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jugation of a zwitterionic polymer with dimethyl chains to lip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yu Zhang Yan Sun Xiaoyan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48-53,共6页
Enzyme-polymer conjugates are complex molecules with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novel enzyme-polymer conjugate by covalently coupling a zwitterionic polymer with side dimethyl cha... Enzyme-polymer conjugates are complex molecules with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novel enzyme-polymer conjugate by covalently coupling a zwitterionic polymer with side dimethyl chains(pID)to Candida rugosa lipase(CRL)via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anhydrides of polymer chains with the amino groups of the enzyme.The resulting two CRL-pID conjugates with different pID grafting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erm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stabil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s.In comparison with native CRL,both the CRL conjugates displayed 2.2 times higher activity than the native enzyme,and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maximum reaction rate(V_(max))and a decrease in the Michaelis constant(K_(m)),thus resulting in about three-fold increases in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k_(cat)/K_(m)).These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lipase by the hydrophobic alky side chains.Moreover,the thermostability and pH tolerance of the lipase conjugat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due to the stabilizing effect of the zwitterion moieties.For instance,a five-fold increase of the enzyme half-life at 50℃ for the high-pID conjugated CRL was observed.Spectroscopic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pID conjugation protected the enzyme in the changes in its microenvironment and conformation,well correlating with enhanc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lipase conjugate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nzyme conjugation to the zwitterionic polymer is promising for improving enzyme performance and deserves furth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ASE Zwitterionic polymer Enzyme-polymer conjugate STABILITY interfacial activation
下载PDF
Zwitterionic polymer-coated porous poly(vinyl acetate–divinyl benzene)microsphere: A new support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immobilized lipase 被引量:4
2
作者 Yifeng Li Chunyu Zhang Yan Su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42-248,共7页
Enzyme immobiliza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zym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create a new support for Candida rugosa lipase(CRL)immobilization.A por... Enzyme immobiliza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zym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is work was designed to create a new support for Candida rugosa lipase(CRL)immobilization.A porous poly(vinyl acetate–divinyl benzene)microsphere coated by a zwitterionic polymer,poly(maleic anhydride-alt-1-octadecene)and N,N-dimethylethylenediamine derivative,was developed for CRL immobilization via hydrophobic binding.The catalytic activity,reaction kinetics,stabilities and reusability of the immobilized CRL were investigated.It demonstrated the success of the zwitterionic polymer coating and subsequent CRL immobilization on the porous microsphere.The immobilized lipase(p2-MS-CRL)reached27.6 mg·g^-1 dry carrier and displayed a specific activity 1.5 times higher than free CRL.The increase of Vmax and decrease of Kmwere also observed,indic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atalytic activity and enzyme-substrate affinity of the immobilized lipase.Besides,p2-MS-CRL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pH tolerance.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was considered due to the interfacial activation regulated by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nd stabilization effect arisen by the zwitterionic polymer coating.This study has thus prov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zwitterionic polymer-coated porous carrier for lipase immobilization and its potentia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various enzyme immobil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ATALYSIS LIPASE immobilization ZWITTERIONIC polymer HYDROPHOBIC binding interfacial activation Stabilization
下载PDF
用于超稠油乳化降黏的两亲型聚合物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蕊 张刚 +2 位作者 王桂芹 张添锦 张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2,共7页
为了提高超稠油油藏乳化降黏开发的效率,首先以丙烯酰胺(AM)、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溴代烷烃和溴化苄等为原料制得功能单体N-苄基-N-烷基丙烯酰胺(DTAM),然后再以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和DTAM为原料制得两亲型聚合物... 为了提高超稠油油藏乳化降黏开发的效率,首先以丙烯酰胺(AM)、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溴代烷烃和溴化苄等为原料制得功能单体N-苄基-N-烷基丙烯酰胺(DTAM),然后再以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和DTAM为原料制得两亲型聚合物(PBS-2)。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合成产物的降黏率为评价指标,对PBS-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评价了PBS-2的界面活性、润湿性能和对不同黏度稠油的乳化降黏性能。结果表明,PBS-2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M、AMPS、DTAM物质的量比为90∶4∶6,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4%,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 h。PBS-2的界面活性较强,当其质量浓度达到3 g/L时,即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至10^(-2)mN/m数量级。PBS-2的润湿性能较好。PBS-2溶液的质量浓度由0增至5 g/L时,其与稠油之间的接触角由113.2°降至32.9°,稠油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油转变为亲水。PBS-2对超稠油的乳化降黏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3g/L时,对黏度为10.5~112.5 Pa·s的超稠油样品的降黏率可以达到99%以上。合成的两亲型聚合物PBS-2能有效乳化剥离稠油,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满足超稠油乳化降黏的需求,为超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降黏 两亲型聚合物 界面活性 润湿性
下载PDF
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永清 鲁霖懋 +2 位作者 周其勇 秦嘉敏 陈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MDT-1型乳化降黏剂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目标稠油样品的降黏率可以达到99.22%;对目标稠油的静态洗油率可以达到68.9%;注入1 PV质量浓度为5 g/L的MDT-1型乳化降黏剂后,油藏采收率可比水驱阶段提高37.08百分点;MDT-1型乳化降黏剂与稠油所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较差(120 min脱水率大于80%),乳化降黏后不会增加破乳脱水的工作难度。MDT-1型乳化降黏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降黏性、驱油性,且洗油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采收率。研究成果对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降黏剂 两亲型聚合物 界面活性 破乳脱水
下载PDF
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采出液反相破乳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采出液 采出水 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 原油乳状液 反相破乳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新旺 祝仰文 +2 位作者 郭淑凤 郭勇 王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采用不同碳链的磺酸盐类和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WP)形成复配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界面活性及相互作用力。实验结果表明,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随磺酸盐取代基碳链的增长,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大... 采用不同碳链的磺酸盐类和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WP)形成复配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界面活性及相互作用力。实验结果表明,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随磺酸盐取代基碳链的增长,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均较小,但HAWP/十八烷基甜菜碱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较大。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降低,但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界面活性无明显影响。随取代基碳链的增长,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焓变先减小后增大,而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焓变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活性
下载PDF
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评价及驱油实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刚 李宜强 +2 位作者 余昭艳 王超群 陈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高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比含有低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更小,黏度更大,乳化性能更稳定;聚表剂分子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分子线团尺寸远大于普通聚合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液流转向能力;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主段塞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S二元体系主段塞高11.48百分点,说明聚驱后聚表剂体系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聚驱后的剩余油可以采用聚表剂/S二元体系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S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微观结构 乳化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吉 王江 +3 位作者 吴文祥 王波 邱淑新 李凌旭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3-807,共5页
针对现有聚合物驱洗油效率低及耐温抗盐性能较差等问题,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特点相结合,室内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SYN-2W,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YN-2W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 g/L时,能将溶... 针对现有聚合物驱洗油效率低及耐温抗盐性能较差等问题,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特点相结合,室内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SYN-2W,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YN-2W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 g/L时,能将溶液的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2 mN/m以下;在温度为90℃或矿化度为120 g/L时,SYN-2W溶液的表观黏度均远远高于常用聚合物HPAM溶液,80℃下老化90 d的表观黏度保留率仍在85%以上,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老化性能;SYN-2W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注入0.5 PV的SYN-2W溶液,水驱后岩心的采收率达到21%,最终采收率达到60%以上,驱油效果明显优于HPAM。矿场试验结果表明,2口油井采用SYN-2W施工后,注入压力显著升高,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含水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界面活性 耐温抗盐 增黏性能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义 刘平德 张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 针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黏度差异导致其在地层中运移不同步而发生的色谱分离,以及常规驱油用聚合物无表面活性的问题,利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YCM)、丙烯酰胺(AM),借助于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增黏性与界面活性的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红外光谱表征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酸基团(SO_(3)^(-))、苯环、长链亚甲基疏水基团,目标产物与分子结构设计吻合。优化出表面活性单体YCM质量分数为1.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0.06%。表面活性聚合物在大庆模拟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时间为85 min)、增黏性(表观黏度>40 mPa·s,7.34 s^(-1))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10^(-2) mN/m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比常规聚合物/石油磺酸盐提高采收率2.5%,表面活性聚合物起到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作用,抑制了二元复合驱的色谱分离,实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洗油效率的功能,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复合驱 界面张力 色谱分离 采收率
下载PDF
孤岛原油正庚烷和正戊烷沥青质乳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娟明 李美蓉 +1 位作者 娄来勇 庄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4-327,378,共5页
从孤岛原油中分离出正戊烷和正庚烷沥青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正庚烷沥青质,含杂原子和极性基团较多。将两种沥青质溶于甲苯配制的模型油,分别与蒸馏水、模拟地层水、0~900mg/LHPAM溶液、0~500mg... 从孤岛原油中分离出正戊烷和正庚烷沥青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正庚烷沥青质,含杂原子和极性基团较多。将两种沥青质溶于甲苯配制的模型油,分别与蒸馏水、模拟地层水、0~900mg/LHPAM溶液、0~500mg/L黏土液按1:10体积比充分乳化,测定静置时水相(水包油乳状液)透光率,据以考察沥青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正庚烷沥青质的乳化能力强于正戊烷沥青质;矿化离子使沥青质的乳化能力减弱;随聚合物浓度增大,沥青质乳化能力增强;黏土在浓度小于200mg/L时使乳化能力减弱,浓度大于200mg/L时使乳化能力增强。模型油与HPAM溶液间的界面张力,在聚合物浓度100mg/L时有最小值,在500mg/L时有最大值,正庚烷沥青质模型油的界面张力随聚合物浓度的变化较剧烈。正庚烷模型油在聚合物溶液中的乳化油滴直径分布范围较正戊烷模型油窄,聚合物浓度较大时,油滴直径分布范围较宽。正庚烷沥青质模型油与黏土液闸的界面张力,在黏土液浓度增至300mg/L时略有升高,浓度继续增大时大幅升高,而正戊烷模型油的界面张力在黏土液浓度300mg/L时有最低值。图9表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分离 乳化能力 界面活性 聚合物 黏土 孤岛原油
下载PDF
AM/AMPS/DMDB/MPEGA抗温耐盐四元共聚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国宇 纪德强 吴红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8,共7页
在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复合引发体系中采用自由基共聚法,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十二烷基溴(DMDB)、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为原料,制备AM/AMPS/DMDB/MPEGA抗温耐盐的表面活... 在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复合引发体系中采用自由基共聚法,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十二烷基溴(DMDB)、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为原料,制备AM/AMPS/DMDB/MPEGA抗温耐盐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评价了聚合物溶液的耐温抗盐性、耐剪切性、抗老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耐剪切和抗老化性也均优于中分聚丙烯酰胺(HPAM);乳化性评价和界面张力测试证明该聚合物具有一定乳化性和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在动态黏弹性测定中,聚合物溶液存在黏性和弹性的特点。岩芯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效率为11%,高于单一聚合物(HPAM)驱油效率的8.5%,略低于聚/表二元复配体系(HPAM/SDBS)的12.1%,在高温高盐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提高采收率的能力,为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耐温耐盐性 界面张力 黏弹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油藏污水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怀军 马先平 杨德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4,共4页
羊三木油田碱/聚驱先导试验存在现场污水配制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时出现结垢堵塞地面管线、聚合物严重降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污水配制新型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体系研究。采用抗钙镁结垢能力强、降低界面张力幅度大的活性碱与污水聚合物... 羊三木油田碱/聚驱先导试验存在现场污水配制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时出现结垢堵塞地面管线、聚合物严重降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污水配制新型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体系研究。采用抗钙镁结垢能力强、降低界面张力幅度大的活性碱与污水聚合物匹配,分析在污水配制条件下,不同碱型与聚合物匹配的驱油能力,以及在原油黏度高达530mPa·s时能否继续开展二元复合驱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原油黏度为530mPa·s,污水配制活性碱/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溶液黏度为45mPa·s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数量级,活性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比纯水驱提高采收率17%以上;在原油黏度确定及油水界面张力已降至超低值时,超过碱/聚二元体系溶液浓度技术临界点后,即使继续增加溶液黏度,采收率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该研究为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污水 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红云 陈雷 +3 位作者 李林辉 李继勇 赵玲 纪树杰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胜利油区几大主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三次采油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对活性聚合物SAP-2进行了物化性能评价及驱油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活性聚合物兼普通聚合物的增稠能力和表面活性剂的洗油能力于一体,注入地层后... 胜利油区几大主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三次采油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对活性聚合物SAP-2进行了物化性能评价及驱油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活性聚合物兼普通聚合物的增稠能力和表面活性剂的洗油能力于一体,注入地层后既可通过改善不利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又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初步认为可用于聚合物驱过的油藏再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有望改善胜利油区三次采油矿场应用效果,在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方面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技术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活性聚合物 三次采油技术 采收率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宏度 赵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3-56,共4页
研究了石油羧酸盐-碱-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以及石油羧酸盐和碱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发现HPAM的加入使体系的界面张力明显下降,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因为HPAM侧链上带有阴离子羧基,由于电荷排斥作用,... 研究了石油羧酸盐-碱-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以及石油羧酸盐和碱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发现HPAM的加入使体系的界面张力明显下降,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因为HPAM侧链上带有阴离子羧基,由于电荷排斥作用,使分子量比它小得多的羧酸盐不易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并向油水界面运移,提高了体系的界面活性。随着HPAM浓度的增加,体系界面张力先是下降,达到一最低值后略有上升。石油羧酸盐的加入使体系粘度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相同浓度的无机盐造成的粘度下降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复合体系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驱油剂的室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殷代印 仲玉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4,共5页
以表面活性聚合物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SH-16-A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的界面张力、增黏性、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H-16-AM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5 g/L时,它与大... 以表面活性聚合物马来酸十六双酯磺酸钠-丙烯酰胺聚合物(SH-16-A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物溶液的界面张力、增黏性、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SH-16-AM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5 g/L时,它与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08 m N/m;在质量浓度为2.0 g/L时,黏度为133.5 m Pa·s,且耐盐性、耐剪切能力、耐温性和抗老化性能均好于传统聚合物聚丙烯酰胺(HPAM)。室内岩心实验结果表明,SH-16-AM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将最终采收率提高至60%左右,较HPAM聚合物驱高6百分点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聚合物驱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利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优选合成聚表剂的可聚合季铵盐单体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晓 陈诚 +1 位作者 赵波 韩世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 为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表剂)分子结构变化对聚表剂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性能的聚表剂。以正十六烷基为油相,水为水相,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DPD)模拟含有不同可聚合季铵盐表面活性基团的聚表剂在油-水界面的性质,研究了聚表剂摩尔分数及季铵盐基团种类等因素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体系中聚表剂摩尔分数范围以0.02-0.06为宜;通过模拟优选出最佳季铵盐单体为对甲基苯乙烯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R4),聚表剂AMR4在油水体系中最佳摩尔分数为0.06,此时界面张力值最低、界面效率最佳且聚表剂分子均方根末端距最大。聚表剂分子几乎全都分布在油-水界面层,其界面活性使得油-水界面厚度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 聚表剂 可聚合季铵盐 界面张力
下载PDF
廉价烷基苯石油磺酸盐KPS-2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17
作者 王雨 邱东方 +1 位作者 董玲 任敏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将两种不同的馏分油复配 ,通过三氧化硫磺化 ,经碱皂化后得到烷基苯石油磺酸盐KPS - 2。本方法不用乙醇萃取等后处理工艺 ,合成条件易控制 ,产品性能稳定 ,油水界面活性好 ,抗碱能力强 ,适用范围广 ,成本低。以KPS - 2为主的三元复合体... 将两种不同的馏分油复配 ,通过三氧化硫磺化 ,经碱皂化后得到烷基苯石油磺酸盐KPS - 2。本方法不用乙醇萃取等后处理工艺 ,合成条件易控制 ,产品性能稳定 ,油水界面活性好 ,抗碱能力强 ,适用范围广 ,成本低。以KPS - 2为主的三元复合体系 ( 0 .3 %KPS - 2 /1.5 %Na2 CO3/0 15 %HPAM) ,在室内驱油模型上进行驱油实验 ,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达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苯石油磺酸盐 KPS-2 合成 性能评价 馏分油复配 乙醇萃取 后处理 油水界面活性 三元复合驱 采收率
下载PDF
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研制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刘平德 +2 位作者 王洪关 张松 熊春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人手,设计了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强、空间位阻较小等特点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采用低温引发体系,控制聚合温度,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合成了一种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原...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人手,设计了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强、空间位阻较小等特点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采用低温引发体系,控制聚合温度,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合成了一种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冷冻刻蚀电镜,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在不同水质中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表面活性、热稳定性;解决了色谱分离效应,又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界面张力可达10^-1mN/m;与普通聚丙烯酰胺相比,表面活性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采收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洗掉孔道中的残余油,克服了现有调驱剂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不能兼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合物 界面张力 采收率
下载PDF
两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复配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斌 康万利 +2 位作者 范海明 杨润梅 耿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65-570,575,共7页
利用稳定性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B型和海博Ⅲ型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复配对其乳状液稳定性和乳化效果的影响;采用流变仪、界面张力仪和电位分析仪研究了该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及其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能和界面特性。结果表明:2种驱油用... 利用稳定性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B型和海博Ⅲ型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复配对其乳状液稳定性和乳化效果的影响;采用流变仪、界面张力仪和电位分析仪研究了该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及其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能和界面特性。结果表明: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及其复配体系均能形成O/W型乳状液,随着B型两亲聚合物复配量的增加,复配体系乳状液粒径介于2种两亲聚合物单独形成的乳状液粒径之间,且逐渐减小,分布变窄;其外相体系的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合作用下,复配体系乳状液液滴的迁移速率降低,絮凝、聚并程度先升高后降低;相比于2种驱油用两亲聚合物单独使用时,复配体系乳状液的稳定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最终将其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复配体系 乳化性能 稳定性 迁移速率 界面活性 流变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及在油田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凡 李大奇 +2 位作者 刘金华 张凤英 刘四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综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分类、合成、溶液性能及在油田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主链为纤维素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主链为壳聚糖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主链为C—C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以及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 综述了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分类、合成、溶液性能及在油田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主链为纤维素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主链为壳聚糖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主链为C—C链的表面活性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以及表面活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大分子单体聚合法、疏水单体聚合法和聚合物接枝改性法,并对该材料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纤维素 壳聚糖 表界面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