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VCOM在龙口海域潮汐潮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兴如 杨德周 尹宝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9,共6页
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龙口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计算水位和流速得到了精细的龙口海域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 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龙口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计算水位和流速得到了精细的龙口海域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潮汐潮流类型分布图和潮流椭圆分布图等。结果显示,龙口海域潮汐类型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屺姆岛以北海域多为往复流而龙口湾内同时存在旋转方向不同的旋转流;最大可能流速分布与岸线和等深线几乎平行,最大值出现在桑岛南侧的狭窄水道;该海域的潮汐余流极大值出现在屺姆岛的西侧,余流流速可达25 cm/s。该结论对于了解龙口海域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 龙口海域 潮汐 潮流 余流
下载PDF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和平 许厚泽 +4 位作者 陈武 陈晓东 周江存 刘明 高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4-734,共11页
介绍了在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合作观测成果,获得了该地区完整的重力固体潮实测模型.利用全球和近海海潮模型以及岛屿验潮站数据较系统地研究了海潮负荷特征,反演了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数值结果说明周日频段内的海潮模型要比半日频段内... 介绍了在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合作观测成果,获得了该地区完整的重力固体潮实测模型.利用全球和近海海潮模型以及岛屿验潮站数据较系统地研究了海潮负荷特征,反演了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数值结果说明周日频段内的海潮模型要比半日频段内的模型更加稳定,实施验潮站潮位高变化改正对精密确定重力固体潮相位滞后起重要作用.文章还研究了重力观测残差和台站背景噪声水平.本项研究填补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该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空白,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提供有效参考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重力固体潮 实测模型 海潮负荷
下载PDF
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对近海岸IGS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伯烨 姜卫平 李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8-1013,共6页
根据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大洲的IGS测站信息,选取105个数据质量良好的近海岸测站以及29个内陆测站,利用ECCO发布的海底压力数据计算得到由非潮汐海洋负载引起的IGS测站位置N、E、U方向上的位移。分析了由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测站受非潮汐海... 根据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大洲的IGS测站信息,选取105个数据质量良好的近海岸测站以及29个内陆测站,利用ECCO发布的海底压力数据计算得到由非潮汐海洋负载引起的IGS测站位置N、E、U方向上的位移。分析了由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测站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的影响存在的差异,并修正了SOPAC提供的IGS测站坐标时间序列,探讨了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引起的测站位移对近海岸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区域(<50km)测站受到非潮汐海洋负载影响U方向平均量级为5mm,远大于内陆(>500km)测站U方向的影响;经过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71%的测站高程坐标时间序列RMS值得以减小,其中最大可使RMS值降低13%;大西洋、太平洋西海岸受其影响比东海岸大,考虑到其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影响显著,使用大西洋与太平洋西海岸地区测站坐标时间序列前必须进行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 近海岸区域 GPS坐标时间序列 wRMS分析
下载PDF
CSA-OPC基修补材料的耐海水腐蚀性及其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国新 陈华湘 伍扬帆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0,共9页
采用实验室加速腐蚀模拟实验,研究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CSA-OPC体系)在NaCl、NaCl+Na_(2)SO_(4)、NaCl+Na_(2)SO_(4)+MgCl_(2)腐蚀溶液以及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其质量、抗压强度、粘结强度及Cl^(-)含量的变化规律,并... 采用实验室加速腐蚀模拟实验,研究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CSA-OPC体系)在NaCl、NaCl+Na_(2)SO_(4)、NaCl+Na_(2)SO_(4)+MgCl_(2)腐蚀溶液以及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其质量、抗压强度、粘结强度及Cl^(-)含量的变化规律,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表征,探究不同OPC掺量下的CSA-OPC体系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及其机理,揭示海洋环境中不同腐蚀性离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NaCl、NaCl+Na_(2)SO_(4)、NaCl+Na_(2)SO_(4)+MgCl_(2)腐蚀溶液环境下,适量OPC的掺入能明显改善CSA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当OPC掺量为20%~30%时,CSA-OPC体系的质量变化、抗压强度、粘结强度、Cl^(-)结合能力最佳,Cl^(-)进入体系通过生成Friedel's盐被固化,SO_(4)^(2-)会抑制Cl^(-)的结合,Mg^(2+)会消耗更多OH-,降低Cl^(-)的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区 离子耦合腐蚀 修补材料 硫铝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