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luid Phase Recovery Method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Z26-6 Volatile Oil Field in Bohai Sea
1
作者 Zhennan Gao Lei Zhang +2 位作者 Haojun Wu Lei Huang Xiaolong Go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9期242-251,共10页
BZ26-6 Oilfield is a kind of deep 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 volatile oilfield in Bohai Sea, China. Its early development plan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in large sections of res... BZ26-6 Oilfield is a kind of deep 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 volatile oilfield in Bohai Sea, China. Its early development plan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in large sections of reservoirs,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formation fluid properties and uncertainty of gas-oil interface.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phase recover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rude oil pha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igina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equilibrium condensate gas fluid are restored and calculated. Through the superimposed phase diagram of volatile oil and condensate gas, BZ26-6 Oilfield is determined to be a volatile oil reservoir with a condensate gas cap, with formation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pressure of 36.1 MPa,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oil-gas phas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e thermodynamic equations and equation of state are jointl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content change curves of each component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drawn. Combined wit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gas-oil interface is determined to be -3726 m above sea level. The fluid phase analysis software, Fluidmodeler, is used to simulate volatile oil degassing and condensate gas separation experi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oil and gas production data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test, the specific oil recovery index and the specific gas recovery index are determined to be 0.408 m<sup>3</sup>/(MPa·d·m) and 1195 m<sup>3</sup>/(MPa·d·m), respectively. And the reasonable production capacity predic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BZ26-6 Oilfiel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mplex oil and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il field Phase Fitting fluid Recovery Gas-oil Interfac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Plan of East Unity Oil Field, Sudan, Using Reservoir Simulation Study
2
作者 Musa Tagwa A Ibrahim Ahmed A Guan Zhenliang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Simulation study was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East Unity oil field, Sudan. A grid consisting of 2 000 cells was constructed. A major challenge of the study was to evolve a full field development and futu... Simulation study was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East Unity oil field, Sudan. A grid consisting of 2 000 cells was constructed. A major challenge of the study was to evolve a full field development and future reservoir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would ensure maximum recovery of oil based on well Un51. Simulation shows that Un51 as injection well in AradiebaC would yield better oil recovery than to be production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simulation EAST UNITY oil field water injection production profile.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下载PDF
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兆祥 张仲平 +2 位作者 郑万刚 殷方好 佟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面临的油层厚度薄、原油黏度高、蒸汽热损失大、吞吐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冷热交替大周期吞吐开发模式,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面临的油层厚度薄、原油黏度高、蒸汽热损失大、吞吐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冷热交替大周期吞吐开发模式,有效改善开发效果。为此开展了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冷热交替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顶底盖层热损失影响,蒸汽吞吐温度下降迅速,峰值产量较高,但单周期生产时间较短,约100 min;降黏吞吐可以降低吞吐井附近含油饱和度,提高产油速度,降低含水率,延长吞吐周期50 min以上;提高温度可以增强降黏剂的降黏效果,第二周期开始冷热交替改善效果优于第一周期,其生产时间延长60 min,含水率降低45%,周期采出程度提高1.7%。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冷热交替的注入参数,建立了该技术的政策界限:最佳转冷热交替的时机为2~3周期,注入强度为0.02 t/m;适用的油层厚度小于8 m,原油黏度小于200000 mPa•s,含油饱和度大于0.6,渗透率大于1000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交替 浅薄层 特超稠油 物理模拟 生产时间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宇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176-178,共3页
我国第二个百年计划已拉开序幕,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背景下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呈现出了阶梯式的增长趋势,相应的油田的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能够增强油田的产能,对石油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为实... 我国第二个百年计划已拉开序幕,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背景下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呈现出了阶梯式的增长趋势,相应的油田的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能够增强油田的产能,对石油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为实现充分发挥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价值、助力油田产能升级的目标,需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与合理化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优化、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 油田产能 井网优化
下载PDF
注采过程中气质流体置换数值模拟及原地气置换方法——以新疆H储气库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廖伟 刘国良 +4 位作者 李欣潞 张赟新 郑强 曹锡秋 胥洪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9,共9页
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在注入干气后与原地气不断置换,组分和相态发生变化,对其深入研究是储气库注采优化控制、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以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重力控制下的组分梯度分布模型,定量分析了多周期注入气在储层中的扩散... 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在注入干气后与原地气不断置换,组分和相态发生变化,对其深入研究是储气库注采优化控制、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以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重力控制下的组分梯度分布模型,定量分析了多周期注入气在储层中的扩散特征、采出气组分变化及凝析油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先期高部位注气及强注弱采有利于原地气被驱离近井地带;其后高部位采注比高,原地气置换彻底,低部位采注比低,重组分富集在低部位及气库西侧;单井凝析油含量变化特征受构造部位、注采策略、投产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单井吞吐使原地气置换能力降低,凝析油采出能力随之降低;循环注气方式、以采投注、短期较高采注比均有利于含重组分的原地气加速置换。研究成果可为同类贫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的设计、注采运行制度的制定及现场调控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注采交互驱替 组分模型 流体置换 组分变化 凝析油含量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旋流分离管柱流场特性
7
作者 金宇 赵立新 +3 位作者 徐保蕊 张晓光 蒋明虎 宫磊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4,共7页
旋流分离管柱在井下环境中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从而对管柱内流场及管柱自身造成影响。为研究振动对旋流分离的影响情况,在振动耦合条件下对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速度场有明显变化,切向速度和轴向速... 旋流分离管柱在井下环境中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从而对管柱内流场及管柱自身造成影响。为研究振动对旋流分离的影响情况,在振动耦合条件下对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速度场有明显变化,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峰值减小,径向速度不对称性加剧;溢流管内部涡量和湍流强度分布规则性变差,其中内锥部分涡量强度明显增强,近壁处湍流强度更高值占据的区域分布范围也更多;油水分离效率会随着螺杆泵转速升高而降低,降低程度均达5%以上,但这种影响会随螺杆泵转速的增大而减弱,因此转速引起的激振影响对流场有个最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螺杆泵振动 旋流分离管柱 流场特性
下载PDF
油藏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与含水率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粉转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曹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57,共4页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油田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采液指数或采液指数取最小值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会急剧降低。该方法对于分析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工艺和采油速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地层压力 无因次采液指数 采油速度 注采比 含水率
下载PDF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建立水平井采液、吸水指数经验公式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陶 朱卫红 +3 位作者 杨胜来 白秋燕 李冀平 吴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塔里木盆地HD油田薄砂岩油藏为2层产油层,属于超深、超薄的中低渗层状边水油藏,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利用相渗曲线,建立该特殊油藏水平井采液(油)指数、吸水指数随含水变化的经验公式,经现场生产及测试资料验证,符合程度较高,对... 塔里木盆地HD油田薄砂岩油藏为2层产油层,属于超深、超薄的中低渗层状边水油藏,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利用相渗曲线,建立该特殊油藏水平井采液(油)指数、吸水指数随含水变化的经验公式,经现场生产及测试资料验证,符合程度较高,对预测该油藏水平井注采能力、合理调整注采关系、提高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水平井 相对渗透率曲线 采液指数 采油指数 吸水指数 经验公式
下载PDF
带气顶油藏油气同采条件下流体界面移动规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子菲 程林松 +2 位作者 宋珩 吴学林 张安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4-631,共8页
带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同采过程中气顶与油环间的压力容易失衡,为实现气顶与油环的协同高效开采,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气顶油藏为例,基于油气水三相相似准则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带气顶油藏流体界面移动速... 带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同采过程中气顶与油环间的压力容易失衡,为实现气顶与油环的协同高效开采,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气顶油藏为例,基于油气水三相相似准则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带气顶油藏流体界面移动速度评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油藏工程评价模型得到的流体界面移动速度与物理模拟实验和油田动态测试结果均吻合较好。同时,依据该油藏工程评价模型分别建立了衰竭、屏障注水以及屏障+面积注水等不同开发方式下带气顶油藏流体界面移动速度变化规律图版,确定了带气顶油藏油气同采时影响流体界面稳定的主控因素:衰竭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屏障注水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及注采比;屏障注水+面积注水开发方式下的主控因素为采油、采气速度、注采比及屏障注水与面积注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纳若尔油气田 带气顶油藏 气顶 油环协同开发 流体界面 移动规律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作用机理及其先导试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红卫 李宜坤 +4 位作者 朱怀江 刘殿峰 崔世铭 王宪峰 杨林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94,共3页
柔性转向剂是以含芳烃单体为原料合成的新型聚合体,其原理是利用柔性转向剂弹性变形特征,在多孔介质中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道产生液流转向能力。该技术采用变径细钢管和激光雕刻有机玻璃模型研究了柔性转向剂颗粒在大孔道的运移... 柔性转向剂是以含芳烃单体为原料合成的新型聚合体,其原理是利用柔性转向剂弹性变形特征,在多孔介质中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道产生液流转向能力。该技术采用变径细钢管和激光雕刻有机玻璃模型研究了柔性转向剂颗粒在大孔道的运移及封堵特性。吉林油田G2-1井的先导试验结果表明,G2-1井施工后吸水剖面得到一定改善,对应连通油井产油量增加,含水量有所下降,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吸水剖面 增油降水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不稳定注采压差及注采比的确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玉梅 刘丹 +1 位作者 徐颖 武国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动用及水淹程度不均衡;孤东七区西63+4单元特高含水后期,放大生产压差可发挥低渗透层、低水淹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不稳定注水 生产压差 自喷转抽 合理注采比
下载PDF
孤岛油田零散低品位储量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8
13
作者 毕秋军 宋书君 +2 位作者 张本华 乔明全 刘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62,共3页
孤岛馆 1+2砂层组零散分布于整个孤岛油田 ,是该油田岩性 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在依靠天然能量的常规试采方式下 ,影响该砂层组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油层多而薄、储量分散、油砂体小 ;天然能量弱 ,单井产能较低 ;成岩作用差 ,泥质含量... 孤岛馆 1+2砂层组零散分布于整个孤岛油田 ,是该油田岩性 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在依靠天然能量的常规试采方式下 ,影响该砂层组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油层多而薄、储量分散、油砂体小 ;天然能量弱 ,单井产能较低 ;成岩作用差 ,泥质含量高 ,水敏性强 ,导致油层在开采过程中出砂严重 ,加上出砂粒度较细 ,防治难度大。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 ,开辟了中 30 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 ,优选了馆 1+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 ,使馆 1+2油层的采收率由注水开发前的 4.2 %增加到目前的 16.3% ,实现了分布零散、薄层、出砂严重低品位油藏的高效开发。参 2 (毕秋军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零散低品位储量 油田开发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文超 同登科 张世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2,共5页
依据水平井稳态条件下的渗流特征及宋付权提出的水平井生产时形成等压旋转椭球面的理论,将低渗透幂律流体型稠油油藏水平井的渗流场更加精确地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并分别推导出了各区域内水平井的稳态产能公式。依据区域边界流量... 依据水平井稳态条件下的渗流特征及宋付权提出的水平井生产时形成等压旋转椭球面的理论,将低渗透幂律流体型稠油油藏水平井的渗流场更加精确地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并分别推导出了各区域内水平井的稳态产能公式。依据区域边界流量和压力相等的原则,建立了关于边界压力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数值求解,最终可求得水平井的产量。通过计算结果与估算最大产量的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幂律指数、启动压力梯度和水平井井段长度与水平井产能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幂律指数n>0.8时,各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较大;n≤0.8时,影响较小。水平井产量和启动压力梯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水平井井段长度不影响水平井产量的变化率,而幂律指数(n>0.8)影响水平井产量的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稠油油藏 幂律流体 渗流场 水平井 产能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双河油田注入水适应性及注水井酸化解堵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斐 杨江朝 +2 位作者 汪伟英 李春兰 张洪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考察了双河油田双河联、江河联注入水堵塞地层的因素:膨胀性黏土,悬浮固体颗粒,细菌及悬浮污油。含膨胀性黏土的双河南、双河北及不含膨胀性黏土的双江岩心粉,在注入水中相对于地层水中的体积膨胀度分别为14.5%、11.1%及0.02%;注入100 P... 考察了双河油田双河联、江河联注入水堵塞地层的因素:膨胀性黏土,悬浮固体颗粒,细菌及悬浮污油。含膨胀性黏土的双河南、双河北及不含膨胀性黏土的双江岩心粉,在注入水中相对于地层水中的体积膨胀度分别为14.5%、11.1%及0.02%;注入100 PV不含悬浮颗粒的等体积比地层水、注入水混合水使双河、双江岩心渗透率分别下降7%和4%、9%和7%。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粒径越大、颗粒浓度越大、注入量越大,则渗透率越低,在粒径2.1μm或颗粒浓度3 mg/L前后下降幅度变化较大。注入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含菌量越大则渗透率开始下降时的注水量越小,注入含菌50个/L的水100 PV使岩心渗透率下降7%。岩心对注水含油量敏感,注入含油量20 mg/L的水50 PV使岩心渗透率下降20%。在岩心注水实验中渗透率下降最严重的是双河南岩心,其次是双河北岩心,江河岩心较轻,注入精细过滤水的双河北岩心渗透率下降大大减少,说明悬浮固体是造成注水堵塞的主要因素。为了解除双河油田注水井的堵塞,研制了含黏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互溶剂的土酸液,与南阳油田使用的低伤害酸液一起,用于1口注水井的解堵,效果良好。图7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地层适应性 渗透率伤害 伤害因素 储层解堵 注水井 酸化液 河南双河油田
下载PDF
华北油田碳酸盐岩及复杂砾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华 康汝坤 +3 位作者 王欣 才博 吴刚 卢海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1期59-62,92,共4页
碳酸盐岩和复杂砾岩储层在华北油田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该部分储层的地质特征复杂,认识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埋藏较深,使用常规的酸化技术很难实现长距离改造的目的。优选出一种新型的能提高酸液作用距离的清洁酸液体系及前置液酸压... 碳酸盐岩和复杂砾岩储层在华北油田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该部分储层的地质特征复杂,认识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埋藏较深,使用常规的酸化技术很难实现长距离改造的目的。优选出一种新型的能提高酸液作用距离的清洁酸液体系及前置液酸压或者多级注入酸压技术。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在80℃下的酸岩反应速率仅为盐酸的65%左右,抗温达120℃,破胶彻底,降摩阻性能好,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低,残酸对储层的伤害率仅为胶凝酸的32%左右,为常规瓜胶压裂液的20%左右。在虎x井的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酸液体系结合新的工艺方法可以提高裂缝的深穿透性,有利于提高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酸化压裂 清洁酸 前置液 多级注入酸压 闭合酸化 华北油田
下载PDF
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的评价及消除 被引量:18
17
作者 严谨 张烈辉 王益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凝析气井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将在地层中发生反凝析现象,凝析液在井筒附近产生附加表皮系数,导致产气量下降。对反凝析污染进行评价,可以为不同开发时期产能的合理调整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文章应用气藏... 凝析气井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将在地层中发生反凝析现象,凝析液在井筒附近产生附加表皮系数,导致产气量下降。对反凝析污染进行评价,可以为不同开发时期产能的合理调整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文章应用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丘东凝析气藏不同开采时期及整个开采过程的反凝析污染进行了评价,并优选出消除丘东气田近井带反凝析污染的注气气源、注气量和注气时效。计算结果表明,丘东气田气井投产第二年出现近井带反凝析污染,污染主要发生在距井筒10 m以内;考虑到丘东气田的地面建设以及吐哈油田天然气开发的实际特点,采用间歇注气来解除反凝析污染;丘陵 LPG干气作为间歇注气消除近井带凝析污染的首选气源,合理的注入气量为4.5×104m3,气田从第三年末开始注气,每半年注一次,连续注 9 a,可以获得较高的累积采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凝析 气田 注气 凝析气井 表皮系数 凝析液 气藏工程 天然气开发 产能 开发效益
下载PDF
中原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矿场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华斌 赵化廷 +1 位作者 陈洪 赵普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题示调剖剂由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可生成酚醛树脂的3种单体化合物及酸度调整荆组成,地下成胶,形成的凝胶在高温下长期稳定性良好。在地温80~90℃的中原文、卫、马油田26口注水井用含3.5g/LAP-P4的该调剖剂实施了调剖,报道了施... 题示调剖剂由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可生成酚醛树脂的3种单体化合物及酸度调整荆组成,地下成胶,形成的凝胶在高温下长期稳定性良好。在地温80~90℃的中原文、卫、马油田26口注水井用含3.5g/LAP-P4的该调剖剂实施了调剖,报道了施工情况和结果。发表了16口井的施工数据:单井处理层数4-25,处理厚度9.8-51.9m,注入剂量920~1800m^3,平均1110m^3,处理半径4.6~13.3m,平均9.4m。利用1口井的施工压力曲线说明该剂成胶以前在地层内不断发生堵塞形成-破环-再形成过程。6口井取样黏度监测数据(mPa·s)表明,该剂初配时黏度8698-14898,泵前平均12283,泵后平均11069。井口平均9992,泵剪切损失9.9%,沿程损失9.7%。成胶时间20-40h,地面成胶黏度≥100000。调剖后恢复注水的22口井,平均单井注水量增加8m^3/d。注水压力上升2.8MPa,视吸水指数下降8.2m^3/d·MPa。给出了4口井调剖前后各层相对吸水量变化及堵死层、启动层数据。26口调剖井对应油井共38口,调剖后有30口井产量增加。图3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聚合物交联凝胶 疏水缔合聚合物 注水剖面调整 注入特性 渗流特性 成胶特性 高温高盐油藏 中原油田
下载PDF
适于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的稳油控水绒囊流体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立国 黄波 +4 位作者 陈维余 孙亮 廖迪 姜梦奇 冯丽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验证绒囊流体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中稳油控水效用,在温度120℃、围压15 MPa、回压1.5 MPa条件下,采用恒流速法测定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不同矿化度盐水和煤油的人造砂岩柱塞稳定流动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 m L/mi... 为验证绒囊流体在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中稳油控水效用,在温度120℃、围压15 MPa、回压1.5 MPa条件下,采用恒流速法测定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不同矿化度盐水和煤油的人造砂岩柱塞稳定流动渗透率和注入压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1 m L/min恒定流速下,绒囊流体封堵前后,含Fe2++Ca2++Mg2+矿化度分别为1×104 mg/L、10×104 mg/L、20×104 mg/L盐水岩心驱替压力由0.46~0.63 MPa升至1.39~2.23 MPa,封堵能力提高205.83%~262.64%;渗透率140.82~193.30 m D降至66.96~109.85 m D,损失率43.15%~52.53%。以煤油模拟地层原油,相同条件下测定封堵前后效果,驱替压力0.48~0.52 MPa升至0.51~0.55 MPa,增幅5.83%~8.08%;渗透率232.05~272.52 m D降至211.09~249.25 m D,损失率2.26%~4.51%。在地层水矿化度8×104 mg/L、4×104 mg/L的Y井和Z井实施绒囊流体稳油控水,通过提高泵次、深抽等工艺,油井产水量分别降低46.38%、15.99%,产油量提高6 200%、180%。研究和应用表明,绒囊流体抗高矿化度堵水体系能够实现稳油控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绒囊流体 高矿化度地层水 稳油控水 室内实验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技术在安塞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俊领 解立春 +3 位作者 吕亿明 徐春梅 陈荣环 王兴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1,共4页
本文报道的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液由稀盐酸、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碱组成,按双液法工艺注入,前二组分为A液,后二组分为B液。实验考察了产CO2气,反应热升温及表面活性剂的降压作用,指出了盐酸和碳酸的酸化和硫酸盐垢转变为碳酸盐垢的作用。... 本文报道的地层自生弱酸解堵液由稀盐酸、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碱组成,按双液法工艺注入,前二组分为A液,后二组分为B液。实验考察了产CO2气,反应热升温及表面活性剂的降压作用,指出了盐酸和碳酸的酸化和硫酸盐垢转变为碳酸盐垢的作用。用清水、污水配制的溶液,反应升温、生成气体量及沉淀量大体相同。在被严重污染的岩心中,在46℃下注入A、B两液两个循环段塞共0.5 PV,测得注入压力逐渐下降。2004年8月在低渗透的安塞油田两口注水井,以盐酸浓度不同(15%和8%)、隔离液不同(2和3 m3)的注入工艺实施地层自生弱酸解堵,共注入3个循环段塞,一口井施工完全失败,注不进水,另一口井油套压均下降,注水量大增,有效期为40天。2005年10月按成功井例的施工工艺,即盐酸浓度大,隔离液量小,A、B量小,交替次数多,在另外两口注水井施工,均获得降压增注的效果,但有效期仍不长(40、35天)。图3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弱酸 解堵 降压增注 注水井 双液法注入 段塞组成 低渗透油藏 安塞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