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Necessary Policy Changes in Bush's "Diplomatic Revolution" |
Pang Zhongying is a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ization Studies,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 Nankai University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2004 |
0 |
|
2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交机制能力建设 |
凌胜利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与俄对外政策未来走向 |
梁朕朋
|
《俄罗斯学刊》
|
2024 |
0 |
|
4
|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日本政治语篇探究 |
孙泽钰
陶芸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5
|
语言政策视阈下中文学习者的语言实践研究--基于驻穗外交人员家属的访谈 |
瞿瑜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6
|
从自由到民主——美国外交理念的转向及其动因 |
佟德志
林锦涛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沙特阿拉伯的特殊联盟政策:实践、动因和限度 |
赵跃晨
|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8
|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 |
陈立军
国红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5
|
|
9
|
印度外交理念的演进与莫迪政府外交变革初探 |
任远喆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0
|
隐喻与政治——“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隐喻思维透视 |
束金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11
|
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对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反思 |
冯建玫
加东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2
|
当代外交学研究现状分析 |
高飞
|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3
|
袁世凯对日外交述论 |
管书合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4
|
外交智库影响外交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为例 |
谭玉
朱思慧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5
|
试析“一边倒”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 |
赵艳霞
聂玉宽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6
|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钟摆交替——苏东剧变20年来美国对外思想脉络 |
杨鸿玺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7
|
二战前后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的转变 |
倪学德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8
|
论托马斯·杰斐逊的外交政策 |
宋云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9
|
朝日“绑架问题”上的日本外交方针分析 |
吕秀一
张晓刚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8 |
1
|
|
20
|
试论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 |
乔林生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