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小时活动行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美倩 肖进 +2 位作者 李斐斐 胡镕镕 刘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11-1916,共6页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从24 h活动行为的概念、理论发展、分析方法以及其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关系进行综述。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并量化24 h活动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形成能够发挥老年人最大健康效益的24 h活动行为组合,开发准确的评估工具,以促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4小时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综述
下载PDF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和心肺适能关系的成分数据分析
2
作者 刘佳佳 周傥 +1 位作者 李易燕 全明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人,平均年龄(21.46±0.9)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轻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及自主报告的方式采集睡眠数据。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代谢测试以评估CRF,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评估受试者的身体成分。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24 h活动行为与CRF的关系,并以成分等时替代模型探究各项活动行为时间相互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情况。结果:1)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24 h活动行为与CRF有显著关联。相对其他活动行为,MVPA和CRF成正相关,SB与CRF成负相关,未发现睡眠和LPA与CRF的关联。2)亚组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体脂率组和非体育生组与上述结果一致;低体脂率组和体育生组未发现各分量与CRF相关。3)在等时替代结果中,MVPA等时替代其他活动行为,CRF增加的幅度要远小于其他活动行为等时替代MVPA时CRF下降时的幅度。结论:MVPA和SB行为是影响大学生CRF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简单地控制SB行为,更应鼓励将更多SB行为转成MVPA行为,尤其是高体脂率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体力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心肺适能 成分数据分析
下载PDF
每天1h体育活动对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效果的量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振杰 曾庆龙 钱建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2-123,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中学生身心指标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查 ,结果显示中学生每天 1h体育活动坚持一学期有助于身体形态、机能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初中学生 身心健康 量化比较
下载PDF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3)目标: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被引量:38
4
作者 梁凤波 毛振明 +1 位作者 程天佑 陈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87,共6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这是一个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困难在于&q...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这是一个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困难在于"一小时锻炼"的三个组成都存在问题:(1)国家规定的体育课严重开设不足且体育课教学质量低下;(2)体育大课间的形式与内容的贫瘠导致的无力和低效;(3)传统的"班级体育活动"名存实亡。而其背后的根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和思想影响、依法治教的不严、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校园运动安全的干扰和处理机制不力。要实现"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必须精准地逐一对上述诸多困难和阻力源进行分析,还要找到其动力源和应该进行的工作。为此,对"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问题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 素质教育 依法治教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大课间
下载PDF
0~5岁婴幼儿24 h活动研究系统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娟 陈元 张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6,共12页
在4个英文数据库(WoS核心合集、PubMed、Embase、MEDLINE)和4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5月1日前发表的0~5岁婴幼儿24 h活动相关文献,对文献的基本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并运用文献... 在4个英文数据库(WoS核心合集、PubMed、Embase、MEDLINE)和4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5月1日前发表的0~5岁婴幼儿24 h活动相关文献,对文献的基本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并运用文献归纳法对所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提炼。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平均61.95%、26.59%、82.61%的婴幼儿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水平、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3.44%、29.53%、58.25%、9%的婴幼儿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水平、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长3项指标0、1、2、3条的建议标准;家庭经济水平、屏幕时间、种族是影响婴幼儿24 h活动的重要因素,但因研究数量过少无法确定其具体影响机制;24 h活动的多项指标达标可改善婴幼儿不同的身心健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 婴幼儿 婴幼儿24 h活动指南 身体活动水平 屏幕时间 睡眠时长
下载PDF
外国学者关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起源、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飞 陈思同 +1 位作者 洪金涛 刘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8-549,共12页
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PubMed”等数据库,对关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论文进行分析。将所有文献导入EndNote X9,经过筛选,最终选择了27篇。结果:1)在近10年的研究中,有关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建立。2)... 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PubMed”等数据库,对关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论文进行分析。将所有文献导入EndNote X9,经过筛选,最终选择了27篇。结果:1)在近10年的研究中,有关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建立。2)一些国家的“幼儿24身体活动行为指南”发布后,外国学者关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逐渐增多。3)近年来,外国学者关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论文数量呈现增长趋势。4)受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者研制的“幼儿24 h活动行为指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幼儿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和睡眠行为。5)大多数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与之相关的干预性研究较少。6)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测试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方法,二是分析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数据的方法。7)从本研究的分析来看,当前大部分的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研究在探索样本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与其身心健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8)有少数学者对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9)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干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的干预还未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启示:1)加强中国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监测系统的研制;2)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研究;3)研制中国的《幼儿24h身体活动行为指南》;4)完善幼儿24 h身体活动行为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静态行为 睡眠 指南
下载PDF
“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袁建刚 钱建龙 《湖北体育科技》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中学生身心指标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有助于身心发展。
关键词 一小时体育活动 中学生 身心影响 效果比较
下载PDF
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特征分析——以湛江市区幼儿园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德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湛江市区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知悉湛江市区幼儿体园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特征,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经研究得出结论:湛江...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湛江市区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知悉湛江市区幼儿体园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特征,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经研究得出结论:湛江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由内容目标与层次目标组成的系统结构具有指向性、具体性、层次性、时空性特征,体现出了作用对象和规范结果、执行顺序性和内部层次关系的本质特征;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偏传统化、常规化,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更加丰富与多元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平均时间量和时段安排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民办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量达不到国家基本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目标 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时间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9
作者 王成龙 宋慧琦 +2 位作者 李明哲 刘永松 王晶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0-726,共7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以珠海市555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客观测量法,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水平,采用计算机化行为测试评估执行功能。对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使用SPSS 26.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以珠海市555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客观测量法,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水平,采用计算机化行为测试评估执行功能。对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24 h活动行为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依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静坐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长的推荐量,研究对象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达标(≥60 min/d)率为33.9%(188/555)、静坐屏幕时间达标(≤1 h/d)率为43.4%(241/555)、睡眠时长达标(10~13 h/d)率为83.4%(463/555),仅13.3%(74/555)儿童三项均达标。工作记忆测验正确得分为(60.6±20.3)分,抑制控制测验反应时间为(695.1±135.8)ms。学龄前男性儿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60 min/d)正向预测工作记忆(β=0.121,P=0.037),静坐屏幕时间(≤1 h/d)负向预测抑制控制(β=-0.122,P=0.036)。结论学龄前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静坐屏幕时间达标率较低,且前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工作记忆呈正相关,后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抑制控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24 h活动行为 身体活动 执行功能 推荐量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