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Variability of Air-sea O_(2)Flux in CMIP6:Implications for Estimating Terrestrial and Oceanic Carbon Sinks 被引量:1
1
作者 Changyu LI Jianping HUANG +4 位作者 Lei DING Yu REN Linli AN Xiaoyue LIU Jiping HU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271-1284,I0024-I0026,共17页
Th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O_(2)concentrations and related oxygen budget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terrestrial and oceanic carbon uptake.However,a discrepancy remains in assessments of O_(2)exchange between ocean... Th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O_(2)concentrations and related oxygen budget have been used to estimate terrestrial and oceanic carbon uptake.However,a discrepancy remains in assessments of O_(2)exchange between ocean and atmosphere(i.e.air-sea O_(2)flux),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uncertainties in the O_(2)-based estimations of the carbon uptake.Here,we explore the variability of air-sea O_(2)flux with the use of outputs from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The simulated air-sea O_(2)flux exhibits an obvious warming-induced upward trend(~1.49 Tmol yr−2)since the mid-1980s,accompanied by a strong decadal variability dominated by oceanic climate modes.We subsequently revise the O_(2)-based carbon uptakes in response to this changing air-sea O_(2)flux.Our results show that,for the 1990−2000 period,the averaged net ocean and land sinks are 2.10±0.43 and 1.14±0.52 GtC yr−1 respectively,overall consistent with estimates derived by 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GCP).An enhanced carbon uptake is found in both land and ocean after year 2000,reflecting th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cycle under human activities.Results derived from CMIP5 simulation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allow for comparisons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oxygen dataset on carbon uptake esti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ea O_(2)flux carbon budget land and ocean carbon sinks CMIP6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modeling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s with GEOS-Chem using different ocean carbon fluxes
2
作者 ZHANG Shan TIAN Xiangj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5期343-348,共6页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给人们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本研究对有年际变化的海洋碳通量与气候态的海洋碳通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于碳源汇分布特征的理解。使用有年际变化的海洋碳通量与气候态的...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给人们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本研究对有年际变化的海洋碳通量与气候态的海洋碳通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于碳源汇分布特征的理解。使用有年际变化的海洋碳通量与气候态的海洋碳通量分别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GEOS-Chem模拟2008至2010年间全球CO2浓度,并将模拟值与9个观测站点CO2浓度比较,以探究海洋碳通量的年际变化对模型模拟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拟结果在全年的南半球差异较大,而在四个季节中秋季的差异最大。与观测对比得到有年际变化的海洋碳通量模拟的CO2浓度更接近观测资料,模拟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CO2浓度 GEOS-Chem模型 海洋碳通量
下载PDF
贝藻养殖碳汇过程、机制与增汇模式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田 苏洁 +1 位作者 邵魁双 樊景凤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海水养殖第一大国,贝藻养殖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养殖贝藻能表现出较高的碳汇能力。文章阐述了贝、藻在养殖过程中由生物泵、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泵介导的储碳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 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海水养殖第一大国,贝藻养殖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养殖贝藻能表现出较高的碳汇能力。文章阐述了贝、藻在养殖过程中由生物泵、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泵介导的储碳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种类贝、藻养殖的碳汇能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贝藻多营养层次养殖(IMTA)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碳汇能力以及国内外对贝藻IMTA模式所做的相关研究,并对贝、藻养殖增汇在固碳储碳机制、贝藻养殖模式探究以及政府激励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渔业碳汇 贝藻储碳机制 贝藻IMTA模式
下载PDF
海草床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国旭 张彦浩 +2 位作者 赵祥 姜晶晶 郭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功能 海洋碳汇 碳循环 生物量监测
下载PDF
蓝碳产业的概念研究与发展建议
5
作者 胡秋成 陆佳依 +4 位作者 钱利炜 宋蝶 陈丽君 蒋欣慰 赵建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化发展为导向的产业模式,推动蓝碳与海洋经济、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协同增效。此外,对蓝碳产业门类进行界定,并从4个方向提出蓝碳产业的发展路径,助力我国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产业 海洋碳汇 海洋产业 碳中和 新兴产业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海洋黑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意义
6
作者 夏翠梅 王楠 +3 位作者 刘景昱 王益鹏 郑广金 包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9,共12页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厘清其源汇过程,探讨黑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初步梳理了全球黑碳循环的路径、通量、时间尺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海洋黑碳源汇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及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海洋沉积物是黑碳的巨大储库,储量达569~1380 Pg,黑碳可在海洋沉积物中持续存在数千年,符合当前“碳中和”背景下“有效碳汇”长周转时间这一重要条件;同时,黑碳在环境中的周转循环时间一般长于生物质碳,对全球变暖具有负反馈效应。因此,黑碳入海沉积是一种有效的海洋碳增汇和碳封存手段,可能是实施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与评估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价值和气候意义,认为在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应积极调控生物质燃烧成因的黑碳的生产源头,优化黑碳入海沉积路径和埋藏海域,充分发挥黑碳在海洋负排放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海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黑碳 源汇过程 地质碳汇 海洋
下载PDF
自愿减排机制下海洋碳汇交易的双重效益与影响因素
7
作者 魏震昊 孙国茂 姚中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中国提出由能耗双控(控总量、控强度)转向碳排放双控,彰显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身为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不仅需要以控碳为目标进行强制减排,更需要鼓励广泛“增汇”以实现社会化负排放。作为强制减排市场的有益补充... 中国提出由能耗双控(控总量、控强度)转向碳排放双控,彰显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身为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不仅需要以控碳为目标进行强制减排,更需要鼓励广泛“增汇”以实现社会化负排放。作为强制减排市场的有益补充,自愿减排市场兼顾全民参与和市场运作,两者互补协同、双轮驱动,是未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该研究聚焦海洋碳汇(蓝碳)交易,构建了包含海洋碳汇的DSGE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判断基于自愿减排机制的海洋碳汇交易是否兼顾“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通过敏感性分析,考察双重效益的波动情况;结合福利分析,探索双重效益与社会福利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基于自愿减排机制的海洋碳汇交易能够实现双重效益,其中环境效益更显著。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和适度加大政府补贴后,双重效益波动收敛,有助于海洋碳汇市场的平稳运行,海洋碳汇效率对环境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而碳汇价格对双重效益的影响微弱。③实施海洋碳汇交易后社会福利改善明显,并且海洋产值占比的福利提升效果最显著,政府激励性补贴对福利提升的效果次之,交易价格与碳汇效率对福利的影响较弱。建议进一步强化“海洋强国”“海洋命运共同体”战略实施,加快海洋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碳汇方法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碳汇效率;政府适度提高激励性补贴,通过完善区域性自愿减排市场体系建设,加速推动海洋碳汇市场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交易 自愿减排 DSGE DICE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海洋碳汇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8
作者 屈秋实 蹇斯桧 +1 位作者 陈安国 牛晓耕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海洋作为最大的碳库,研究海洋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海洋经济有重大意义。当前国内外海洋碳汇研究较为零散,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形式梳理海洋碳汇研究态势,在厘清海洋碳汇相关科学概念的... 海洋作为最大的碳库,研究海洋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海洋经济有重大意义。当前国内外海洋碳汇研究较为零散,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形式梳理海洋碳汇研究态势,在厘清海洋碳汇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对海洋碳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碳汇的相关文献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领域的研究已相对深入;(2)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较少,导致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动力不足,且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联系较弱,需进一步加强;(3)当前海洋碳汇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海岸带生态碳汇、碳汇渔业、碳汇养殖、碳汇交易等方面,研究前沿呈现主题融合趋势。同时,结合研究现状和热点,从海洋碳汇研究发展的系统化、多元化和时代化方向出发,预测了海洋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海洋碳汇观测与评估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金明 曲宝晓 +2 位作者 李学刚 袁华茂 段丽琴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92,共16页
由于海洋在吸收大气CO_(2)方面存在巨大潜力,海洋碳汇成为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海洋碳汇的观测与模拟手段,全面总结了碳汇研究的技术动态,并对未来海洋碳汇研究的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受益于13C、14... 由于海洋在吸收大气CO_(2)方面存在巨大潜力,海洋碳汇成为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海洋碳汇的观测与模拟手段,全面总结了碳汇研究的技术动态,并对未来海洋碳汇研究的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受益于13C、14C测定技术和箱式模型的创建,碳同位素示踪法率先实现了对海气CO_(2)交换通量的估算,也为后来海气传输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追踪大气O_(2)含量的组成变化而反演海洋碳汇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尤其适合与陆地碳汇进行对比研究,从地球系统角度阐述海洋碳汇的重要地位。p(CO_(2))现场观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海洋碳汇研究手段,能够有效揭示全球海洋碳汇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式解析海气碳循环过程可定量解析海气碳交换的复杂控制因素,而且极大拓展了海气碳交换研究的时空范畴,丰富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这也正是未来海洋碳汇研究创新发展的关键。在气候变化的框架下深入探索人为活动对海洋碳汇的影响应是未来海洋碳汇研究的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观测 模拟 评估 展望
下载PDF
铁铝假说与海洋铝施肥增汇潜力展望
10
作者 周林滨 黄良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人为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是驱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经济安全等领域均产生了严重威胁。减缓全球变暖势在必行,不仅需要大规模减少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还需要大量部署CO_(2)移除(... 人为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是驱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经济安全等领域均产生了严重威胁。减缓全球变暖势在必行,不仅需要大规模减少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还需要大量部署CO_(2)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技术(又称负排放技术),主动从空气中移除CO_(2)并长期封存,尽快使全球CO_(2)净排放减少为零,达到“碳中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最大的活跃碳库,具有巨大的CO_(2)吸收潜力。基于海洋的CDR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途径,海洋CDR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已成为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海洋CDR的研究认知仍相对较弱,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缓解全球变暖的迫切需求促使海洋碳汇基础理论和海洋CDR研究快速发展,原创性进展不断出现。本文主要综述铁铝假说的理论基础,探讨基于“海洋铝施肥”的CDR发展潜力。铁铝假说认为,铝可增强上层海洋浮游植物固碳,降低生源碳分解速率,提高海洋生物泵效率,增加碳向深海输出、封存,调控海洋碳汇的形成,影响大气中CO_(2)的浓度。与铁一样,铝可能也是影响地球历史时期和现代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通过提高铁的利用效率和向深海碳输出效率,铝可以弥补人工海洋铁施肥的不足,赋予海洋铝施肥成为新型的基于自然碳汇的CDR方法和技术的潜力。作为一种CDR方法,海洋铝施肥尽管具有潜在高效的特点,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概念阶段。本文提出,应当从上层海洋浮游植物固碳、生源碳向深海输出、碳的长期封存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铝增强海洋碳汇的作用机制,完善铁铝假说和海洋铝施肥的理论基础;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检验海洋铝施肥的CDR效能及其潜在环境影响,为基于海洋铝施肥的CDR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二氧化碳移除 负排放 海洋碳汇 铁铝假说 海洋铝施肥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海洋碳汇与碳年龄的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包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自然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海洋是自然碳汇的重要区域,在吸收、转化、埋藏CO_(2)等碳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碳汇格局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清晰地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汇... 自然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海洋是自然碳汇的重要区域,在吸收、转化、埋藏CO_(2)等碳循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碳汇格局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清晰地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汇的意义。本文初步梳理了中国边缘海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碳-14的年龄相关数据,探讨了评估海洋碳汇的关键要素之一:碳的年龄。文章认为碳库年龄尺度与碳汇过程时间是评估海洋碳汇的关键要素。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洋碳库周转时间尺度越长,对实现海洋有效碳汇越有利;而在CO_(2)转化为海洋含碳化合物后,最终埋藏于海底的碳汇过程时间越长,其从碳循环过程中再回到大气中的可能性越大,越不利于快速实现海洋碳汇。本文通过对海洋碳汇时间关键要素的初步分析,为深入理解“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海洋碳汇理论提供了指导意义,为开展人类干预下的海洋碳汇工程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碳汇 中国边缘海 有机碳 碳-14年龄
下载PDF
中国蓝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国际经验、本土创新与路线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39,共14页
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蓝色经济和蓝色增长,加快推进蓝色金融国际进程,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陆续发布海洋生态治理和海洋经济产业中长期规划,重点沿海省... 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蓝色经济和蓝色增长,加快推进蓝色金融国际进程,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陆续发布海洋生态治理和海洋经济产业中长期规划,重点沿海省市也提出了具体政策,为蓝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内部分机构陆续开展本土实践,初步积累了不少经验。加快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蓝色金融发展路径,开创中国蓝色金融发展道路具有战略意义。但是,鉴于国际国内的蓝色金融发展机制及创新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蓝色金融发展尚不成熟,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相对滞后,既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海洋强国“”蓝色伙伴关系”倡议等战略布局,也难以适应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及海洋生态保护治理等高标准、高要求。本文着重梳理国际蓝色金融发展进程、国内地方蓝色金融实践,以及金融机构开展的蓝色金融创新探索等经验,从实际出发,结合国际国内蓝色金融实践提出中国蓝色金融重点发展方向,以及构建蓝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路线设计,并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蓝色金融发展体系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 蓝色经济 蓝色金融 海洋资源 海洋碳汇 海洋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海洋碳汇交易模式与发展机制研究
13
作者 赵媛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8期20-23,共4页
中国海洋碳汇不仅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也具备了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对中国海洋碳汇交易模式构建的主体、原则、运行动力及市场机制展开... 中国海洋碳汇不仅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也具备了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对中国海洋碳汇交易模式构建的主体、原则、运行动力及市场机制展开了分析,同时对其中长期发展机制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碳汇交易 机制 演化
下载PDF
海岸海洋碳循环过程与CO_(2)负排放
14
作者 于雷 李三忠 +1 位作者 索艳慧 王秀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5,共12页
海岸海洋接受大量来自陆源的碳物质和营养盐,涉及大量以碳为中心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碳循环海域;同时,该区域也常发育具有良好圈闭条件的储-盖系统,具有明显的CO_(2)储集潜力。该文以海岸海洋及其下发育的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碳... 海岸海洋接受大量来自陆源的碳物质和营养盐,涉及大量以碳为中心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碳循环海域;同时,该区域也常发育具有良好圈闭条件的储-盖系统,具有明显的CO_(2)储集潜力。该文以海岸海洋及其下发育的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碳物质在海岸海洋中的循环过程、CO_(2)通量的影响因素和海岸海洋沉积盆地的储碳机理。从“双碳”角度,重点论述了海岸海洋在促进CO_(2)负排放方面的意义、促进海洋负碳排放的潜在途径和在沉积盆地的储碳潜力及面临的问题。海岸海洋是重要的碳汇区域之一,高效率的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碳泵是增强海岸海洋CO_(2)负排放的核心过程;同时,海岸海洋沉积盆地中的储-盖系统,不但提供了额外的CO_(2)封存空间,也保障了CO_(2)封存的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抑制海岸海洋中碳物质向CO_(2)转化的进程和保障沉积储层中CO_(2)封存的安全性为主要方向,为CO_(2)负排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蓝色碳汇 CO_(2)负排放 海岸海洋
下载PDF
关于碳汇渔业的思考--以滨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越 魏延亮 +3 位作者 王善武 王晓 尹琳琳 杨蓓蓓 《渔业研究》 2023年第1期96-100,共5页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其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碳汇及碳汇渔业的概...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其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碳汇及碳汇渔业的概念及机制,在赴滨州市沾化区、无棣县及北海经济开发区各养殖企业、海洋牧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了近年来滨州市贝、藻及鱼虾类等渔业的相关数据,进而从海洋渔业资源、养殖模式、海洋牧场及资源修复等方面分析了滨州市碳汇渔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碳汇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发展碳汇渔业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生态养殖 海洋牧场 低碳
下载PDF
欧美海洋景观研究综述
16
作者 刘森 郭小萌 +1 位作者 齐若雯 袁清芸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6期245-247,共3页
文章对欧美地区海洋景观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阐述了欧洲、美洲学者对于海洋景观的定义,根据欧洲有关海洋景观政策的研究,分析总结欧洲海洋景观研究现状。通过美国沿海地区气候对于美洲海洋景观的影响,分析总结美洲海洋景观研究现状。... 文章对欧美地区海洋景观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阐述了欧洲、美洲学者对于海洋景观的定义,根据欧洲有关海洋景观政策的研究,分析总结欧洲海洋景观研究现状。通过美国沿海地区气候对于美洲海洋景观的影响,分析总结美洲海洋景观研究现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将欧洲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北美洲、南美洲海洋景观进行总结,并指出在海洋碳汇背景下欧美海洋景观设计应用展望,以期系统性阐述欧美地区有关海洋景观的相关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景观 欧美 欧洲景观公约 海洋碳汇
下载PDF
海洋碳汇对环境与经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17
作者 郑鹏 贾文静 +1 位作者 赵丽男 冀雪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碳减排,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吸碳主体,是碳汇的重要载体,以我国沿海其中的9个省、自治区海洋渔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碳减排,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吸碳主体,是碳汇的重要载体,以我国沿海其中的9个省、自治区海洋渔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海洋碳汇对环境的影响;并运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海洋碳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9个省、自治区将会在2050年前后实现海洋领域碳中和,海洋碳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可以同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环境 经济 双重红利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中的北极碳汇: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众勇 陈立奇 +1 位作者 CAI Wei-jun WANG Yong-chen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7-865,共9页
由于海冰覆盖,北极碳汇(Arctic Carbon Sink)在全球碳通量预算中经常被忽略或简单处理。但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北极发生快速变化,北极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日趋重要。综合对北极碳汇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北极碳汇的来源、变化以... 由于海冰覆盖,北极碳汇(Arctic Carbon Sink)在全球碳通量预算中经常被忽略或简单处理。但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北极发生快速变化,北极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日趋重要。综合对北极碳汇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北极碳汇的来源、变化以及主要调控因子,评估了北极碳汇现状。探讨了在全球变化中,影响北极碳汇变化的因素及其对未来北极碳汇变化趋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碳通量 碳汇 全球变化 CO2
下载PDF
浅析碳汇渔业所需的碳交易市场规模——基于海洋渔业生产数据的测算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梦璇 田天 马云瑞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7期88-93,共6页
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引导渔民将海水养殖量减少至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水平的长、短期策略。从长期看,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有提高生产技术、改变市场结构和发展碳汇渔业3种策略;从短期看,发展碳汇渔业见效更快。文章利用数值模拟方... 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引导渔民将海水养殖量减少至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水平的长、短期策略。从长期看,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有提高生产技术、改变市场结构和发展碳汇渔业3种策略;从短期看,发展碳汇渔业见效更快。文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测算出为发展碳汇渔业,所需的碳汇市场需求规模为1 480万t。该结果与我国碳汇市场发展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当前我国碳汇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可以有效容纳碳汇渔业所提供的碳汇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海 生态管海 碳汇渔业 碳汇市场需求 海洋渔业
下载PDF
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碳汇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波 唐启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捕捞渔业生物群体的生产活动是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3种基本方式之一,其中,水生植物作为典型的碳汇生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本研究采用碳含量法对1979―2020年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总碳汇和净碳汇进行了评估。总碳汇是通... 捕捞渔业生物群体的生产活动是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3种基本方式之一,其中,水生植物作为典型的碳汇生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本研究采用碳含量法对1979―2020年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总碳汇和净碳汇进行了评估。总碳汇是通过捕捞产量和捕捞群体的碳含量估算捕捞群体的移出碳量,再根据食物网机制和各营养层级的生态转换效率,最终估算摄食的浮游植物碳含量;净碳汇是捕捞移出碳和储存碳之和,可根据占总碳汇的比例计算。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40多年来,我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本研究计算的总碳汇量从1979年的1458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6330万t,2020年下降至4983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524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总碳汇的8倍;净碳汇量从1979年的511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2215万t,2020年下降至1744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183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净碳汇的4倍。针对提高碳汇评估准确性和加强碳汇扩增,文末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捕捞群体 总碳汇 净碳汇 相关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