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全修 陈晓东 +1 位作者 赵海博 梁鹏展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植骨、椎弓...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穿刺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前VAS评分[(6.782±1.821)%vs.(6.827±1.762)%]、术前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57.658±23.645)%vs.(58.162±24.852)%]、术前伤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88.645±8.624)%vs.(87.927±7.848)%]、术前后凸Cobb角[(28.665±4.824)°vs.(29.134±5.508)°]、手术时间[(135.675±23.318)min vs.(130.731±21.761)min]、术中出血量[(456.214±63.525)m L vs.(461.532±60.753)m L]、术后引流量[(43.847±16.358)m L vs.(42.971±15.523)m L]、住院时间[(10.878±2.148)d vs.(11.323±2.512)d]、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0.184±0.263 vs.0.195±0.325)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463±0.652 vs.2.624±0.7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末次随访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98.083±1.635)%vs.(93.157±2.019)%、后缘高度百分比[(98.504±2.572)%vs.(96.248±4.824)%]和后凸Cobb角[(3.623±2.563)°vs.(7.626±3.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Denis B型、D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B型椎体爆裂骨折,可较好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矫正后凸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撬拨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88例基层医院经验报告
2
作者 钱军 林健 苏树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性愈合用时)、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骨性愈合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97.73%(86/88)较对照组79.55%(70/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2/88)与对照组6.82%(6/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IF效果显著,能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C臂 闭合复位 空心拉力钉 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利明 杨东方 刘师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48-349,35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1.3±4.6)周。末次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创伤较小,显露清晰,是一种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后踝骨折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延华 蔡国雄 +5 位作者 王爱民 张学全 黄少泉 林潮炫 赖冬青 叶聪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5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的发生率及临床...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 Mason Ⅲ型儿童桡骨小头骨折9例
5
作者 孟冲 吴学建 朱旭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Mason Ⅲ型儿童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9例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儿童,9例患者均实施了经后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拆...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Mason Ⅲ型儿童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9例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儿童,9例患者均实施了经后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结果分别在术后3、6个月对9例患者进行随访,使用改良肘关节 HSS 评分,9例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1.4±4.4、88.1±5.3,其中优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89%。仅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仍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结论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Mason Ⅲ型儿童桡骨小头骨折预后优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桡骨小头骨折 MASON Ⅲ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Mason-type
原文传递
镜下与开放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扈啸天 王林涛 +3 位作者 厉亚男 李伟 吕杰 董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36-2141,共6页
[目的]比较镜下与开放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肱骨外髁骨折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0例采取镜下复位内固定,另外31例采取开放复位内固... [目的]比较镜下与开放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肱骨外髁骨折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0例采取镜下复位内固定,另外31例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45.6±8.6)min vs(53.7±10.6)min,P<0.001]、切口总长度[(1.5±0.3)cm vs(4.7±0.6)cm,P<0.001]、住院时间[(5.1±0.8)d vs(6.8±1.0)d,P<0.001]均优于开放组,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后者[(12.0±2.0)次vs(10.5±2.5)次,P=0.002],两组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镜下组取钉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67.3±8.2)d vs(80.5±12.5)d,P<0.001]。与取钉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MEPS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儿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组在取钉术后3个月的前臂旋前-旋后ROM优于开放组[(173.6±10.0)°vs(166.6±10.1)°,P=0.002]。影像方面,镜下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镜下组和开放组的BA增大(P<0.05),但两组的CA和ADH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镜下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切口小,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熟练掌握后可成为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镜下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三种方法治疗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凯 殷渠东 +4 位作者 李鑫 陆尧 杨澔侠 魏长宝 吴永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48-1754,共7页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固定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5例采用闭合复位牵引夹板固定,45例采用石膏固定,3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固定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5例采用闭合复位牵引夹板固定,45例采用石膏固定,3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牵引夹板组、石膏组和内固定组三组的操作时间[(60.7±6.1)min vs(40.4±4.0)min vs(73.3±7.1)min,P<0.05]、治疗费用[(1288.9±158.5)元vs(830.7±146.8)元vs(12351.7±1645.4)元,P<0.05]和外固定时间[(7.1±0.7)周vs(7.1±0.7)周vs(1.8±1.4)周,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肿胀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3.6±2.1)个月,三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牵引夹板组的改行手术率,显著低于石膏组(2.9%vs 17.8%,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的PRWE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及腕掌屈-背伸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牵引夹板组和石膏组(P<0.05),但末次随访三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三组的骨折对位、PT、RI和RH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对位、PT、RI和RH恢复内固定组最优,牵引夹板组次之,石膏组最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是治疗移位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牵引夹板的临床结果介于石膏与内固定之间,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外固定 牵引夹板 石膏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开放复位内固定移位型髋臼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东 苏郁 +4 位作者 吴舒婷 王磊 刘斯辉 李铖嵩 郭卫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70-167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型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例应用3D打印技术(3D组),16例应用传统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型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例应用3D打印技术(3D组),16例应用传统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3D组手术时间[(203.4±47.2)min vs(248.2±72.1)min,P<0.05]、切口总长度[(22.8±8.9)cm vs(31.3±12.9)cm,P<0.05]、透视次数[(7.3±1.8)次vs(12.3±3.6)次,P<0.05]、术中失血量[(587.5±401.9)ml vs(885.0±417.7)ml,P<0.05]、输血量[(132.8±154.4)ml vs(436.9±546.5)ml,P<0.05]、下地行走时间[(5.8±1.1)d vs(8.4±2.2)d,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随访时间平均(23.5±10.1)个月,3D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89.1±3.8)d vs(94.6±4.9)d,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髋伸屈及内外旋ROM、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3D组的VAS[术后1个月,(3.5±1.5)vs(5.3±1.0),P<0.05;术后6个月,(1.6±1.4)vs(3.4±1.3),P<0.05]、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56.4±5.3)vs(51.1±8.1),P<0.05;术后6个月(78.1±5.1)vs(72.8±4.8),P<0.05]均差异显著优于传统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髋伸屈及内外旋ROM和末次随访时VAS、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3D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3D组T?nnis髋OA分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3D打印辅助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辐射暴露少、复位质量好、康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髋臼骨折 3D打印 术前手术模拟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