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Binary Compound Flooding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被引量:4
1
作者 Zhenzhong Fan Meng Wang +1 位作者 Jigang Jigang Xin Wa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5年第12期571-574,共4页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for oilfield, choose HS-1 non-ionic surfactant and polymer formation in binary combination flooding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for oilfield, choose HS-1 non-ionic surfactant and polymer formation in binary combination flooding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According to the core flooding experiment analyzed longitudinal heterogeneous models, single surfactant and a single polymer and polymer flooding of table binary complex drive effect. Studies show that binary combination flooding recovery effect is best, followed by polymer flooding, minimum of surfactant flooding,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BINARY COMPOUND 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海上J油田自适应复合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赵军 郑继龙 +2 位作者 陈士佳 刘浩洋 吴彬彬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海上J油田注入压力高、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层吸水不均、层间矛盾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复合调驱体系。确定了体系配方为8%自生气体系(生气剂亚硝酸钠与生气剂氯化铵质量比1.0∶1.1)+0.5%起泡剂+0.3%强化剂体系(聚合物+酚醛交联... 针对海上J油田注入压力高、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层吸水不均、层间矛盾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复合调驱体系。确定了体系配方为8%自生气体系(生气剂亚硝酸钠与生气剂氯化铵质量比1.0∶1.1)+0.5%起泡剂+0.3%强化剂体系(聚合物+酚醛交联剂质量比1∶1),考察了体系的动静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泡沫生成可控和成胶强度可控的“双控特点”,岩心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封堵率达到97.32%,采收率提高幅度高、中、低渗透率分别为19.59%、45.17%、57.83%,具有很好的调整吸水剖面性能。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体系为海上油田水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非均质油藏 复合调驱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区、王窑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驱油效率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玉双 曲志浩 +2 位作者 孔令荣 陈蓉 李劲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9-283,共5页
分别在坪桥、王窑二区块取芯后制作了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在室内进行了油水两相渗流试验。结果表明王窑区长 6油层的驱油效率 (40 34 % )高于坪桥区 (30 48% )。分析认为二区块孔隙结构的差异 。
关键词 油田 油层 储层特征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油层受水敏伤害时水驱油渗流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朱玉双 曲志浩 +2 位作者 蔺方晓 武平仓 韩翼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利用真实的砂岩模型进行了单、双及组合模型 3种类型的水驱油实验 ,比较了有水敏、无水敏伤害时水驱油特征的差别 ,并对两种条件下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有水敏伤害的注入水驱油与无水敏伤害的地层水驱油相比 ,水驱油的... 利用真实的砂岩模型进行了单、双及组合模型 3种类型的水驱油实验 ,比较了有水敏、无水敏伤害时水驱油特征的差别 ,并对两种条件下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有水敏伤害的注入水驱油与无水敏伤害的地层水驱油相比 ,水驱油的入口压力增高 ,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加强 ,水驱油绕流加重 ,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降低 ;两种条件下的水驱油方式均为活塞式 ,残余油类型主要为绕流形成的簇状残余油。影响木钵区块延 10油层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储集岩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水敏伤害、注水压力及加压方式。在对木钵区块延 10油层注水开发中 ,应加强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并注意采取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 ,提高油层采收率。在注水开发过程中 ,应逐渐提高注水压力 ,以最大限度地开采木钵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钵延10油层 水敏伤害 驱替特征 残余油 非均质性 驱油效率 注水压力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沈平平 袁士义 +2 位作者 邓宝荣 宋杰 沈奎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9,共6页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 ,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 ,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不...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 ,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 ,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渗透层段 ,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 ;在低渗透层段 ,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 ;在中等渗透层段 ,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作用相当。由于水驱后 ,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 ,低渗透层段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 ,提高上部低渗透层段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 ,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化学驱 驱替效率 波及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冯慧洁 聂小斌 +2 位作者 徐国勇 李荣华 刘卫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应用微观透明仿真刻蚀模型和平面填砂模型研究了砾岩油藏聚合物微观驱油机理。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可驱替砾岩油藏喉道和孔道中的剩余油,不能驱出盲端剩余油;油的流动机理,在亲水模型中以剪切夹带为主,而在亲油模型中以拉... 应用微观透明仿真刻蚀模型和平面填砂模型研究了砾岩油藏聚合物微观驱油机理。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可驱替砾岩油藏喉道和孔道中的剩余油,不能驱出盲端剩余油;油的流动机理,在亲水模型中以剪切夹带为主,而在亲油模型中以拉丝、桥接为主。平面填砂模型聚合物驱实验中明显看到形成油墙,波及体积增加,水驱剩余油明显减少。6种平面填砂模型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程度不同,最终采收率有较大差别。砾岩模型的最终采收率低于砂岩模型,这是由于砾岩油藏中不流通孔道和盲端较多,残留在其中的油较多。砾岩模型的非均质性越严重,聚合物驱的效果越好。砾岩储层岩心颗粒均匀充填模型的聚驱采收率增值为10.56%,主流线两侧充填密度不同的、主流线充填密度较高的及均匀充填的3个以陶瓷颗粒模拟砾岩颗粒的填砂模型,聚驱采收率分别为9.95%,9.06%及8.87%。聚合物驱仍能用于水驱后的砾岩油藏。图14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微观模型 平面填砂模型 聚合物驱 剩余油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陆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以冀东高尚堡和胜利永安镇油藏为例 被引量:45
7
作者 尹志军 鲁国永 +1 位作者 邹翔 杨志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0,117,共6页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通过冀东和胜利等油藏开发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导致注水开发中主力小层的单层突进、主力层过早水淹、非主力层油气动用程度低和驱油效率低;层内非均质性控制和影响单...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通过冀东和胜利等油藏开发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导致注水开发中主力小层的单层突进、主力层过早水淹、非主力层油气动用程度低和驱油效率低;层内非均质性控制和影响单砂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直接决定水驱效率,是影响层内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平面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注入水波及面积和波及效率,从而控制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为此采用了细分开发层系、分层注水、开展流动单元精细研究等地质和开发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类非均质性对油藏最终采收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采收率 陆相储层 剩余油 驱油效率
下载PDF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层水敏伤害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章雄冬 朱玉双 +2 位作者 曹海虹 马慧杰 程秀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运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技术,对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集砂岩进行了浸泡型水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砂岩具中等水敏。为充分了解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开展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及组合模型两种实验类型,分... 运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技术,对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集砂岩进行了浸泡型水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砂岩具中等水敏。为充分了解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开展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及组合模型两种实验类型,分别模拟微观及宏观水驱油,并比较了水敏伤害前、后水驱油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敏伤害没有改变水驱油方式及残余油形态,但单模型的绕流现象整体增强,驱油效率降低,主要受注水压力、注水位置及微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而组合模型的采收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受微观非均质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共同控制。为避免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议注入水矿化度为11.99 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水敏伤害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泰州组 草舍油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 被引量:43
9
作者 宋广寿 高辉 +5 位作者 高静乐 孙卫 任国富 齐银 路勇 田育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深入剖析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流机理的影响程度,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和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对于没有微裂缝存在的岩样... 为深入剖析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流机理的影响程度,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和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对于没有微裂缝存在的岩样,水驱油效果往往与渗透率成正比关系,而微裂缝的存在使得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显得更加突出,渗流机理将完全改变,从而水驱油效果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结果也表明,微裂缝的存在明显增加了孔喉微观非均质程度,使得水驱效果变差。而环压对具有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注水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可见对于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是造成注入水波及效率不高、水驱油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 水驱油效率 渗流机理 X—CT成像 西峰油田
下载PDF
聚能等流度高效驱油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修廷 刘春天 +2 位作者 万新德 盖德林 康万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8-422,共5页
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现有开采理论和技术难以大幅度挖掘难采及滞留的剩余油,提出了同步聚能等流度调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驱油机理。通过等流度设计,实现了非均质层内的分流、聚能、聚流过程,达到大幅度驱油节能、节约注... 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现有开采理论和技术难以大幅度挖掘难采及滞留的剩余油,提出了同步聚能等流度调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驱油机理。通过等流度设计,实现了非均质层内的分流、聚能、聚流过程,达到大幅度驱油节能、节约注入水、减少注剂、降低投资、高效挖掘难采剩余油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开采效益的目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对岩心渗透率为0.1-3.0μm^2的非均质油层室内实验表明,水驱后聚能等流度驱油均获得较好效果,大幅度减少了注剂量、提高了驱油效率和采收率(60%-80%)。现场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能等流度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下载PDF
纳米聚合物微球在中渗高含水油田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鸣川 朱维耀 +1 位作者 王国锋 王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为了提高非均质中渗高含水油藏的驱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室内实验研究和油田现场一年期试验研究发现,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深部逐级调堵能力;注纳米聚合物微球的一年中,产油量增加了0.21×104m3,油田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 为了提高非均质中渗高含水油藏的驱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室内实验研究和油田现场一年期试验研究发现,纳米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深部逐级调堵能力;注纳米聚合物微球的一年中,产油量增加了0.21×104m3,油田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2%,全年可盈利200.91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81,实现了油田低成本稳产降水的目的。同时对水驱和纳米聚合物微球驱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聚合物微球能有效提高产油量和采出程度,降低含水率。纳米聚合物微球实现了油层深部液流转向,解决了调堵地层深部大孔喉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开发复杂非均质高含水油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合物微球 逐级深部调堵 非均质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层间非均质砾岩油藏水驱油模拟实验 被引量:20
12
作者 唐洪明 文鑫 +2 位作者 张旭阳 任小聪 刘红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针对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差异大,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的特点,以新疆油田七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恒压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组并联水驱油实验中,渗透率越高的岩芯越先启动... 针对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差异大,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的特点,以新疆油田七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恒压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组并联水驱油实验中,渗透率越高的岩芯越先启动,含水率上升越快,无水采收率越低,驱油效率越高;层间渗透率级差越大模型驱油效率越低,与高渗岩芯相对渗透率级差大于8的岩芯并联驱替不能启动;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等单模态或双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高,砂砾岩和砾岩等复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低;增大并联模型驱替压差后中低渗岩芯驱油效率增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层间非均质性 并联岩芯 水驱油实验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合水地区长6油层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章 朱玉双 +4 位作者 陈朝兵 牛小兵 辛红刚 朱静 全洪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以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为主要手段,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方法对孔隙结构、岩石类型等进... 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以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为主要手段,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方法对孔隙结构、岩石类型等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的渗流特征以网状驱替和均匀驱替为主,指状驱替甚少;不同的驱替类型对应不同的最终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模型最终驱油效率最高,指状驱替模型最低。储层物性中渗透率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孔隙度次之;适当地提高驱替压力能够有效地提高驱油效率;提高注水体积倍数也能适当地提高驱油效率;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水 超低渗 渗流特征 驱油效率 储层物性 驱替压力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孤岛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绍东 王绍兰 +1 位作者 李琴 陈清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51,54,共6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 ,对孤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研究。馆上段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 4种类型 ,以Ⅱ ,Ⅲ类孔隙结构为主 ,微观非均质性严重。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结构的主要地质因素 ,...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 ,对孤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研究。馆上段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 4种类型 ,以Ⅱ ,Ⅲ类孔隙结构为主 ,微观非均质性严重。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结构的主要地质因素 ,经过长期注水开发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微观结构。储层孔喉分布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孤岛油田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岩石润湿性的分布不均匀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储层 微观结构特征 驱油效率 影响 非均质性 岩石润湿性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宜强 隋新光 李斌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08,共4页
利用三维大型物理模型进行了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了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变化情况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对4种不同方法的驱油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后,高渗层位的波及系数较大,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 利用三维大型物理模型进行了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了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变化情况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对4种不同方法的驱油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后,高渗层位的波及系数较大,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而降低剩余油饱和度的潜能较小,可通过二元或三元体系驱方式提高驱油效率来进一步挖潜剩余油;而中、低渗透层的波及系数低,含油饱和度高,可采用调剖或高黏度聚合物驱扩大波及体积与三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砂岩 聚合物驱油 三维物理模型 波及系数 驱油效率 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三维非均质模型上聚合物及有机交联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振泉 祝仰文 +3 位作者 刘坤 张以根 宋新旺 尹德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6,67,共5页
所用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高 10 0mm ,平面边长 5 0 0mm ,平面上一条对角线两端设注入井和产出井 ,沿对角线有渗透率约 3.0 μm2 的高渗条带 ,两侧为 0 .5 μm2 的低渗区。在平面内均匀布置 7排 7列共 49个测压点。驱替液有地层水 ;15 0 0... 所用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高 10 0mm ,平面边长 5 0 0mm ,平面上一条对角线两端设注入井和产出井 ,沿对角线有渗透率约 3.0 μm2 的高渗条带 ,两侧为 0 .5 μm2 的低渗区。在平面内均匀布置 7排 7列共 49个测压点。驱替液有地层水 ;15 0 0mg/L聚合物溶液 (0 .3PV) ;15 0 0mg/L聚合物 +12 0 0mg/L酚醛树脂交联凝胶 (0 .2PV)。驱替温度 70℃。水驱、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的采出程度依次增大 ;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上出现两个低谷区 ,曲线振荡明显 ,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振荡尤其剧烈。通过紧靠注入和产出井的 1点和 49点 ,主流线中间点 2 5点和非主流线上 38点 ,水驱死油区内 36点和 45点处压力变化曲线的对比 ,及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驱替液G′和G″曲线的对比 ,认为交联聚合物驱采收率高于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原因 ,是具有更高弹性的交联聚合物驱替液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后续注水冲刷效能、改善驱替效果的能力均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交联聚合物溶液 凝胶 驱油效率 驱油机理 非均质模型 提高原油采收率 含水率曲线
下载PDF
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粘度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克亮 廖广志 +1 位作者 杨振宇 李建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收率提高幅度。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 ,主段塞 0 .3PV ,相同粘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 0 .2PV ,在聚合物驱实验中聚合物段塞 0 .5 7PV ,后续注水均为 5PV。当驱替液粘度与被驱替原油粘度之比由 1,2阶梯式增加到 7时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提高值均不断增大 ,但对应于每一粘度比增加阶梯的采收率增幅却减小 ,在粘度比超某一范围后采收率增幅的减小变得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 ,在非均质岩心上 ,驱油液与原油的粘度比宜取 2— 4,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2 0 .6 %— 2 4.0 %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3.3%— 16 .8% ;在均质岩心上该粘度比宜取 2— 3,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17.0 %— 19.1%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1.8%— 13.1%。根据驱油机理讨论了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液 粘度 驱油效果 非均质岩心 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油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新型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实验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崇阳 蒲万芬 +2 位作者 赵田红 朱强娟 庞诗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田水驱后开发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性好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SA与实验室自制的抗温耐盐型弹性微球Z10进行复配,采用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来提高驱油效率.模拟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对... 为改善西达里亚油田水驱后开发效果,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选用抗温耐盐性好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SA与实验室自制的抗温耐盐型弹性微球Z10进行复配,采用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调驱来提高驱油效率.模拟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对新型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进行调驱的压力和阻力变化特征研究,并分别开展了均质与非均质条件下的调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岩心渗透率为200×10^-3-1 000×10^-3 μm^2的调驱特性最佳,注入性好且能形成有效封堵,注入压力规律性大幅波动,阻力系数高达7以上.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与注入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大幅提高,总采收率较表面活性剂驱的高约14%,很好的发挥了微球“调”与表面活性剂“洗”的双重作用.此外,表面活性剂微球复配体系在非均质条件下能够改变流体和压力的分布,有效地开采低渗透率层,也具有良好的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表面活性剂微球 物理模拟 调驱特征 驱油效率 非均质条件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秀贞 李明远 林梅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5,共3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驱油用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溶胀性、耐温性、封堵和驱油性。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溶胀性,NaCl的质量分数越高,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溶胀倍数越小。核孔膜实验结...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驱油用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溶胀性、耐温性、封堵和驱油性。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溶胀性,NaCl的质量分数越高,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溶胀倍数越小。核孔膜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溶胀30d后,封堵能力减弱,但对核孔膜仍可形成有效封堵;溶胀温度达到90℃时,该体系通过核孔膜的时间为3.48min,表明仍具有一定的封堵能力。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注入18倍孔隙体积的孤岛油田污水配制的质量分数为0.03%的微球分散体系,采收率可提高8.3%。该微球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克服了交联聚合物溶液对配制水质和油藏温度的苛刻要求,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调剖驱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溶胀性 封堵性 驱油性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平面非均质性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3
20
作者 苏玉亮 李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115-116,共5页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驱替效率和油气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很大。通过考虑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一维油水非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分析了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其分布方式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驱替效率和油气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很大。通过考虑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一维油水非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分析了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其分布方式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造成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下降,油井出口端含水率升高,驱替效率降低;在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确定的情况下,按线性增加型和先增后降型2种分布方式驱替时,驱替效果较好;在水驱油过程中,地层注入端的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规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非均质性 水驱油 驱替效率 特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