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 assay to predict the outcom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被引量:9
1
作者 Carmelo Tibaldi Alice Lunghi Editta Baldi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7年第4期320-328,共9页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immune checkpoints inhibitors, especially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and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s opened new scenarios in the...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immune checkpoints inhibitors, especially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and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s opened new scenarios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nd this new class of drugs has achiev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costs of these drugs and the fact that only a subset of patients experience long-term disease control,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ive biomarkers for the selection of candidates suitable for treatment has become a priority. The research focused mainly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PD-L1 receptor on both tumor cells and/or immune infiltrate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However, different checkpoint inhibitors were tested, different IHC assays were used, different targets were considered(tumor cells, immune infiltrates or both) and different expression thresholds were employed in clinical trials. In some trials the assay was used prospectively to select the patients, while in other trials it was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Some confusion emerg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easily compare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to translate them in practice management. This mini-review shows the possibilities and pitfalls of the PD-L1 expression to predict the activity and efficacy of anti PD1/PD-L1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biomarkers Immunotherapy CHECKPOINT INHIBITORS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下载PDF
Targeted immun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1
2
作者 Monali Vasekar Xin Liu +1 位作者 Hong Zheng Chandra P Bela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2期39-47,共9页
Targeted therapies that deliver the expected anti-tumor effects while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are taking the cancer world by storm. The need for such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where system... Targeted therapies that deliver the expected anti-tumor effects while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are taking the cancer world by storm. The need for such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where systemic cytotoxic chemotherapies still remain the backbone of management, is felt more than ever before. Runway success of immunotherapies such as Ipilimumab for melanoma has brought excitement among oncologists. Immune-based treatments are in various stages of evaluation for NSCLC as well. Immunotherapies using strategies of antigen based or cell based vaccines, and blocking immune checkpoints are of substantial interest. Meaningful clinical responses are yet to be reaped from these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therap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rammed death-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S 1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PD1 and BTLA on the CD8^+T Cell and γδT Cell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2
3
作者 鲍轶 莫娟芬 +1 位作者 吴加元 曹晨曦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48-255,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B lymphocyte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o ex...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B lymphocyte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RNA levels between PD and BTLA in NSCLC.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D1 and BTLA on the surfaces of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32 in-patients with stage IV NSCLC and 30 healthy individuals.W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of PD1 and BTLA on the surfaces ofγδ+T cells in the NSCLC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zoledronic acid.The correlations of PD1 and BTLA,as well as their ligands were analyze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the cBioPortal data platform.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PD1 on the surfaces of CD8^+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γδT cells in both healthy controls(t=2.324,P=0.024)and NSCLC patients(t=2.498,P=0.015).The frequency of PD1 on CD8^+T cells,rather than onγδ+T cells,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t=4.829,P<0.001).The PD1+BTLA+γδT cells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SCLC patients(t=2.422,P=0.0185).No differences in percentage of PD1+γδ+and BTLA+γδ+T cells were observed in 7 NSCLC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before and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PD1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TLA in both lung adenocarcinoma(r=0.54;P<0.05)an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0.78;P<0.05).Conclusions The upregulation of co-inhibitory molecules occurs on the surfaces of both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 in advanced NSCLC,suggesting that these molecules we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inactivation of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immune escape and tumor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 cell γδT cell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下载PDF
Cancer Uses the Common Morphogenesis Source of the Host
4
作者 Aleksey N. Shoutko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20年第4期175-190,共16页
Trophic propertie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influence the malignant growth alternatively to immune control.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body mass by age in adult populations of welfare countries used as the most c... Trophic propertie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influence the malignant growth alternatively to immune control.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body mass by age in adult populations of welfare countries used as the most common criterion of metabolic and proliferative tissue activity, and these data compared with death’ rate for malignant and somatic diseases in different age-groups of the same countries. The rate of physiologic involution of different cell populations in the lymphoid lineage by age also involved in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bove parameters. A decrease in death rate for cancer and increase it’s for non-malignant diseases found in 60+ populations, which have the lowest physiological temp of renewal of lymphocytes number and mass of the body. The lack of both the thymus gland volume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naive lymphocytes reduces physiological body mass renewal as well as the cancer death rate but enhances somatic death rate, opposing to anticancer immunity at large. A protumor character of the lymphopoietic system’s relation with malignancy seems more realistic than defending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of death Body Weight cancer non-cancer Diseases age Limphocytopoiesis Moprphogenesis Survival POPULATIONS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胜 何学军 +3 位作者 张晶 纪晓燕 朱翔 包赟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药组采用安罗替尼治疗,联合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受体2(VEGFR2)]、血清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KIF)C1、N-钙黏蛋白、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结果 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血清CYFRA21-1、CA125、CEA、VEGF-A、VEGFR2、KIFC1及N-钙黏蛋白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5),QLQ-C30评分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KIFC1、N-钙黏蛋白表达,抑制VEGF-A、VEGFR2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二线化疗失败 安罗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生存期
下载PDF
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李桂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17A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寻找经济、便捷的PD-1抑制剂疗效生物标志物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细胞因子 疗效预测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MSY、PIDD表达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陈丽萍 项保利 +3 位作者 王布 姬泽萱 郭志青 赵建清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MSY转录抑制因子(EMSY)、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1(PIDD)表达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NSCLC患者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MSY转录抑制因子(EMSY)、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1(PIDD)表达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NSCLC患者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MSY、PIDD表达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EMSY、PIDD表达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EMSY、PIDD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相关参数的关系及在NSCL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NSCLC癌组织中EMSY、PIDD、BRCA1、ERCC1、RRM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t/P=30.176/<0.001,27.821/<0.001,25.075/<0.001,16.680/<0.001,25.610/<0.001)。NSCLC癌组织中EMSY、PIDD mRNA与BRCA1、ERCC1、RRM1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P=0.654/<0.001,0.712/<0.001,0.584/<0.001;0.724/<0.001,0.661/<0.001,0.563/<0.001)。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NSCLC癌组织EMSY、PIDD mRNA表达分别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NSCLC癌组织(t/P=13.693/<0.001,13.380/<0.001,12.197/<0.001;10.289/<0.001,11.130/<0.001,9.405/<0.001)。EMSY、PIDD mRNA及两项联合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834、0.802、0.906,两项联合诊断的AUC大于单一指标(Z=4.751、5.257,P均<0.001)。结论EMSY、PIDD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同源重组修复基因表达及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NSCL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MSY p53诱导的死亡结构域蛋白1 同源重组修复基因 诊断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8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吴仁瑞 钟琼 黄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0-13,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治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DCR、PFS、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能够降低血清MMP-9、TIMP-1水平,降低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PD-1抑制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帅 韩雪 +2 位作者 马文静 徐蓉 王昌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5-508,512,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治疗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免疫治疗应答情况,将患者...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治疗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免疫治疗应答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应答组及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答组吸烟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无应答组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威纳指数患者低于应答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高于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威纳指数与PFS呈正相关(r=0.526、0.579、0.539,均P<0.05),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PFS呈负相关(r=-0.867,P<0.001)。采用主坐标分析对肠道菌群β多样性结构进行分析,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0.36%,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6.63%。结论NSCL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分布与抗PD-1/PD-L1治疗有关,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越高,抗PD-1/PD-L1治疗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蛋白表达状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刚 陈鹏 +1 位作者 纪伟 谢宗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13-920,共8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且影像学上肿瘤表现为实性的患者116例...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实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且影像学上肿瘤表现为实性的患者116例,其中鳞癌55例,腺癌61例,分析其临床与影像资料,筛选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模型。将图像导出并对其平扫及动脉期图像进行配准,手动逐层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将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独立预测因子进行联合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使用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利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之间差异。此外,按鳞癌和腺癌两种病理分型进行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空洞和影像组学评分是预测PD-L1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空洞有优势比为3.624,影像组学优势比为2.532)。列线图的诊断表现(训练组AUC vs验证组AUC:0.861 vs 0.803)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847 vs 0.777)和临床模型(AUC:0.608 vs 0.570)。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相比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中,列线图仍然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且在鳞癌组中的诊断效能优于腺癌组。结论:C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在术前有效的预测实性NSCLC组织PD-L1蛋白表达状态,能够为临床方案选择和术前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列线图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的胃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12
作者 凤亮 曹志国 +3 位作者 石小琪 张启坤 陈昌裕 余昌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9,共11页
目的 基于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探究与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双硫死亡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为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评估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库TCGA获得胃癌与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 目的 基于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探究与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双硫死亡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为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评估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库TCGA获得胃癌与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并通过Pearson分析与LASSO-Cox回归分析挑选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基于上述LncRNA构建出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药物敏感性分析、定量逆转录PCR(RT-qPCR)等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400个双硫死亡相关的LncRNA,并筛选出其中5个构建预后模型,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模型在验证中显示,高风险评分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风险评分组(P<0.05)。此外,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AUC=0.725)优于仅依据年龄和性别等基本特征进行预测。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肿瘤微环境,为胃癌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死亡 胃癌
下载PDF
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的疗效
13
作者 丁欢 陈卓 +2 位作者 于洪鹏 冯卓 仕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1-466,共6页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长...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PD-1单抗)、治疗组(PD-1单抗联合炙甘草汤加减)。主要观察指标为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和生存质量评分(KPS),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胃肠毒性、肺毒性、肝毒性、甲状腺毒性)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调节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T3时间点、T4时间点、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211、改善中医证候咳嗽、乏力、心悸、腹泻的症状和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腹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治疗组36.1%,对照组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的患者,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NSCLC 气阴两虚型 炙甘草汤 PD-1
下载PDF
血清PD-1、PD-L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
14
作者 王进隆 刘扬帆 +2 位作者 张茹 任中海 屈中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治疗结束时的血清PD-1、PD-L1水平,3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评估疗效,记录患者主要一般资料,重点分析血清PD-1、PD-L1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治疗结束时患者的血清PD-1、PD-L1均下降,治疗结束时水平相较于治疗1个周期下降(P<0.05)。50例患者经过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3个周期,有效率为42.00%(21/50)。治疗有效、无效组PD-1、PD-L1水平组间、时点、交互对比均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各时点的PD-1、PD-L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结束时较治疗1个周期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效组化疗各时点的血清PD-1、PD-L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不同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PD-1、PD-L1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效果可能与治疗前PD-1、PD-L1水平异常过表达有关(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D-1、PD-L1对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无效存在正向交互作用,治疗前PD-1、PD-L1均过表达导致无效风险可能是均低表达时的320倍,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3.39倍(SI=3.39)。结论 晚期NSCLC患者血清PD-1、PD-L1水平呈过表达,随着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的开展,患者PD-1、PD-L1水平整体有所降低,但对于治疗前PD-1、PD-L1水平异常过表达的患者,可能有治疗无效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替雷利珠单抗 铂类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下载PDF
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慢阻肺相关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
15
作者 贾国华 李祥攀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4-760,共7页
目的探索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相关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2019年间确诊的非转移性NSCLC患者,其中队列1入组18... 目的探索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相关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10—2019年间确诊的非转移性NSCLC患者,其中队列1入组18~<80岁患者89621例,用于计算慢阻肺相关死亡率;队列2在队列1基础上纳入60~<80岁患者71949例,通过竞争风险模型分析慢阻肺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非转移性NSCLC患者慢阻肺相关死亡率为2.86%,慢阻肺相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80岁患者的慢阻肺相关死亡率为3.24%,占全年龄段慢阻肺相关死亡人数的90.9%。在单因素竞争风险模型中,高龄、男性、白种人、鳞癌、淋巴结转移阴性、未行手术治疗、放疗、未行化疗、低收入人群、单身是发生慢阻肺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竞争风险模型显示高龄(70~74岁:HR=1.24,95%CI:1.09~1.42;75~79岁:HR=1.23,95%CI:1.07~1.41)、鳞癌(HR=1.75,95%CI:1.60~1.92)、放疗(HR=1.58,95%CI:1.41~1.70)是慢阻肺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转移性NSCLC患者慢阻肺相关死亡率较高,高龄、鳞癌和放疗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危险因素 死亡率 非肿瘤死亡 生存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魏小寒 王国祥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者81例(联合组),PD-1抑制剂单药治疗者56例(单药组)。统计分析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体积(TV)、预后生存曲线及毒副反应相关数据。结果联合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3.583;P=0.040,0.045);联合组PFS和OS均显著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7,5.778;P<0.001);两组治疗后VEGF和T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1、2个周期后联合组VEGF和TV水平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Kaplan-Meier预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L)=5.338,P=0.027);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疼、疲劳、腹泻、皮疹、贫血、便秘、呼吸困难及关节痛发生率和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微血管增生,缩小TV,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毒副反应总体安全可控,有助于增加晚期NSCLC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 抗血管生成药物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魏澳娇 何文杰 刘梦云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05-2209,共5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发展极大地延长了无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时间。尽管ICIs在疗效方面优于常规化疗,但...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发展极大地延长了无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时间。尽管ICIs在疗效方面优于常规化疗,但原发或继发性耐药的发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患者的获益。而ICIs联合靶向、中医、放疗等组合疗法,或新型免疫疗法的运用,能够延缓或逆转耐药的发生,且部分治疗组合显示出一定成效。为了患者的长远获益,进一步探索ICIs的耐药机制以及更多的联合治疗方案来克服耐药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耐药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杨燕 顾国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3例,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3例,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67)和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和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肿瘤特异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原发肿瘤最大径增大(5.66±2.53 cm vs.4.79±1.91 cm,P=0.020);SII水平显著增高(522.44±242.98 vs.277.84±100.67,P<0.001);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比例增高(76.12%vs.55.26%,P=0.011);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比例增高(92.54%vs.68.42%,P<0.001)。SII和原发肿瘤最大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95%可信区间:0.790~0.909,P<0.001)和0.598(95%可信区间:0.503~0.693,P=0.044)。原发肿瘤最大径、胸腔积液和SI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系统性炎症指数增高与肿瘤特异性死亡有关,可以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特异性死亡 预测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癌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董洋洋 洪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TKI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获得性耐药。因此,探究影响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成为研究热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EGFR-TKI治疗临床预后及疗效均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PD-L1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及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2023年度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方文峰 张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模式取得革命性突破,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方案,贯穿NSCLC治疗的各个阶段。从免疫单药到联合化疗,KEYNOTE系列研究结果较好,不...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模式取得革命性突破,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方案,贯穿NSCLC治疗的各个阶段。从免疫单药到联合化疗,KEYNOTE系列研究结果较好,不断刷新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数据。而CheckMate-9LA、CheckMate-227等研究进一步为双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此外,CheckMate-77T、KEYNOTE-671等研究的生存数据为NSCLC围手术期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及新选择。新靶点、新机制及新治疗策略的研究不断涌现,可进一步满足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需求。2023年是免疫治疗迅猛发展的一年,罕见突变靶点、抗体偶联药物及mRNA肿瘤疫苗等新药物、新策略的出现,给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度N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抗体偶联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