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宏莉 朱如凯 +2 位作者 邵龙义 何东博 罗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35,共11页
根据研究区实测露头剖面沉积构造、岩矿、沉积地球化学、粒度分析、古流向资料、重矿物及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资料 ,并结合地层、古生物、区域岩性等资料 ,对研究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早石炭世有 5个古陆 ,即阿勒泰古... 根据研究区实测露头剖面沉积构造、岩矿、沉积地球化学、粒度分析、古流向资料、重矿物及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资料 ,并结合地层、古生物、区域岩性等资料 ,对研究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早石炭世有 5个古陆 ,即阿勒泰古陆、南准噶尔古陆、敦煌—走廊古陆、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 ;有 10个沉积相区 ,即库马苏滨浅海相区、布尔津—富蕴滨浅海相区、博格达滨浅海相区、北准噶尔深海—半深海相区、北天山半深海—深海相区、克拉美丽冲积扇—湖泊相区、克拉玛依冲积扇—湖泊区、南天山—北祁连滨浅海相区、柴达木碳酸盐台地相区、中祁连滨浅海相区。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与早石炭世相比 ,既有继承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 ,古陆范围有所缩小 ;有 5个古陆 ,即阿勒泰古陆、北准噶尔古陆、马鬃山古陆、敦煌—阿拉善古陆、中天山古陆 ;有 9个沉积相区 ,即库马苏河湖相区、布尔津—富蕴河湖相区、克拉美丽—巴里坤滨浅海相区、博乐—库尔勒—红柳园滨浅海相区、克拉玛依—哈密半深海—深海相区、乌鲁木齐生物滩丘相区、柴达木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宗务隆山浅海—半深海相区、祁连滨浅海相区。半深海—深海相区、滨浅海相区和三角洲相区是较为有利的油气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石炭纪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含油气系统 地层 古生物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 被引量:38
2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4 位作者 李鹏春 陈广浩 贺转利 符巩固 吴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6-1078,共23页
江南古陆是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岗岩和金及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位于该区中段的连云山晚中生代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69.41%~75.14%)和Al_2O_3(13.61%~17.46%)、相对偏低的铁镁质(0.92%~3.14%)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Na_2O(2.04%~3.83%)... 江南古陆是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岗岩和金及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位于该区中段的连云山晚中生代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69.41%~75.14%)和Al_2O_3(13.61%~17.46%)、相对偏低的铁镁质(0.92%~3.14%)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Na_2O(2.04%~3.83%)、k_2O(1.94%~4.94%)和CaO(0.82%~3.24%)等氧化物含量;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Y(5.2×10^(-6)~18.0×10^(-6))和Yb(大多数在0.29×10^(-6)~0.70×10^(-6))丰度普遍偏低、而Sr/Y(多数在55与82之间)和(La/Yb)_N(大多数在31与111之间)比值较高,且普遍表现LREE强烈富集的REE配分特征。结合Sr(^(87)Sr/^(86)Sr_i=0.71008~0.73852)-Nd(ε_(Nd)(t)=-9.95~-12.37)-Pb(^(206)Pb/^(204)Pb_i=17.972~19.959)同位素组成,以及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连云山岩体为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显示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亲和性,是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下由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经同化混染和分异结晶而形成,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变杂砂岩、长英质片麻岩和变英云闪长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我们推测晚中生代连云山花岗岩是三叠纪时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及随后的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导致华南大陆伸展、减薄的联合作用构造背景下,主要由古元古代连云山群(?)物质部分融熔而产生。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刻揭示湘东北地区金和金多金属矿产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AFC过程 地球动力学背景 湘东北连云山地区 江南古陆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和战术突破目标的建议 被引量:15
3
作者 纪占胜 武桂春 +8 位作者 姚建新 孙倩 石秋圆 何继富 李浩 刘振宇 郭安臣 侯召硕 李东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古陆并不存在,因此三陆两槽的基础地质认识也不成立。基于新的地层学发现,笔者提出了两陆一盆基础地质认识,将青藏高原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命名为古格盆地,指出古格盆地的措勤断块具有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地质背景,古格层系和保吉层系是措勤断块的两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都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这两个层系大部分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之下,保存条件好。燕山期晚期—喜山期的南北向构造挤压造成措勤断块全区发育复式背向斜,郎山组及以下的地层形成褶皱,褶皱的背斜核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背斜构造在后期东西向断层的掀斜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的高点位置就是油气勘探的靶点位置。青藏高原油气勘探重心应该从羌塘断块转向措勤断块,建议在措勤断块识别出的鼻状构造高点部位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两陆一盆 措勤断块 保吉层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贵州遵义高桥奥陶系湄潭组下部的笔石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元动 刘晓 詹仁斌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66,共22页
对贵州遵义高桥大角寺剖面的奥陶系湄潭组下段和中段笔石的研究结果表明,湄潭组下段从下而上可以识别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ell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中段含有一层笔石,缺少特征属种,根据其... 对贵州遵义高桥大角寺剖面的奥陶系湄潭组下段和中段笔石的研究结果表明,湄潭组下段从下而上可以识别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ell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中段含有一层笔石,缺少特征属种,根据其总体面貌,可能相当于Expansograptus hirundo带。文章描述其中11属16种:Pseudophyllograptus angustifolius(Hall),Phyllograptus claviger(Monsen),P.annaHall,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Chen and Xia),D.protoindentus(Monsen),Acrograptus kurcki(T rnquist),Corymbograptus vacil-lans(Tullberg,1880),C.deflexus(Elles and Wood),Expansograptus extensus(Hall),E.nitidus(Hall),Xi-phograptus lofuensis(Lee),X.cf.lofuensis(Lee),Azygograptus suecicusMoberg,Dictyonemasp.,Den-drograptussp.,Inocaulis plumulosusHall。这一笔石动物群分异度较低,大多数为上扬子区的常见属种,代表当时黔中古陆北缘近岸海洋环境中的笔石动物群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湄潭组 奥陶系 黔中古陆 遵义 贵州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部措勤县鸭洼地区麻木下组时代的修订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纪占胜 姚建新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9-1388,共10页
在鸭洼剖面新发现了珊瑚化石Procyclolites jomdaensis Deng et Zhang,Submargarosmilia cf.ri woqeensis Deng et Zhang,Distichophyllia zangdongensis sp.nov.,Distichophyllia tenuise(Deng et Zhang),Stylophyllopsis?sp.和牙形石E... 在鸭洼剖面新发现了珊瑚化石Procyclolites jomdaensis Deng et Zhang,Submargarosmilia cf.ri woqeensis Deng et Zhang,Distichophyllia zangdongensis sp.nov.,Distichophyllia tenuise(Deng et Zhang),Stylophyllopsis?sp.和牙形石Epigondolella postera,E.bidentata,E.abneptis,Paragondolella sp.。这些化石指示鸭洼剖面的地层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是晚三叠世诺利期,因此将鸭洼剖面的"麻木下组"更名为麦龙岗组。鸭洼剖面的"麻木下组"不能再作为冈底斯南带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小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石地层单位的代表。鸭洼剖面麦龙岗组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冈底斯地区在晚三叠世不是陆地,而是特提斯海洋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木下组 麦龙岗组 晚三叠世 高舟牙形石 冈底斯古陆 西藏
下载PDF
皖南上溪群中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冠宝 李红生 +3 位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胡远超 周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9-596,共8页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也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时代的关键问题。作者新近在皖南歙县附近的上溪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它证明宿主地层上溪群,或至少其中的牛屋组,应是早寒武世沉积,其古地理环境应是古海洋,而不是古陆。其隆起和变质作用则更晚。该发现对于在研究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学研究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预测和勘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上溪群 放射虫化石 古蛋类化石 古地理 “江南古陆” 古海洋
下载PDF
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的应用技巧及其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文涛 李宝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本文对由水平直元线构成的犁体曲面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碎土型犁体和翻土型犁体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公式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利用导数方法,对两种犁体元线角变化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设计,指出了原碎土... 本文对由水平直元线构成的犁体曲面元线角变化规律公式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碎土型犁体和翻土型犁体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公式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利用导数方法,对两种犁体元线角变化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设计,指出了原碎土型犁y=f(z)应用中的不便之处,提出了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体曲面 元线角 碎土型犁体 翻土型犁体
下载PDF
新疆古生代构造-生物古地理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福祥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0-26,共7页
通过6幅图表达了新疆古生代板块的构造-生物古地理区系。早古生代,包括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4陆块的亚帕特斯古陆(Iapetusa)群,与由其余陆块构成的冈瓦纳古陆群隔原特提斯洋相对峙。石炭─二叠纪,欧美、安加拉、太平... 通过6幅图表达了新疆古生代板块的构造-生物古地理区系。早古生代,包括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4陆块的亚帕特斯古陆(Iapetusa)群,与由其余陆块构成的冈瓦纳古陆群隔原特提斯洋相对峙。石炭─二叠纪,欧美、安加拉、太平洋和冈瓦纳4古陆共存并立。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经历了早古生代亚伯特斯古陆、晚古生代安加拉古陆和早二叠世晚期以来欧亚大陆3个发展阶段。塔里木、中朝、华南-东南亚板块经历了早古生代冈瓦纳古陆、晚古生代太平洋古陆和早二叠世晚期以来欧亚大陆3个发展阶段。指出在中晚寒武世和晚奥陶世哈萨克斯坦板块靠近塔里木、中朝和华南-东南亚板块;在早古生代其余时期它接近西伯利亚板块。伊犁和托克逊─雅满苏地体是在中泥盆世之前裂解自塔里木板块,尔后在早二叠世晚期接近安加拉古陆。塔里木板块北东缘北山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首先靠近安加拉古陆。塔里木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缝合时代大抵上和土耳其-中伊朗-冈底斯与华南-东南亚板块之间缝合时代一致。缝合事件发生在早二叠世早期,而相应的构造运动出现在早晚二叠世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构造-生物古地理 古陆演化 古生代 亲缘关系 构造运动 缝合时代
下载PDF
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和源区:回顾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小卫 吴秀荣 杨振强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本文介绍了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苏拉威西岛、南苏门答腊楠榜省)和越南西北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并讨论其岩浆成因和源区。本区埃达克质岩成因类型... 本文介绍了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部、苏拉威西岛、南苏门答腊楠榜省)和越南西北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并讨论其岩浆成因和源区。本区埃达克质岩成因类型由C-型(大陆型)和O-型(岛弧型)组成,其La/Yb比值变化范围很大。爪哇、加里曼丹中部和南苏门答腊楠榜省的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和火山弧环境。苏拉威西岛在空间上具有更加广阔的构造环境:从大洋岛弧、陆缘岛弧、大陆边缘火山弧至弧后裂谷盆地环境。越南西北部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成因类型为单一的C-型,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本文通过对比本区岩浆作用和源区,认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中部的新生代埃达克质岩具有相同的成因,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在其形成过程叠加上地幔楔(或埃达克质岩石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混染作用(MASH)以及上地壳混染结晶分异(AFC)作用,而越南西北部C-型高钾埃达克质岩显示更强烈的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埃达克质岩 岩浆成因和源区 巽他古陆核东南边缘
下载PDF
大巴山区寒武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明洲 成汉钧 +1 位作者 陈祥荣 许安东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1-9,113-114,共9页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有陡坡寺组;上统普遍缺失。城口—巫溪小区寒武系发育较全,自下而上为下统的火烧店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和石龙洞组;中统的石溪河群和上统的三游洞群。米仓山小区的寒武系因沧浪铺期后汉南古陆不断扩大,沉积盆地自西向东缩小致使西部地层缺失比东部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大巴山区 地层学
下载PDF
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
11
作者 肖传桃 朱忠德 +1 位作者 胡明毅 李相明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对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生态相域,即:Batostoma-Calathium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Sinorthis群落内陆棚生态相域、Cameroceras群落... 通过对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早奥陶世道保湾期生态地层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生态相域,即:Batostoma-Calathium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台地生物礁生态相域、Sinorthis群落内陆棚生态相域、Cameroceras群落中一外陆棚生态相域、Endoceras群落深水斜坡生态相域、Tatragraptus群落盆地边缘生态相域、Didymograptus群落深水盆地生态相域。根据生态相域的组合特征,建立了4个生态相区和1个生态相体系。生态地层研究的结果揭示了中扬子台地及其南缘道保湾期的生态特征、古生物地理和古构造及沉积古地理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相 早奥陶纪 中扬子台地 生态地层 生物群落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扎穷地区古生界混杂岩块中发现中生代化石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亚洲 纪占胜 +4 位作者 姚建新 武桂春 孙倩 廖卫华 潘华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2-821,共10页
西藏班戈县新吉乡扎穷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珊瑚化石10属11种:Stylina?sp.、Goniocora annulata Roniewicz,Epistreptophyllum cf.cornutiformis(Gregory),Solenocoenia?sp.,Calamophylliopsis moreauana(Michelin),Thamnasteria?sp.,Cl... 西藏班戈县新吉乡扎穷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珊瑚化石10属11种:Stylina?sp.、Goniocora annulata Roniewicz,Epistreptophyllum cf.cornutiformis(Gregory),Solenocoenia?sp.,Calamophylliopsis moreauana(Michelin),Thamnasteria?sp.,Clausastraea?sp.、Isastraea?sp.,Montlivalti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a Roniewicz,Thecosmilia?sp.,早白垩世珊瑚化石3属3种:Eohydnophora tosaensis Yabe&Equchi、Clausastraea tabulate Morycowa、Stylosmilia baojiensis sp.nov.,早白垩世腹足类化石5属8种:Mesoglauconia neumayri(Nagao),Rhabdocolpus asiaticum Djalilov,Pseudomesalia bangoinensis Yu,Mesoglauconia bicarinata(Hamlin),Mesoglauconia arkelli Mennessier,Nerinea domaensis Yu,Mesoglauconia cf.arkelli Mennessier,Microschizacf.inflata Orbigny。根据上述化石,原中二叠统下拉组被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和下白垩统朗山组,原下石炭统永珠组被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上述地层时代修订的意义如下:(1)上侏罗统吐卡日组的分布范围向南可以到达扎穷地区,进一步否定了冈底斯南部在晚侏罗世是古陆的认识。(2)朗山组和多尼组的发现指示早白垩世海相地层分布范围向南可以扩展到扎穷地区,这对冈底斯南部在早白垩世是古陆或岛弧的认识提出了质疑。(3)扎穷地区不存在古生界岩块与中侏罗统蛇绿岩构造混杂的现象。本区的构造活动强度并不强烈,没有造成古生界岩块大规模出露并混杂堆积的现象。(4)因为吐卡日组、多尼组和朗山组分布范围的扩大、措勤盆地中部构造破坏并不强烈,所以措勤盆地的油气前景进一步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古陆 珊瑚 腹足类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吐卡日组 多尼组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后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冰辉 刘少峰 吴鹏 《云南地质》 2017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后的地表沉积响应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断裂带对研究区沉积特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同时,晚二叠世早...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后的地表沉积响应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断裂带对研究区沉积特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同时,晚二叠世早期的海平面变化显示为海侵,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后有热回沉作用的发生,这一结论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川滇古陆 断裂带 宣威组 海平面
下载PDF
论泥盆纪“川鄂浅海”与外界海域的通道 被引量:5
14
作者 易改危 柳祖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3.-143.,共1页
泥盆纪“川鄂浅海”与外界海域的通道,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提出有四条,本文就其可靠性一一作了评述,并进一步以较丰富的地层、岩相、古生物和构造等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新提出了一条穿越“江南古陆”与“湘中南浅海”相... 泥盆纪“川鄂浅海”与外界海域的通道,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提出有四条,本文就其可靠性一一作了评述,并进一步以较丰富的地层、岩相、古生物和构造等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新提出了一条穿越“江南古陆”与“湘中南浅海”相通的“桃临海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川鄂浅海 桃临海峡
下载PDF
滇东者海上二叠统宣威组下部地层碎屑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冰辉 刘少峰 吴鹏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7年第2期126-133,146,共9页
对滇东者海镇上二叠统宣威组下部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1个有效数据,年龄分布范围为252.4~2613.9 Ma.根据样品碎屑锆石晶体形态特征、Th/U值、稀土元素富集情况等,推测其物源区可能是川滇古陆。用样品中最年... 对滇东者海镇上二叠统宣威组下部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1个有效数据,年龄分布范围为252.4~2613.9 Ma.根据样品碎屑锆石晶体形态特征、Th/U值、稀土元素富集情况等,推测其物源区可能是川滇古陆。用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来限定宣威组的最老沉积年龄,并约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结束时间为252.4±4.1 Ma,这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活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川滇古陆 碎屑锆石 LA-ICP-MSU-Pb测年 宣威组 物源
下载PDF
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琳 《云南地质》 201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佈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 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佈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成矿系列和矿床组合模式。深入分析"裂、火、构、盆、层、相"等成矿条件确定远景区,找矿方法应重视基础、分析差异、综合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矿带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模式 昆阳陆间裂谷 滇中地区
下载PDF
A lost Devonian oldland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ling Plate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庆任 梅志超 +1 位作者 于在平 崔智林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7期1456-1460,共5页
The Devonian sequences on two sides of the Shanyang-Fengzhen fault were developedin two completely isolated basins which were original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noldland. The inference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de... The Devonian sequences on two sides of the Shanyang-Fengzhen fault were developedin two completely isolated basins which were original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noldland. The inference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onian basins on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ling Plate (fi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MARGIN of QINLING PLATE DEVONIAN oldland. SEDIMENTARY basin.
原文传递
Expansion of the Cathaysian Oldland through the 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Emerging evidence and possible dynamics 被引量:44
18
作者 RONG JiaYu ZHAN RenBin +2 位作者 XU HongGen HUANG Bing YU Guo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17,共17页
Located northwest of the Jiangshan-Shaoxing Fault Zone,western and northwestern Zhejiang and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s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in bio-and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through the Ordovician-S... Located northwest of the Jiangshan-Shaoxing Fault Zone,western and northwestern Zhejiang and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s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in bio-and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through the 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 (late Katian,Hirnantian,and early Rhuddanian),as manifested by stratigraphic,paleontologic and synecologic records.Three geographic units under consideration are South,Central,and North areas.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area was occupied by the Huaiyu Mountains,whereas the other two parts were covered by the Zhe-Gan Sea during late Katian (Late Ordovician) time.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hangwu Formation deposition (late Katian),the sea was deepening northeastward,but with shallower conditions in the southwest and deeper conditions in the northeast.During mid to late stages of Changwu Formation deposition (latest Katian),the sea became much shallower and the sea bottom was uplifted substantially,which occurred somewhat prior to the global trend.During the Hirnantian (latest Ordovic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earliest Silurian),the study region became a shallow bay under expansion of the Cathaysian Oldland.There occurred a major drop of sea level and great changes in benthic biota with the occurrence of many new immigrants through the 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 unique regional orogeny.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n blocks may have amalgamated within the South China Paleoplate during this interval to cause the continuous uplifting and northwestward expansion of the Cathaysian Old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aysian oldland Jiang-Shao Fault Zone 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 BIOSTRATIGRAPHY SYNECOLOGY PALEOGEOGRAPHY
原文传递
黔中贵阳乌当地区下-中奥陶统的牙形刺生物地层 被引量:1
19
作者 池祥日 杨宇宁 +5 位作者 闫冠州 阳磊 彭庭祖 张倩倩 何敏 刘静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2,共20页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生物地层 下–中奥陶统 黔中古陆 贵阳乌当
原文传递
论桐梓上升——志留纪埃隆晚期黔中古陆北扩的证据 被引量:30
20
作者 戎嘉余 王怿 +6 位作者 詹仁斌 唐鹏 黄冰 吴荣昌 王光旭 李越 邓小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9-691,共13页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期,而研究区却出现海平面下降、基底隆升并露出海面,笔者将这次地表升隆事件命名为桐梓上升。它的风化剥蚀过程是短暂的(可能不超过0.1Myr),但海底升隆过程漫长(可能超过2Myr)。扬子区在兰多维列世发生的上升事件(宜昌上升、桐梓上升和扬子上升)均受到华南大地构造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深深地影响了扬子海域古地理变迁。相对而言,桐梓上升的范围最窄、规模最小、时限最短,在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较大。志留纪可能在埃隆晚期之后,上扬子海域海水从黔东北向南,先到达黔中贵阳和黔东南凯里一带,后侵漫到黔东南三都和独山地区。分析表明,志留纪华南大地构造活动并非处于匀变状态下,而具有强弱不等的幕式活动阶段,反映了华南大地构造运动对上扬子海域影响的时间点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桐梓上升 海岸带 兰多维列世 埃隆晚期 志留纪 黔中古陆北缘 黔渝川边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