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杜妍 王宇光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存在团体干...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4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存在团体干预。采用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Mini-Mac-19)、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方式及肿瘤复发恐惧感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无助/无望、焦虑、消极应对方式、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态度、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无助/无望、焦虑、消极应对方式、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积极态度、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肿瘤复发恐惧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积极态度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干预能够增强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肿瘤复发的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 卵巢癌 化疗 心理适应能力 应对方式 肿瘤复发恐惧感
下载PDF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范式的转型——医德的现实化与“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5期527-532,共6页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价值维度的确认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肯定。挖掘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对现实世界的提问方式),即“道德如何现实化”。从(作为道德现实化为道德实践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的根本障碍的)“生存性恐惧...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价值维度的确认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肯定。挖掘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对现实世界的提问方式),即“道德如何现实化”。从(作为道德现实化为道德实践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的根本障碍的)“生存性恐惧”出发,可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的基础上将此问题下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实践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诸多问题。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呼吁医德教育的范式转换,即从当前主要的“知性医德教育模式”转变为着眼于使医德现实化的“践行性的实践性医德教育模式”。这需要对“跨主体性的能力/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作为其前提的“超越生存性恐惧的勇气”的培养,进而需要对相关的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 跨主体性的能力 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认知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践行性的实践性医德教育模式 生存性恐惧 医德的现实化
下载PDF
从“弱者”形象看卡夫卡小说的存在主义美学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碧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3-77,82,共5页
西方文坛演进到20世纪,没有哪位作家比卡夫卡更擅长和专注于塑造弱的人物形象。卡夫卡是弱的天才,也是弱者的代表,他把自己以恐惧为特征的内心直觉和体验演绎在小说中,并以富有"生存意识和处境意识"的个体叙事话语塑造了诸如... 西方文坛演进到20世纪,没有哪位作家比卡夫卡更擅长和专注于塑造弱的人物形象。卡夫卡是弱的天才,也是弱者的代表,他把自己以恐惧为特征的内心直觉和体验演绎在小说中,并以富有"生存意识和处境意识"的个体叙事话语塑造了诸如K等经典的弱者形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存在主义美学叙事。文章从对存在即人的本质的澄明,对世界矛盾性存在的敞开和对传统叙事美学的颠覆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者 恐惧 存在主义美学
下载PDF
论卡夫卡《地洞》的存在之“在”
4
作者 郝晓艳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采用了自叙自白的方式,通过假想的"异己"力量深刻剖析了地洞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存在主义"在"的"澄明"境界,揭露了人类"向死而生"的普遍本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地洞 恐惧 存在主义
下载PDF
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5
作者 邢春 刘化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主要从癌症复发恐惧的概念、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总结了应对癌症复发恐惧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认知⁃存在团体疗法、支持性表达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癌症复发恐惧 生活质量 理论基础 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 认知⁃存在团体疗法 支持性表达疗法 接纳与承诺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和道德如何现实化
6
作者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年第12期1395-1401,共7页
以传统文化系统地回应当前生命科技高速发展而涌现的生命伦理问题是相较于流行的原则主义更具实践性的策略,而其落实(即具体的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则需要具体的建构框架,它至少应该包括在宇宙论、态度和方法、分析视角和规范特征等方面的... 以传统文化系统地回应当前生命科技高速发展而涌现的生命伦理问题是相较于流行的原则主义更具实践性的策略,而其落实(即具体的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则需要具体的建构框架,它至少应该包括在宇宙论、态度和方法、分析视角和规范特征等方面的创建性的原则。范瑞平在其新书《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的第三部分利用儒家思想资源回应了生命科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建构框架,它包括了四个方面:其一,在“气一元论”的宇宙论基础上,以儒家身心合一的视角探讨生命伦理问题;其二,儒家重构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其三,儒家家庭本位的伦理立场;其四,提出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和规则的特征是构成性的、客观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在商榷部分,提出片面的“生存性恐惧”是道德现实化的障碍,而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对声势浩大的片面的生存性恐惧的制造。进而,如果无法解决“道德力量的来源”和“如何克服道德现实化的障碍”这两个问题,就无法缓解当代社会恶的泛滥,也无法真正应对生命科技的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家庭主义 儒家重构主义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 道德现实化 片面的生存性恐惧
下载PDF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懂 陈姝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肿瘤科化疗的8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肿瘤科化疗的8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存在团体干预。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痛苦温度计(DT)、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oP-Q-SF、D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HI、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可有效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及心理痛苦,提升其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 化疗 疾病进展恐惧 希望 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