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Yingshan Yunwu Tea during Digestion in Vitro
1
作者 Ruyi ZHENG Jinjie ZHOU +4 位作者 Wenzhuo WU Jianfeng ZHAN Peng WU Ting DING Weixin WANG 《Medicinal Plant》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change rule of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arse old leaves of Yingshan Yunwu Tea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igestion.[Methods]The coarse and old leaves of Yunwu tea in Yin...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change rule of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arse old leaves of Yingshan Yunwu Tea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igestion.[Methods]The coarse and old leaves of Yunwu tea in Yingshan,Huanggang,Hube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ir digestion in vitro was simulated.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Folin-phenol reagent colorimetric method,and the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Results]After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in vitro,the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arse old leaf tea soup showed a downward trend.After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the polyphenol content in tea infusion separately decreased by 31.8%and 8.5%;the scavenging rate of DPPH free radical was 97%before digestion,decreased to 92%after gastric digestion and 65%after intestinal digestion,which decreased by 5%and 27%,respectively;after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ea soup decreased by 4.7%and 3.1%,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arse old leaves of Yingshan Yunwu tea,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nutritional value eval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rse old leaves,so a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coarse tea leaves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rse old leaves of Yunwu tea POLYPHENOL Digestion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下载PDF
整体性保护视野下文化景观遗产地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景迈山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田艳 罗渝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到充分明确且在实践中认识不足,遗产地产业发展重点偏向物质要素而忽略了非物质要素,导致茶产业发展思路和村寨利用方式与遗产保护目标契合度不够,文旅产业偏向观光而没有全面展示遗产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层风险,影响了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挖掘非物质要素的产业价值,以整体性保护视角重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践行传统生产生活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在制度上明确整体性保护理念、完善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规范,或许是化解遗产地发展需求与遗产保护间矛盾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要素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潜力及贡献
3
作者 韩锋 +1 位作者 郭晓彤 李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7,共6页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 茶文化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重点关注的乡村景观遗产类型。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茶文化的发祥地,6000年来人们对野生茶树的驯化、培育、管理和利用,反映了独特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生态智慧,具有全球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登录填补了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空白。分析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基于农业经济的亚洲乡村文化景观在类型数量和价值展示中的不足,回顾国际乡村景观遗产前沿研究和文件,指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中的缺口,以文化景观自然-文化关联性和物质-非物质整体性的视角,揭示亚洲茶文化景观在“反映和谐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与实践智慧”“促进传统生计与可持续发展”“传承与传播文化多样性”3个方面的潜力与贡献。以期为系统开展亚洲和中国茶文化景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认知视角,为完善亚洲茶文化景观类型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乡村景观 亚洲茶文化景观 关联性遗产价值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下载PDF
世界遗产语境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生态智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凯 赵世鑫 +1 位作者 张震 杨丽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4,共6页
生态智慧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为核心范畴,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是生态智慧的典型研究对象,但目前缺少以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智慧研究。以2023年9月新入选世界遗产的“普洱景迈山古... 生态智慧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为核心范畴,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是生态智慧的典型研究对象,但目前缺少以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的生态智慧研究。以2023年9月新入选世界遗产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以人为中心的不同外围空间尺度,从土地利用与林下茶种植方式、村落营建、居住建筑3个物质方面,以及以“茶”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体系等文化层面,深刻揭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而在文化景观世界遗产语境下,从形成关键、组成部分、遗产价值、关注点和保护重点等方面对生态智慧进行深层次解析。不仅促进、拓展文化景观、生态智慧和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的认知与保护等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生态智慧 世界遗产 古茶林 景迈山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林对村落地方性的重构——以芒景村为例
5
作者 苏志龙 韩斌 唐雪琼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基于生态与经济的视角,本研究利用人文主义与结构主义对景迈山芒景村的地方性重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究物质在地方性重构与人的主体实践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显示,古茶林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演变,并通过主体的文化实践与社会系... 基于生态与经济的视角,本研究利用人文主义与结构主义对景迈山芒景村的地方性重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究物质在地方性重构与人的主体实践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显示,古茶林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演变,并通过主体的文化实践与社会系统相互影响、共同演化,显示出物质这一实体承载的社会意义的动态性。然而,社会意义实践的主体又是多元的,在利益上存在着冲突、博弈与妥协,这使得地方性在重构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他者的表征过程中,古茶林经历了从低产、落后向生态、有机话语的转变;在地者通过历史想象,将物质的社会意义与民族文化记忆联结起来,对地方性进行着持续的建构与重塑,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从而重构了芒景村的地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 地方性重构 生态 经济
下载PDF
基于提采动作的便携式名优茶鲜叶采摘机
6
作者 王洪成 白子豪 +6 位作者 徐海浩 徐凯 黄阿龙 王泽恩 万菲 张俐楠 吴立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1172,共12页
为缓解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鲜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鲜叶-老叶物理特性差异的鲜叶采摘方法,通过纯机械的弹性结构和柔性采摘单元实现鲜叶的自动化采摘。首先对鲜叶-老叶在生长高度、表观形态和茶叶茎断裂强度等物理特... 为缓解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鲜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鲜叶-老叶物理特性差异的鲜叶采摘方法,通过纯机械的弹性结构和柔性采摘单元实现鲜叶的自动化采摘。首先对鲜叶-老叶在生长高度、表观形态和茶叶茎断裂强度等物理特性差异进行研究,作为采摘机结构和拉拔力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受茶农手工采摘鲜叶时的“提采”动作启发,提出基于鲜叶上下表面摩擦力差异的鲜叶采摘机构,并对其进行采摘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依据仿真结果,分别采用硅胶和特氟龙膜作为与鲜叶上下表面接触的柔性材料,结合动底板弹性结构、提供可调的拉拔力以避免采摘过程中鲜叶受损。茶园试验结果表明,当采摘力设置为3.0 N时采摘效果较好,鲜叶茎断裂位置取决于鲜叶茎断裂强度最小的位置,与人手工采摘时的断裂位置一致,鲜叶采净率约40%,老叶误采率约7%,茶叶损伤率约5%,采摘效率约1.44 kg·h^(-1)(相当于3个熟练采茶工)。该研究结果可为鲜叶的全自动机器采摘提供技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 采茶机 鲜叶 老叶 摩擦力
下载PDF
老树茶与台地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梁名志 夏丽飞 +5 位作者 张俊 方成刚 陈继伟 陈林波 段志芬 孙荣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3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茶、晒青茶为样品,从感官审评、内含品质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元素检测分析展开对比研究,得出:(1)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3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茶、晒青茶为样品,从感官审评、内含品质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元素检测分析展开对比研究,得出:(1)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产地来讲,各地的老树茶品质风格又有异,诸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较浓强、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这均与品质化学成分有关联。(2)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武断地讲谁优谁劣、谁好谁差。老树茶中的灰分、水浸出物、钙含量显著低于台地茶,差异分别达5%,1%,1%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老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灰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黄酮及硼、锌、硫、磷、钾、钙、镁的含量上则高于老树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老树茶 台地茶 品质研究
下载PDF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3 位作者 王平盛 蒋会兵 矣兵 玉香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栽培管理措施 树势 恢复
下载PDF
勐海晒青茶品质化学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夏丽飞 梁名志 +10 位作者 王丽 陈玫 杨盛美 蔡丽 孙云南 李友勇 王平盛 陈剑峰 浦绍柳 蒋晓应 刘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6期239-244,共6页
为深入了解云南勐海县晒青茶品质及内在的优异化学成分,以县内10个乡镇晒青茶(古茶园和生态茶园)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检测分析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勐海晒青茶条索紧结、显毫色润,滋味较浓,醇厚回甘;古树茶在滋味协调性、... 为深入了解云南勐海县晒青茶品质及内在的优异化学成分,以县内10个乡镇晒青茶(古茶园和生态茶园)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检测分析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勐海晒青茶条索紧结、显毫色润,滋味较浓,醇厚回甘;古树茶在滋味协调性、浓醇回甘上优于生态茶。总体上化学成分比较丰富,均值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52.34%,氨基酸2.62%,咖啡碱3.94%,茶多酚40%,儿茶素总量18.28%,多酚类单体含量多少依次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较一般普洱生茶含量高,尤其是茶多酚、儿茶素总量、GA较为明显;含量变异系数在15%以上的成分为EGC、C、EC、氨基酸。古树茶中EC、氨基酸含量略低于生态茶,氨基酸、EGC、ECG含量变异系数高于生态茶,说明古树茶中的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不仅丰富,而且含量变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茶 古树茶 生态茶 勐海
下载PDF
云南9个产地台地茶与老树茶香气成分对比 被引量:25
10
作者 周斌 任洪涛 +2 位作者 夏凯国 张劲松 周红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4-60,共7页
对云南9个产茶区的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通过GC-MS分析以后,经过对不同台地茶之间、不同老树茶之间、台地茶和老树茶之间的香气成分含量对比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同时认为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含量各有不同,不... 对云南9个产茶区的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通过GC-MS分析以后,经过对不同台地茶之间、不同老树茶之间、台地茶和老树茶之间的香气成分含量对比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同时认为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含量各有不同,不能简单的从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普洱茶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个产地 台地茶 老树茶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继伟 梁名志 +5 位作者 王立波 杨毅坚 罗正飞 李朝云 夏丽飞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4,共6页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鲜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园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园鲜叶;(2)从各种成茶品质成分含量来看,大树茶有味物质组成配比更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台地茶,儿茶素含量、酚/氨显著低于台地茶;(3)从各种成茶感官品质来看,大树茶味感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从冲泡次数来看,大树茶可达5次,多台地茶1次,具有更好的耐泡性。综上,采制于古茶园的大树茶较采制于台地茶园的台地茶消费者接受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大树茶 台地茶 品质 分析比较
下载PDF
气质联用分析云南老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明容 马燕 +8 位作者 杨四润 吴绍帅 周红杰 张春花 袁文侠 李亚莉 任洪涛 夏凯国 张劲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261-269,共9页
老树茶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品质,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发老树茶,解决老树茶在市场上信息混乱的问题,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和气质联用色谱(GC/MS)分析9个具有代表的老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试验共鉴定出63种... 老树茶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品质,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发老树茶,解决老树茶在市场上信息混乱的问题,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和气质联用色谱(GC/MS)分析9个具有代表的老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试验共鉴定出6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15种、碳氢化合物13种、醛类14种、酮类9种、酸类8种、酯类4种;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α-松油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糠醇、β-紫罗兰酮、苯甲醛、苯乙醛、(E,E)-2,4-庚二烯醛等。研究初步探明老树茶的香气组成与特点,为老树茶的科学开发、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树茶 香气成分 SDE法 GC/MS法
下载PDF
普洱市现代茶园与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菲菲 李家华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8,共8页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代表性茶园34个土壤样本的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比较古茶园与现代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现代茶园和古茶园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2 g/kg和23.92 g/kg。古茶园全钾含量平均值为9.14 g/kg,显...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代表性茶园34个土壤样本的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比较古茶园与现代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现代茶园和古茶园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2 g/kg和23.92 g/kg。古茶园全钾含量平均值为9.14 g/kg,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土壤全钾含量的平均值5.57 g/kg。古茶园有效钙含量均值492.16 mg/kg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的平均值1 040.33 mg/kg。4.35%的现代茶园有效锌含量处于缺乏状态,8.70%的现代茶园有效锰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古茶园的有机质、全氮、全钾、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锰含量均大于现代茶园,碱解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有效锌、有效铁均小于现代茶园,表现为古茶园土壤养分具有更强的自我维持能力,现代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更利于高产,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高产、优质茶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茶园 古茶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陕南老茶树扦插茶苗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明星 席彦军 +4 位作者 李厚华 李秀峰 李佼 吴军舰 王思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研究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后续的茶叶育种提供优良资源。【方法】以55份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陕南老茶树资源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大,... 【目的】研究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后续的茶叶育种提供优良资源。【方法】以55份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陕南老茶树资源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茶树资源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茶树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13个老茶树资源。第2类群仅包含1个老茶树资源,为B14-3。第3类群包含16个老茶树资源,第3类群的组成较为复杂。第4类群包含26个老茶树资源。第4类群中除了B14-34、B14-33、B14-18外,其余均不是来自南郑碑坝。【结论】陕南老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优异资源筛选潜力大,能为今后茶树育种提供各类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茶树 表型性状 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定义变量的PLS法鉴定新茶和陈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健 成浩 +1 位作者 王丽鸳 贺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58-61,共4页
通过对当年新茶及其在室温条件下陈化处理1年后的陈茶进行HPLC分析,分别获得了其色谱峰,利用其峰面积数据(变量X)结合通过对新茶和陈茶分别人为定义的一个新数值(变量Y),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 通过对当年新茶及其在室温条件下陈化处理1年后的陈茶进行HPLC分析,分别获得了其色谱峰,利用其峰面积数据(变量X)结合通过对新茶和陈茶分别人为定义的一个新数值(变量Y),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量化的模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新茶和陈茶的临界值的比较实现了新茶和陈茶的精确鉴别,对2006年生产的120个定标样和38个外部未知茶叶样品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7.37%,同时对2007年生产的14个新茶样本的判别准确率也达到了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新茶 陈茶 判别 模型
下载PDF
绿陈茶发酵后主要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瑶 齐桂年 +3 位作者 谭礼强 刘婷婷 李伟 黄亚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3-117,共5页
以绿陈茶为原料通过潮水后固体发酵,分析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绿陈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分别下降了52.87%和87.12%,简单儿茶素降低了80.88%,酯型儿茶素降低了90.66%,其中EGCG降幅达92.7%,但没食子... 以绿陈茶为原料通过潮水后固体发酵,分析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绿陈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分别下降了52.87%和87.12%,简单儿茶素降低了80.88%,酯型儿茶素降低了90.66%,其中EGCG降幅达92.7%,但没食子酸含量增加了888.72%;绿陈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了53.67%,叶绿素下降了27.6%,但可溶性糖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增加了53.4%和50.15%,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3.33%、15.26%和129.3%。发酵后,茶样中的香气物质总含量相较于绿陈茶增加了235.80%,并新增了香叶醇、苯并环庚三烯,但二甲基-2-异丙基苯和1-甲基萘不再检测出,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植醇和3-甲基-2丁烯基苯是所有茶样中含量最多的两类香气成分。经感官评定发酵后的茶样具有典型的四川黑茶品质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陈茶 发酵 品质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老叶茶叶含片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玉明 沈先荣 +7 位作者 侯登勇 陈伟 刘琼 何颖 李珂娴 蒋定文 王庆蓉 罗群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5期747-749,共3页
目的: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茶叶口含片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各种辅料的用量进行了考察;以口感、崩解时限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老叶茶叶提取物30 g、甘露醇60 g、PEG6000 20 g、阿... 目的: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茶叶口含片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各种辅料的用量进行了考察;以口感、崩解时限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老叶茶叶提取物30 g、甘露醇60 g、PEG6000 20 g、阿斯巴甜10 g、柠檬酸10 g、薄荷脑1 g。所制得口含片外观、硬度、崩解时限等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茶叶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茶叶口含片 崩解时限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茶叶新旧鉴别及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晓荣 胡毅然 +2 位作者 刘翠玲 张善哲 王子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茶叶的新旧分类和产地溯源。方法 首先采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茶叶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然后使用卷积(Savitzky-Golay,S-G)平滑算法和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 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模型,实现对茶叶的新旧分类和产地溯源。方法 首先采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茶叶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然后使用卷积(Savitzky-Golay,S-G)平滑算法和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基于遗传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em,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分别建立了优化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从而实现新旧茶叶的分类以及产地溯源。结果 与GA-SVM模型相比,PSO-SVM模型的建模效果较好,且分类时间更短,在新旧鉴别和产地溯源实验中都达到了100%的预测精度。结论 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PSO-SVM模型可以实现茶叶新旧的判别以及产地溯源,为鉴别茶叶年份和追踪茶叶产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茶叶新旧 产地溯源
下载PDF
粗老茶叶有效成分复合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利 罗容珍 +1 位作者 易学文 杜平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在茶叶的种植生产中副产大量的粗老茶,对粗老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是综合利用茶叶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粗老茶叶中有效成分复合提取纯化技术进展。
关键词 粗老茶叶 有效成分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浅析云南凤庆县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叶产业地位和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伟 汤培彪 +1 位作者 杨忠兴 王华 《茶叶》 2011年第2期72-74,75,共4页
本文首先介绍古茶树的定义,随后根据对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调查,叙述了在凤庆县境内分布的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凤庆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状况,本文从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优质茶叶原料、天然价值、稀有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了... 本文首先介绍古茶树的定义,随后根据对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调查,叙述了在凤庆县境内分布的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凤庆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状况,本文从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优质茶叶原料、天然价值、稀有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叶产业地位和价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分布 茶叶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