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Neogene large-scale high-abundance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e Laibei low uplift,Bohai Sea,Ea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XU Changgui YANG Haifeng +2 位作者 WANG Deying ZHAO Dijiang WANG Lil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1期15-29,共15页
By using drilling,high-precision 3 D seismic data,data of geochemistry,logging and testing,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KL6-1 lithologic oilfield in the Laibei Low Uplift in the Boh... By using drilling,high-precision 3 D seismic data,data of geochemistry,logging and testing,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KL6-1 lithologic oilfield in the Laibei Low Uplift in the Bohai Sea are examined comprehensively.The study shows that:KL6-1 oilfield is a monolithic,high-quality,large-scale Neogene lithologic oilfield featuring shallow reservoir depth,high productivity,concentrated oil-bearing intervals,large oil-bearing area,and high reserve abundance;hydrocarbon source supply from two directions provides a sufficie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oil field;two types of"inherited structural ridge"developed under the effect of block rotation,late active faults formed by Neotectonic movement,and widely distributed contiguous sand bodies provide an efficient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the large-scal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contiguous channel and lacustrine lowstand system sand bodies developed in low accommodation condition provide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lithologic traps;deep formations structural ridge,faults(dominant migration pathways)and large-scale superimposed contiguous sand bodies constitute a"vine type"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in the Laibei Low Uplift,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and high-abundance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is area.The successful discovery of KL6-1,100 million ton reserve order lithologic oil field,has revealed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Neogene large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Bohai Sea,expanded the exploration field,and 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arge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simila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stand system sand bodies bidirectional hydrocarbon source LARGE-SCALE 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formation mechanism NEOGENE Bohai Bay Basin Bohai Sea area
下载PDF
Impac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on Bitumen Content in the Mackay River Oil Sands,Athabasca(Canada)
2
作者 YANG Xiaofa YU Diyun +6 位作者 WU Suwei REN Junhao CHENG Dingsheng HUANG Jixin YANG Chengyu MA Guoqing LI Mei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5期1285-1300,共16页
The Lower Cretaceous Manville Group of Upper Mc Murray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bitumen reservoirs in Athabasca.In this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s heterogeneity and bitume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 The Lower Cretaceous Manville Group of Upper Mc Murray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bitumen reservoirs in Athabasca.In this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s heterogeneity and bitume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re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lab analysis,petrophysics and logging data.Based on the sedimentology framework,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quality oil sand reservoi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ur types lithofacie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Upper Mc Murray Formation based on their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Each lithofacies reservoirs has unique physical properties,and is subject to varying degrees of degradation,resulting in diversity of bitumen content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The tidal bar(TB)or tidal channel(TC)facies reservoir have excellent physical properties,which are evaluated as gas or water intervals due to strong degradation.The reservoir of sand bar(SB)facies was evaluated as oil intervals,due to it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weak degradation.The reservoir of mixed flat(MF)facies is composed of sand intercalated with laminated shale,which is evaluated as poor oil intervals due to its poor connectivity.The shale content in oil sand reservoir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itumen degradation degree.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biodegradation,oil sand reservoirs with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will suffer from strong degradation,while oil sand reservoirs with relatively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bitumen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and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itumen content Upper Mc Murray formation Canada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water conversion during methane hydrates formation in unsaturated sand 被引量:4
3
作者 Yun-kai Ji Chang-ling Liu +4 位作者 Zhun Zhang Qing-guo Meng Le-le Liu Yong-chao Zhang Neng-you Wu 《China Geology》 2022年第2期276-284,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pore water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ydrate formation in porous media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marine gas hydrate.In this study,low-field NMR was used to study the... Understanding the pore water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ydrate formation in porous media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marine gas hydrate.In this study,low-field NMR was used to study the pore water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in unsaturated sand samples.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T_(2) distribution isn’t affected by sediment type and pore pressure,but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The increase in the pressure of hydrogen-containing gas can cause the increase in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T_(2) distribution.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 structure is aggravated due to the hydrate formation in porous media.The water conversion rate fluctuates during the hydrate formation.The sand size affects the water conversion ratio and rate by affect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of sand in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For the fine sand sample,th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causes a large gas-water contact area resulting in a higher water conversion rate,but causes a large water-sand contact area resulting in a low water conversion ratio(C_(w)=96.2%).The clay can reduce the water conversion rate and ratio,especially montmorillonite(C_(w)=95.8%).The crystal layer of montmorillonite affects the pore water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by hindering the conversion of interlayer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Unsaturated sand Methane hydrates Low-field NMR Pore water conversion Hydrate formation NGHs exploration trial engineer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henhu are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重力坠落砂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4
作者 董万百 张祥国 +1 位作者 钟建华 孙宁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8,共19页
古龙页岩油是松辽盆地重要的接替资源,资源量可达151亿吨之多。从沉积和岩石学特点上看,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广泛发育了一种很特殊的砂脉,所以这也是探讨古龙青山口组页岩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信息。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 古龙页岩油是松辽盆地重要的接替资源,资源量可达151亿吨之多。从沉积和岩石学特点上看,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广泛发育了一种很特殊的砂脉,所以这也是探讨古龙青山口组页岩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信息。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砂脉总体规模较小,宽度多在1~2 mm,可见长度(或高度)多在1~2 cm,大部分弯曲如肠,少数微曲;多倾斜产出,倾斜方向有一定规律,隔180°对称;一般发育在灰黑色的泥页岩中,少量发育在粉砂岩和白云岩(结核)中。砂脉的上部或顶部一般都有一层粉砂,与砂脉紧密相连,是砂脉的“根”;而砂脉的底部一般都是灰黑色的泥页岩,见不到粉砂层,所以揭示形成砂脉的源物质是来自于顶部的粉砂层,而不是底部。初步研究认为,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岩脉有两种成因:第一种是高压液化充注,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砂脉;第二种由密度倒置引起的重力沉降形成风暴把(粉)砂级颗粒快速搬运到刚沉积的黏土之上,由于风暴浪的振荡,使粉砂液化流动,再加上黏土的密度较小和粉砂层的密度较大,使得粉砂在重力的驱动下沉降到黏土中形成砂脉。研究古龙页岩油储层中的砂脉具有4个意义:1)可以研究砂脉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状态;2)可以研究泥页岩的成岩压实率;3)辅助确定白云岩(结核)的形成时间;4)可以辅助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脉 液化 重力坠落 页岩油 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下载PDF
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俊豪 李美俊 +4 位作者 阳孝法 杨程宇 马国庆 黄继新 钟宁宁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73-88,共16页
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油砂储层通常存在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等缺点,导致开发效率受限。本文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测井数据、储集岩热解和可溶有机质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研究了加拿... 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油砂储层通常存在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等缺点,导致开发效率受限。本文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测井数据、储集岩热解和可溶有机质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研究了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地区麦凯河区块白垩系上麦克默里组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形成机理。麦凯河油砂成岩作用弱,基本不存在胶结物,岩石特征主要由粒径、分选和杂基含量3个参数决定,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杂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极细砂岩。根据测井和岩心含水饱和度数据可以将麦凯河油砂储层评估为气、水、油和差油层4类,油水层由岩性和生物降解程度决定。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沥青属于同一族群且没有成熟度的差异,形成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岩性差异导致降解程度和早期充注量不同。细砂岩连通性较好,受到水洗、氧化等降解作用严重,通常形成水层;粉砂岩致密程度较高,早期原油难以完全充注,通常形成差油层;杂砂岩物性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影响原油充注的前提下,受到降解程度也相对较低,通常形成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默里组 油砂 含油性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6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烃源岩展布 源-储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长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安组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叠置关系
7
作者 马钰凯 肖鄂 +2 位作者 李杰 白婷 井康康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判别及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是油气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岩心、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9储层... 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判别及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是油气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岩心、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9储层以灰色、浅灰色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及磨圆均较好。研究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属网状河亚相,具体可划分为网状河道、河间洼地和决口扇沉积微相;延9油层组砂体的垂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横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间隔型、搭接型、切割型和取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赐油区 延安组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关系 延9油层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
8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3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 通过钻井、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气藏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期,随着海水侵入,古陆多被淹没或侵蚀夷平,盆地逐渐演变为碳酸盐岩台地。灯二上亚段沉积期,川中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以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和台地边缘丘相为特色,并可细分为滩核、滩缘、滩间海、丘核、丘缘、丘间海6种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2)研究区灯二上亚段储层以藻云岩、藻砂屑云岩为主要储集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内溶孔+藻格架孔型、裂缝型与孔洞型4种类型的储层,储层厚度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分布特征较吻合,位于台地边缘丘滩核的储层累积厚度大。(3)研究区灯二上亚段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及热演化程度高,气藏具备较好的烃源条件和封盖条件,具有“上生下储上盖”和“旁生侧储上盖”2种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4)研究区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三叠纪—白垩纪,为多期“准连续”型,灯二上亚段气藏主要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古油气藏聚集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古油藏破坏阶段、二叠纪—三叠纪再次生烃成油藏阶段和三叠纪—侏罗纪原油裂解生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相 藻云岩 藻砂屑云岩 旁生侧储 上生下储 原油裂解生气 筇竹寺组烃源岩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中江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延安地区长7段页岩气成藏富集条件及发育模式
9
作者 蒲泊伶 王凤琴 +5 位作者 王克 孙建博 李艳霞 时保宏 赵卫卫 郭小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5-1298,共14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具有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变化快、有机质丰度高但成熟度偏低、黏土含量高、地层普遍低压—常压的特点,对长7段页岩开展页岩气富集条件及发育模式的研究,利于探寻适合长7页岩气勘探开发的...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具有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变化快、有机质丰度高但成熟度偏低、黏土含量高、地层普遍低压—常压的特点,对长7段页岩开展页岩气富集条件及发育模式的研究,利于探寻适合长7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地质理论,以期对该地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指导,进一步完善陆相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方法】基于钻井、岩心和分析测试资料,从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等方面,对长7段页岩气成藏富集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页岩气富集发育模式。【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研究区长7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基本大于1.5%,且处于大量生油气阶段,Ro基本在0.8%~1.3%,生气潜力较大;(2)黏土矿物含量高,基本在40%~60%,利于页岩气吸附,具有吸附气产出的特征;(3)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是页岩气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4)页岩气富集模式可分为页岩与砂质纹层互层式和厚层富有机质页岩式两种模式,砂质纹层有效改善页岩储层物性,连续沉积的厚层富有机质页岩是气保存的重要形式。【结论】依据对长7页岩气富集特征的解剖,将长7页岩气富集规律总结为“两大一多”的特征:生气潜力大、连续厚度大、砂质纹层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富集规律 油气勘查工程 延长组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安组降解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10
作者 梁也 单玄龙 +4 位作者 何月顺 宋英旭 张慧娟 冯灿翔 许庆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60,I0004,共13页
为完善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地区油源认识,研究渭北隆起区延安组降解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通过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油砂的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来源、古沉积环境和油源方向。结果表明:渭北隆起区延安组油砂油的成分中... 为完善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地区油源认识,研究渭北隆起区延安组降解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通过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油砂的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来源、古沉积环境和油源方向。结果表明:渭北隆起区延安组油砂油的成分中以饱和烃为主,非烃和沥青质次之,芳香烃最少,饱芳比和饱和烃质量分数高,油砂油品质较好;油砂油进入成熟阶段,有机质来源于高等植物和藻类,形成于水体盐度低、水体缺氧的湖相沉积环境;延长组7段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的泥页岩是油砂的生油岩,油砂油由镇泾地区沿南东东方向运移,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是运移过程中影响油砂油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隆起区 延安组油砂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 运移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裂缝对沙一段席状砂油藏高产井的控制及其地球物理识别
11
作者 唐思琪 董少峰 +3 位作者 李顺 陈果 张敏知 范存辉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明确裂缝对沙一段底部席状砂体油藏增产增效的影响,在透析沙一段席状砂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沙一段席状砂储层成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高产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地球物理识别,结果表... 为明确裂缝对沙一段底部席状砂体油藏增产增效的影响,在透析沙一段席状砂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沙一段席状砂储层成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高产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地球物理识别,结果表明:(1)席状砂体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具有良好横向连续性,储层与非储层互层,非均质性较强;(2)油源一部分来源于凉高山组的油气通过裂缝运移,另一部分来源于大断层沟通凉高山组甚至大安寨段油气,断层与裂缝叠加发育极大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3)50 Hz分频相干计算结果显示,沙一底共发育41条断层,以公1井大断层为主,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在公1井大断层的南部发育临近断层的次一级断层或小断层,与主断层在平面上形成斜交组合;(4)基于结构梯度张量的裂缝因子区域内进行定性预测裂缝发育特征显示,在公1井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外,高产井处的裂缝发育特征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席状砂 川中 沙溪庙组
下载PDF
双河油田徐庄油区延安组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南婷婷 谭虹 +1 位作者 石景才 张晓岗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双河油田徐庄油区延安组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为该区侏罗系油藏规模化开发提供可靠依据。徐庄油区延安组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油气的分布主要受微构造和砂体展布的控制,并通过对该油区地质特征、油气富集规...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双河油田徐庄油区延安组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为该区侏罗系油藏规模化开发提供可靠依据。徐庄油区延安组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油气的分布主要受微构造和砂体展布的控制,并通过对该油区地质特征、油气富集规律以及实验效果的总结来指导该区块及相似油区的高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徐庄油区 延安组 富集规律
下载PDF
BQ地区东营组疏松砂岩试油测试压差确定方法
13
作者 鹿晓涵 侯满福 +3 位作者 黄国辉 王永军 杨爱英 胡围焱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6期8-12,共5页
BQ地区东营组地层具有砂岩疏松、原油黏度高、流动难度大的特点,单井试油时多采用测试射孔联作、射流泵排液工艺,在此过程中若压差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地层出砂、管柱卡埋的后果。为了确保充分激动地层同时防止地层出砂,以测井数据为基础... BQ地区东营组地层具有砂岩疏松、原油黏度高、流动难度大的特点,单井试油时多采用测试射孔联作、射流泵排液工艺,在此过程中若压差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地层出砂、管柱卡埋的后果。为了确保充分激动地层同时防止地层出砂,以测井数据为基础进行力学计算,得到最小临界出砂压差5~7 MPa,从而确定合理生产压差应小于5 MPa,在此基础上考虑射孔爆轰效应影响确定合理测试压差,并结合射流泵排液情况的统计规律,确定射流泵排液泵压上限值为6 MPa。经BQ6、BQ102X两口井现场成功应用,分别获得日产原油40.05 m^(3)、3.22 m^(3),且无砂堵现象。该方法对于疏松砂岩储层试油测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组 疏松砂岩 最小临界出砂压差 生产压差 测试压差 射流泵压力 排液制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油地质特征评价 被引量:74
14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2 位作者 杨伟伟 吴凯 刘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页岩油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利用地球化学、测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层十分发育,根据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 页岩油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利用地球化学、测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层十分发育,根据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长7页岩划分为"砂岩-页岩互层"、"厚层状Ⅰ类页岩"与"厚层状Ⅱ类页岩"等三种类型。长7湖相页岩层分布范围广且厚度较大,提供了页岩油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岩石中脆性矿物含量高,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必要条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且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奠定了页岩油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虽然长7页岩十分致密,但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米级裂隙,并且湖盆中部等地区发育物性相对较好的薄砂岩夹层,提供了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分析测试资料显示,长7页岩含油性较好,并具有一定的含气量;薄砂岩夹层油源充足,紫外光下具有较强的荧光显示。综合地质条件及含油气性研究,"砂岩-页岩互层"分布区被评价为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区,"Ⅰ类页岩"较"Ⅱ类页岩"生烃条件更好,脆性更强,微米级裂缝更为发育,含油气性较好,为第二类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薄砂岩夹层 地质条件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油砂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以SZK02井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坤 李永飞 +4 位作者 唐友军 郜晓勇 孙守亮 周铁锁 孙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9-1937,共9页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含量高,指示为偏氧化性的湖沼相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依据生物标志物特征,油砂可分为2种类型:Ⅰ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浅部,以高重排补身烷、Ts、C30重排藿烷及未知结构的C30-早洗脱重排藿烷的组合为特征;Ⅱ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深部,以较高含量的8β-升补身烷、相对低的Ts/Tm值,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为主峰的组合为特征。初步的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其来源于2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羊盆地 北票组 油砂 饱和烃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延8—延10油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代金友 李建霆 +1 位作者 王宝刚 潘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1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尚处于开发前期,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确定了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延安组延8-...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尚处于开发前期,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确定了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延安组延8-延9油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河道砂坝、决口扇和河间沼泽4种沉积微相;发育1-3条南西-北东向分流河道,随着基准面变化河道发生了横向摆动,不同时期分流河道的数量、规模也发生变化。延10油组为辫状河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河道、心滩和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心滩发育,砂体厚度大。基准面下降晚期的延10—1、延9-2、延8-3和延8-1小层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富集;分流河道、河道砂坝、辫状河心滩微相对油气富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组 沉积微相 油气富集 里151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泥湾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春花 屈红军 +2 位作者 苗建宇 王武龙 马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等6种沉积微相,其平面展布由北向南呈鸟足状。结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该区长6油层组含油砂体的骨架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泥湾地区 长6油层组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地质模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英霞 高喜龙 +1 位作者 杨鹏飞 黄咏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55,共3页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属河流相砂岩 ,油气富集程度高 ,该层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埕岛油田总储量的 89.6% ,产能高 ,原油性质相对较好 ,该油田目前仍处于天然能量开采阶段。通过对馆上段油藏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高度概括的油藏概念地质模...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属河流相砂岩 ,油气富集程度高 ,该层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埕岛油田总储量的 89.6% ,产能高 ,原油性质相对较好 ,该油田目前仍处于天然能量开采阶段。通过对馆上段油藏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高度概括的油藏概念地质模型 ,认为馆上段河道砂油藏为曲流河相正韵律细粒沉积为主 ,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黏度、高饱和度、高非均质程度等特点 ,砂体变化快 ,油层疏松易出砂。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与井资料密切结合 ,建立了描述储集砂体分布和油藏属性参数特征的静态地质模型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馆上段 1+2砂组至 6砂组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图 1参 3(徐英霞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馆陶组 油藏地质模型 储集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马强 屈红军 +2 位作者 严耀祖 胡春花 白国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中部 延长组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官195断块出砂机理与防砂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占军 杨芳 +2 位作者 柴会理 黄瑞平 朱士武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官 195断块已进入综合治理、控水稳油阶段 ,油井出砂、套变较多 ,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生产时率。从沉积微相分析、地层岩心观察和地层出砂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地层进行了分析 ,基本认清该区块地层出砂机理、主要出砂层位和产油主力层 ,为... 官 195断块已进入综合治理、控水稳油阶段 ,油井出砂、套变较多 ,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和生产时率。从沉积微相分析、地层岩心观察和地层出砂的对比等多方面对地层进行了分析 ,基本认清该区块地层出砂机理、主要出砂层位和产油主力层 ,为砂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经优化简化层系、优选井号、封堵非主力油层 ,试验应用封隔器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取得了成功 ,实现了油田在长井段、细粉砂岩出砂油层的防砂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195断块 出砂机理 防砂技术 砾石充填 高压 油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