10 6 .6°± 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 :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 ,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 ;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 ;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 (15 .0± 1.3)mm。结论 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 ,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学 组织学 显微外科手术 经岩骨入路 颞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