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of Synchronously Straightening Working Line of Adjacent Open-cast Mines
1
作者 Ling LIU Tao D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7期28-32,共5页
Taking Heidaigou Open-cast Mine and Haerwusu Open-cast Mine in Zhungeer mining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mining status of the two mines.Based on the existing working line leng... Taking Heidaigou Open-cast Mine and Haerwusu Open-cast Mine in Zhungeer mining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mining status of the two mines.Based on the existing working line length,mining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ystem,equipment configuration,transportation access and many other factors,i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straightening the working line of adjacent open-cast mines.Through in-depth theoretical analysis,it establish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mpact indicators and cost calculation,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ork line straightening can be technically achieved.Howev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benefits,straightening the working line does not show obvious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open-cast mines Tracing the mining Working line straightening Advancing direc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n Typical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Open-cast Mi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2
作者 Qingyou AO Qiang FU +2 位作者 Zhihua LIU Yu XUN Lin L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open-cast mining,taking Huolinhe No.1 Open-cast M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studied its typ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special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open-cast mining,taking Huolinhe No.1 Open-cast M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studied its typical problems in river re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The study focused on eight key core aspects,including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mining area,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reserves,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of the mining scale,the fin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tripping ratio,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transport distance and efficiency,the accurate judgment of the best tim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lope stability,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acte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scheme system for special mining conditions can not only provide specific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Huolinhe No.1 Open-cast Mine,but also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ther open-cast mine enterprises facing similar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ast mining in the mining area Typical space-time environment River reconstruction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patial layout
下载PDF
Dust-Hold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of Plant Species Growing in an Around Opencast Mining Area of Bundelkhand Region of Uttar Pradesh, India
3
作者 Priyanka Singh Amit Pa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8期677-698,共22页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a total of 50 available plant species to assess their dust-captur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and around open cast granite mine areas of Jhansi district and Bu...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a total of 50 available plant species to assess their dust-capturing capacity and bi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and around open cast granite mine areas of Jhansi district and Bundelkhand University campus treated as control site. Plant species existing under a polluted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may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ly resistant species and recommended for green belt design in mining areas, especially to cope with dust pollution. Results showed the pollution level, especially of mining-originated dust particles holding capacity of leave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Total Chlorophyll, Protein and Carotenoid) of existing plant species both from mining areas as well as from Bundelkhand University campus.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s, Tectona grandis L., Ficus hispida L., Calotropis procera Aiton., Butea monosperma Lam. and Ficus benghalensis L., etc. are highly tolerant species while Ficus infectoria L.,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Ipomoea purpurea L., Allianthus excelsa Roxb. and Bauhinia variegata L. are intermediate tolerant species. T. grandis had shown the highest dust-holding capacity (2.566 ± 0.0004 mg/cm2) whereas Albizia procera (0.018 ± 0.0002 mg/cm2) was found to be the lowest dust-holding capacity. Our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the T. grandis and F. hispida have significant dust deposition with minimal effect of dust on their leaf chlorophyll (17.447 ± 0.019 mg/g and 14.703 ± 0.201 mg/g), protein (0.699 ± 0.001 mg/g and 0.604 ± 0.002 mg/g) and carotenoid (0.372 ± 0.003 mg/g and 0.354 ± 0.003 mg/g) content respectively among all selected plant species.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plant species with high tolerance to high dust-holding capacity on their leaf surfaces are preferable for green corridors as open cast granite min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delkhand Region Biochemical Changes Dust-Holding Capacity Chlorophyll Content Open Cast Granite Mining
下载PDF
露天煤矿闭坑复绿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赵爽 赵鑫 +1 位作者 单明志 张玉娟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煤矿闭坑复绿工程实施前后场内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跟踪检测,分析复绿对矿坑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开展前后,PM_(10)、PM_(2.5)、氮氧化物浓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负氧离子浓度呈逐步上升... 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煤矿闭坑复绿工程实施前后场内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跟踪检测,分析复绿对矿坑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开展前后,PM_(10)、PM_(2.5)、氮氧化物浓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负氧离子浓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矿坑复绿在防风固沙、减少扬尘等方面非常有成效,同时绿植的碳汇效果明显,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周边环境和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矿坑复绿 扬尘 负氧离子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国内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应用现状及前景
5
作者 肖双双 竹轩 +1 位作者 张永贵 刘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可以减少露天煤矿的设备数量,提升露天煤矿的生产能力,降低剥离费用,较传统的单斗卡车工艺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为进一步推动该工艺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阐述了该工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应用... 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可以减少露天煤矿的设备数量,提升露天煤矿的生产能力,降低剥离费用,较传统的单斗卡车工艺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为进一步推动该工艺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阐述了该工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应用情况及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采用抛掷爆破技术处理采空区的经验,分析了该工艺在国内应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内外露天煤矿的地质资源条件。结果表明: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下一步需要重点优化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参数,提高该工艺系统生产效率;与国外采用拉斗铲剥离的矿床特征类似,国内露天煤矿开采的煤层厚度多在25 m以上,主采煤层数多在1~3,煤层倾角多在10°以下,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砂岩等中硬以下岩石,顶板岩石普氏系数多在1~4,国内相当多的露天煤矿具备应用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的有利条件,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尤其是抛掷爆破剥离技术在国内露天煤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抛掷爆破 拉斗铲 倒堆工艺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基于HHO-LSSVM的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效果预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翔 李江 卢亚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0-116,共7页
为提高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预测精度,进而反馈优化爆破参数设计。建立HHO-LSSVM(哈里斯鹰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抛掷爆破效果;将该模型所得预测精度及效率与未经优化的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ELM(极限学习机)、GA-BP... 为提高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预测精度,进而反馈优化爆破参数设计。建立HHO-LSSVM(哈里斯鹰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抛掷爆破效果;将该模型所得预测精度及效率与未经优化的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ELM(极限学习机)、GA-BP(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PSO-LSSVM(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HO-LSSVM模型相较于未经优化的LSSVM和ELM模型所得到的有效抛掷率、松散系数、最远抛掷距离的预测精度均具有更高的决定系数值,更小的均方根误差值;HHO-LSSVM模型预测的有效抛掷率、松散系数、最远抛掷距离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7015%,2.9834%,2.8345%,均在5%以内,说明HHO-LSSVM模型对抛掷爆破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准确预测爆破效果进而反馈抛掷爆破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预测模型 抛掷爆破 HHO-LSSVM
下载PDF
露天矿区农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崔艳 白中科 +2 位作者 张继栋 卫博 于英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1-184,共4页
我国露天矿土地复垦方向主要为农用地,通过合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规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对实现复垦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防止土地二次退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综合考虑露天矿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的预测性、动态性与生态脆弱性等特... 我国露天矿土地复垦方向主要为农用地,通过合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规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对实现复垦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防止土地二次退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综合考虑露天矿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的预测性、动态性与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根据预测土地破坏类型与程度以及重塑地貌特征,将辽宁省鞍山市鞍钢胡家庙子铁矿待复垦土地划分为采矿区边坡、排土场边坡、排土场平台三个评价单元,选取主要限制因素,通过极限分析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农业利用评价,结果表明采矿场边坡与排土场边坡的复垦方向为林地与草地;排土场平台的复垦方向为园地、林地、草地以及过渡性林地、草地与最终耕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 农用地 极限条件法 露天开采
下载PDF
山西平朔露天矿区复垦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差异对比 被引量:27
8
作者 曹银贵 白中科 +4 位作者 张耿杰 周伟 王金满 余勤飞 杜振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2-2428,共7页
以复垦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和排土场未复垦地作为对照,共选择18个样地,对比研究复垦农用地、未复垦地及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揭示复垦农... 以复垦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和排土场未复垦地作为对照,共选择18个样地,对比研究复垦农用地、未复垦地及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揭示复垦农用地土壤重构的过程及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1)复垦农用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均值都略高于未受损农用地;而复垦农用地有机质、全氮的均值都略低于未受损农用地。(2)复垦农用地和未受损农用地在0-10cm的土壤容重及pH值均略低于10~20cm土层;0~10cm的土壤肥力指标均值略高于10~20em土层。(3)在0~10cm土层,复垦耕地和复垦林地的相关土壤理化性质要优于未受损耕地;在10—20cm,复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上优于未受损耕地。(4)复垦13年的耕地土壤容重、速效钾与未受损耕地差异不显著;复垦22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复垦19年林地,复垦19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未受损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复垦 农用地 土壤质量 露天矿
下载PDF
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台培东 孙铁珩 +2 位作者 贾宏宇 李培军 李文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3,共4页
露天矿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 ,导致周边土壤盐渍化和草场退化 ,是草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重点。因随机排土 ,大部分排土场的表层土壤为深层绿色泥岩土 ,不适于植物生长 ,治理难度很大。风蚀作用是限制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 露天矿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 ,导致周边土壤盐渍化和草场退化 ,是草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重点。因随机排土 ,大部分排土场的表层土壤为深层绿色泥岩土 ,不适于植物生长 ,治理难度很大。风蚀作用是限制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而一定密度的人工灌丛可以减轻排土场平台的风蚀强度 ,形成地表凋落物覆盖层 ,改良土壤 ,加速植被的恢复。沙棘是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理想的复垦植物 ,可以在短时期内形成郁闭的人工沙棘灌丛 ,土壤培肥和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并明显减缓坡下草场盐渍化程度。因此 ,以沙棘为主的人工灌丛 ,应该成为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环境整治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 露天矿 排土场 土地复垦技术
下载PDF
拉斗铲倒堆剥离工艺及在我国应用前景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克民 马军 +1 位作者 张幼蒂 王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6-48,共3页
拉斗铲倒堆剥离是一种先进的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高,开采成本低。论文对世界范围倒堆剥离用大型拉斗电铲的使用现状做了统计分析,介绍了拉斗铲倒堆剥离工艺特点及拉斗铲的基本作业方式,分析了我国大型煤田采用倒堆剥离方法的有利条件及... 拉斗铲倒堆剥离是一种先进的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高,开采成本低。论文对世界范围倒堆剥离用大型拉斗电铲的使用现状做了统计分析,介绍了拉斗铲倒堆剥离工艺特点及拉斗铲的基本作业方式,分析了我国大型煤田采用倒堆剥离方法的有利条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倒堆剥离 开采工艺 拉斗铲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孙豁然 周伟 刘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9,71,共5页
讨论了我国金属矿山主要采矿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得到的改进及应用前景 ,针对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金属矿资源的需求趋势 ,对未来矿山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重点提出了数字矿山、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 ,及进行露天开采运输系... 讨论了我国金属矿山主要采矿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得到的改进及应用前景 ,针对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金属矿资源的需求趋势 ,对未来矿山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重点提出了数字矿山、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 ,及进行露天开采运输系统优化和地下开采露天化几种可行性的设想 ,为我国采矿工作研究者提出了几种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属矿 采矿技术 回顾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数字矿山
下载PDF
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受体分析——以内蒙古平庄西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雅 陆兆华 +2 位作者 魏振宽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44-2854,共11页
煤矿露天开采行为导致矿区岩体剥离、植被破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改变,对采矿区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剧烈扰动,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滑坡等矿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受体。以内蒙古平庄西露天煤矿区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区... 煤矿露天开采行为导致矿区岩体剥离、植被破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改变,对采矿区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剧烈扰动,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滑坡等矿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受体。以内蒙古平庄西露天煤矿区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区主要景观单元的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演替规律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其生态脆弱性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区土壤系统的成熟度与稳定度与其形成年限具有相关性,但与农田生态系统和未受扰动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煤矿开采区与排弃物堆放区的土壤结构较差、土壤肥力偏低、动、植物群落成熟度和稳定性较差。受土壤养分条件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因素的限制,其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慢,生态系统脆弱,需通过土壤改良、合理选种适生植物、改善土壤养分条件,促进植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土壤线虫 露天煤矿区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东露天煤矿区采矿对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伟 白中科 +1 位作者 袁春 付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0,共6页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是一种剧烈的人工扰动区域,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正确预测人工开采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技术、统计分析、类...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是一种剧烈的人工扰动区域,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正确预测人工开采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技术、统计分析、类比和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对东露天矿区2005~208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75年间,在没有采取生态重建的措施下,农用地减少3666.07 hm^2,未利用地减少1402.13 hm^2,居民点用地减少121.80 hm^2,全部变为独立工矿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和类型由多样性向单一类型的裸露的独立工矿用地发展,水土流失量由54.50万t/a变为77.85万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土流失 变化分析 东露天矿
下载PDF
阜新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喜君 常志华 +1 位作者 程建龙 陆兆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9-21,45,共4页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发话动已经引起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环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地形地貌的破坏、“三废”污染、重金属污染、...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发话动已经引起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环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地形地貌的破坏、“三废”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了阜新露天煤矿区的生态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生态风险 环境问题
下载PDF
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区地形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伟 白中科 +2 位作者 袁春 袁涛 钱铭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的起伏与变化特征直接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能量分配、地貌景观、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基于1∶2 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在"采剥-排弃-造地"的强烈人...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的起伏与变化特征直接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能量分配、地貌景观、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基于1∶2 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在"采剥-排弃-造地"的强烈人工驱动下原始地貌和人工堆垫地貌的高程-面积、地貌坡向、地貌坡度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坡度的土地面积发生的明显的变化。人工堆垫地貌坡度小于6°的土地面积比原始地貌同类坡度的土地面积增加326.59 hm2,坡度较大于15°的坡地面积比原始地貌同类坡度面积增加502.15 hm2;②同一坡向的土地面积也发生了变化。人工堆垫地貌阴坡、半阴坡的面积与原始地貌相比较增加了188.13 hm2,而阳坡地面积减少152.88 hm2;③高程-表面积发生了改变。在同一高程以上,人工堆垫地貌的表面积要比原始地貌的表面积大,在高程1 475 m,1 425 m和1 350 m以上变化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DEM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演变
下载PDF
露天矿最终边坡角的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俊平 程贤根 +1 位作者 李鹏伟 张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
某露天钼矿,矿体为石英粗面岩,下盘为流纹岩,上盘为粗面凝灰岩。原设计坑底标高为630 m,最终边坡角上盘实际取48°,下盘取50°。二期设计坑底标高为500 m。为了探索露天坑底延伸后的最终边坡角,分别应用ANSYS和快速拉格朗日有... 某露天钼矿,矿体为石英粗面岩,下盘为流纹岩,上盘为粗面凝灰岩。原设计坑底标高为630 m,最终边坡角上盘实际取48°,下盘取50°。二期设计坑底标高为500 m。为了探索露天坑底延伸后的最终边坡角,分别应用ANSYS和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研究矮台阶和高台阶开采的边坡稳定性及局部边坡加固方法。结果表明:应用ANSYS软件在D-P准则下研究最终边坡角及边坡稳定性是不合适的;由FLAC-3D得出经济合理的最终边坡角为48°~50°。为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应用长8 m的锚索加固局部台阶,可减小其潜在的受拉区中的拉应力值;按一根锚索承担的台阶潜在的受拉区的岩体自重施加锚固力是合理的;若高台阶坡面角不变,边坡稳定性略有恶化;降低高台阶坡面角可加大边坡的稳定性。在莫尔-库伦准则下FLAC-3D适合搜索岩质边坡的潜在受拉区,据此确定最终边坡角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简便适用。用该方法研究最终边坡角,克服了极限平衡法必须事先假定滑动面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露天开采 边坡稳定性 最终边坡角 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 锚索加固
下载PDF
DEM在平朔露天矿区地形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伟 白中科 +2 位作者 袁春 袁涛 钱铭杰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7,共5页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地形分析为人们研究地表演化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基于1:10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原始地貌和人工堆垫地貌的高程一平面面积、高程一地表面积和地...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地形分析为人们研究地表演化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基于1:10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原始地貌和人工堆垫地貌的高程一平面面积、高程一地表面积和地表水系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堆垫地貌较原始地貌高度增加20~100m;面积随着高程变化而变化,相同高程情况下人工堆垫地貌的表面积要比原始地貌大。人工堆垫地貌较原始地貌的面积在海拔1475,1425和1350m处变化幅度大;矿区地貌景观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工堆垫地貌呈塬面水平梯田形,顶上平坦,坡面为凸形;人工堆垫过程引起原始地貌地表水系的自相似性遭破坏,人工堆垫地貌出现了环形和放射状水系,现代水系格局尚未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DEM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演变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效益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寅玲 白中科 +1 位作者 陈晓辉 曹银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5,82,共6页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遥感复垦效益指数(RSREI),该指数耦合了地形高程、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4个评价指标,综合反映了区域的地形条件和水热条件。基于上述4个评价指标,利用多指标加和的方法集成各评价指标,通过与标准离差法相比...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遥感复垦效益指数(RSREI),该指数耦合了地形高程、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4个评价指标,综合反映了区域的地形条件和水热条件。基于上述4个评价指标,利用多指标加和的方法集成各评价指标,通过与标准离差法相比,多指标加和方法计算得到的RSREI更适用于时间维度的动态对比。将RSREI应用于平朔露天矿区已复垦排土场,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实现复垦效益的时空分析与专题制图,以期作为实地测量指标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评价 土地复垦 复垦效益 露天矿区
下载PDF
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蔡博峰 刘春兰 +1 位作者 陈操操 王海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4,共4页
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踏勘和GIS分析,建立新的露天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针对不同尺度的评价对象,构建不同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排土场等小范围,采用分辨率在2~5m精度的遥感数据监... 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踏勘和GIS分析,建立新的露天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针对不同尺度的评价对象,构建不同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排土场等小范围,采用分辨率在2~5m精度的遥感数据监测;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30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解译后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土地转换矩阵;对于区域植被覆盖度,采用NDVI指数建立方程计算;对于区域植被长时序变化,分析LAI长时序动态变化。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研究表明,该体系能较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矿区生态的变化特征,弥补了矿区生态很难定量、客观监测和评价的不足,为矿区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露天煤矿 监测 评价
下载PDF
参数优化GA-ELM模型在露天煤矿抛掷爆破的预测 被引量:34
20
作者 温廷新 陈晓宇 +2 位作者 邵良杉 窦融 魏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0-638,共9页
为有效指导露天煤矿制定正确生产计划,提高露天煤矿抛掷爆破预测的准确率,在分析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试错法"确定模型最优隐含层节点参数,进而提出一种参数优化后遗传算法(GA)和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 为有效指导露天煤矿制定正确生产计划,提高露天煤矿抛掷爆破预测的准确率,在分析露天煤矿抛掷爆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试错法"确定模型最优隐含层节点参数,进而提出一种参数优化后遗传算法(GA)和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抛掷爆破预测模型。选取网络的输入输出相关参数,针对现有ELM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差,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选择;利用某露天煤矿抛掷爆破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并将RBF,BP,SVM,GA-BP模型预测结果与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Weibull模型,通过预测控制参数ɑ,β模拟爆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试错法"确定GA-ELM模型最优隐含层节点数为39,有效降低系统的仿真误差,该参数下仿真误差值为0.137 7;(2)相较于传统ELM预测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后,有效抛掷率,松散系数以及抛掷距离均得出更小的均方误差MSE值(0.258 0,1.748 5×10-4,3.618 4)和更高的决定系数R2值(0.986 4,0.995 3,0.970 6),改进后的GA-ELM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和泛化能力;(3)通过与其他智能算法如BP,RBF,SVM,GA-BP相比,改进后的GA-ELM测试结果(均方误差,决定系数,仿真误差)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有效提高预测精度;(4)利用训练完成的GA-ELM网络预测爆堆形态时,控制参数a,β的预测误差均未超过5%,预测爆堆曲线接近真实爆堆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抛掷爆破 预测 GA-ELM模型 试错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