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1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下载PDF
清后期笔帖式的发展嬗变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新宇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 笔帖式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为保障旗人仕进之路的通畅宽裕,清统治者特意为八旗子弟开辟了笔帖式入仕这一选官路径,以提高旗人的入仕数量,确保旗人群体的政治参与度。清后期,清政府官制改革,改笔帖式为录事,使得笔帖式的设置职掌发生了一定的嬗变,对清代的旗人入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笔帖式 录事 官制改革
下载PDF
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的命运抉择与身份困境--以“贰臣”彭而述为例
3
作者 卢富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彭而述是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中“贰臣”的典型代表,也是清初被低估了的文学家。在王朝鼎革之际,身为旧朝低级官员的他在目睹家乡遭受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荼毒后,将清军视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师。明亡后,彭而述最终选择出仕新朝,... 彭而述是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中“贰臣”的典型代表,也是清初被低估了的文学家。在王朝鼎革之际,身为旧朝低级官员的他在目睹家乡遭受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荼毒后,将清军视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师。明亡后,彭而述最终选择出仕新朝,并为清廷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南明小朝廷的失望与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是其出仕的主要原因。出仕新朝后,彭而述在作品中虽未流露出明显的故国之思与忏悔之恨,但身份困境的难题仍如梦魇一般时常萦绕在他心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之际 贰臣 彭而述 身份困境
下载PDF
进士“浮薄”词义流变与中晚唐士人的科举认知
4
作者 韩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力,以及作为空疏之学的代名词来唤起朝堂上下对“实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浮薄”逐渐成为“进士”的典型标签,其词语内涵也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呈现出一种逐渐堆叠、累积并最终糅合的状态。通过梳理该词内涵逐步丰富化的情况,可以揭示中晚唐时期科举文化的两点事实:其一是考生长期所受的教育、备考模式与唐王朝后期真正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其二是中晚唐士人曾力图从改革科举入手重振国势,虽未能成功,但这种努力仍可反映出唐人对科举的认识存在反思与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科举 浮薄 取士
下载PDF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
5
作者 王跃飞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8-63,共6页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官办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系敬敷书院教材,全书收录有12篇文章,成书时间约在1898—1901年,文章体载大致可分为策论类和问答体。透视全书,有助于今人了解晚清高等教育在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育导向等方面的一...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官办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系敬敷书院教材,全书收录有12篇文章,成书时间约在1898—1901年,文章体载大致可分为策论类和问答体。透视全书,有助于今人了解晚清高等教育在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育导向等方面的一些状况。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山长余选》 晚清 教育
下载PDF
晚清驻藏官员李福林事迹探论
6
作者 康欣平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31-35,43,154,共7页
李福林生于西藏,出身汉藏通婚家庭。从1890-1910年间,他从马兵开始,一路升至把总、都司、游击等职,屡获驻藏大臣升泰、文海、裕钢、有泰、联豫等任用或赏识。有泰在日记中对李福林有较多记述,他是一位“知藏”官员,擅长办理西藏地方具... 李福林生于西藏,出身汉藏通婚家庭。从1890-1910年间,他从马兵开始,一路升至把总、都司、游击等职,屡获驻藏大臣升泰、文海、裕钢、有泰、联豫等任用或赏识。有泰在日记中对李福林有较多记述,他是一位“知藏”官员,擅长办理西藏地方具体事务,亦颇会处理与驻藏大臣的关系。在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参劾有泰等驻藏官员案中,李福林因“知藏”而免于严厉惩罚。但是,在宣统元年西藏地方因派遣川军赴藏问题与清朝中央政府发生冲突时,李福林在其中的行为,被赵尔丰认为可疑,联豫指他为“内奸”,最终受到清廷“回川监禁”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驻藏官员 李福林 有泰 联豫
下载PDF
清季署德庆知州赵承炳《笔纪》史料价值
7
作者 温爱民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康州署篆笔纪》《圭山从事笔纪》两本笔纪文献,出自清末光绪年间署德庆知州赵承炳之手。笔纪对清末广东德庆的社会经济、衙门运作、司法审判、对外事务、创办新学、社会弊政、筹办保甲团练、城乡社会控制、风俗民情等有较详细的记录,... 《康州署篆笔纪》《圭山从事笔纪》两本笔纪文献,出自清末光绪年间署德庆知州赵承炳之手。笔纪对清末广东德庆的社会经济、衙门运作、司法审判、对外事务、创办新学、社会弊政、筹办保甲团练、城乡社会控制、风俗民情等有较详细的记录,是了解和研究晚清粤西城乡社会面貌的一手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德庆知州 赵承炳 笔纪文献
下载PDF
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8
作者 王卫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晚清以降,近代学堂兴起,中国传统选官制度开始发生嬗变。洋务运动时期,学堂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新学人才,学堂选官只不过是其副产物。戊戌维新时期,建立全面系统的学堂教育被提上国家议程,将学堂选官作为全国性政策推行亦被维新派提出... 晚清以降,近代学堂兴起,中国传统选官制度开始发生嬗变。洋务运动时期,学堂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新学人才,学堂选官只不过是其副产物。戊戌维新时期,建立全面系统的学堂教育被提上国家议程,将学堂选官作为全国性政策推行亦被维新派提出。“新政”时期,学堂选官最终取代科举取士,成为清末最主要的选官方式。虽然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是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但其将现代教育与选官制度的结合,仍是对传统科举“学而优则仕”理念的秉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式学堂 选官制度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晚清时期宋人张元幹词选探析
9
作者 叶露丹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作为宋代中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张元幹爱国思想融入词中,开创了南宋爱国主义的先河。晚清时期外悔频仍,但许多词选仍以“开宗”“尊体”为主要目的,忽视张元翰等爱国词先驱人物。晚清主要词选中仅有《词轨》《复堂词录》等... 作为宋代中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张元幹爱国思想融入词中,开创了南宋爱国主义的先河。晚清时期外悔频仍,但许多词选仍以“开宗”“尊体”为主要目的,忽视张元翰等爱国词先驱人物。晚清主要词选中仅有《词轨》《复堂词录》等六部收录张元翰词,选取词作类型单一,而且多保存在以“传人”为目的的历代词选和地域词选中。究其缘由,一是晚清宋词选本受前人选本影响,范围不出于其外;二是晚清词派推崇“开宗”“尊体”等观念,许多词人处于边缘位置,而词也成为培养儒家伦理的礼教工具,排斥敢于直陈时弊的悲歌慷概之风;三是闽词在晚清词坛声音微弱,没有出现代表闽词理念的词选。从词选角度上看,张元翰词颇受闽派词人重视,其中爱国词在晚清词史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张元幹 词选 《闽词钞》
下载PDF
清末两级地方自治中的官治与自治模式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伟 苏明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6,共10页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所不同。就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运行来看,由于地方自治章程赋予官府监督自治之权,也由于自治团体为谋求地方利益,常常也会与官府对立,所以,官治与自治常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城镇乡 府厅州县 地方自治 官治
下载PDF
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跃峰 关成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8,共7页
晚清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之初,被斥为秕政的捐纳却为筹办海防和建设海军筹措了大量的经费,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以海防为重心的国防。捐纳人员在儒学造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不及科甲人员,却更具有经济头脑,更容易接受西方的近代理念和... 晚清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之初,被斥为秕政的捐纳却为筹办海防和建设海军筹措了大量的经费,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以海防为重心的国防。捐纳人员在儒学造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不及科甲人员,却更具有经济头脑,更容易接受西方的近代理念和价值观,因而在适应社会转型、经营近代化事业等方面比科甲人员具有明显的优势。捐纳人员中确有一些各具专长的优秀人才。在大多数科甲出身的官员不屑于洋务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僚选用优秀的捐员举办洋务新政,参与近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捐纳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伟 刘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6,共12页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 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和使用无确定限度的特点。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出发,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绪末年,在州县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背景下,州县公费改革再起;而随着清理财政的推行,宣统年间又循着"化私为公"的路径,开始了大规模的州县公费改革。但由于这一改革直接关乎各省财政利益,所以各地办法不一,实施力度有别,改革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私分离"、"财政统一"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州县 办公经费 公费改革
下载PDF
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透视中国传统政治的深层矛盾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光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1,共6页
清代对州县官的任职资格与程序等定有完备的制度。清咸同以后,督抚多方破坏各种有关州县官任用的定制;州县官委署与补用漫无章程;滥开捐例与滥行保举导致候补人员壅塞,吏治腐败,州县官任职制度因此陷于紊乱。透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紊... 清代对州县官的任职资格与程序等定有完备的制度。清咸同以后,督抚多方破坏各种有关州县官任用的定制;州县官委署与补用漫无章程;滥开捐例与滥行保举导致候补人员壅塞,吏治腐败,州县官任职制度因此陷于紊乱。透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紊乱的表象,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体制中所存在的各种深层矛盾,主要包括"人治"与"法治"无法协调,官僚队伍恶性膨胀不可避免,以及良性政治不能见容于恶劣社会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州县官任职制度 督抚 中国传统政治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开江 向红兵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了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视野,对全面认识晚清政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晚清 科举制 捐纳 士绅阶层
下载PDF
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7,共9页
晚清以来,随着捐纳、保举的扩大,致使州县候补人员流品混杂、仕途壅滞;而督抚任用中的不拘文法,也直接冲击原有的铨选成例。新政开始后,随着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推行,州县官选任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主要表现为:通过学习考试以定去留;变通... 晚清以来,随着捐纳、保举的扩大,致使州县候补人员流品混杂、仕途壅滞;而督抚任用中的不拘文法,也直接冲击原有的铨选成例。新政开始后,随着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推行,州县官选任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主要表现为:通过学习考试以定去留;变通回避之制,准州县官近省取用;停止部选。这些变革不仅呈现出被动应变的特点,而且也由于各方利益的牵制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州县官 选任 变革
下载PDF
晚清的幕府制度及其嬗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黎仁凯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成为国家政治人事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它与传统的幕府相比,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幕府机构的扩充和幕府人员职能的变化、入幕方式的变化、幕主与幕员主从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关系的分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幕府制度 嬗变
下载PDF
晚清实业教育的制度文化惰性探源及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纯余 冯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75-78,共4页
我国封建社会多重的特权、森严的社会等级和单一的人才选拔等制度,固化出官本位意识下的职业观,封建社会后期的人力资源浪费、科技水平落后、科技工商人才匮乏以及晚清实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教育歧视、师资短缺、生源与办学定位不准等问... 我国封建社会多重的特权、森严的社会等级和单一的人才选拔等制度,固化出官本位意识下的职业观,封建社会后期的人力资源浪费、科技水平落后、科技工商人才匮乏以及晚清实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教育歧视、师资短缺、生源与办学定位不准等问题都与此相关。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弘扬以人为本的现代职教观,塑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观,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双线制"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制度文化惰性 官本位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清末私盐对湖广市场的争夺与政府的缉剿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一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5-768,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清末湖广盐业市场上私盐的种类以及私盐对湖广市场的争夺。清政府为了筹措军饷、裕实国库,对私盐采取了严厉的禁缉措施。通过官、商、私对盐利争夺的分析,折射出了全国市场走向统一的趋势。
关键词 清末 湖广 私盐 盐业市场
下载PDF
晚清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影响约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革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尤其以水、旱、震、风、虫等灾害发生的次数最多、危害最大,成为导致中国近代社会迟滞、衰落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地理条件本身不利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对...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尤其以水、旱、震、风、虫等灾害发生的次数最多、危害最大,成为导致中国近代社会迟滞、衰落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地理条件本身不利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不良社会政策及吏治腐败等因素的作用,带有综合性、复杂性。自然灾害对晚清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极为严重。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负面社会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灾害的肆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吏治腐败
下载PDF
晚清吏治的腐败与洋务运动的失败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世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9,122,共6页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为追求富强 ,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 ,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 ,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 ,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为追求富强 ,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 ,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 ,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 ,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终导致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段史实 ,为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一关键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吏治 腐败 洋务运动 失败原因 洋务企业 政治改革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