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its key generic technologies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unzhou Li Juncheng W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In China,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directly obtaining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al,and 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cross sea areas,and it is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s su... In China,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directly obtaining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al,and 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cross sea areas,and it is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forecast of marine environment,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disaster,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In this paper,we summarise the composition,development courses,and present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ree systems of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namely coastal marine automated network station,ocean data buoy and voluntary observing ship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Additionally,we discuss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these in-situ system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key generic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operational in-situ marine monitoring C-MAN station ocean data buoy VOS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chievements in the key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trend
下载PDF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DNA monitoring:standardization,automation,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2
作者 Suxiang Lu Honghui Zeng +2 位作者 Fan Xiong Meng Yao Shunping H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68-1384,共17页
Environmental DNA(eDNA)monitoring,a rapidly advancing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health,offers a noninvasive approach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species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al samples.In... Environmental DNA(eDNA)monitoring,a rapidly advancing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health,offers a noninvasive approach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species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al samples.In this review,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urrent eDNA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is provided,emphasizing the necessity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automation in aquatic ecological monitoring.Furthermore,the intricacies of water bodies,from streams to the deep sea,and the associated challenges they pose for eDNA capture and analysis are explored.The paper delineates three primary eDNA survey methods,namely,bringing back water,bringing back filters,and bringing back data,each with specific advantages and constraints in terms of labor,transport,and data acquisition.Additionally,innovations in eDNA sampling equipment,including autonomous drones,subsurface samplers,and in-situ filtration devices,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onitoring diverse taxa are discussed.Moreover,recent advancements in species-specific detection and eDNA metabarcoding are addressed,highlighting the integration of 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CRISPR-Cas and nanopore sequencing that enable precis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biodiversity.The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NA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in providing nuanced ecological data.Lastly,the review stresses the critical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automation in enhanc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comparability for robust long-term biomonitoring.We propose that the amalgam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represents a paradigm shift in ecological monitoring,aligning with the urgent call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methodology SAMPLER environment BIOmonitoring ecogenomic sensors ocean observation instrument
原文传递
广东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质量与效能分析
3
作者 陈贵美 谭争光 刘锦 《华南地震》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依据流体学科相关评价标准,从广东地下流体观测网观测环境、观测仪器、观测质量和预测应用方面着手,结合地下流体学科台网中心提供的台站网运行监控和质量监控情况,对地下流体观测网每个观测站的观测环境、仪器的运行情况、观测仪器产... 依据流体学科相关评价标准,从广东地下流体观测网观测环境、观测仪器、观测质量和预测应用方面着手,结合地下流体学科台网中心提供的台站网运行监控和质量监控情况,对地下流体观测网每个观测站的观测环境、仪器的运行情况、观测仪器产出的数据的质量及其预测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观测站观测环境满足二类台站居多;观测数据运行率为优秀者占比:水位、水温和氡各为77.8%、63.6%和100.0%;流体仪器数据完整率全部为优秀;预测应用效能井水位和氡均为良好,水温有88.9%为良好。通过评估,较全面地分析了广东地下流体观测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观测网 观测仪器 观测环境 监测效能
下载PDF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4
作者 蔡树群 张文静 王盛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1,共6页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观测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同时指出了海洋观测技术的局限性,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发展海啸、风暴潮和孤立内波等灾害性强海洋动力过程的监测技术和预警研究的迫切性。
关键词 海洋环境 观测技术 观测仪器 进展
下载PDF
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监测效能评估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春国 孔令昌 +2 位作者 杨竹转 樊春燕 陈华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好。有73.5%的观测站的观测环境符合地震井水位观测要求;观测网的运维状态总体趋好,有75%的观测仪器的运行率在95%以上;大部分的水位观测站监测地壳应力变化、地震活动的能力较强。但仍然有些观测站,因观测井先天不足、环境干扰、仪器老化、运维水平低等问题,亟待通过观测环境改造、仪器更新、运维管理培训等措施来提高监测效能。大约有6.5%的观测站因观测环境不合格需要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观测网 观测环境 观测仪器 监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海洋仪器设备的动力环境实验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项南 路宽 +5 位作者 李彦 熊焰 李超 杨磊 宋雨泽 朱晓阳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海洋动力环境实验模拟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制与测试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实验模拟动力环境参数的确定是关键,根据海洋仪器设备(包含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 海洋动力环境实验模拟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制与测试提供模拟的实验环境。实验模拟动力环境参数的确定是关键,根据海洋仪器设备(包含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等)的需求以及我国沿海实际风、浪、流的特征,确定了实验模拟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力环境 实验模拟 海洋监测设备 海洋能开发设备
下载PDF
我国海洋浮标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60
7
作者 戴洪磊 牟乃夏 +1 位作者 王春玉 田茂义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4年第2期118-121,125,共5页
海洋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海洋监测新技术在各海洋国家逐步被重视并发展起来。文章概述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在各主要海洋国家的使用情况;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浮标在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带领下,各沿海省市区近10a来... 海洋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海洋监测新技术在各海洋国家逐步被重视并发展起来。文章概述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在各主要海洋国家的使用情况;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浮标在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带领下,各沿海省市区近10a来在黄渤海、东海、南海海域、以及极地海域布设海洋浮标的情况,包括这些浮标的种类、用途、通信方式、海洋环境监测参数等信息;展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研制和应用正朝向采用高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度、扩大功能、延长工作寿命、方便布放、面向专题领域、向多站位、高密度布放、和全覆盖海域监测方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标 海洋监测 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浮标监测网络
下载PDF
大亚湾倾倒区海洋动力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瑞贞 高会旺 +1 位作者 林端 蔡伟叙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利用对大亚湾海洋倾倒区在9个月倾倒期间的跟踪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接纳疏浚物倾倒期间悬浮物浓度的特征以及变化特点;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海洋动力(波浪、海流)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区海洋动力较强,疏浚物扩散快... 本文利用对大亚湾海洋倾倒区在9个月倾倒期间的跟踪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接纳疏浚物倾倒期间悬浮物浓度的特征以及变化特点;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海洋动力(波浪、海流)对疏浚物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区海洋动力较强,疏浚物扩散快速,因此,大量倾倒时,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并不大幅度上升;海域的波高与倾倒区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波浪是影响倾倒区浓度的主要因素;海流是疏浚物扩散的主要因子,其作用导致监测海区很少出现高悬浮物浓度.自然状态下,海水的运动状态和悬浮物浓度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如何确定海域的悬浮物本底浓度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倾倒区 跟踪监测 疏浚物扩散 海洋动力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一种座底式剖面海流计实时监测仪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冠琳 李淑江 +1 位作者 滕飞 范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为了有效解决在近海定点海流座底观测中声学多普勒剖面海流计投放后容易倾倒的问题,设计一种座底式剖面海流计实时监测仪,确保仪器投放完毕后能垂直向上工作,以正常获取剖面海流数据。采用数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及液晶显示系统,在数据实... 为了有效解决在近海定点海流座底观测中声学多普勒剖面海流计投放后容易倾倒的问题,设计一种座底式剖面海流计实时监测仪,确保仪器投放完毕后能垂直向上工作,以正常获取剖面海流数据。采用数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及液晶显示系统,在数据实时可读性、稳定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该设备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设备投放成功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海流计 海洋监测 实时监测仪 座底观测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海流数据获取
下载PDF
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敏杰 刘增宏 +1 位作者 王振峰 许建平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简要阐述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少量来自海上的自动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在天气/气候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所... 简要阐述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少量来自海上的自动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在天气/气候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呈现了自动剖面浮标在台风海域组网实施实时海洋监测及其有望提高对台风强度和路径,乃至生成源地预测预报水平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剖面浮标 实时海洋监测 海洋环境 台风 预测预报
下载PDF
津冀沿海“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与观测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文明征 +3 位作者 杨朋 田立柱 胡云壮 王福 《华北地质》 2021年第4期40-46,共7页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滩浅海两栖船和无人艇平台移动监测、海洋水动力单指标和综合观测站、实验测试及数值模型研究等技术于一体。依托该技术,在津冀沿海建立了"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监测体系,可开展海岸带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洋水动力、侵蚀淤积等调查监测和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等提供科学数据。综合调查和观测体系体现了当前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可在全国各地海岸带调查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冀海岸带 海岸带 海洋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海洋观测
下载PDF
物联网在海洋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路晓磊 陈默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7期43-47,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正成为海洋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之一。在海洋观测领域,利用物联网构建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上态势感知、海洋灾害预报等具有重大意义;在海岛生态监测领域,利用海岛生态物联网系统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正成为海洋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之一。在海洋观测领域,利用物联网构建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上态势感知、海洋灾害预报等具有重大意义;在海岛生态监测领域,利用海岛生态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海岛生态的长期实时监测;在海洋牧场监测领域,利用物联网可以实现海洋牧场的环境、生物等要素的实时监测;在智能船舶领域,利用物联网可以实现船舶自身、港口、物流的信息自动感知。文章探讨了物联网在上述4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期进一步促进物联网在我国海洋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海洋观测 海岛生态监测 海洋牧场 智能船舶
下载PDF
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寿岭 《海洋技术》 1998年第4期7-11,共5页
根据海洋减灾防灾工作的需要,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已成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建立一个完整的海洋环境立体观测框架的结构,加速开发与研究观测技术所需的仪器装备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观测资料通讯网络提... 根据海洋减灾防灾工作的需要,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已成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建立一个完整的海洋环境立体观测框架的结构,加速开发与研究观测技术所需的仪器装备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观测资料通讯网络提出概要介绍,供有关部门和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观测系统 观测仪器 观测数据
下载PDF
有缆海底观测系统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雨泽 李红志 +3 位作者 乔正明 薛彩霞 李超 赵文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有缆海底观测系统具备长期、原位、在线观测的技术优点,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利用、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海洋环境保护、航海与军事海洋环境保障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阐述和总结了国内外有缆海底观测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了... 有缆海底观测系统具备长期、原位、在线观测的技术优点,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利用、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海洋环境保护、航海与军事海洋环境保障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阐述和总结了国内外有缆海底观测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了有缆海底观测系统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数据衍生服务,从有缆海底观测系统顶层设计、创新发展、差异化研发,以及拓展有缆海底观测数据应用领域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海底观测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缆海底观测 海洋环境 在线监测 高质量观测数据
下载PDF
一种可防缠绕的温盐传感器浮子及其安装方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文群 惠力 +1 位作者 蔡文恬 鲁成杰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6期41-43,共3页
海洋水文观测中,表层海水温度及表层海水盐度是重要的测量参数。提出了一种可防缠绕的温盐传感器浮子,浮子由浮体、转轴、减摇板、阻流板等构成。浮子的浮体部分可以脱离温盐传感器转动,减少了因流急使整个温盐系统和电缆随着转动而发... 海洋水文观测中,表层海水温度及表层海水盐度是重要的测量参数。提出了一种可防缠绕的温盐传感器浮子,浮子由浮体、转轴、减摇板、阻流板等构成。浮子的浮体部分可以脱离温盐传感器转动,减少了因流急使整个温盐系统和电缆随着转动而发生缠绕的问题;减摇板可增加浮子的稳定性;阻流板既可以阻止浮子转动,也可以保护浮子不会受到撞击。对"滑轮式"安装方式进行改装,加装导向杆,使浮子沿导向杆上下直线运动,配合改进的"滑轮式"安装方式,浮子转动小,可有效防止温盐浮子转动而造成电缆缠绕。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在海洋站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站 温盐传感器安装
下载PDF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温玉波 《农业网络信息》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海洋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讨论了当前流行的一些质控方法,如相符性检验、合理性检验、相关性检验、分布拟合检验等在海洋环境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应用计算...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海洋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讨论了当前流行的一些质控方法,如相符性检验、合理性检验、相关性检验、分布拟合检验等在海洋环境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海洋环境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海洋观测数据 质控方法 海洋管理 数据应用
下载PDF
岐口海洋地震观测台的建设
17
作者 孙路强 栗连弟 +2 位作者 卞真付 贺同江 岳秀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天津市建设项目"海上地震观测试验系统",是"十五"期间天津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的重点实验任务,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渤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服务。通过建设海... 天津市建设项目"海上地震观测试验系统",是"十五"期间天津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的重点实验任务,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渤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服务。通过建设海洋地震台,提高了天津市测震台网在渤海地区的监控能力,对于海啸预警能力也大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地震观测 监控能力 海啸预警 海洋观测环境
下载PDF
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翟方国 李培良 +7 位作者 顾艳镇 李欣 陈栋 李琳 孙利元 刘子洲 姜庆岩 吴文凡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8,共15页
获取高质量海洋观测数据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权益、保障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灾减灾等的重要基础。随着海底观测技术的发展,海底有缆观测已成为地球观测的第三个平台。通过借鉴国内外海底观测网... 获取高质量海洋观测数据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权益、保障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灾减灾等的重要基础。随着海底观测技术的发展,海底有缆观测已成为地球观测的第三个平台。通过借鉴国内外海底观测网的成熟技术,设计研发单节点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主要包含海底观测、电力信息传输和陆上人机交互信息管理等三个子系统,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可根据监测需求集成安装常用的各类海洋观测仪器和水下高清摄像头,从而实现海洋环境和水下生物资源的原位、长期、连续、稳定的在线观测。研发的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构造简单、扩展性强、经济成本低,已广泛应用于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辽东湾的冬季海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融合效应、河流入海口水质、海上溢油等不同领域的业务化监测中,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数据支撑。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是业务化海洋在线观测技术领域里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有缆观测 海洋环境 海底观测网 在线监测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科学与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铭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96-100,共5页
阐述了海洋环境科学和海洋监测技术的国家需求和技术特点 ,介绍了“九五”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海洋监测技术 产业化
下载PDF
海洋观测仪器管理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玉玲 马昕 +2 位作者 刘永正 荆莹 刘赛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海洋调查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强,涉海研究单位中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海洋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场景的特殊性,仪器设备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仪器设备管理工...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海洋调查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强,涉海研究单位中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海洋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场景的特殊性,仪器设备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物理海洋学相关海洋观测仪器为例,对海洋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分类,论述其特殊性,探索建立符合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特性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仪器 海洋调查 资产管理 物理海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