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碳酸钙助磨改性剂性能研究
1
作者 钱海燕 汪忠清 孔庆刚 《中国粉体工业》 2023年第5期37-41,共5页
碳酸钙是高聚物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无机填料。为了研究适合碳酸钙用助磨改性剂,采用交联和催化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酸钙用助磨改性剂,利用吸油值、沉降体积和活化指数等手段进行表征,以探讨该助磨改性剂与市场上通用改性剂的性能... 碳酸钙是高聚物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无机填料。为了研究适合碳酸钙用助磨改性剂,采用交联和催化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酸钙用助磨改性剂,利用吸油值、沉降体积和活化指数等手段进行表征,以探讨该助磨改性剂与市场上通用改性剂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本产品吸油值17.9g/100g,远小于市场上非常认可的有机硅高分子产品的20.5g/100g,沉降体积高于其他样品20%-50.6%;活化指数则是其他样品的2.25-3.0倍。结果表明本助磨改性剂在吸油值、沉降体积和活化指数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助磨改性剂 吸油值 沉降体积 活化指数
下载PDF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崇明 赵文谦 罗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吸附 解吸 河流泥沙 石油乳化液 残留量
下载PDF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用 李义天 +1 位作者 郜会彩 王家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2-17,共6页
多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泥沙和泥沙运动关系紧密,将水相和悬浮相污染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泥沙模型,引入泥沙污染物吸附量,底泥释放量及冲淤引起的释放增量等物理量,推导建立了泥沙污染水质模型,并运用吸附动力学,孔隙水扩散等模型,解决了... 多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泥沙和泥沙运动关系紧密,将水相和悬浮相污染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泥沙模型,引入泥沙污染物吸附量,底泥释放量及冲淤引起的释放增量等物理量,推导建立了泥沙污染水质模型,并运用吸附动力学,孔隙水扩散等模型,解决了泥沙吸附量和底泥的释放随时空变化的问题。模型较完整地考虑了泥沙输移、底泥冲刷及释放等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应用于汉阳四湖调水工程中,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能体现泥沙对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模型 吸附解吸 冲刷 底泥释放
下载PDF
泥沙吸附石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崇明 赵文谦 罗麟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40,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包括黄土)对石油乳化油吸附的基本规律,讨论了吸附等温关系及吸附量与含沙量、泥沙粒径、溶液盐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吸附动力反应过程。
关键词 吸附 石油 乳化油 泥沙 污染 海洋
下载PDF
水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解岳 黄廷林 薛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以延安市主要供水水源-王窑水库底泥为对象,在静态实验条件下,对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石油类的释放主要取决于间隙水中石油类向上覆水体扩散的速度与强度。在高污染负荷情况... 以延安市主要供水水源-王窑水库底泥为对象,在静态实验条件下,对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石油类的释放主要取决于间隙水中石油类向上覆水体扩散的速度与强度。在高污染负荷情况下(实验中采用的污染沉积物负荷为59.752g/kg),石油类释放平衡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释放强度可高达29 m g/L。建立了沉积物中石油类释放的动力学方程,并利用动力学方程对沉积物中石油类的释放过程进行了模拟,达到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污染沉积物 释放/解吸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好生 陈广卫 向海陵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20,共5页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装油站台应用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成功开发出了平衡型密闭气体回收罩技术。解决了油气回收时装车口密闭性差的历史难题。取得了明显...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装油站台应用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成功开发出了平衡型密闭气体回收罩技术。解决了油气回收时装车口密闭性差的历史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活性炭 吸附解吸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炼油装置双塔吸收稳定系统节能流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涛 姜晔 +1 位作者 王北星 张秀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96,共7页
针对目前吸收稳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干气中含有大量的液化气(C3、C4)组分、能耗高、产品质量难以达标等问题,对解吸塔进料、吸收塔进料和吸收剂选择等多种节能型改进流程的适用性和节能效果进行分析,为该过程的工艺改进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吸收稳定 补充吸收剂 解吸塔 凝缩油
下载PDF
润滑系统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煊军 郭和军 +1 位作者 刘祥萱 姚如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1,共3页
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汽车废气排放。文中研究了润滑系统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润滑系统中导致有害物排放增加的诸项因素,以引出改进润滑系统从而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 废气排放 润滑系统 润滑油消耗 吸收/解吸 影响因素 汽车 发动机
下载PDF
多沙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Ⅱ-解吸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廷林 任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维河流石油类污染物"解吸为主"的动态水质模型。模型方程中考虑了河流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和底泥与石油类之间发生的吸附\解吸的动态过程,以及河流弥散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多沙河流中迁移的影响。模型还考虑了底... 本文建立了一维河流石油类污染物"解吸为主"的动态水质模型。模型方程中考虑了河流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和底泥与石油类之间发生的吸附\解吸的动态过程,以及河流弥散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多沙河流中迁移的影响。模型还考虑了底泥解吸与泥沙解析在速率上的差别,使模型更加精确实用。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模型方程法的解析解。用室内烧杯试验的方法确定出了研究区域内的污染底泥解吸常数kdw;结合室内水槽动态试验,对解吸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一维多沙河流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解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多沙河流 迁移模型 解吸模型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吸油和去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毕燕洪 何永乐 金志浩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19,共5页
以航空十号液压油(YH10)为介质研究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吸油和去油特性,提出了其吸油机理,确定了吸油和去油过程中试环内油含量与时间关系的拟合方程。通过实验表明,在室温下碳/碳复合材料在浸油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油率迅速上升,随... 以航空十号液压油(YH10)为介质研究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吸油和去油特性,提出了其吸油机理,确定了吸油和去油过程中试环内油含量与时间关系的拟合方程。通过实验表明,在室温下碳/碳复合材料在浸油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油率迅速上升,随后增加缓慢,最后趋于饱和并不再变化,饱和吸油率为4%左右。在去油过程中,碳/碳复合材料残油率受温度、时间和加热方式控制,而温度和加热方式是主导因素。在一定温度下,材料残油率随时间基本呈线性降低。当温度由100℃提高到150℃,残油率减小不大,而在200℃时残油率大幅度降低。200℃以上的温度是去除其油液的合适温度。微波炉加热较烘箱保温具有更好的去油效果。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碳/碳复合材料浸油和去油后的微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 去油 碳/碳复合材料 微波加热
下载PDF
河湖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佘海燕 《化学工程师》 CAS 2005年第7期30-33,共4页
吸附-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反应机理,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综述了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模式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宁 王宇 +1 位作者 史春梅 王继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4期273-274,共2页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通过以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对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包括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和底泥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基本概念及原理,以为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通过以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对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包括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和底泥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基本概念及原理,以为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氨氮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微波加热再生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道飞 黄维秋 +2 位作者 张琳 杨光 吴宏章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7-40,共4页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中,吸附剂的再生是一个难点和研究重点。微波加热作为一种新的再生技术,受到人们日益的重视。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和活性炭微孔结构对活性炭升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活性炭的温升成正相关,而且孔容越小的活性...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中,吸附剂的再生是一个难点和研究重点。微波加热作为一种新的再生技术,受到人们日益的重视。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和活性炭微孔结构对活性炭升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活性炭的温升成正相关,而且孔容越小的活性炭,升温速率越快、温度越高。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量和氮气流量对吸附了汽油油气的富活性炭的再生率和损耗率的影响。得出各因素对两个指标的影响顺序为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量>氮气流量,并得到最优方案为微波功率300 W、辐照时间240 s、活性炭量4 g、氮气流量0.9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 活性炭 热效应 微波加热解吸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水体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宇 马宁 +1 位作者 史春梅 王继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9期248-249,共2页
水环境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意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对水体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了底泥磷在水体污染方面的作用,为底泥磷在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体底泥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分子膜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其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6期1182-1186,共5页
分子膜驱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采用多种实验手段,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分子膜驱的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合驱等方法)。它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膜剂分子依靠静电相互作... 分子膜驱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采用多种实验手段,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分子膜驱的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合驱等方法)。它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膜剂分子依靠静电相互作用为成膜动力,膜剂有效分子沉积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形成纳米级超薄膜,改变了储层表面性质和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使得注入流体在冲刷孔隙过程中,原油易于剥落和流动而被驱替液驱替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分子膜剂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吸附作用、润湿性改变、扩散作用、毛细管自吸作用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膜驱 提高原油采收率 驱油机理 吸附与解吸 自发渗吸作用 扩散作用
下载PDF
疏水硅胶与活性炭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静怡 张红星 +1 位作者 邹兵 马明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3年第4期38-40,43,共4页
利用加油站的模拟油气回收装置研究了自制疏水硅胶、活性炭以及两者混合物的吸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油气以及进气速度下,疏水硅胶的吸附速度较慢,吸附量较小,但油气更容易脱附,二者混合后效果更好,疏水硅胶有望在吸附法油气... 利用加油站的模拟油气回收装置研究了自制疏水硅胶、活性炭以及两者混合物的吸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油气以及进气速度下,疏水硅胶的吸附速度较慢,吸附量较小,但油气更容易脱附,二者混合后效果更好,疏水硅胶有望在吸附法油气回收领域能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硅胶 油气回收 吸附性能 脱附性能
下载PDF
河流泥沙吸附石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崇明 赵文谦 《重庆环境科学》 1997年第5期39-43,共5页
研究河流中的泥沙对石油的吸附和解吸规律对建立水质数学模型及水质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水域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本文根据静态实验研究成果,建立了通用的吸附反应方程,在水槽中进行了均匀输沙吸附实验,并用解析解进行计... 研究河流中的泥沙对石油的吸附和解吸规律对建立水质数学模型及水质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水域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本文根据静态实验研究成果,建立了通用的吸附反应方程,在水槽中进行了均匀输沙吸附实验,并用解析解进行计算与动态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较为理想。最后对河流底沙的吸附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石油向底沙层扩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石油 吸附
下载PDF
炼油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双塔节能流程开发现状及进展
18
作者 田涛 姜晔 +1 位作者 王北星 张秀军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1年第Z2期11-1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炼油装置中双塔吸收稳定系统的流程研究和开发现状。对公开发表专利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流程进行梳理归纳;对目前吸收稳定系统新型双塔节能流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了吸收稳定流程发展面临的趋势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炼油装置 吸收稳定系统 双塔节能 补充吸收剂 解吸塔 凝缩油
下载PDF
厦门湾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宏伟 王海燕 +2 位作者 汪卫国 黄浩 暨卫东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对0#柴油配制的石油溶液的吸附解吸规律,采集了厦门湾15个站点的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的主要理化特征之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SS5号站点沉积物为代表,模拟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过程,测定了沉积物对石油... 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对0#柴油配制的石油溶液的吸附解吸规律,采集了厦门湾15个站点的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的主要理化特征之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SS5号站点沉积物为代表,模拟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过程,测定了沉积物对石油吸附、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的平衡时间为0.76 h,解吸的平衡时间为7.8 h,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速率高于解吸速率,并且石油被沉积物吸附以后不会完全解吸出来.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等温线具有线性规律,接近理想吸附.研究还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量与石油的浓度,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沉积物 石油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光响应性吸油树脂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洪霞 徐海燕 +2 位作者 王环江 贾卫红 任嗣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以4,4′-双(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Azo-CL-M)为光响应性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响应性和疏水性的树脂小球(Azo-O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吸油树脂的形貌,紫外可... 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以4,4′-双(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Azo-CL-M)为光响应性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光响应性和疏水性的树脂小球(Azo-O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吸油树脂的形貌,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材料的光异构化行为。测试了树脂对不同有机溶剂以及不同稀释程度的油品的吸油倍率,研究了树脂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对甲苯的解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光响应性吸油树脂对不同种类有机溶剂的饱和吸附量不同,这与材料-油品之间的相似相容及溶剂化作用有关。树脂对菜籽油、煤油、原油等油品的饱和吸附量与油品的稀释程度有关,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加,树脂对几种油品的饱和吸油倍率逐渐增加。此外,吸油树脂对紫外光的响应特性,使得树脂在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对甲苯的脱附速率提高了5倍。由于吸油树脂密度比水小,能漂浮在水表面,便于吸收水面浮油,因此在海上漏油事故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聚合物 吸油树脂 光响应性 吸油倍率 解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