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井气田目前采用气田内部集中增压为主、边远井小型撬装增压为补充的互补型增压模式,其中MP53D增压机组的实际处理量为12.49万m^3/d,远小于其设计处理量(35万m^3/d),机组只能低负荷运转,运行稳定性较差;同时,部分未增压气井受管网压力...马井气田目前采用气田内部集中增压为主、边远井小型撬装增压为补充的互补型增压模式,其中MP53D增压机组的实际处理量为12.49万m^3/d,远小于其设计处理量(35万m^3/d),机组只能低负荷运转,运行稳定性较差;同时,部分未增压气井受管网压力制约严重,气田产量递减迅速,采输矛盾日益突出。为维持气田正常平稳生产,采用Reo软件建立了马井气田集输管网模型,并设计了11种增压开采方案进行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方案5为最佳增压开采方案,此时气田的总产量最高,增压机组消耗的功率低,机组运行稳定性好。优化后气田的总产量增加12.07万m^3/d,压缩机站总功率降低26 k W,MP53D压缩机组处理量增大6.92万m^3/d,机组运行稳定性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马井气田目前采用气田内部集中增压为主、边远井小型撬装增压为补充的互补型增压模式,其中MP53D增压机组的实际处理量为12.49万m^3/d,远小于其设计处理量(35万m^3/d),机组只能低负荷运转,运行稳定性较差;同时,部分未增压气井受管网压力制约严重,气田产量递减迅速,采输矛盾日益突出。为维持气田正常平稳生产,采用Reo软件建立了马井气田集输管网模型,并设计了11种增压开采方案进行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方案5为最佳增压开采方案,此时气田的总产量最高,增压机组消耗的功率低,机组运行稳定性好。优化后气田的总产量增加12.07万m^3/d,压缩机站总功率降低26 k W,MP53D压缩机组处理量增大6.92万m^3/d,机组运行稳定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