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微功耗海底地震仪研制 被引量:35
1
作者 游庆瑜 刘福田 +1 位作者 冉崇荣 王广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用于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高频微功耗海底地震仪研制情况 .高频海底地震仪的仪器舱和水声释放器单球一体化总体结构设计 ,提高谐振频率和耦合频率 .采用先进的 32位单片机技术 ,系统...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用于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高频微功耗海底地震仪研制情况 .高频海底地震仪的仪器舱和水声释放器单球一体化总体结构设计 ,提高谐振频率和耦合频率 .采用先进的 32位单片机技术 ,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微功耗 (<30 0mW)和宽工作频带 (2~ 10 0Hz)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微功耗
下载PDF
MC1微功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被引量:11
2
作者 游庆瑜 刘福田 冉崇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数字地震记录设备———MC1微功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系统功耗小于 30 0mW ,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 ,非常适合于天然地震的野外流动观测 ,也可应用在人工地震和工程地震等其他领域 .
关键词 数字地震仪 微功耗 宽频带 野外流动观测
下载PDF
漂浮式微型波力发电装置原理与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苏毅 张涛 +1 位作者 张镇 林梅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2,共4页
为了满足偏远岛屿小功率用电保障需求,根据波浪能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漂浮式微型波力发电装置。利用重锤惯性定心原理,建立浮动"机架",解决漂浮体内部相对固定问题;采用机-电直接转换系统,提高波浪能的利用效率;研究系统的原理... 为了满足偏远岛屿小功率用电保障需求,根据波浪能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漂浮式微型波力发电装置。利用重锤惯性定心原理,建立浮动"机架",解决漂浮体内部相对固定问题;采用机-电直接转换系统,提高波浪能的利用效率;研究系统的原理与结构,分析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主要运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漂浮式微型波力发电装置具有结构原理新颖、传动效率高、传动质量好与轻巧便携等优点。该研究为漂浮式微型波力发电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装置 漂浮式 波力发电 波浪能
下载PDF
深海微流发电系统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应元 袁日 +1 位作者 李小涛 陈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3-878,共6页
深海微流发电系统采用辅助启动及非接触传动等技术,将深海超低流速海流动能转化为电能最终为深海仪器设备提供电能补充。发电机系统原理样机经实验室及拖曳水池试验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能在0.1 m/s流速下可靠地发出电能,其原理的正确性及... 深海微流发电系统采用辅助启动及非接触传动等技术,将深海超低流速海流动能转化为电能最终为深海仪器设备提供电能补充。发电机系统原理样机经实验室及拖曳水池试验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能在0.1 m/s流速下可靠地发出电能,其原理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得到全面验证,为工程样机的研制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 海洋能 发电 深海 机械储能
下载PDF
海底地震观测的非接触连接器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冬 朱小毅 +7 位作者 薛兵 邢成 杨晨光 金子迪 周银兴 李江 陈全胜 康继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为了将有缆式海底地震仪连接到海底观测网,以便向地震仪提供电能并传输数据,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水下连接器设计,并对该设计进行功能验证。非接触式连接器利用电磁耦合原理,采用特殊电磁线圈传输电能和信号,通过控制电能和信号传输的频谱... 为了将有缆式海底地震仪连接到海底观测网,以便向地震仪提供电能并传输数据,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水下连接器设计,并对该设计进行功能验证。非接触式连接器利用电磁耦合原理,采用特殊电磁线圈传输电能和信号,通过控制电能和信号传输的频谱分布来避免二者传输时的相互干扰。实验给出连接器的电磁线圈设计以及硬件电路设计,并通过实验测试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连接器 电能 信号 电磁耦合
下载PDF
潮汕坳陷地壳结构探测初步成果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嘹亮 张志荣 +1 位作者 阎贫 罗文造 《南海地质研究》 2003年第1期62-67,共6页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系统与海底地震仪同步联合作业技术,在潮汕坳陷采集了228km多道反射地震资料和5个海底地震仪(OBS)站位的地震数据。多道地震剖面显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初步分析认为,上构造...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系统与海底地震仪同步联合作业技术,在潮汕坳陷采集了228km多道反射地震资料和5个海底地震仪(OBS)站位的地震数据。多道地震剖面显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初步分析认为,上构造层为新近系-第四系,中构造层为下白垩统,下构造层为上三叠统到下侏罗统。OBS记录到了包括莫霍面在内的地震波,可以识别地壳内沉积层、上地壳层、下地壳层等多个层位的折射波地震相。莫霍面深度自北往南减小,在200m水深线附近为27km,至2000m水深线附近为14km。多道地震记录与海底地震仪记录相结合,可以控制从海底到莫霍面的地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潮汕坳陷 长排列 大容量震源 海底地震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