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圣柱 金强 王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9-21,共3页
对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原油和大量油砂样品进行了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精细的油源对比,表明该区存在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区域构造条件和... 对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原油和大量油砂样品进行了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精细的油源对比,表明该区存在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区域构造条件和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进行了分析。根据"地质色层"原理,分析了原油粘度、C15+正构烷烃相对含量、甾烷和萜烷分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构造应力场分析,判断了区域性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趋势: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原油以利津、民丰洼陷和胜坨地区北侧烃源岩为中心呈发散状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烃源岩 沙四段 沙三段 有机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指标 区域构造 原油粘度 洼陷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小云 覃军 +1 位作者 聂婉 倪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油可分为3类,分别源自侏罗系煤系地层、古近系湖相泥岩以及二者混源,以侏罗系油源为主。该地区主要接受了2期油气充注,分别距今10~8 Ma和2 Ma左右,第二期充注包含第一期充注所形成古油藏的调整。卡因迪克地区砂层主要受北部物源控制,与南部连通性差,油气在侧向上主要通过区域性不整合运移,断层是沟通深部油源及古油藏调整的关键因素。在断裂和背斜的双重控制下,油气藏类型以断控-挤压型背斜油气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为沟通烃源的断层,成藏模式为混源、垂向运移为主、2期成藏、晚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卡因迪克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源及其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圣柱 金强 田义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27,i0008,共5页
根据油砂及烃源岩样品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胜坨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南侧、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Ⅱ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北侧和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第Ⅲ类原油为沙四上、沙三... 根据油砂及烃源岩样品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胜坨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南侧、民丰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Ⅱ类原油来源于胜坨地区北侧和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第Ⅲ类原油为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说明断裂对混源的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类型原油运移、成藏特征研究,建立了该区的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其结果为该区下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生物标志物 成藏模式 胜坨地区
下载PDF
复合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油气的运移流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伟 王新征 +1 位作者 蔡宏兴 高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牛庄洼陷2套生油岩纵向上叠置,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成烃期次及油气运聚过程都存在差异,并伴有异常流体压力,这就构成了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基于油-源对比和同源油气藏空间分布规律,对叠合型超压生烃系统油气运移流向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牛庄洼陷2套生油岩纵向上叠置,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成烃期次及油气运聚过程都存在差异,并伴有异常流体压力,这就构成了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基于油-源对比和同源油气藏空间分布规律,对叠合型超压生烃系统油气运移流向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断层活动的诱发下,超压驱动"沙三下源型"油主要发生纵向运移;但在超压带盖下"沙四上源型"油主要发生侧向运移,而纵向运移在超压系统发育区相对不活跃.超压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对油气运移流向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沙三下源型"和"沙四上源型"油气运移及分布规律差异较大.通过复合型超压生烃系统内不同成因的油气运移流向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研究区油气运移和富集规律,进而"分源"挖掘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超压生烃系统 油源对比 运移流向 差异性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筱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通过对胜坨油田主体油藏精细油源对比,指出该区存在2种来源3种特征的原油。在对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对油气运移通道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主要由3条油源断层先从烃源岩发育层位垂向运移至... 通过对胜坨油田主体油藏精细油源对比,指出该区存在2种来源3种特征的原油。在对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对油气运移通道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主要由3条油源断层先从烃源岩发育层位垂向运移至胜利村及坨庄背斜核部的储层,再沿砂层横向运移并聚集成藏;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表明,该区存在3次油气充注成藏时期,分别为28~24.6,14~4和3~2Ma,证实了东营凹陷不同类型油藏多期成藏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过程 胜坨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