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y for chemical flooding of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Haicheng Li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The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of Lasaxing oilfield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have geological oil reserves of 1.86 billion tonnes,an oil recovery of 39%,with remaining reserv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45%of the t... The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of Lasaxing oilfield in the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have geological oil reserves of 1.86 billion tonnes,an oil recovery of 39%,with remaining reserv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45%of the total geological reserves of the oilfield.Therefore,they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future oil production.The current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ies fail to achieve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he low single-layer injection rates since they can only produce low thrott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under low injection rates(5-20 m^(3)/d).In this study,a symmetrically-structured double-offset-hole injection allocator and a novel throttling component were developed.Their spatial layout was constructed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which allows for expanding the flow rate range at low injection rates.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thrott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0.2 MPa to 0.8 MPa at an injection rate of 5 m^(3)/d,and the range of the single-layer flow rates expanded from 20-70 m^(3)/d to 5-70 m3/d.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production of oil layers with medium and low permeability was achieved and that the ratio of producing oil layer thickness to the total reservoir thickness increased by 9.7%on average.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chemical-flooding-based development of Class-Ⅲ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flooding Layered injection technology Low injection rate Lasaxing oilfield Daqing oil Fields complex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Production calculation of the second and tertiary recovery combination reservoirs under chemical flooding
2
作者 LIU Weidong WANG Gaofeng +4 位作者 LIAO Guangzhi WANG Hongzhuang WANG Zhengmao WANG Qiang WANG Zhengb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6期1403-1410,共8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composition of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the second&tertiary recovery combination(STR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output of the STRC project and the production le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composition of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the second&tertiary recovery combination(STR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output of the STRC project and the production level during the blank water flooding stage is proposed.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that the“recovery factor is equal to sweeping coefficient multiplied by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ultimate oil recovery factor of chemical combination flooding reservoir was established.By dividing the reservoir into a series of gri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l calculus think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timate recovery factor of a certain number of grids and the recovery de-gree of the reservoir was established,and then the variation law of oil production rate of the STRC reservoir was obtained.The concept of“oil rate enlargement factor of chemical combination flooding”was defined,and a produ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reservoir developed by STRC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practical oilfield development experience.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il production enhancing effect of STRC increases evenly with the in crease of the ratio of STRC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o water displacement efficiency,and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recovery degree at flooding mode conversion to the water displacement efficiency.STRC is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oil production of reservoir with high recovery degree.Through practical tests of the alkali free binary flooding(polymer/surfactant)projects,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oil produ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STRC reservoir is about±10%,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combination flooding second&tertiary recovery combination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il rate en-largement factor of chemical flooding oil production calcula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FD technique to simulate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被引量:3
3
作者 Arezou Jafari Mohammadreza Hasani +1 位作者 Mostafa Hosseini Reza Gharibshah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34-456,共23页
Nowadays,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oil resources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fe period of current reservoirs,us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de... Nowadays,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oil resources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fe period of current reservoirs,us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developmen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advent of powerful computers,using simulation method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is on the rise.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as a branch of fluid mechanics,is a suitable method for studying and simulating EOR methods.In this study,a review was don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FD studies for simulating EOR methods.Also,potential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the challenges researchers may face in this method were mentioned.Although using this method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has recently started,different areas for more studies still exist.To optimize the usage of this method in future studies,the necessity of multiphase models and solution methods development,as well as considering all microscopic parameters such as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viscosity in investigating oil recovery fact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oil RECOVER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oil RECOVERY factor Thermal METHODS chemical METHODS flooding METHODS
下载PDF
老油田“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内涵、机理及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7 位作者 张世明 曹小朋 吕琦 元福卿 李绪明 季岩峰 赵方剑 孟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实践,创新提出了化学驱与动态优化调整加合增效的“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化学驱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驱油体系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调整动态非均质性的特点,主动培育、壮大动态剩余油富集区(“油墙”),适时井网调整、重构流场、均衡注采,高效动用、采出“油墙”,最大程度延长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实现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3+2”)适配优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大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井网-驱油剂-剩余油”适配优化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5砂组进行了应用,通过优化“3+2”井网调整方式、驱油体系和注入参数等,预计区块含水谷底平台期从3 a延长至8 a,最终采收率为60.5%,比原方案采收率再提高7.5百分点。该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可以为中外同类型油藏延长化学驱见效高峰期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动态优化调整 见效高峰期 加合增效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配注质量主控因素分析及提升方法研究
5
作者 宣英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化学驱的规模应用,不断刷新着大庆油田采收率极限,成为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配注体系质量是三元复合驱的根本。针对配注工艺流程长、节点多、药剂种类多、涉及环节广、管理难的问题,从工艺特点、体系特点和流程节点开展分析,明... 化学驱的规模应用,不断刷新着大庆油田采收率极限,成为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重要技术,配注体系质量是三元复合驱的根本。针对配注工艺流程长、节点多、药剂种类多、涉及环节广、管理难的问题,从工艺特点、体系特点和流程节点开展分析,明确了影响三元复合驱配注质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配套的技术提升方法。采用自动称重模块可实现精控聚合物母液浓度,缩小误差范围从±5%缩小为0~3%,同时调整母液质量浓度从5000 mg/L提高至5500 mg/L,碱浓度符合率提高1.4%~3.1%;站内除垢压差界限为0.5 MPa、站外除垢压差界限为0.3 MPa,并配套使用冲线、酸洗和空穴射流的除垢方法;污水站外输为最近杀菌位置,投加杀菌剂杀菌后,黏度保留率可保持在75%以上。以上措施在萨中开发区六个三元复合驱区块实施应用,均能实现投产稳定期区块体系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黏损率控制在19%以下,三元区块投产配注指标逐步变好。该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化学驱配注管理,对化学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配注质量 主控因素 碱方案符合率 黏损
下载PDF
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对比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韩培慧 苏伟明 +3 位作者 林海川 高淑玲 曹瑞波 李宜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92,共6页
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差异及其驱油机理.实验过程中,利用饱和度监测技术测量物理模型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通过井网加密和化学驱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实验设计的几种驱... 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差异及其驱油机理.实验过程中,利用饱和度监测技术测量物理模型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通过井网加密和化学驱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实验设计的几种驱油方法中,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最好,聚驱后采收率提高值达到了17.2%.饱和度场分析表明,低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高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来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所以在选择聚驱后驱油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聚驱 聚驱后化学驱 采收率 含水率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稠油热化学驱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增林 张民 +3 位作者 杨勇 孙业恒 于春磊 杨海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了研究稠油热化学驱时温度、驱油剂、润湿性及其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稠油热化学驱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稠油热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以自定义的影响权重为指标定量... 为了研究稠油热化学驱时温度、驱油剂、润湿性及其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稠油热化学驱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稠油热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以自定义的影响权重为指标定量说明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稠油热化学采收率的贡献大小,温度对稠油热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权重为58%,驱油剂对采收率的影响权重为23.3%,两者的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权重为11.4%,三者是稠油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定量研究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使得稠油热化学驱过程中热与化学剂的协同效果更加明确,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稠油热化学驱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化学驱 交互作用 响应曲面法 影响权重
下载PDF
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养军 潘凌 卢祥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时,实施周期注水增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周期注水 注水效果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含水率
下载PDF
孤岛油田零散低品位储量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8
9
作者 毕秋军 宋书君 +2 位作者 张本华 乔明全 刘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62,共3页
孤岛馆 1+2砂层组零散分布于整个孤岛油田 ,是该油田岩性 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在依靠天然能量的常规试采方式下 ,影响该砂层组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油层多而薄、储量分散、油砂体小 ;天然能量弱 ,单井产能较低 ;成岩作用差 ,泥质含量... 孤岛馆 1+2砂层组零散分布于整个孤岛油田 ,是该油田岩性 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在依靠天然能量的常规试采方式下 ,影响该砂层组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油层多而薄、储量分散、油砂体小 ;天然能量弱 ,单井产能较低 ;成岩作用差 ,泥质含量高 ,水敏性强 ,导致油层在开采过程中出砂严重 ,加上出砂粒度较细 ,防治难度大。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 ,开辟了中 30 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 ,优选了馆 1+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 ,使馆 1+2油层的采收率由注水开发前的 4.2 %增加到目前的 16.3% ,实现了分布零散、薄层、出砂严重低品位油藏的高效开发。参 2 (毕秋军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零散低品位储量 油田开发 注水开发
下载PDF
热化学剂性能评价及辅助水平井蒸汽驱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光焕 吴正彬 +1 位作者 李伟忠 韦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2,共5页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区稠油油藏单纯蒸汽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对洗油剂氮气泡沫的热化学复合流体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中,以泡沫发泡体积、半衰期和阻力因子来评价洗油剂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实...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区稠油油藏单纯蒸汽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对洗油剂氮气泡沫的热化学复合流体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中,以泡沫发泡体积、半衰期和阻力因子来评价洗油剂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洗油剂与发泡剂有良好的配伍性,洗油剂能够增强发泡剂的发泡能力、泡沫的稳定及封堵性能。二维可视化实验表明:水平井蒸汽驱波及范围有限,注入洗油剂氮气泡沫的复合流体后,能够有效提高蒸汽驱剩余油的效率,泡沫的封堵作用则能够大大提高油层波及范围,与单纯蒸汽驱相比,复合流体的波及效率增加了27.25百分点。实验结果为中二北区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先导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洗油剂 氮气泡沫 阻力因子 可视化 热化学流体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驱产量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高峰 胡永乐 +3 位作者 宋新民 秦积舜 杨思玉 马德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05-8911,共7页
注气开发油藏产量预测油藏工程理论方法报道极少。为增加注气方案可靠性,提高注气效益,从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入手,利用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递减率之间相互关系,推导出气驱产量变化规律。结合岩芯驱替实验成果和油田开发实际经验,提出... 注气开发油藏产量预测油藏工程理论方法报道极少。为增加注气方案可靠性,提高注气效益,从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入手,利用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递减率之间相互关系,推导出气驱产量变化规律。结合岩芯驱替实验成果和油田开发实际经验,提出了气驱增产倍数严格定义及其工程计算近似方法。发现低渗油藏气驱增产倍数由气和水的初始驱油效率之比,以及转驱时广义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决定。统计得到国内外18个注气项目气驱增产倍数理论值和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6.90%。绘制了气驱增产倍数查询图板,以便于从事注气开发人员使用。研究成果为气驱产量预测提供了油藏工程理论依据,从而对控制和优化低渗油藏注气项目投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气驱产量 战略规划 采收率 驱油效率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气驱增产倍数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开采动态特点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洁 陈金凤 韩梦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7,共7页
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 以4个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注采能力、综合含水率、采油速度、油层动用状况、采出化学剂变化以及结垢与乳化规律,将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结果表明:注采能力在前置聚合物段塞大幅度下降,整体水平略低于相近地质条件的聚合物驱;油层动用程度明显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是聚驱的2倍左右;采出化学剂顺序是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主段塞后期开始结垢,随着pH值的升高,由碳酸盐垢变为与硅垢的混合垢,保护段塞以后结垢减轻;含水率进入低值期采油井开始乳化,主段塞阶段随含水率升高乳化类型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副段塞阶段为水包油型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 三元复合驱 动态特点 采油速度 化学剂 结垢 乳化
下载PDF
油藏气驱开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高峰 宋新民 +5 位作者 马德胜 秦积舜 杨思玉 关云东 张云海 张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0-463,共4页
掌握气驱开发整体规律,尤其是产量变化规律是准确评价气驱潜力和科学编制注气方案的前提。以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递减率之间的内在微积分关系,推导出气驱采油速度、产量递减率和气驱含水率、气油比等主要... 掌握气驱开发整体规律,尤其是产量变化规律是准确评价气驱潜力和科学编制注气方案的前提。以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递减率之间的内在微积分关系,推导出气驱采油速度、产量递减率和气驱含水率、气油比等主要生产指标遵循的变化规律。首次给出气驱增产倍数的严格定义和乙型气驱规律曲线。研究成果为解释油藏气驱生产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油藏注气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油藏 开发规律 采收率 递减率 含水率 气油比 方案设计模式
下载PDF
YG-Z防膨/驱油剂的研制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光 叶仲斌 张凤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24-425,428,共3页
实验制备了新型防膨/驱油剂,并且对合成的产品就防膨率、对地层渗透率伤害程度以及降低原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对于膨润土/蒸馏水体系,防膨/驱油剂YG-Z的防膨率高达86%以上,对岩心渗透率的伤... 实验制备了新型防膨/驱油剂,并且对合成的产品就防膨率、对地层渗透率伤害程度以及降低原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对于膨润土/蒸馏水体系,防膨/驱油剂YG-Z的防膨率高达86%以上,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只有18%;②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防膨/驱油剂YG-Z能够将某原油/水的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10^(-3)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稳定剂 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 防膨率 化学驱
下载PDF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庞长英 徐国松 +3 位作者 王志江 张德芳 宋建华 苏红江 《河南石油》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的特点并参考室内实验与现场试验成果,提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微生物驱、三元...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的特点并参考室内实验与现场试验成果,提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微生物驱、三元复合驱、微凝胶驱等,预计聚合物驱后油藏原油采收率可再提高3个百分点,增加139×104t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 可采储量 化学驱 微生物
下载PDF
蒸汽驱产量模型改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英才 赵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7期4057-4059,共3页
改进了Jones蒸汽驱产量计算模型。据此,对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生产状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通过历史拟合,Jones模型预测结果与生产历史吻合,可用来估计生产动态变化趋势;(2)注蒸汽速度和蒸汽干度的增加,会增加原油采油速度... 改进了Jones蒸汽驱产量计算模型。据此,对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生产状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通过历史拟合,Jones模型预测结果与生产历史吻合,可用来估计生产动态变化趋势;(2)注蒸汽速度和蒸汽干度的增加,会增加原油采油速度;(3)原始含油饱和度增加会明显地增加采油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nes模型 蒸汽驱 采油速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混相驱合理注气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高峰 李花花 李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5-148,共4页
注气时机是气驱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油藏工程基本原理,提出了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给出了气驱采收率、油藏最终采收率以及气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计算方法,并利用微积分方法研究了三个采收率相关指标随开... 注气时机是气驱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油藏工程基本原理,提出了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给出了气驱采收率、油藏最终采收率以及气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计算方法,并利用微积分方法研究了三个采收率相关指标随开始注气时水驱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从数学上证明低渗透油藏注气越早,三个采收率相关指标越好;所得结论与物理模拟结果一致,并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气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随转驱时水驱采出程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最晚注气时机确定方法通过技术经济学评价方法给出。研究成果对注气决策有普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气时机 气驱增产倍数 采收率 技术经济
下载PDF
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油藏产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卫东 王高峰 +4 位作者 廖广志 王红庄 王正茂 王强 王正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8-1223,共6页
在剖析“二三结合”项目产量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项目整体产量与空白水驱阶段产量的关系;根据“采收率等于波及系数乘以驱油效率”油藏工程原理,推导了化学复合驱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采用微分法对油藏进行剖分,... 在剖析“二三结合”项目产量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项目整体产量与空白水驱阶段产量的关系;根据“采收率等于波及系数乘以驱油效率”油藏工程原理,推导了化学复合驱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采用微分法对油藏进行剖分,建立了剖分网格采收率和油藏采出程度之间的联系,进而明确了化学复合驱油藏产量变化规律,定义了化学复合驱增产倍数,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提出了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油藏产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化学复合驱增产效果随化学复合驱和水驱驱油效率之比的升高而均匀升高,随转驱时采出程度和水驱油效率之比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采出程度油藏实施化学复合驱更有利于提高增油效果。经实际二元驱试验检验,化学复合驱“二三结合”油藏产量计算方法预测结果相对误差约为±10%,预测精度满足油藏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二三结合项目 驱油效率 化学驱增产倍数 产量计算
下载PDF
孤岛油田馆1+2低能低渗储层的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胜利 王东梅 +1 位作者 张燕 赵慧萍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6期43-45,共3页
孤岛馆 1+2砂层组是孤岛油田岩性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 ,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 ,开辟了中 30 - 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 ,优选了馆 1+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 ,使馆 1+2油层的采收率由注水开发前的 4 2 %增加到目前... 孤岛馆 1+2砂层组是孤岛油田岩性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 ,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 ,开辟了中 30 - 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 ,优选了馆 1+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 ,使馆 1+2油层的采收率由注水开发前的 4 2 %增加到目前的 16 3 % ,实现了分布零散、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注水 采收率 油藏描述 防砂 采油速度 低能低渗储层
下载PDF
低成本O/W型乳液与岩心孔吼配伍性及其驱油效率 被引量:3
20
作者 宁健 魏兵 +4 位作者 高炎 王牧明 蒲万芬 王崇阳 王生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8-332,共5页
本文利用廉价碱和少量高酸值稠油,建立了一种低成本O/W型乳液驱方法,并系统研究了乳液的物理性质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比0.5∶9.5条件下,通过调整转速(1500~2600 r/min)和搅拌时间(0.5数2 h)制备... 本文利用廉价碱和少量高酸值稠油,建立了一种低成本O/W型乳液驱方法,并系统研究了乳液的物理性质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比0.5∶9.5条件下,通过调整转速(1500~2600 r/min)和搅拌时间(0.5数2 h)制备的一种不稳定型和三种稳定型的O/W型乳液,在岩心中流动时,由于贾敏效应,稳定型乳液的注入压力明显升高,而不稳定型乳液发生油水分离,注入压力变化不明显。从乳液驱效果上看,转速2000 r/min、搅拌时间1.5 h下形成的稳定乳液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7%。乳液液滴和岩石孔喉的匹配系数f小于1时,乳液的驱油效率不高;f大于1时,乳液液滴能对岩心孔喉有效封堵,提高采收率明显。但是并非f越大提高采收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化学驱 O/W乳液 流动行为 驱油效率 匹配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