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LI Liangang ZHANG Pingyu +2 位作者 LO Kevin LIU Wenxin LI 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s a key research topic among geographers in China.In this paper,we propose that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RER)has unique theoretical value in ...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s a key research topic among geographers in China.In this paper,we propose that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RER)has unique theoretical value in analyz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We construct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an index system and applied the conceptual tools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RER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a,which is currently subjected to not only sudden shocks but‘slow burn’—longer term processes of change that may nevertheless affect the regional economy.There are four main findings:first,the evolution of RER in Liao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from 2000 to 2015.Liaoning is currently in its conservation-release period,and the next stage will be a release-reorganization period.Second,the RER of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d cities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for Liaoning,and th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ly weak vulnerability-resistance and adaptability-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se cities.Third,the RER levels of the 14 cities in Liaoning differ significantly.At the first level is Shenyang and Dalian,at the second level is Dandong and Yingkou,and the third level comprises the remaining cities.Fourth,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vulnerability-resistance,which indirectly reflects Liaoning’s lack of adaptability-transformation capacity,and the ability of the region to renew or create a new development path is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RER) EVOLUTIONARY process old industrial bases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Ning1,2 1.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 On the basis of brief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and primary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First, the ecological bases of agricultural zoning plan are introduced through various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ic types, regional climate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eco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economic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principle of fully excavating economic function of differe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wo resources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zoning plan of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Third, according to Regional Layout Planning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Liaoning Province (2006-2010), the paper describes basic layou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policy suppor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support policy of functional zone major in producing grain, support policy of othe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and support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experienc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ecological zoning plan: First, agriculture-ecological zoning plan is a effective way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Second, scientificity of plan is the basis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Third, multi-input mechanism guiding by government is the key of agricultural packing effect; Fourth,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is guarantee of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cologic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industrial bases of LIAONinG Province Ecologic
下载PDF
Revitalizing Old Industrial Base of Northeast China:Process, Policy and Challenge 被引量:7
3
作者 ZHANG Pi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Northeast China is the largest old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that endured persistent influence of the past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is region has lost its leading pla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ecame a ba... Northeast China is the largest old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that endured persistent influence of the past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is region has lost its leading pla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ecame a backward region by contrast with the coastal area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Northeast China,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give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n the revitalizing polices in recent years, and points out major long-term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vitalization. It concludes that for Northeast China, a relative declining area: 1) it is indispensable to get the long-term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2) system reform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the crucial strategies, particularly the reform of the large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ing new industries is as important as upgrading traditional advantaged industries; 3)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lay an indirect role, avoiding from any unnecessary intervention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4) social security and investment climate must be improved simultaneously. In addition, the author stresses that the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nature of old industrial base had led to failures of the past initiatives, and re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hould be treated as a holis-tic regional project including economy growth, society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中国 东北地区 区域政策 地理位置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 of Manufacturing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ld Industrial Base:A Case of Jili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LI Linshan MA Yanj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486-497,共12页
The primary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 of manufacturing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dex and concentration rat... The primary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 of manufacturing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dex and concentration ratio are used in this paper.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re also applied to try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driving mechanisms on manufacturing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Jilin Province is increasing gradually.The spatial polarization structure is visible;and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agglomeration area,in addition,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Changchun Proper present a trend of dispersion;2) the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has changed,and 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declining,while the proportions of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relatively rising;3) marketing level,location accessibility,labor resources,capit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scale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globalization affect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with different degree.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effects about employment,technology,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and the export-oriented market on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ratio;4) in the future,the impact of policy and institution,export-oriented market and quality of resident on manufacturing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pattern will be more pro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聚 时空格局 制造业 吉林省 影响因素 地理 演变 产业集聚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思考
5
作者 刘硕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史中融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深度。深入挖掘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以其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通过思政教育基地参观...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史中融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深度。深入挖掘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以其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通过思政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故事、劳模人物等实践形式拓展内容广度,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学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高职思政课 思考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被引量:1
6
作者 REN Wanxia XUE Bing +1 位作者 YANG Jun LU Chengp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791-809,共19页
Measu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critical to address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shed light on this issue,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was ... Measu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critical to address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shed light on this issue,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was adopted that is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the strategy 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rateg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per-capita income by increasing i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and GDP per capita by 25.70% and 46.0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strategy has significantly worsened the regional employment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of th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strategy h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gional infrastructural road, education investment or social security, and ha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tigating regional disparity. In addition, the policy effect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across cities based on city siz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re is no simple answer regarding whether the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reached its original goals from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The next phase of the strategy should emphasize improv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based on urban heterogeneity to prevent conservative path-dependency and the lock-in of outdated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cy evaluation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method regional disparity urban heterogeneity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old industrial base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能源效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6,共15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 能源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资源型城市 老工业基地 异质性—稳健估计量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重要性、潜力优势、突破方向、难点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国斌 刘金玉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助于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了积极助力。文章通过对...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助于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了积极助力。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性、潜力优势、突破方向、面临的难点分析,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路径,旨在更高质量地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东北老工业基地 全面振兴 新突破
下载PDF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平宇 马延吉 +1 位作者 刘文新 陈群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9-115,共7页
依据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特点、问题、趋势和城市化相关理论,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采取与新型工业化战略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战略。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系统,构建“三圈一带”为主的空间骨架。... 依据东北地区城市化现状特点、问题、趋势和城市化相关理论,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采取与新型工业化战略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战略。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系统,构建“三圈一带”为主的空间骨架。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大都市圈产业集聚与空间重组、乡村城镇化、城市信息化和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建设6个方面论述了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重点及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城市化 战略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广胜 袁文平 +1 位作者 周莉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2,共8页
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亦是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研究不仅可以弄清某一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且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规... 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亦是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研究不仅可以弄清某一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且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处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东亚季风区,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必将影响东北地区生态承载力,进而影响该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该研究基于10km×10km分辨率的东北地区1980~2002年共23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植物生理生态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建立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4类生态系统类型: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指出东北地区近23年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3年来东北地区植被年均总生产力为3.52×1011kgDM.a-1,其中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年均总生产力分别为1.53×1011、4.55×1010、1.07×1011和4.63×1010kgDM.a-1,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平均生产力为5.73×103、1.84×103、5.64×103和5.55×103kgDM.hm-2.a-1。在此基础上,以第一性生产-第二性生产之间的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物质流平衡(在食物链上传递机制)为主线,通过对第一性生产力在人类直接消费与第二性生产之间以及各畜群(猪、肉牛羊、禽、奶牛和水产品(鱼))之间的分配,估算了1980~2002年东北地区在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不输出商品粮和每年向国家提供350×108kg商品粮条件下的年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61×108、2.15×108和1.77×108;和1.70×108、1.40×108和1.15×108。因此,要确保东北地区每年向国家提供350×108kg的商品粮,且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富裕型水平,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2020、2050、2070和2100年的气候预估资料,预测了2020、2050、2070和2100年东北地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73×108、2.25×108和1.85×108;2.88×108、2.38×108和1.95×108;3.03×108、2.49×108和2.05×108;以及3.09×108、2.55×108和2.09×108。该研究可为东北地区及各省的生态建设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 人口承载力 东北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士君 王丹 宋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应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的任务,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目标下,调整结构、优化功能。辽中南城市群应在继续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方向的同时强化效益和效率机制;吉中城市组群应在坚持汽车工业和新兴...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应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的任务,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目标下,调整结构、优化功能。辽中南城市群应在继续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方向的同时强化效益和效率机制;吉中城市组群应在坚持汽车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方向的同时强化城际之间的行业联系;哈大齐以及黑龙江东北城市组群则应做好资源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在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城市群组内部城市职能分工,加速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弱化不同等级城市间纵向联系的行政隶属关系,进一步强化同一等级城市间的横向联系,在城市群组之间亦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为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城市群组 结构调整 功能优化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兰霞 王俊 +1 位作者 王雪 赵晋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0-604,共5页
运用文献检索、关键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3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具有东北区域特征和国有企业特征的,包括... 运用文献检索、关键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03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具有东北区域特征和国有企业特征的,包括个人成熟、战略决策能力、分析与概念性思维、团队领导、协调监控能力、关系能力、洞察力、影响力和个人驱力九类因素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有企业 高层管理者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的规划思考——以《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佳文 王磊 胡继元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105-113,共9页
自"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相应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长期偏重工矿业发展之后,在世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难... 自"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相应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长期偏重工矿业发展之后,在世界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老工业基地城市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性难题。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分析,认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工业基地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是否协调,基地与城市之间是否良好互动。通过对鞍钢工业基地与鞍山城市的关系梳理,分析了鞍山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不足、环境污染以及单位制社会等诸多方面难题,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从下列路径来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城市逐步转型升级:面向区域寻找产业转型动力;同步推进主导产业的精深化与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控矿山开采,加强生态治理;改造社区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 城市转型 工业体系 单位制社会
下载PDF
基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的区域发展政策成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源源 庄新田 李凌轩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5-721,共7页
选择沪深两市2000~2009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将上市公司按其所在省份进行划分。以某一省的所有上市公司对另一省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来反映这两省之间的相互投资关系。实际数据证实了省间的相互投资网络属于典型的稀疏型无标度网络,网... 选择沪深两市2000~2009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将上市公司按其所在省份进行划分。以某一省的所有上市公司对另一省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来反映这两省之间的相互投资关系。实际数据证实了省间的相互投资网络属于典型的稀疏型无标度网络,网络中存在相对较多的hub节点。通过聚类分析、绘制网络图的方式研究了网络的变化趋势,证明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对缩小中国各省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成效并不显著。其中,辽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最后,通过计算网络中西部省份、东北三省与其地区间的相互投资总额,证实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从2005年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证明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持股 无标度网络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下载PDF
东北城市组群整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士君 吴嫦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6-124,共9页
中国东北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组群发育较多的老工业区。作者以东北地区中部的一组近域城市——长春和吉林两市为例,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为背景,分析了其近年呈现强劲势头的整合发展现象,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规律性地总结... 中国东北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组群发育较多的老工业区。作者以东北地区中部的一组近域城市——长春和吉林两市为例,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为背景,分析了其近年呈现强劲势头的整合发展现象,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规律性地总结了城市组群整合发展关系的演化过程和一般模式。论文指出:中国的城市整合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考虑城市组群地域的长远战略,合理组织组群城市在区域中的分工,追求双赢和共同发展是最佳选择;城市组群的整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发展类型关系、发展模式关系和空间关系三个方面,而且这种类型、模式和空间关系往往随着城市组群整合发展关系的逐渐深入而向深层次演化;城市整合发展关系的调控有三种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协商机制和市场协调机制。从我国的国情和城市整合发展现状及趋势来看,这三种协调机制必须同时存在,共同发挥作用,但是不同时期各种机制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城市组群 整合发展 调控机制
下载PDF
论东北高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立军 刘海波 盛群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探讨了东北高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为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科技支持和急需人才。在分析东北高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东北高校的特点,提出了东北高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 探讨了东北高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为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科技支持和急需人才。在分析东北高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东北高校的特点,提出了东北高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东北高校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人才和重点科技支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东北 老工业基地
下载PDF
东北振兴:困局与突破(专题讨论):东北三省工业经济下行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6
17
作者 黄群慧 石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112,共13页
2014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东北三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严峻。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下行是东北三省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针对2015年东北三省的工业运行表现,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和供给要素三个层面分析东北三省工业经... 2014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东北三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严峻。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下行是东北三省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针对2015年东北三省的工业运行表现,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和供给要素三个层面分析东北三省工业经济下行的原因主要有:重化工业比重大、国有经济占据主导、东北人口流失问题严重。针对东北三省各自的具体情况分析,三个省份发展存在以下突出“短板”,如辽宁存在出口下降过快问题,吉林省存在工业一柱擎天、汽车工业2015年大幅下降问题,黑龙江则面临农业比例过大的问题。东北地区需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老工业基地 工业经济下行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产业结构 体制机制
下载PDF
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传谌 庄慧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3,共7页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充分地验证了制度在资源配置、明确产权以及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变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振兴东北老工业...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充分地验证了制度在资源配置、明确产权以及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变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应从政府职能、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制度创新 所有制 市场化 中国
下载PDF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软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国勇 娄成武 李兴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1期64-70,共7页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软环境建设滞后有直接的关系。文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增长、人口形势与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分析了该地区在思想环境、市场环境、政务...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软环境建设滞后有直接的关系。文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增长、人口形势与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分析了该地区在思想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东北地区软环境建设滞后的根源在于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不明晰,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责任主体,政府应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软环境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通过树立软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来完善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区域软环境高地,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全面振兴 软环境 硬环境 责任主体 优化策略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7,共9页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核心任务。基于对区域工业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总结了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演变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区域工业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探讨...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核心任务。基于对区域工业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总结了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演变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区域工业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探讨了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在解决体制性矛盾、发挥存量优势方面成效明显,在政府支持、外资驱动、市场需求拉动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发展趋势初步显现,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的态势得到遏制,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阶段性效果显著,所有制结构单一的现象得到改善,企业规模分化现象近年来表现出下降趋势,大型工业企业主导工业发展态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但偏重的工业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优势工业行业构成变动不明显,多数新兴工业行业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发展滞缓,推动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性动力不足,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拉动就业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 工业结构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