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during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üYuling Tan Hao +2 位作者 Li Jiao Yang Donghai Xu Peiy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 for high water fraction crude oi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water fraction,and flow rat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 for high water fraction crude oi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water fraction,and flow rat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was studied in a flow experimental system of the X Oilfield.Four distinct flow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hotographic and local sampling techniques.Especially,three new flow patterns were found to occur below the pour point of crude oil,including EW/O&W stratified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EW/O&W intermittent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and water single-phase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Moreover,two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at which the change rate of pressure drop had changed obviously,were found during the change of pressure drop.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of the first congestion of gel deposition in the pipeline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safe temperature for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high water cut crude oil,while the pressure drop reached the peak at this temperature.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the safe temperature was established for oil-water flow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low fluid production rate.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crude oil in high water fraction oil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flow pattern pressure drop safe temperature
下载PDF
Liquid holdup measurement with double helix capacitance sensor in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ipes 被引量:5
2
作者 翟路生 金宁德 +1 位作者 高忠科 王振亚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8-275,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 helix capacitance sensor for measurement of the liquid holdup in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nsitiv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 helix capacitance sensor for measurement of the liquid holdup in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nsitivity field of the sensor in a pipe with 20 mm inner diameter and the effect of sensor geometr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ity field is presented. Then, a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response of the double helix capacitance sensor, in which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ibrate the liquid holdup based on three pairs of parallel-wire capacitance prob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flow structures detected by mini-conductance array p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oilwater two-phase flow Liquid holdup measurement Double helix capacitance sensor flow pattern
下载PDF
FLOW PATTERN AND PRESSURE LOSS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IN HORIZONTAL STEEL PIPE 被引量:5
3
作者 CHENJie YANDa-fan +2 位作者 ZHAOJing-mei ANWei-jie YANDa-chu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Experimental Study on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and pressure loss was conducted on a horizontal steel pipe loop with 26.1mm inner diameter and 30m total length. The working fluids are white oil, diesel oi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and pressure loss was conducted on a horizontal steel pipe loop with 26.1mm inner diameter and 30m total length. The working fluids are white oil, diesel oil and tap water. Sever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a new type of liquid-probe ar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o identify 7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patterns and the transition process were observed and depicted in this pape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ssure loss was mainly depended on the flow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water flow pattern pressure loss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Flow of Hydraulic Oil through 90° Circular-sectional Bend 被引量:3
4
作者 WANG Liwei GAO Dianrong ZHANG Yig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05-910,共6页
Oil flow through pipe bends is found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up to now, the studies of oil flow field in the pipe bend appear to be relatively sparse, although the oil flow field and the associated ... Oil flow through pipe bends is found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up to now, the studies of oil flow field in the pipe bend appear to be relatively sparse, although the oil flow field and the associated losses of pipe bend are very important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urbulent flow of hydraulic oil in a bend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Re and the curvature ratio δare studi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ut on hydraulic oil, which differs from air or water, flowing through 90° circular-sectional bend, with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turbulent flow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losses. Three turbulence models, namely, RNG κ-ε model, realizable k-ε model, and Reynolds stress model (RSM), are used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form of contour and vector plots for all the three turbulence models for pipe bends having curvature ratio of δ=0.5, and the detailed pressure fields and total pressure losses for different Re and δ for RSM are presented. The RSM can predict the stronger secondary flow in the bend better than other models. As Re increases, the pressure gradient changes rapidly, and the pressure magnitude increases at inner and outer wall of the bend. When δ decreases, two transition points or transition zones of pressure gradient arise at inner wall, meanwhile, the transition point moves towards the inlet at outer wall of the bend. Owing to secondary flow,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factor k increases as the bend tightens, on the contrary, as Re increases, factor k decreases due to higher velocity heads,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pressure gradi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bend leads to increasing of friction and separation effects, and magnified swirl intensity of secondary flow.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pressure loss in terms of Re and δ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to the one-dimen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oil flow with higher Re in the large b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oil 90° bend turbulent flow pressure los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下载PDF
复杂压力系统薄互层致密油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5
作者 吴晓红 李云峰 +3 位作者 周岩 阚艳娜 李然 罗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难点,明确了钻井液漏失、井壁垮塌原因,优选纳微米级乳化防塌剂、石墨微球与微米级柔性封堵剂、超细钙构建了封堵承压井壁稳定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有效降低滤液对泥岩地层的侵入,对泥岩强度保持能力提高5倍以上,使中高渗砂岩封堵承压能力达到18 MPa;针对油基钻井液漏失问题提出了油基桥接堵漏技术与油基固化堵漏技术。现场试验解决了高柳区块复杂压力系统致密油藏水平井安全钻井难题,十余口应用井无井壁垮塌情况发生,漏失井堵漏后漏失层承压能力提高5.4 MPa,满足后续钻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压力系统 水平井 坍塌 井漏 油水侵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高黏油-水环状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尹晓云 李静 +5 位作者 林冬 胡金燕 张良 敬加强 KARIMOV Rinat M 孙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7-1166,共10页
针对稠油水环输送的水环流动改进问题,提出稠油流动边界层在聚丙烯酰胺(PAM)水环作用下的模拟实验方法,基于自主研发设计的室内油-水两相流可视化环道实验装置,采用500#白油模拟旅大稠油,实验研究了稠油-水环状流外环水相中添加PAM前后... 针对稠油水环输送的水环流动改进问题,提出稠油流动边界层在聚丙烯酰胺(PAM)水环作用下的模拟实验方法,基于自主研发设计的室内油-水两相流可视化环道实验装置,采用500#白油模拟旅大稠油,实验研究了稠油-水环状流外环水相中添加PAM前后的流型特征与阻力特性,评价了PAM对水环润滑的协同减阻效果,分析了PAM对水环流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AM对稠油-水环状流的流型特征与阻力特性均有显著影响,使环状流的分布区域缩小,其缩减区域转变为分层流和塞状流,当其为分层流时减阻作用丧失;当油相表观流速为0.23~0.90m/s时,PAM减阻率随含水率增加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在测试范围内最高达35%。研究结果可为稠油水环输送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也可为稠油管输流动改进提供新理念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油水环状流 流型转变 压力梯度 减阻率
下载PDF
基于RBF的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超声识别方法
7
作者 苏茜 夏志飞 刘振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636,共9页
石油管道内的多相流流型识别主要集中在气液两相流和油水两相流方向且准确识别流型范围有限,为了解决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和超声传播规律的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识别方法。根据油气水段塞流的相分布特点,... 石油管道内的多相流流型识别主要集中在气液两相流和油水两相流方向且准确识别流型范围有限,为了解决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和超声传播规律的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识别方法。根据油气水段塞流的相分布特点,建立了流型识别超声测试仿真模型。采用超声透射衰减技术和反射回波技术研究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段塞流超声响应特性,提取透射衰减信号区分段塞流液膜区、气泡夹带区和稳定液塞区。利用反射信号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回波能量等统计特征,通过RBF神经网络对油气水段塞流进行流型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超声传播机理以及RBF神经网络三相段塞流流型识别率为95.7%。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算法研究为超声技术实现水平管油气水段塞流流型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瞬态响应 油气水段塞流 超声衰减 RBF网络 流型识别
下载PDF
水平井AICD控水阀油水过流特性仿真研究
8
作者 杜卫刚 孟繁琪 +1 位作者 季鹏 董祥伟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8期68-76,117,共10页
水平井石油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底水突进现象,导致含水率迅速上升,开采周期缩短,严重影响油田采收率。针对一种新型的流道式自动流入控水装置(简称FD-AICD),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装置的阻水过油流动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多参数影响分析... 水平井石油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底水突进现象,导致含水率迅速上升,开采周期缩短,严重影响油田采收率。针对一种新型的流道式自动流入控水装置(简称FD-AICD),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装置的阻水过油流动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多参数影响分析定量评估阀对水平井稳油控水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数值仿真得到FD-AICD装置对于不同粘性过流液的压降-流量关系,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由数值模拟分析内部流道的流动机理,获得水和过油的过流流场特性,通过流体敏感性分析,总结结构参数对FD-AICD控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流压降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过水压降高于过油压降;水相主要通过切向主流道流入环形腔室做高速旋转流动,油相则主要通过径向分支流道流入环形腔室,不经旋转直接流向出口;流量、粘度对压降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密度;流场深度、出口直径对过流压降有显著影响,而内外圆环挡板角度差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控水 过流特性 控水原理 压力损失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油藏流体渗流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克明 袁小玲 +8 位作者 刘婷芝 余华洁 缪海燕 张琳羚 王艳 何家欢 肖红林 宋林珂 张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针对致密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气产量低、开发效益较差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简称“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低渗透、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为例,在储层岩石润湿性实验基础上,开展了流体低... 针对致密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气产量低、开发效益较差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简称“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低渗透、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为例,在储层岩石润湿性实验基础上,开展了流体低速渗流实验、恒速水驱油实验和自发渗吸实验等多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沙一段致密油藏的储层岩石总体上呈弱亲水性特征,在完全饱和地层水条件下的水相渗流曲线为一条直线,且经过坐标原点,地层水单相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且不存在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②在通过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的条件下,岩石孔隙表面吸附的水膜降低了油相渗流通道,两相渗流存在贾敏效应,增加了油相渗流的附加阻力。油相低速渗流曲线不过坐标原点,存在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储层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越大。③驱替速度和岩石渗透率对水驱油效果有较大影响,在较高的驱替速度下,注入水在大孔道中发生指进和沿裂缝发生水窜是造成水驱油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④岩石渗透率对渗吸驱油效果有显著影响,且裂缝样品的渗吸驱油效率大于基质样品的渗吸驱油效率。⑤对致密油藏实施大规模压裂改造,所形成的高渗透缝网可有效降低流体渗流的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再辅以单井吞吐(水油渗吸交换)的开采方式,这种组合是保证致密油藏长期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成果对致密油藏以及页岩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润湿性 渗透率 低速渗流 启动压力 渗吸实验 水驱油效率
下载PDF
支板型线对压气机中介机匣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龙辉 徐宁 +1 位作者 汪作心 陆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0,共8页
为了明确支板对中介机匣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某一舰船燃气轮机压气机中介机匣的2种不同支板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0.2、0.3和0.4Ma工况下,改型支板较原型支板中介机匣的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37%、79%和77%,原型... 为了明确支板对中介机匣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某一舰船燃气轮机压气机中介机匣的2种不同支板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0.2、0.3和0.4Ma工况下,改型支板较原型支板中介机匣的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37%、79%和77%,原型支板尾迹损失远大于改型支板,但主流区域油流和气动测量结果相似。这说明主流区域轴向压力变化不受支板型线影响,但相较于原型支板,改型支板能够有效降低中介机匣的气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板 中介机匣 角区分离 气动性能 总压损失 压气机 气动试验 油流 燃气轮机 型线
下载PDF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应用效果与展望
11
作者 寇亚浩 倪晓骁 +5 位作者 黎剑 王建华 张家旗 冯杰 郭嘉恒 常启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6-2210,共5页
针对目前常规油基钻井液及其配套处理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对一种具有耐高温机械稳定性的纤维状黏土矿物——“海泡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晶体构造、理化性质和有机改性的方法。结果发现,有机改性后的海泡石可以在油... 针对目前常规油基钻井液及其配套处理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对一种具有耐高温机械稳定性的纤维状黏土矿物——“海泡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晶体构造、理化性质和有机改性的方法。结果发现,有机改性后的海泡石可以在油基钻井液中形成具有较强结构力的“乱草堆状”空间网架结构,使钻井液出现明显的触变性,且该流变特性仅取决于纤维结构的机械参数,而不取决于颗粒的静电引力,抗温可达240℃以上;分散在钻井液中的海泡石纤维随钻井液一同向地层渗透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井壁处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纤维层,阻挡钻井液向地层的滤失;除此之外,海泡石因其自身所含结构水较多的原因,在饱和盐水和淡水中的配浆效果几乎一样,具有较强的抗盐水污染能力。海泡石的有机改性工艺研究及其在油基钻井液中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未来抗超高温钻井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高温高压 有机海泡石 空间网架结构 流型调节 降滤失
下载PDF
航空涡轴发动机油滤组件滑油流道压力损失研究
12
作者 唐志清 雷寰兴 +1 位作者 粟晖 贺剑 《现代机械》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研究航空涡轴发动机油滤组件内部滑油流道压力损失情况,利用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对油滤组件滑油流道在不同温度、流量和结构形式下的压力损失进行了试验测试,获得了滑油流道压力损失数据和变化规律;将试验数据和FLUENT数值... 为研究航空涡轴发动机油滤组件内部滑油流道压力损失情况,利用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对油滤组件滑油流道在不同温度、流量和结构形式下的压力损失进行了试验测试,获得了滑油流道压力损失数据和变化规律;将试验数据和FLUENT数值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滑油流量不超过18 L/min,温度不超过80℃时,压力损失试验数据和计算数据较吻合,数值仿真可较准确地指导工程设计;当滑油流量超过18 L/min,温度超过100℃时,应修正数值计算模型和系数以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油滤组件 滑油流道 压力损失
下载PDF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分流型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2 位作者 张西民 白博峰 吴铁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所用的实验工质为:46#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油、气、水三相的折算速度范围分别为:0.05-0.51m/s、0.05-1.51m/s、0.02-50.6 m/s...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所用的实验工质为:46#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油、气、水三相的折算速度范围分别为:0.05-0.51m/s、0.05-1.51m/s、0.02-50.6 m/s。按照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分为泡状流、间歇流(段塞流和弹状流)、分层流及环状流。对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应用改进的Chisholm关系式及油水两相压降关系式进行分析,对Chisholm关系式中的参数C进行了重新定义。发现改进的Chisholm关系式能够较好地对管内油气水三相摩阻压降进行预测,因此改进Chisholm关系式可以作为摩擦压降计算的通用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油气水三相流 流型 摩擦阻力压降
下载PDF
油-水两相流流型转换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杰 于达 严大凡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本文根据钢管内油 水两相流流型特征 ,建立了新的油 水两相管流流型的转换准则。它包括 :分层流型的稳定性准则、分散流型和混合流型的转换边界及反相界线。流型转换准则得到了白油 水和柴油 水两相流的流型实验验证 ,而与有机玻璃管... 本文根据钢管内油 水两相流流型特征 ,建立了新的油 水两相管流流型的转换准则。它包括 :分层流型的稳定性准则、分散流型和混合流型的转换边界及反相界线。流型转换准则得到了白油 水和柴油 水两相流的流型实验验证 ,而与有机玻璃管里的油 水两相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P .Angli的不同管材时的流型对比实验结论一致。这些都表明本文的流型转换准则能很好的预测钢管内的油 水两相流流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型转换 转换准则 反相界线 分散流型
下载PDF
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1 位作者 吴铁军 张西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0,共4页
本文对水平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根据油水两相流流型的不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或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揭示了摩擦阻... 本文对水平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根据油水两相流流型的不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或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揭示了摩擦阻力压降随混合物速度和体积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油水两相流 摩擦阻力特性 实验 油水混合物
下载PDF
螺旋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流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广军 郭烈锦 +3 位作者 高晖 于立军 黄建春 陈学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在两种不同放置位置螺旋管内进行了油 -水液液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定义了各种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 ,给出了螺旋管内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 .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转变的机理 ,并考察了螺旋管结构尺寸及放置方式对油水两相... 在两种不同放置位置螺旋管内进行了油 -水液液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定义了各种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 ,给出了螺旋管内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 .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转变的机理 ,并考察了螺旋管结构尺寸及放置方式对油水两相流流型及相转变特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液液两相流 流型 油水两相流
下载PDF
水平及微倾斜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3 位作者 程开河 韩新利 赵新伟 杨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以46号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对水平及微倾斜有机玻璃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观察法和流型识别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油、水两相的关系以及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进行了划... 以46号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对水平及微倾斜有机玻璃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观察法和流型识别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油、水两相的关系以及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进行了划分,并给出了相应的流型结构及流型图。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考虑流动参数变化影响的反相点预测关联式。按照现有的关于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转变准则以及考虑流动条件的油水乳状液的变化规律,对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各流型之间的相互转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气相的作用使油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油水混合物的物性变化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三相流 流型 水平管 倾斜管 油水混合物 反相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吴铁军 郭烈锦 +1 位作者 刘文红 张西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本文对水平放置圆管内的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并由实验所得数据给出了水平圆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流型的因素... 本文对水平放置圆管内的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并由实验所得数据给出了水平圆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流型的因素。采用无量纲准则数以及半理论公式对流型转变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并与他人的实验数据也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油水液液两相流 流型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合理地层压力及流压界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考平 高群峰 +2 位作者 甘晓飞 穆文志 吴家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 为减少油田耗水量 ,降低套管损坏速度 ,根据喇嘛甸油田室内高压物性、相对渗透率和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不同地层压力开采时 ,溶解气对原油黏度以及原油黏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用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喇嘛甸油田各套井网油井的合理地层压力和流压界限 .结果表明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 ,即 10 .7MPa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合理流压基础井网为 6.5MPa ,一次加密井网为 5 .6MPa ,二次加密井网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地层压力 流压界限 原油黏度 剩余油饱和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体积系数 采收率
下载PDF
油气水多相流压力和压差信号特征分析与流型在线识别 被引量:10
20
作者 白博峰 郭烈锦 +1 位作者 王忠勇 张西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在宽广的实验参数范围内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动时压力和压差信号,对信号的时域、频域、小波尺度域、分形等特征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建立了流型的规则识别和模式识别的融合方法。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泡状流、分层流、... 在宽广的实验参数范围内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动时压力和压差信号,对信号的时域、频域、小波尺度域、分形等特征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建立了流型的规则识别和模式识别的融合方法。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泡状流、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流型识别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多相流 压力 压差 特征提取 流型在线识别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