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y Were the Soil Tunnels of Cu Chi and Iron Triangle in Vietnam So Resilient? 被引量:2
1
作者 Kenneth R. Olson Lois Wright Mort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7年第2期34-51,共18页
At the peak of the Vietnam War, the network of tunnels in the Iron Triangle and Cu Chi linked Viet Cong (VC) support bases over a distance of some 250 km, from the Ho Chi Minh Trail and Cambodian border to the outskir... At the peak of the Vietnam War, the network of tunnels in the Iron Triangle and Cu Chi linked Viet Cong (VC) support bases over a distance of some 250 km, from the Ho Chi Minh Trail and Cambodian border to the outskirts Saigon. In the early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escalated its military presence in Vietnam in support of a non-Communist regime in South Vietnam. The North Vietnamese and VC troops gradually expanded the tunnels. Tunnels frequently were dug by hand in Old Alluvium terraces, and only a short distance at a time. Four major efforts were made by the US Military to locate and destroy these tunnels. These included Operation Crimp, a search and destroy mission which began in 1966 and a geological and soil survey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ct VC tunnels. Later in 1967, General William Westmoreland tried launching a larger assault on Cu Chi and the Iron Triangle areas. The operation called Operation Cedar Falls was an expanded version of Operation Crimp. Finally in 1969, B-52s started carpet bombing the Cu Chi and Iron Triangle areas and destroyed many of the tunnels. However, not before the tunnels had proven very effective in 1960s at hiding and protecting the VC during US occupation of the area.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Old Alluvium soils were key to the soil tunnels being so resilient. Soils located in Old Alluvium terraces had high levels of clay and iron. Iron (Fe) leached from the upper soil layers (0 to 1.5 m) and accumulated in the lower layers (1.5 to 20 m) and became a cement-like binding agent. When dried the soil layers took on properties close to concrete, and were resistant to ever becoming soft and moist again especially around the aerated tunnel walls. The tunnels were dug in the monsoon season when the upper layers of soil were soft and moist but not in dry season. The soils were highly stable without any lining or support. After drying out, the soil materials surrounding the tunnel turned into concrete like material that could withstand adjacent explosive bl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lient Soils Soil tunnelS ULTISOLS Fe old ALLUVIUM
下载PDF
深埋老黄土隧道支护限阻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志军 王刚 +1 位作者 仇文革 王海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4,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基于限阻器的隧道让压支护,即限阻支护的受力特征,基于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计算和数据拟合的方法,系统阐明了限阻器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提出限阻支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分析不同参数下限阻支护的变形和受力... 为深入探究基于限阻器的隧道让压支护,即限阻支护的受力特征,基于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计算和数据拟合的方法,系统阐明了限阻器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提出限阻支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分析不同参数下限阻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限阻器的力学性能与竖板的高度和厚度相关,引入预制弯弧可使限阻器性能可控;限阻器采用应变软化/硬化实体单元和弹性正交异性膜单元模拟;限阻器较小的恒阻值降低了限阻支护的轴力但同时也增大了弯矩,有利于小偏心受压破坏防治但增加了大偏心受压破坏风险;限阻器的合理压缩量为7~12 cm,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对限阻器做降高、增厚和弯弧优化,可进一步增效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大变形 限阻器 让压支护 受力特征
下载PDF
老旧城区微型管廊的设计创新与实践研究
3
作者 曾奔 徐营 +1 位作者 刘春峥 张志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77-2083,共7页
为解决微型管廊渗水积水、检修困难和施工空间受限等问题,推动微型管廊在老旧城区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创新性地在微型管廊盖板间设置榫卯结构和加设胶质薄膜,解决盖板渗水问题;在微型管廊底部设计排水与管线出线空腔,解决微型管廊积水... 为解决微型管廊渗水积水、检修困难和施工空间受限等问题,推动微型管廊在老旧城区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创新性地在微型管廊盖板间设置榫卯结构和加设胶质薄膜,解决盖板渗水问题;在微型管廊底部设计排水与管线出线空腔,解决微型管廊积水问题;通过设计平躺式检修系统(包括导轨、可升降滑动检修床等),解决因微型管廊空间狭小引起的检修困难问题;通过设置混凝土衬墙和取消基坑肥槽以最大限度减小微型管廊施工所占空间。最后,以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为例,介绍2条街巷微型管廊设计的总体理念、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研究表明:在微型管廊底部设置排水与管线出线空腔,不仅可以更集约化地布管及保证管廊不积水,而且能避免管线在微型管廊顶部出线造成的检修困难;微型灌注桩+内撑+衬墙的组合方式可以满足施工场地受限情况下的施工需求,且基本不影响两侧现有建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管廊 老旧城区 直埋管道
下载PDF
软弱地层盾构穿越老旧民居变形规律分析
4
作者 安朋飞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老旧浅基础民居安全性较低,盾构穿越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杭州某出入线段盾构穿越老旧民居为背景,分析盾构穿越民居变形规律,探讨盾构穿越民居掘进参数最优区间。结果表明,出入线段无论先下穿后侧穿或先侧穿后下穿,民居竖向位移... 老旧浅基础民居安全性较低,盾构穿越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杭州某出入线段盾构穿越老旧民居为背景,分析盾构穿越民居变形规律,探讨盾构穿越民居掘进参数最优区间。结果表明,出入线段无论先下穿后侧穿或先侧穿后下穿,民居竖向位移曲线较一致,且第一次穿越前后变形较小,第二次穿越时变形迅速增大,主要表现为沉降;盾构埋深、注浆参数等对老旧民居变形、倾斜影响较大;地表沉降曲线大致呈漏斗形,出线段施工对地表变形影响较小,入线段施工对出线段地表变形影响较大,对自身上部土体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盾构穿越 老旧民居 变形规律 掘进参数
下载PDF
隧道拓宽暗洞开挖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魏鑫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5期92-94,108,共4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旧”隧道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隧道的拓宽改造迫在眉睫。以福州市象山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地质及周边环境情况,提出四连拱隧道拓宽新建成双洞双层隧道的拓宽改造方案,研究分析该隧道拓宽方案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旧”隧道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隧道的拓宽改造迫在眉睫。以福州市象山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地质及周边环境情况,提出四连拱隧道拓宽新建成双洞双层隧道的拓宽改造方案,研究分析该隧道拓宽方案实施的重难点工作,并进行隧道拓宽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为“老”“旧”隧道拓宽改造更新工程提供经验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隧道 双洞双层隧道 拓宽改造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老旧建筑物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6
作者 高士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国内外对于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老旧建筑物爆破施工的研究较少。此类工程采用爆破开挖时,可能会影响临近建筑物的安全,需要掌握爆破振动的传播规律,并分析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的南坪... [目的]国内外对于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老旧建筑物爆破施工的研究较少。此类工程采用爆破开挖时,可能会影响临近建筑物的安全,需要掌握爆破振动的传播规律,并分析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的南坪站—南滨路站区间隧道爆破施工为案例,在隧道爆破开挖过程中对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通过爆破振动仪得到了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并使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实际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爆破振动的传播衰减规律,讨论了振动速度、最大段装药量、爆心距等各因素对爆破振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3个测振方向的爆破振动速度同爆心距、装药量的回归拟合结果中,计算数据与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800。爆心距从0增至40 m时,最大段装药量的增幅较小。爆心距为40~80 m时,最大段装药量的增幅明显增大。垂直于隧道底板方向随爆心距增加的变化幅度最大,应重点关注该方向爆破振动安全控制速度为1.0 cm/s时的最大段装药量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爆破振动 传播规律 既有老旧建筑物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深埋老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初支受力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刚 仇文革 +1 位作者 申志军 龚伦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了解决深埋老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因围岩弱化挤压而破坏的现象,为隧道支护破坏整治提供依据,以阳山隧道出口深埋老黄土段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含水率下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综合采用变形反演、强度折减数值计算和实测支护内力规... 为了解决深埋老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因围岩弱化挤压而破坏的现象,为隧道支护破坏整治提供依据,以阳山隧道出口深埋老黄土段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含水率下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综合采用变形反演、强度折减数值计算和实测支护内力规律对比的方法对初期支护的整体受力状态和受力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初期支护受力关键部位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深埋老黄土隧道变形规律与围岩含水率相关,在围岩含水率低于老黄土塑限前,隧道的变形量小、稳定速度快、拱顶沉降大于水平收敛,含水率大于塑限后,隧道变形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长、水平收敛大于拱顶沉降;(2)初期支护全环整体处于小偏心受压模式,受力关键部位为拱部,随着围岩的不断弱化,支护小偏心受压模式不变、内力逐渐增加,最大内力由拱腰转移至拱脚处;(3)在小偏心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为“压剪”控制破坏,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压碎剥落、内部斜向剪切破坏,锁脚锚管的存在对结构破坏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使得结构由“X”型对称剪切破坏转化为固定方向的斜截面剪切破坏。建议支护破坏整治方案采用可提高结构斜截面抗剪强度的加强措施,或采用限阻耗能型支护来释放围岩压力并减小结构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黄土隧道 初期支护 变形规律 受力特征 支护破坏
下载PDF
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秀绍 魏度强 +2 位作者 于万友 夏明 石钰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6-1224,共9页
为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时对下部隧道影响,以南昌某地铁出入线上穿既有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小曲线半径隧道、盾构机超载等特殊工况,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机超载将导致既有隧道纵向呈凹槽型沉降变形,... 为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时对下部隧道影响,以南昌某地铁出入线上穿既有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小曲线半径隧道、盾构机超载等特殊工况,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机超载将导致既有隧道纵向呈凹槽型沉降变形,最大值约-9.7 mm,管片弯矩值较未开挖时增长34.3%;上部开挖卸载将导致既有隧道纵向呈隆起变形,最大值约8.7 mm,管片弯矩值较未开挖时略有减小;既有隧道在盾构机超载及开挖卸载两者耦合作用下,纵向变形呈"S"型曲线,最大隆起值与最大沉降值差值高达13.8 mm。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对既有隧道施加钢支撑环+拱顶注浆的加固措施,隧道最大变形值较未加固时减小44.8%,验证了该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对小曲线半径段施工控制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隧道 小曲线半径隧道 新老隧道穿越 数值模拟 盾构机超载
下载PDF
既有隧道丙烯酸防水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保生 刘庆潭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为解决既有隧道的漏水难题,研制了一种由CM201弹性防水丙烯酸乳液、GD-S硅堵漏剂等组成的新型丙烯酸防水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丙烯酸防水材料配方和施工工艺,使丙烯酸防水材料的抗渗压和粘结强度在30min里能够迅速分别达到1.2MPa... 为解决既有隧道的漏水难题,研制了一种由CM201弹性防水丙烯酸乳液、GD-S硅堵漏剂等组成的新型丙烯酸防水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丙烯酸防水材料配方和施工工艺,使丙烯酸防水材料的抗渗压和粘结强度在30min里能够迅速分别达到1.2MPa和1.8MPa,从而降低粘结难度,很好地解决了既有隧道的顶部因有很多的淤泥、油污、水垢等杂物而使普通防水材料难以粘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丙烯酸 防水材料 抗渗压 粘结强度
下载PDF
垂直交叉隧道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强 曾德顺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1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盾构推进的过程,是研究盾构施工中土层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在真实模拟施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隧道从老隧道下面垂直穿过时,对老隧道的变形影响情况。研究表明,推进力和稳定比N是影响老...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盾构推进的过程,是研究盾构施工中土层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在真实模拟施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隧道从老隧道下面垂直穿过时,对老隧道的变形影响情况。研究表明,推进力和稳定比N是影响老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交叉隧道 质构施工 老隧道变形 计算分析
下载PDF
旧有隧道隐伏病害GPR探测异常特征分析及病害程度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宁 刘振东 +1 位作者 郭秀军 王莹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3,115,共8页
旧有隧道隐伏病害复杂多样,持续演变会对隧道结构与行车安全造成危害。虽然探地雷达技术(GPR)在隐伏病害调查中已应用广泛,但对GPR异常特征的认识并未统一,相应病害程度评价体系亦未建立。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归纳总结不同成因旧有隧... 旧有隧道隐伏病害复杂多样,持续演变会对隧道结构与行车安全造成危害。虽然探地雷达技术(GPR)在隐伏病害调查中已应用广泛,但对GPR异常特征的认识并未统一,相应病害程度评价体系亦未建立。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归纳总结不同成因旧有隧道病害,建立相应介电模型,正演得到GPR理论图像并与工程实测图像对比,进行异常特征甄别;引入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建立旧有隧道病害程度评判体系。研究表明:隧道衬砌裂缝和空洞会因填充介质不同,介电常数差异显著,多表现为同相轴错断或者局部性绕射增强的异常特征;衬砌非密实区和防渗层破坏区会持续发展成水-混凝土-残积物混合群块结构,具有多个反射界面,相应GPR图像波形杂乱,并伴有局部强反射。应用实例显示利用GPR诊测确定潜在病害区域后,在核定与旧有隧道隐伏病害相适宜的评价权重基础上,以建立的评价模型将多因素制约对象进行隶属度综合评判,能够较好地开展旧有隧道安全等级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有隧道 隐伏病害 探地雷达 异常特征 病害评判体系
下载PDF
深埋老黄土隧道限阻耗能型支护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刚 龚伦 +1 位作者 申志军 仇文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解决蒙华铁路阳山隧道深埋老黄土段的初期支护破坏问题,从合理处理围岩压力和变形关系的角度提出耗能支护理念;在分析依托工程初期支护受力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基于限阻器的限阻耗能型支护,在试验段进行施工,测试支护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为解决蒙华铁路阳山隧道深埋老黄土段的初期支护破坏问题,从合理处理围岩压力和变形关系的角度提出耗能支护理念;在分析依托工程初期支护受力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基于限阻器的限阻耗能型支护,在试验段进行施工,测试支护的受力与变形,分析限阻耗能型支护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深埋老黄土隧道在支护设计时不能忽略支护的变形能力,应从能量支护的角度统筹围岩压力与变形;围岩压力以形变压力为主,初期支护整体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故将以受压变形为主的竖板厚7.5 mm、高280.0 mm、间距100~150 mm的钢板型限阻器环向嵌入原支护的左右拱脚位置,通过限阻器形成限阻耗能型支护,实现围岩压力释放和支护内力降低;限阻器在距掌子面约1.5倍洞径时开始压缩变形,最终压缩量为100~150 mm,小于设计压缩量,且支护除特殊情况外无破损现象,支护内力有较高安全系数,围岩压力释放充分;相比加强型支护,限阻耗能型支护既能提高支护的安全性又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省直接成本1.4万元·m^(-1),优越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黄土隧道 初期支护 限阻耗能型支护 限阻器 围岩压力 支护变形 蒙华铁路
下载PDF
老窿残矿开采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谷新建 胡磊 +2 位作者 彭文庆 潘光明 赵雄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在调查、分析龙山金锑矿老窿残矿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采用脉外平巷加穿脉群开采技术,并对现场施工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和要求,确保安全、高效地回收老窿残矿。采矿试验研究证明:该项技术采矿效率高、回采... 在调查、分析龙山金锑矿老窿残矿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采用脉外平巷加穿脉群开采技术,并对现场施工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和要求,确保安全、高效地回收老窿残矿。采矿试验研究证明:该项技术采矿效率高、回采作业安全性好、经济效益显著。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窿残矿 脉外平巷 穿脉群 采矿技术 安全措施
下载PDF
人防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
14
作者 苏仲杰 赵松 +2 位作者 杨逾 周小科 刘晶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等软件,结合矿业开采沉陷理论,针对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提出了沉降曲线拐点的概念及其特征,区分了沉降变化的低速区和高速区,为今后既有隧道扩...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等软件,结合矿业开采沉陷理论,针对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隧道双侧扩挖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提出了沉降曲线拐点的概念及其特征,区分了沉降变化的低速区和高速区,为今后既有隧道扩挖的施工和监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双侧扩挖 MATLAB软件 开采沉陷 拐点
下载PDF
2018年度武汉地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费世枝 熊飞 +1 位作者 李红兵 吴爱纯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51-556,共6页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18年度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度武汉地区44个血液透析单位2 166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老年组,另外纳入1 844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非老年...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18年度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度武汉地区44个血液透析单位2 166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老年组,另外纳入1 844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非老年组,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HD患者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并对老年组MHD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透析龄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布情况进行分层比较。结果武汉市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分布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占比69.11%,移植物内瘘占比0.6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占比26.36%,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占比3.83%。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中AVF和TCC占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老年MHD患者中,男性和女性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中AVF和TCC占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VF的比例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TCC的比例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AVF的比例与患者透析龄呈正相关(P<0.01),TCC的比例与患者透析龄呈负相关(P<0.01);而移植物内瘘和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比例在不同性别、年龄、透析龄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不太理想,离我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推荐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血管通路手术水平相对较弱,应努力提高血管通路的手术水平,组建高水平、多学科合作的血管通路团队,来改善武汉地区老年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移植物内瘘
下载PDF
老旧电缆隧道结构损伤原因分析及加固方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宗才 桂营金 +1 位作者 姚志华 白雪霜 《工程建设》 2022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系统解决老旧电缆隧道结构补强加固、渗漏水、钢筋构件锈蚀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某条老旧电缆隧道结构老化损伤工程为例,通过现场检测,研究老旧电缆隧道结构损伤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混凝土顶板胀裂、剥落和顶板钢筋锈蚀二者相... 为系统解决老旧电缆隧道结构补强加固、渗漏水、钢筋构件锈蚀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某条老旧电缆隧道结构老化损伤工程为例,通过现场检测,研究老旧电缆隧道结构损伤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混凝土顶板胀裂、剥落和顶板钢筋锈蚀二者相互循环影响,直至整个结构破坏;隧道内渗漏水和积水现象主要与电缆隧道上部绿化和浅层积水有关,多出现在板缝、盖板与侧墙连接处或变形缝处。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老旧电缆隧道损伤后内力状况,验算老旧电缆隧道的承载力,并提出1种隧道结构补强的可持续性的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电缆隧道 结构损伤 加固方案
下载PDF
肱骨远端陈旧性骨折致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17
作者 李超 尚希福 +4 位作者 鹿亮 姚刚 陈光 曹晓芳 窦正郁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肱骨远端陈旧性骨折致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患者(轻度16例,中度37例,重度50例)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观察患者的尺神经卡压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以及肌电图的结果。结... 目的:探讨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肱骨远端陈旧性骨折致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患者(轻度16例,中度37例,重度50例)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观察患者的尺神经卡压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以及肌电图的结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20个月。患者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评定标准:优55例,良37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9.3%。结论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肱骨远端陈旧性骨折致肘管综合征,手术方式简易,临床疗效好。肌电图检查具有一定的随访价值,肘管指数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陈旧性骨折 肘管综合征 神经松解术 肌电图 肘管指数
下载PDF
解读古堡张壁——中国传统建筑考察山西行
18
作者 杜鹏 曹晓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张壁村是位于山西省介休境内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全村明清时代的建筑保存完好,上有明清古堡、下有隋唐地道,充满神秘色彩.通过对张壁村的考察研究,使我们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通过研究历史,充分证明了建... 张壁村是位于山西省介休境内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全村明清时代的建筑保存完好,上有明清古堡、下有隋唐地道,充满神秘色彩.通过对张壁村的考察研究,使我们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通过研究历史,充分证明了建筑的风格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堡 地道 砖雕 庙宇 张壁村 山西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棚户区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哲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1548,共8页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棚户区微扰动施工控制是地下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区间盾构下穿棚户区项目为工程背景,首先对提出全断面粉细砂层注浆加固工艺并进行浆液配比实验给出最佳浆液配比,并...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棚户区微扰动施工控制是地下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区间盾构下穿棚户区项目为工程背景,首先对提出全断面粉细砂层注浆加固工艺并进行浆液配比实验给出最佳浆液配比,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监控,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盾构机下穿掘进参数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棚户区施工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工艺对超大直径盾构下穿的老旧棚户区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现场试验确定最佳水灰配比为0.8∶1;盾构穿越过程中地表沉降纵向变化呈近似U型分布,横向变形出现明显沉降槽,加固棚户区老旧结构基础最大隆起值为15 mm,建筑结构整体先隆起后减弱,且沉降值控制在15 mm以内;盾构机总推力和刀盘扭矩、盾构机总推力和土舱压力、出土率和土舱压力具有变化规律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揭示超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棚户区施工过程对地层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影响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直径盾构 老旧棚户区 沉降控制 加固工艺 现场实测
下载PDF
某水库导流洞改建泄洪洞衬砌方案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晶晶 魏水平 +1 位作者 王飞 黄达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某水库导流洞将改建为泄洪洞,在其"龙抬头"段的侧墙部位,原来衬砌处理有三种方式:拆除原衬砌,重新设计厚2 m的衬砌;把原衬砌当岩体,不考虑其结构效应,设计厚0.75 m的新衬砌;进行新老结合处理,加厚原衬砌。利用ANSYS软件,分别... 某水库导流洞将改建为泄洪洞,在其"龙抬头"段的侧墙部位,原来衬砌处理有三种方式:拆除原衬砌,重新设计厚2 m的衬砌;把原衬砌当岩体,不考虑其结构效应,设计厚0.75 m的新衬砌;进行新老结合处理,加厚原衬砌。利用ANSYS软件,分别采用Beam3梁单元和Solid65实体单元,对上述不同厚度的衬砌结构进行应力和内力计算,尤其是新老结合面的剪力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新老混凝土组合衬砌在新混凝土龄期到达28 d之后,能够承受相应的设计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 梁单元 实体单元 新老结合面 导流洞改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