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ll Online Car-Hailing Affect Consumers’ Decisions about Automobile Purchase?—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1
作者 Xuehong Ji Sisi Chen +1 位作者 Xuecheng Wang Jing Wang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The online car-hailing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the right of use,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rket, but there is no unified theory on whether 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r a negative impact. Bas... The online car-hailing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the right of use,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rket, but there is no unified theory on whether 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r a negative impact. Based on 362 consumer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study build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discuss the driv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choice of online car-hailing and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ar-hailing will have a certain substitution impact on the sales of private c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nsumers’ price consciousness, convenience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possession tendency will affect their choice of travel mode, and the use of online car-hailing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replace private car ownership with online car-h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car-hailing Willingness to Use Ownership Substitution Carpooling
下载PDF
Legitima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or Categoriz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Car-Hailing
2
作者 TANG Fangcheng JIN Xiaoman GU Shiling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24年第2期153-194,共42页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aces multiple tests of legitimacy.Most ext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been conducted from institutional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s while paying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aces multiple tests of legitimacy.Most ext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been conducted from institutional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s while paying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ors.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hina's online car-hailing industry from 2012 to 2018,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gitimacy judgment of the stakehold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or categor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legitimation mechanism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t finds that evaluators judge the legitimacy of business models based on category cognition.Therefore,to achieve the bridging,spillover,and accumulation effects of legitimacy,the legitimation strategy of online car-hailing platforms should dynamically adapt to different evaluators,judgment models,and categorization standards.Ultimately,as quantitative changes lead to qualitative changes,the legitimation of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is achieved in this way.In this process,stakeholders categorize and evaluate online car-hailing based on prototypes and value goals,and establish a two-way interactive mechanism,which is from behavior guided by cognition to cognition given feedback by behavior.This paper combines the legitimacy judgment with category theory to explain how individual cognition drives the emergence of new categories and identifies a series of legitimacy strategies based on categorization,thus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inspiration for exploring the legitima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iness model LEGITIMACY evaluator categorization online car-hailing
原文传递
Will Tough Regulations Help the Online Car-Hailing Business?
3
《Beijing Review》 2016年第44期46-47,共2页
in early October, transport authoritie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four mega-cities-separately issued draft local regulations on qualifications for drivers who provide ridesharing services. The new ... in early October, transport authoritie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four mega-cities-separately issued draft local regulations on qualifications for drivers who provide ridesharing services. The new rules feature restrictions on drivers' place of residence, car registration locale, vehicle model and age, and insurance. In Beijing. for example, only residents who have a locally registered car with an engine of 1.8 liters or more and a wheelbase of at least 2.66 meters can apply to operate as a car-hailing d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 Tough Regulations Help the online car-hailing Business
原文传递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与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高发犯罪之一,具有犯罪组织稳定化、诈骗手段多样化、主犯的隐蔽性与从犯的胁迫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目前对于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一致、调查取证难度大,追缴资金困难,等等。为了有效遏制跨境电信网络犯罪,应当加强与各国的执法合作,加强边境管理,引导出境人员回流,完善赃款追缴机制,进行全链条打击,实施打击与预防犯罪并重等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缅北 跨境侦察协作 犯罪预防
下载PDF
网络平台不作为的刑事归责:理据、路径及限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17,共20页
网络平台能够精确匹配供需,迅速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系列案件显示,网络平台不作为与重大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能以“中立帮助行为论”否定网络平台不作为的刑事不法性。具有作为... 网络平台能够精确匹配供需,迅速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系列案件显示,网络平台不作为与重大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能以“中立帮助行为论”否定网络平台不作为的刑事不法性。具有作为义务是平台成立不作为犯的前提条件,作为义务在实质上来源于行为人对“结果发生原因的支配”。网络平台作为义务的内容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体现,但形式上的义务必须接受实质义务论的检验。对于网络平台的故意不作为,存在正犯与共犯两种归责路径,正犯归责的法律门槛较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应从共犯角度考察其刑事责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非立法上对帮助行为的正犯化,按照该罪对网络平台不作为进行定性仍然是对共犯归责路径的延续。具有间接帮助性质的平台不作为也应被纳入刑法的打击范围。网络平台的过失不作为不可能成立刑事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 不真正不作为犯 中立帮助行为 结果原因支配说 最小从属性说
下载PDF
论涉网新型诈骗犯罪治理下的情报研判
6
作者 成果 陈烁杨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当前,犯罪分子使用了大量的诈骗技术手段,使得涉网新型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传统骗术没落,刷单、虚假交易诈骗突出。诈骗手法紧蹭社会热点,新型骗术层出不穷,“局中局”“骗中骗”,复合式刷单陷阱横行。但公安机关情报研判部门存在情... 当前,犯罪分子使用了大量的诈骗技术手段,使得涉网新型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传统骗术没落,刷单、虚假交易诈骗突出。诈骗手法紧蹭社会热点,新型骗术层出不穷,“局中局”“骗中骗”,复合式刷单陷阱横行。但公安机关情报研判部门存在情报精准研判水平较低、情报研判制度不完善,情报互通困难等问题,情报研判队伍的水平有待整体提高。基于此,树立以情报研判为中心的观念,组建高水平情报研判人才队伍,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健全完善情报研判流程是当前迫切之需。未来,公安机关应转变思路,重视运用大数据技术,以研判为核心推进侦查信息化发展,加强资源集成,努力达成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网新型诈骗 犯罪治理 情报研判 情报产品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视角下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宣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96-100,共5页
网络诈骗行为因其在网络展开而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征。进行网络诈骗行为离不开对潜在被害人的个人信息收集,治理网络诈骗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概念应当根据个人信息可传播性的特点,以及目前公民网络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进... 网络诈骗行为因其在网络展开而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征。进行网络诈骗行为离不开对潜在被害人的个人信息收集,治理网络诈骗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概念应当根据个人信息可传播性的特点,以及目前公民网络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进行界定。目前我国治理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践中,因为个人信息保护不足带来了相关问题。在网络诈骗预防层面,在贯彻落实各项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加强部门合作,达成协同联动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 网络犯罪 个人信息 犯罪治理
下载PDF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中网络舆情对刑事立法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郭田雨 赵书霖 +2 位作者 李铮 郝洁 贾斯瑶 《科技情报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11-126,共16页
[目的/意义]探究舆论、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演进规律,建构舆情治理的司法、立法反馈方案。[方法/过程]文章以“陆勇代购抗癌药品案”“长春长生假疫苗案”为样本提取舆情数据,采用SnowNLP方法、逻辑回归模型(L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 [目的/意义]探究舆论、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演进规律,建构舆情治理的司法、立法反馈方案。[方法/过程]文章以“陆勇代购抗癌药品案”“长春长生假疫苗案”为样本提取舆情数据,采用SnowNLP方法、逻辑回归模型(L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集成模型,对舆情情感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将研究结论与利用ChatGLM、ERNIE 3.0预训练语言模型抽取出的刑事一审生效判决文本信息整合对接,分析网络舆情对司法及立法产生的影响。[结果/结论]在药品安全事件中,存在社会舆论率先影响司法调整,进而以司法实践推动立法回应的趋势,呈现出“舆论—司法—立法”的阶梯式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情绪分析 司法文本 药品犯罪 回应式立法
下载PDF
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类型化认定研究
9
作者 王心一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90,共14页
组织网络吸毒行为认定的根本依据是法律规范,既往规范的历史沿革为审视条款的出台背景提供了参考依据,《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应运而生为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类型化认定奠定了规范基础。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认定存在实践... 组织网络吸毒行为认定的根本依据是法律规范,既往规范的历史沿革为审视条款的出台背景提供了参考依据,《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应运而生为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类型化认定奠定了规范基础。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认定存在实践案例判法不一、组织行为界定不清、罪数关系认定不明等问题。在类型化认定的逻辑导向下,诱导型组织网络吸毒行为构成引诱、教唆他人吸毒罪;容留型组织网络吸毒行为在满足“场所”的私密性与可控性特征的情况下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以目的行为构成犯罪或可归属于《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类型为前提。组织网络吸毒行为的罪数判定应当综合考量毒品犯罪与网络犯罪,并以“行为个数”和“牵连关系”为判断要点,在对比轻重罪的基础上合理适用处断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网络吸毒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容留他人吸毒罪 罪数
下载PDF
侵犯网络交易秩序行为的类型化展开与刑法规制
10
作者 耿立峰 连赛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6,共11页
正向刷单行为与反向刷单行为是两种典型的侵犯网络交易秩序的行为,二者在行为方式、行为效果上存在差异。非法经营罪不能妥当评价正向刷单行为,而将反向刷单行为定性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在现行刑法的规范供给内,适用虚... 正向刷单行为与反向刷单行为是两种典型的侵犯网络交易秩序的行为,二者在行为方式、行为效果上存在差异。非法经营罪不能妥当评价正向刷单行为,而将反向刷单行为定性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在现行刑法的规范供给内,适用虚假广告罪论处正向刷单行为、适用损害商业信誉罪评价反向刷单行为,是可供选择的权宜之计。规制侵犯网络交易秩序行为的理想路径,是在刑法分则第三章“扰乱市场秩序罪”一节中增设“组织虚构网络交易罪”,将该罪界定为目的犯,并在罪状设计、法定刑配置方面协调好刑法与前置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刷单行为 反向刷单行为 公平竞争秩序 组织虚构网络交易罪
下载PDF
论看门人规则下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电诈犯罪控制义务
11
作者 范兴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前端犯罪控制义务进行了体系化规定,剑锋直指电信网络诈骗信息链。该法实施一年多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明显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从传统的刑事治理转向以确认看门人义务为核心的...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前端犯罪控制义务进行了体系化规定,剑锋直指电信网络诈骗信息链。该法实施一年多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明显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从传统的刑事治理转向以确认看门人义务为核心的平台治理。面对常态化反诈治理,电信业务经营者除要履行协助执法、实名登记、风险管理、犯罪预防等法定义务,还需要结合我国电信运营商组织化调控管理特点,优化刑事规制和看门人规制二元并立的数字社会治理架构,使其有效运行。打赢常态化反诈治理的持久战,需要进一步在法治轨道上使用好技术反制手段,并通过承担用户实名制管理与实名信息保护责任,依托基础运营商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立体涉诈防控体系,明确电信用户权利救济程序,实现数字法治建设等措施优化电信业务经营者义务履行路径,使其更加精准有效地履行犯罪控制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门人规则 电信业务经营者 犯罪控制义务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庄华 马忠红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4,共14页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工作。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跨境实施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的主要目的地。大量中...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工作。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跨境实施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的主要目的地。大量中国公民跨境到东南亚各国实施针对我国境内民众的网络犯罪,不仅给国内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也造成与流入国民众的紧张关系。通过2011年至2019年期间东南亚各国移交回国的网络诈骗人员情况分析,发现移交人数总体上升,并在2019年达到峰值。从犯罪窝点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来看,实施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犯罪者对犯罪窝点的选择,其考虑因素各有不同,前者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惩罚成本,后者更多受政策法律和执法力度影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犯罪窝点地有从遍布东南亚向缅甸北部聚集的趋势。从犯罪特征的变化来看,具有犯罪组织公司化、主犯隐蔽化和从犯胁迫化、犯罪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化以及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融合化等特征。有效治理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需要采取完善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及其周边产业的法治体系,创新机制推进国际执法合作,严控重点人员出境与回流,全链条管控网络犯罪周边产业等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网络赌博 网络犯罪 跨境犯罪 东南亚
下载PDF
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司法应对——基于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件的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于志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基于对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例样本的分析,在政策和法律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犯罪惩治力度不断强化。司法实践中涉及的著作权类型多元化,重视共同实行犯罪的处罚,"以营利为目的"认定问题不再突出,重视罚金刑的... 基于对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例样本的分析,在政策和法律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犯罪惩治力度不断强化。司法实践中涉及的著作权类型多元化,重视共同实行犯罪的处罚,"以营利为目的"认定问题不再突出,重视罚金刑的适用,同时坚持刑罚轻缓化。但是也暴露出忽视单位犯罪,极少处罚帮助犯,漠视移动网络中的犯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当反思解决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领域中存在的"运动式司法"和"选择性司法"现象,并提出在整体策略上应当坚持立法的"积极作为"和司法的"持重平衡"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侵害著作权罪 实证 司法策略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赌博犯罪特点及侦查对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丹 龚志平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赌博犯罪嫌疑人利用“数据技术”创造各种有利犯罪条件在网络虚拟空间大肆实施网络赌博犯罪行为,污染网络空间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网络赌博犯罪在信息流转快速的大数据时代呈现出隐匿性、有组织性、产业链条...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赌博犯罪嫌疑人利用“数据技术”创造各种有利犯罪条件在网络虚拟空间大肆实施网络赌博犯罪行为,污染网络空间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网络赌博犯罪在信息流转快速的大数据时代呈现出隐匿性、有组织性、产业链条性、欺诈性及涉赌资金流转多渠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生成增加了侦查及打击处置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难度。在网络赌博犯罪案件侦查实践中,面临着案件线索发现难、侦查取证难、资金调查难、涉赌犯罪嫌疑人抓捕难等问题。基于此,立足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从大数据技术助推侦查的视角探析应对网络赌博犯罪案件对策,具体从发挥大数据预警监测功能、强化大数据驱动侦查、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对涉赌资金流查控、强化大数据支撑下的合成作战模式等方面思考打击治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赌博犯罪 特点 侦查对策
下载PDF
网络著作权犯罪刑罚威慑效能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芳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是刑罚运行中的缺陷与立法规范自身的短路所致,一般威慑效能水平不高是社会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欠缺所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通过增列犯罪对象、行为类型和提高法定刑等方式弥补了立法漏洞,对实践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调整。未来要实现严惩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立法目标,应当在司法层面进行调整以强化刑罚威慑。一方面,纠正轻判化的司法偏差,重罪重罚,实现“罪刑相适”;另一方面,加强对刑事判决书的说理,让公众充分参与司法裁判,获得对刑法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著作权犯罪 刑罚威慑 《刑法修正案(十一)》
下载PDF
论P2P网贷平台违法犯罪案件初期侦查途径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庆波 闫宏伟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前P2P网贷行业因存在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监管刚刚起步、经营实体资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极易成为滋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温床,而且打击此类犯罪也存在打击协调难、收集固定证据难等情况... 目前P2P网贷行业因存在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监管刚刚起步、经营实体资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极易成为滋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温床,而且打击此类犯罪也存在打击协调难、收集固定证据难等情况。但对P2P网贷平台违法犯罪案件初期侦查,侦查人员可以根据此类违法犯罪平台运营特点,通过调查平台总部的设置地点和工商注册手续及内容、平台实际控制人资料及经营团队高管背景、平台自融和对借款项目自担保、平台运营的数据,以及平台运营其它情况等途径开展侦查活动往往能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贷平台 违法犯罪案件 侦查途径
下载PDF
网络不正当竞争犯罪立法:反思与应答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道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2,共10页
网络基本法与专门法相继颁行,显著增厚不正当竞争法律的规范体系。回顾网络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旨趣,兼顾竞争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市场秩序的新型不正当竞争本质之界定范式,更吻合刑法保护的需求与立法修正的逻辑。有必要对损害商业信誉... 网络基本法与专门法相继颁行,显著增厚不正当竞争法律的规范体系。回顾网络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旨趣,兼顾竞争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市场秩序的新型不正当竞争本质之界定范式,更吻合刑法保护的需求与立法修正的逻辑。有必要对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虚假广告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作出网络化修正,增设网络不正当竞争罪、破坏网络市场信用评价罪、网络经济市场垄断罪,但不宜只简单讨论增设涉业务犯罪立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不正当竞争犯罪 规范供给 保护客体 网络化修正
下载PDF
网络服务商之刑事责任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彭文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5-59,共5页
网络服务商包括网络连线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商。网络服务商可以以作为方式实施网络犯罪,网络连线服务商不能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商可以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网络服务商在共同犯罪中多数情况下承担主... 网络服务商包括网络连线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商。网络服务商可以以作为方式实施网络犯罪,网络连线服务商不能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网络内容提供服务商可以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网络服务商在共同犯罪中多数情况下承担主犯责任,少数情况下承担从犯责任。网络服务商的罪过责任形式通常是故意责任,不应该是过失责任。将网络服务商纳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网络犯罪的主体之中、适当加重网络服务商的刑事责任、对网络服务商增设财产刑处罚是刑法亟待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商 网络犯罪 共同犯罪 财产刑
下载PDF
网络支付中可能涉入罪名及侦查取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9-66,共8页
网络支付系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当前网络支付主要有网银支付与第三方平台支付两种模式。网络支付过程中存在操作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三个风险环节,而信息安全环节最容易涉入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主要涉及盗窃、诈骗、侵入计算机... 网络支付系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当前网络支付主要有网银支付与第三方平台支付两种模式。网络支付过程中存在操作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三个风险环节,而信息安全环节最容易涉入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主要涉及盗窃、诈骗、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罪名,而刑法中的罪数理论要求必须以网络支付犯罪行为中的数罪确立为基本的行为处断原则,从而达到罪刑均衡。在网络支付的犯罪侦查中,应树立以庭审罪名为中心的证据固定思维。同时,应当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证据固定制度,为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保障网络支付安全提供必要的秩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支付罪数 风险 证据固定
下载PDF
犯罪场理论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叶良芳 《犯罪研究》 2021年第6期2-10,共9页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人虽然不是犯罪场的构成因素,但对其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阻断犯罪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场 电信网络诈骗 心理控制 身份识别 阻断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