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两种水螅水母现场食物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徐盛楠
孙婷婷
彭赛君
张建设
董志军
-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6152,41876138)
-
文摘
水母类在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是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管花萨氏水母(Sarsia tubulosa)和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现场摄食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管花萨氏水母摄食食物31种,八斑芮氏水母29种;两种水母从食物组成上看,属于杂食性生物,其食物包括浮游动物、真菌、浮游植物、陆地植物碎屑等;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二者互为捕食对象;二者摄食的食物类群具有相似性,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门和颚足纲,均以太平真宽水蚤为摄食优势种,分别贡献两者食物总量的45.14%和42.42%。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深入探究水母现场食物组成新的技术手段,两种水母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为水母摄食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高通量测序技术
摄食
管花萨氏水母
八斑芮氏水母
18S
rDNA
-
Keywords
marine biolog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
feeding
Sarsia tubulosa
Rathkea octopunctata
18S rDNA
-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
-
题名温度和水流对八斑唇腕水母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翠华
王文章
王海铭
-
机构
青岛海洋科技馆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4,共8页
-
基金
青岛市南区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18-4-011-ZH)。
-
文摘
在不同温度和水流条件下,作者分别对八斑唇腕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伞径、伞高、出芽率和存活时间等生长发育情况展开研究,以期为其人工饲养和科普展示奠定基础。近海9.5℃~14℃采集的八斑唇腕水母暂养1 d后,置于不同水流(静止的1 L烧杯和气泡带动水流的13 L水浴缸)和不同温度(10℃、15℃、20℃和22℃)交叉条件下人工饲养。结果显示,77 cm/s的水流条件下,10℃组水母存活时间最长。伞径、伞高与饲养时间呈负相关。温度越高,水母存活时间越短。温度能促进生殖腺快速成熟,但是10℃水母能持续性出芽。水流能保持水母活力,延长存活时间。研究表明,八斑唇腕水母可以通过水螅体横裂生殖和性腺出芽生殖两种方式繁育水母体。因为其个体较小,科技馆可采用低温水浴缸进行培养和长期展示,并对其特殊的出芽生殖方式进行科普讲解。
-
关键词
八斑唇腕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
温度
水流
出芽
存活时间
-
Keywords
Rathkea octopunctata
temperature
water velocity
budding
survival time
-
分类号
Q959.132.2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